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亲子慈少圆缘 爱在互动中流转

一书一语,父爱流露;一听一笑,孩子成长,亲子慈少圆缘尽显亲情之美。【摄影:陈世权】

 2025年9月28日,吉隆坡慈济静思堂举办一年一度的亲子慈少圆缘。台上台下不只是孩子的身影,更有父母陪伴的泪光与笑容。这是一个见证成长与改变的时刻,父母看见孩子在善的环境中勇敢绽放,而孩子则感受到父母在慈济的薰陶下学会放下、学会表达爱。

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爱”常常隐藏在严厉的话语背后,却因缺乏表达而成为彼此的伤害。慈济的教育课程,正是许多家庭的转折点。透过亲子班与慈少班,父母开始放下威严,孩子愿意敞开心房,于是亲子之间建立起新的连结。当爱能被真心表达、被彼此接纳,家庭就有了改变的力量。

因此,在这场亲子慈少圆缘中,每一个家庭的故事,都是爱学会流转的见证。

父亲弯腰承受,孩子依靠怀抱,演绎亲情最真实的依存。【摄影:陈世权】
亲子慈少圆缘里,孩子们以纯真的演绎,唤醒观众心中最深的亲情记忆。【摄影:陈世权】

◎ “我是为你好”的鞭打教育 

亲子慈少教育改变刘凤仪一家,母女互动转念,爱与孝心同步绽放。【摄影:郑智安】

刘凤仪是长女,过去在家里是典型的“大家长”,一切由她作主。孩子们也在她的威严下,只能敷衍地照做,却没有真正感受到妈妈的用心。她的长女从小在严格的鞭打教育下成长,每次挨打时听到的都是:“我是为你好!”如今回想,她满心忏悔,女儿满身的伤,换来的只是彼此心里更深的痛。

参加慈济亲子班之后,她开始学会转变。过去是“熊妈妈”,孩子见到她只有畏惧、沉默,话题永远是功课和成绩。如今,她学会放下威严,关心孩子。过去,孩子对妈妈的需求一副冷漠的回应;现在,则会主动把鞋子放在妈妈面前,贴心地问:“妈妈,你OK吗?穿得到吗?”这些细小的改变,让她感受到爱在家庭里流动。

女儿也因弟弟的转变而受到启发,两年后主动加入慈少班。刚开始虽然害怕陌生的环境,但在善的氛围中,当师姑对她说“妳好棒喔!好爱妳喔!”时,她的笑容慢慢绽放。从“闷葫芦”到敢于承担表演、设计与协调,她逐渐打开心房,变得自信而勇敢。以往母女争吵后互不理睬,现在女儿会喊停,甚至传讯息说:“妈妈,我明白你在讲什么。我最需要的,就是你的支持和陪伴。”这些转念,正是她在慈少班里学会的勇气。

由于家里经济有限,女儿还愿意用压岁钱缴学费,因此格外珍惜每一堂课。她的成长不只让妈妈欣慰,也让祖父母感受到喜悦。如今,刘凤仪和孩子们一起做环保、访视,孩子懂得“行善行孝要及时,爱要说出来并付诸行动。 ”

◎亲子班的契机 学会“放低”

像刘凤仪一样,还有不少父母在慈济教育里学会放下与转变,周润庭便是其中之一。周润庭与儿子周哲玄,一家人走进慈济已有三年,最初的因缘是从亲子班开始。成长于传统家庭,父母以打骂为主,在缺乏正确引导下,他也不自觉把同样的方式带到孩子身上。直到有一天,太太提醒他:“孩子已经不再理你了,说话只是表面应付,心里完全没有连结。”这句话深深刺痛了他,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于是,他带着孩子走进亲子班。这里不只是孩子的学习园地,更是父母共同成长的道场。他开始学习放低声量、放下身段,甚至在生活细节里尽量与孩子同步。渐渐地,孩子感受到父亲的改变,愿意打开心门,分享学校的趣事。父子之间不再只是父子,更像是朋友与兄弟,能谈笑交流,距离也在无形中拉近。

在这一次亲子慈少圆缘手语演绎的练习中,他原以为只是简单的排练,却发现每一个动作都必须紧扣歌词、反覆学习。他因此学会融入团队,也看见孩子在过程中逐渐懂得控制行为、学会配合与调整。当父子俩并肩站在舞台上,共同完成一份心意,心灵的距离再一次被拉近。

