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推动社区环保自1995年起至今已满三十年,透过资源回收、分类、再利用、与环保教育等,让人人知道环保不只是回收,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捡跑(Plogging跑步捡垃圾)活动也藉由“捡”的动作,让“人” 与“环境”接轨,呼吁大众从一双手、一个袋子开始,让地球的改变真正发生。
梳邦再也USJ大班镇、布特拉高原、 SS15商区,为了配合雪隆慈济环保三十周年的捡跑活动、与其他五十二个环保场地同步启动了梳邦再也及布特拉高原社区的捡跑活动( Plogging ) 。
2025年6月29日,一个风和气爽的星期日早晨,积极参与捡跑活动的人数中,有慈济志工、社区会众、小学至学院生、公司行号代表、市议员及市议会职员代表等。男女老幼,不分年龄、身份,一个个朝气逢勃,精神抖擞的期待活动开始。
先由慈青、慈少同学引导大家随着优美的旋律来一场热身运动。随着“慈济环保,GO GREEN, GO PLOGGING! -- JOM! KITAR SEMULA, JOM! PLOGGING”,跟着响亮的鸣笛声响起,由梳邦再也市议员谢有坚启动挥旗仪式,逾一百五十人的队伍,分成七组动线,浩浩荡荡的在USJ大班镇商圈正式展开这场寓教于行的环保捡跑活动。七队人马,一起穿街走巷,掀起一波绿色风潮,更引起了商家及民众的注目。

◎议员全力护持
塔米兹(Tarmizi Bin Ismail)是梳邦再也市政厅第七区市议员。他是今日捡跑活动的挥旗嘉宾,随行出席的妻子亦是负责热身运动排舞队的成员之一。
捡跑活动协调组于6月5日首次拜会塔米兹市议员,他不仅批准活动场地的申请,并协调市议会提供帐篷、桌椅及发电机设备。当市议会人员于6月26日前来搭建帐篷时,他更亲临现场督导,展现对活动的重视与支持。
塔米兹指出,民众随手乱丢垃圾的行为不仅破坏市容,也增加市议会在垃圾处理上的成本。因此,提升民众环保意识极需具体而有效的行动,例如透过举办类似的环保宣导活动,而今日的捡跑活动正是其中一项。
他表示,会拟定先从各居民协会开始推广,逐步延伸至梳邦再也各区,并进一步进入校园进行宣导。他也呼吁非政府组织与企业能持续与市议会合作,他个人承诺将尽其所能支持所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行动,不论是提供场地或协助行政程序。只要大家目标一致,携手保护环境,任何问题与挑战皆可迎刃而解。
塔米兹期待透过今天的捡跑活动,能唤醒更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这不仅仅是清洁环境,更是净化人心。他以马来语“Silatu rahim(友好关系)”来形容自己的感受——跨越种族与身份的隔阂,齐心协力完成一场有意义的活动,实属难能可贵。他祈愿大家持续保持这份态度,让我们的居所与周遭环境,常保清新洁净。

◎企业代表参与

MTL Engineering Sdn. Bhd. 的企业代表赛乐思(Sailesh),带领十五位公司同事与家属的团队,参与此次捡跑活动,透过实际行动落实企业与个人的环保责任。
赛乐思礼貌地表示:“我们公司从事金属冲压制造(Metal Stamping),很荣幸受邀参加这么有意义的活动。公司目前正积极推动企业社会责任( CSR )计划,也关注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的实践。我们致力于教育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做好资源分类与回收,期盼不只服务社区,也能与社区一起成长。 ”
她补充说:“公司约有百分之七十的员工为外籍劳工,因此更需要透过系统性的教育,提升每位员工的环保意识与实作能力。而且,我们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的环保活动,邀请全体员工与社区一同参与,一起学习如何减塑、分类与实践资源回收。”
谈到今天的活动,她满怀喜悦地说:“今天的捡跑让我和孩子都非常开心。从中体会到,即便是小小的垃圾,如纸巾、糖果包装或烟蒂,都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我警惕自己环保要从自身做起,不乱丢垃圾”
◎年轻人的力量
梳邦再也SS15商圈也是捡跑其中一个起点,路线还涵盖SS14早市。风柔日暖的早晨,朝气蓬勃的暖身操,让大家舒展筋骨,为即将展开的捡跑活动做好充分准备。此外,团队精心制作各式各样的拍照打卡板,让参与者欢喜留下美好回忆。
在这儿,司仪充满朝气地喊道:“让我们一起慢跑、捡起垃圾,展现集体努力的力量。让我们出发,一同Plogging 吧!”笛声一响,慈济大旗一挥,捡跑活动正式启动。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吸引了超过六十位年轻人热情参与。 SS14早市区由年轻志工团队负责,他们从SS15集合点步行约二十分钟抵达现场,随即戴上手套、拿起夹子与分类袋,投入捡拾工作。大家边走边细心搜寻地上的垃圾与回收物,勤快弯腰、不怕脏累,越做越起劲。即便活动已到指定结束时间,仍有人舍不得离开,展现出年轻人满满的魄力与认真。
符旭琪是慈青联络人之一,她认为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能带动更多年轻人走入社区付出。她说:“年轻人其实充满活力,参与这样的活动,能够启发大家的爱心。 ”
她坦言,在邀约和宣传的过程中面对不少挑战,但她很感恩团队很用心和卖力地宣传,才能促成这次邀请到有心同学参与的机会。
符旭琪喜见同学们越做越法喜。她说:“我希望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简单的快乐,同时也让年轻人能关注环保议题,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希望能够推广'清净在源头'的环保理念。”

