
国家逐渐重视环保课题,在教育部指示下,各州举办活动,深植观念从小做起。马六甲州教育局从2025年7月8日开始,在课外活动中心举办为期三天营队,邀请大学、政府机构和非政府团体合作,以永续观念为方向,让孩子化理论为实践,慈济也受邀设站参与。
7月9日早晨,甲州五百三十六位中小学学生,在教育局特邀的教练带领下,分组走进甲州课外活动中心(Pusat Kokurikulum Negeri Melaka)周遭的树林,探索动物与植物的生存环境、认识多种植物。他们途经河岸边,只见繁殖力强的布袋莲,覆盖了大部分的河流表面;教练停下说,河面太多的水生植物,会阻碍水流,也会酿成水灾。此外,树林里俯拾即是的植物有的是药草,虽不起眼却浑身是宝。
◎ 寓教于乐
课程以四个分站形式进行。绿色环境探索以后,慈济志工借寓教于乐方式,教导孩子们从生活做起,倡导5R(注一)概念,即资源循环再生,鼓励适度消费,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再生的观念。
此外,马六甲马来西亚技术大学(UTeM)也到来为学子授课,现场教导制作彩色有创意的香薰蜡烛。该校全球永续策略部门主管西蒂罗哈娜(Siti Rohana binti Omar)是领队,她说,这蜡烛不仅可供点燃,也可成为漂亮摆设、让空间变得芬芳,或作为手信及纪念品,为年轻人打造难忘回忆。她说,希望让孩子们了解,使用过的食油不必丢弃,虽有商家回收回锅油,但他们也可发挥创意,在家就地取材,打造成香薰蜡烛,甚至发挥更多。


“剪裁好的T-恤,下方留存四指宽的空间,剪成条状,相互打结……”在另一空间,固体废料管理机构(SWCorp)瑞祖安(Redzuan)先生,指导学生将普通T-恤化身成收纳袋。他说,即将满溢的土埋场是一大危机,除了厨余以外,旧衣服是第二量多的垃圾,每每与市政府合作办回收活动,一次可以回收三至五吨的旧衣服。因此希望从制作收纳袋开始,启发学生更多新点子,帮助减少垃圾量、减轻土埋场负担,延长使用时间。
负责接洽的甲州教育厅课外活动中心负责人莫哈末亚敏(Mohamad Yamin bin Mohd Rawi)透露:“我曾因PaGamO电竞游戏的因缘,受邀参访爱极乐慈济环保教育站,透过模型看过土埋场情况,也了解慈济将5R概念落实得好,很契合营队主题观念,因此希望结合各单位的专业和资源,一齐将知识传递,提升公民责任,如果再不落实行动,再大的土埋场都无法盛载人民手中的垃圾。”

◎ 领域探索
“孩子们,如果你是会计师、城市规划师、律师、程序员、工程师、网红、文字工作者或开设咖啡厅,你们如何做到环境保护,让地球永续?”慈济志工邀请各小组学员,借LEGO积木,将理想蓝图拼搭出来。
从一开始摸不着头脑,在志工逐步提问引导下,孩子们开始释放思考力、创意和想象力,乐在其中。他们不约而同在建筑物顶部安置了太阳能设备,旁边有蓄存雨水的高塔。此外,有从事律师行业的小组拼搭出法庭,要将保护环境违法者诉上法院;也有会计行业的小组说,会计师会使用许多纸张,他们在办公室鼓励纸张回收再用,多使用太阳能计算机等设备。
代表网红小组发言的亚蕾雅希拉(Aleya Sheera binti Mohd Jamah)说,她们要走入学校宣导环保教育,教导学生不要乱丢垃圾。此外,她们也可以鼓励学校在周遭设置垃圾侦测器,当有垃圾掉入范围内,会有声响做提醒。亚蕾雅希拉说,她曾经到过一个地方,看见有好玩及特别的侦测器,她想,如果用来侦测垃圾,也许可以发挥很好用处。