对比过去与现在,他感触特别深。以前,儿子与他同睡一张床时,总是刻意保持距离,一碰到就弹开,让他觉得孩子不喜欢自己。而如今,儿子会主动说:“爸爸,抱一下。”这样的小小举动,成了他最珍惜的黄金时刻。他明白,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不再这样依赖,所以更加懂得珍惜当下的亲密。

从过去的严厉打骂、彼此疏离,到如今的放下身段、真心相伴,周润庭深深体会到慈济教育带来的不只是孩子的改变,更是父母心态的转化。他也立下愿力,随着上人九十岁生日的到来,期盼与马来西亚志工们一同努力,以“五百弟子受证”作为最美好的礼物,献给上人,也圆满自己的心愿。

周润庭父子并肩手语演绎,展现慈济教育润泽家庭的力量。【摄影:邓亦绚】

◎叛逆到懂事  孝道的觉醒

而在另一个家庭里,这样的改变同样悄悄发生。来自万挠的胡艳芬(虑琛),就深刻见证了女儿在慈少班的转变。胡艳芬表示,这是她第一次参与慈济大型的演绎活动,虽然自己和孩子没有直接上台,但整个呈现让她深深体会到团队背后的用心与付出。她期盼未来也能与孩子一起参与,以实际行动播下善的种子,在承担中成长。

她的女儿李家嫣分享,这次演绎中有一段“怀胎”的环节,描述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让她不禁想起自己的妈妈,更深刻体会母爱的伟大与孝道的重要。

回想过去,她坦言自己曾是个“叛逆的小孩”,顶撞父母、摔门发脾气,甚至因为手机被没收而情绪失控,还曾与父母发生肢体冲突。那时候,她无法控制情绪,经常与弟弟争吵,家里的气氛一度紧张压抑。她说:“我真的很幼稚,做了太多不应该的事。”

自从加入慈少班后,她开始有了明显的转变。她学会尊重父母、懂得表达感恩,开始努力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她也逐渐学会面对情绪,懂得“把心静下来”,不再被情绪牵着走。母亲看在眼里,欣慰地见证了这份成长。

如今,李家嫣不仅积极参与慈少课程与活动,还对音控产生浓厚兴趣,珍惜并把握每一次付出的机会。更令人欣喜的是,她的改变也影响到身边的朋友,让她愿意主动分享慈济的善与美,甚至有两位朋友因此想要加入慈少班。胡艳芬感恩地说,这是一份难得的善缘。

她也反思,过去曾尝试带孩子一起去做心理辅导,但收效甚微;反而是走进慈济,从亲子班到慈少班,才真正让家庭氛围开始转变。孩子愿意放下叛逆,父母也更加意识到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对胡艳芬而言,女儿最大的成长,就是在情绪管理与自我控制上的进步。曾经倔强冲动的她,如今懂得以平和的心去面对事情。身为母亲,她感慨地说:“孩子这份转变,是自己最深的感动与感恩。”

李家嫣从叛逆冲动,到懂得感恩孝顺,在慈少班中学会自律与温柔,让人见证她的成长与转变。【摄影:陆翰廷】
胡艳芬(右)见证女儿转变,更在慈少教育中自我觉察,母女共谱慈济成长曲。【摄影:陈世权】

◎用心播善  家庭共成长

二十多年走在慈济路上,刘淑娟(慈恺)一路陪伴着孩子成长,也在教育的过程中见证了家庭的改变。对她而言,慈济的教育不仅滋养了孩子,更让父母有机会自我觉察与反思。2010 年大儿子诞生后,她在2014 年开始让孩子接受幼教,小女儿谢美花则于2016 年出生,并在2022 年完成幼教课程。对刘淑娟来说,这不只是孩子的学习历程,更是一段全家共同成长的旅程。

在参加亲子班之前,她在与人互动上常常有比较心与表现欲;但透过慈济的教育,她逐渐放下执着。小女儿谢美花也分享,参加亲子班后,她懂得“需要才买,不需要就不买”。妈妈看到女儿的转变,自己也乐于配合。慢慢地,女儿开始更贴心,会主动关心别人,甚至在父母之间当起“桥梁”,协助沟通、化解矛盾。刘淑娟感恩地说:“这个孩子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调和剂。”