来自苏丹(Sudan),就读建筑系的大学生阿芙南( Afnan El Tigani )表示,这次的参与不仅让她感受到自身的成长,也让她的思维更加成熟。整个净街过程中,她惊讶地发现了大量的烟蒂、压扁的铝罐、塑胶瓶,甚至还有深埋在土壤中的塑胶袋。垃圾袋很快就被装满,远远超过原本的预期。这样的经验令她深感震撼,也进一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她分享,来到马来西亚之后,自己每次外出购物都会自备环保袋,也希望民众能提升这方面的意识。身为建筑系学生,她更认为环保理念应融入建筑设计中,将自然环境、建筑与都会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环保从小扎根
年仅十岁的孩童布莱恩( Brian Min Kyaw Khat Lin)来自缅甸,在ONENESS ACADEMY念书。
布莱恩和妈妈莉蒂雅(Lydia)是第二年参与这项活动。活泼的布莱恩坦言:“这次比第一次好多了,我走遍了整个大班商区,让我惊讶的是,我所捡到的几乎都是烟蒂。”语气中有点失望地说:“当我看到被丢在地上或马路上的垃圾,我替地球感到难过。”他觉得行为会产生影响,尤其在公共场所。
谈到如果能影响他人,布莱恩认真地说:“第一,停止乱丢垃圾;第二,停止全球暖化;第三,停止污染。”对于全球暖化,小小年纪的他有着惊人的理解:“当你开车或搭车时,会产生很多二氧化碳。这些气体会让冰融化,让地球变热。”

吴国文携带妻子与一对儿女一同前来,一家人首次参与布特拉高原的捡跑活动。沿途所见的垃圾量让吴国文感到非常惊讶。他说,社会大众普遍缺乏环保意识,习惯随手丢垃圾,却未意识到这些垃圾若阻塞排水沟渠,在豪雨时恐引发严重水灾,进而造成生命、财物的损失。
吴国文认为,环保教育应从小扎根。有关单位应将相关活动资讯带入校园,特别是国小阶段,让孩子从小建立起保护环境的观念。当他们升上中学、大学,乃至踏入社会时,这份观念已根深蒂固。相较之下,年幼的孩子与年轻人更能带动周遭人一同投入环保行动。他也呼吁应大规模举办类似活动,以吸引更多人参与。
“是时候让我走出来,回馈社会了…… ”
现年四十岁、居住在布特拉高原的阿都·瑞扎(Abd. Redza)谈及我国日益频繁的水灾现象,瑞扎表示,自然灾害无法避免,但人为因素,如垃圾问题,是造成灾情恶化的原因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瑞扎积极在家进行垃圾分类。他建议政府可善用社交媒体平台,推广资源回收的奖励措施,透过影片穿插环保教育广告,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与分类动力。他会呼吁朋友一起进行资源回收与垃圾分类,并非为了奖励,而是为了打造一个焕然一新的良好生活环境。

●
从这一场亲身体验的捡跑活动中,谢有坚市议员有感而发, 他表示:“市政府面对市民随意丢垃圾的不良风气,尽管已有执法措施,但仍面临投诉和挑战。 ”他慎重指出:梳邦再也市议会每天收集的垃圾量大概是七百多吨,所以,他强调环保是每个人的责任。特别是年轻一辈的群体。
谢市议员表扬今天活动的宣导意义,而且肯定的说:“我很支持这样的活动,虽然是我们今天所捡回来的垃圾、资源不是很多,可是,对于我们所付出的宣导意识,效果肯定。而且,这也是一项群体教育,不只是对我们这一辈的,更是对年轻一代的以身作则。人人养成不丢垃圾的习惯,就是从小、从教育开始。”
环保不仅是净化环境的行动,更是一场绿色的生活趋势。它是一种日常的选择、一份对地球的承诺。未来,这条路仍长,但只要每个人都愿意弯腰捡起一片垃圾、少用一个塑胶袋、教育下一代环境观念,地球就能看见希望。

(资料来源:赖韶璋、陈逸敏、陈詝儿、陈思妤、陈庥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