中四生玛瓦努尔(Mawar Nur Jannatulmawa binti Abdul Rashiddi)说,她们负责设计咖啡厅,希望采用绿色咖啡厅的概念,除了在里头种树,也使用太阳能设备在咖啡机、储存雨水作为洗杯洗碗用途等;她们不只是卖咖啡,也在咖啡厅售卖咖啡渣制成的肥料。
玛瓦努尔说,这是小组脑力激荡出来的点子。而她从小养成的环保行动,是向住在甘榜的奶奶学习,奶奶不轻易丢东西,厨余经常都成为鸡只的粮食,将动物粪便收集起来作肥料,她是奶奶的小帮手。一旁的朋友莎菲亚(Safiah Al- Zahya)则说,她曾去过一家传统咖啡厅,看见对方卖咖啡渣肥料,想法因此诞生。
印裔中三女生苏妮卡(Sonnika A/P Vigneswaran)代表城市规划小组发表说,她们发现现在人们很少使用公共交通,可能因为等候时间长,巴士次数少很不方便。因此她们设计更多的电子充电站,想要引入更多电动巴士,鼓励人们多使用公共交通,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苏妮卡说她很喜欢使用积木呈现的方式,可以让她们尝试将自己的概念建构出来、加深印象;再透过彼此分享,扩大思考范围。她在学校也经常参加环保比赛、相当活跃,在家还有一位很有创意的妈妈,会将塑料瓶改装成滴水式浇花器,让泥土不容易干涸。
孩子们从小就培养观察、思考、创造和行动力;而且积木作品结合了科学、数学、职业观等知识,这番脑力激荡,加强深化环保行动在脑海中,日后能发挥大作用。
◎ 生活实践
积木游戏后,慈济志工进一步引导学生到三个不同小区聆听如何实践环保生活化。
“森林是动物的栖息地,树木深耕土地,也是减少灾难发生;我们回收二十公斤纸张,就可以挽救一棵五十年大树……”在资源分类区,志工除了分享十指口诀(注二)“环保5R可以怎么做?从出门携带环保餐具开始……”实践环保5R行动很简单,从一日五善(素食、省水、省电、携带环保餐具、改变交通方式)做起,可以节省不必要资源。
“一次外出,我们可带回多少塑料袋?这些塑料袋流入海洋会变成谁的食物?塑料为生态环境和海洋带来许多伤害,而且它们的寿命很长……”志工鼓励孩子携带自己制作的布袋或便当盒出门,可以减少对自己和动物的伤害。
“拜科技发达所赐,塑料可以回收再制,变成毛毯、衣服、笔……”

就读华小的马来小朋友沙基尔(Syakir bin Nurmi)聆听志工讲解塑料对海洋的危害后,马上将手中喝完的矿泉水瓶递交给志工,他说:“今天老师教我们环保、不要乱丢垃圾,照顾环境清洁,不然地球会被破坏。”
认真聆听志工分享的小学生艾斯法米(Aish Fahmi bin Fadz)没想到塑料瓶可以化身成多种物品,身旁朋友卢斯威什(Luthuwaisy)也说,还有包装盒里银色纸(铝箔包)可以变成屋顶。两人主动说,他们在家有收集铁罐、塑料瓶子、玻璃瓶等,只是知道要收集变卖或带去学校,没想到还可以变成其他用品。而且在他们观念中,知道塑料瓶随意被丢弃,会流入沟渠、河流或海洋,危害动物生命,而且下大雨会酿成水灾,因为沟渠被阻塞了。
从小力行资源回收的中四生陈嘉敏,觉得回收不只是在保护环境,也是减少资源浪费。她今天聆听志工说,制造三十二支塑料瓶,需要一公升的石油能量后,她要多使用水瓶取代矿泉水瓶,减低地球能源消耗,也没想到原以为的废弃物,只要动动脑筋,就可以变成宝物。
●
一场结合各单位力量、寓教于乐方式的互动与学习,让孩子们除了培养对环境的爱护,更激发了解决问题的行动力,让环保从心开始。
负责接洽此次活动的慈济志工吴美容(虑微)认为慈济与教育局及不同机构合作,可以走出温层,接触更多学校的孩子,传递环保理念。她尤其赞赏孩子们在LEGO积木的创意,认为活动可以引发孩子创意思考:“如何才可以打造出造福人群、又对地球有利的事?”
活动负责人莫哈末亚敏也透露:“我曾经去日本取经,看见教育如何落实在当地人民身上;在这里,我希望能从小灌输知识,将好观念、好环境传承给下一代,并希望将课外活动中心打造成环境永续的地方,让来到这里的孩子,假以时日可以塑造典范。”
注一:Refuse—拒绝、Reduce—减量、Reuse—再利用、Recycle—回收、Regenerate—再生
注二:瓶(塑胶瓶)、瓶(玻璃瓶)、罐(铝罐)、罐(铁罐)、纸(类)、电(电池)、一(衣服)、三(3C产品)、五(五金)、七(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