演绎结束后,当被问到“如何孝顺妈妈”时,谢美花天真地回答“带妈妈去旅行,好好照顾妈妈。”简单的一句话,却流露出最真实的孝心。刘淑娟也感慨,慈济的方向早已融入家庭生活:“没有慈济,我的这条路会难走得多。有上人的教育与佛法提醒,我懂得要先把家庭顾好,才能把力量贡献给社会。”

刘淑娟的法号“慈恺”,寓意“用心播种”。她深知责任,就是把善的种子照顾好,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她的丈夫谢富源是一名警察,虽然平日工作繁忙,但也默默支持家庭。他笑说:“我是被'骗'来的。”但随后表示,其实都是为了家庭。孩子参加亲子班后,他也明显感受到改变,虽然偶尔调皮,但会主动探头看看父母,关心虽不善表达,却已落在行动里。谢富源也反思,教育孩子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修炼自己。他坦言自己脾气急躁,但透过课程学习,慢慢能控制情绪,品行也逐渐调整。从过去的严厉与距离,到如今的一份贴心与关怀,这份改变,让夫妻俩都深深感恩。

刘淑娟 (左)与谢富源(右)携手前行,陪伴孩子,也在慈济中调整自我。【摄影:陈世权】

◎菩萨心萌芽  同行慈济路

而在另一个家庭里,母女的互动同样因为慈少班而写下了崭新的篇章。

陈玤錂(明愉)身为慈委多年,深受上人的教导、认同慈济理念。她希望女儿能在成长过程中接触慈济、学习菩萨精神,因此鼓励张慧君加入慈少班。起初,慧君并没有马上答应,而是想先了解课程内容才决定。最后,在母亲的鼓励下,她选择踏上这条路。

张慧君坦言,刚开始担心课程“太闲”而不好玩,但实际参加后,虽然上课有些枯燥,却让她有机会认识新朋友。她说,最大的挑战是听课,如果能“一边讲课一边玩”,或许会更有趣。然而在这过程中,她逐渐尝试走出内向,主动去认识同伴。报名表格自己填写,课程自己去聆听,她一步步让自己更外向。透过与开朗同学的互动,她也受到启发与鼓励。

今年的演绎中,母女俩首次并肩站上舞台,共同完成一份心意。陈玤錂分享:“经文内容深奥,尤其'报恩'的经义,即便华语不是我的强项,我依然透过听课、学习,甚至查字典翻译成英文来理解。”陈玤錂记起,在行动管制令期间,十岁时的张慧君也在听上人讲故事后,主动发愿茹素,并将此作为送给爸爸的特别生日礼物。虽然张慧君已经忘记,但母亲回忆起来仍感到欣慰与感动。

张慧君说,改变对她而言不算大,因为她原本只爱吃炸鸡和炸鱼,茹素后少了这两样食物,并没有太大影响。但对父母来说,这却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转折,是一份用心生活、真诚表达孝心的见证。从最初的犹豫,到勇敢踏出一步;从害怕无聊,到积极参与与承担;再到茹素发愿、以行动表达孝心,亲子慈少班成为慧君生命中重要的养分,也让母女俩在学习与实践中更加紧密,携手走在慈济路上。

从犹豫到承担,张慧君(前右)与母亲陈玤錂 (后右)在亲子慈少圆缘中共同完成爱与孝心的演绎。【摄影:陈世权】

在一年一度的亲子慈少圆缘中,最动人的不是舞台上的灯光,而是父母与孩子同心共演的身影。父母放下威严,孩子勇敢承担,彼此找到爱的回应。这不仅是一场表演,更是一份生命教育的展现:孩子学会感恩与孝顺,父母学会倾听与陪伴。当家庭一同走进慈济教育,爱便在互动中流转,化解隔阂,凝聚亲情,也让善的种子在心田生根。亲子慈少圆缘因此成为家庭成长的见证,也是社会希望的缩影。

演绎中,孝心化为跪拜的身影,亲子慈少圆缘成为爱与感恩的舞台。【摄影:许淞茹】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