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导师“为佛教,为众生”的嘱咐,证严上人一生服膺奉行,今日真善美之“慈济世界”即肇因于此。
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成立于1966年5月14日(农历3月24日)。证严上人承袭印顺导师“为佛教,为众生”的理念,秉持“佛法就在生活中”的精神,内修诚正信实,外行慈悲喜舍,带领慈济人走入人群,将慈悲力量付诸于行动。
证严上人从《法华经》体会到,娑婆世界多苦难,有物质的苦,也有心理的苦。佛陀不断倒驾慈航来人间,就是为了“净化人心”。唯有将人的思想、观念导向正轨,才能消弭世间之苦。
在克己、克勤、克俭、克难的草创期,上人与五位弟子,每人每天增产一双婴儿鞋,三十位家庭主妇每天省下五毛钱,投入竹筒里,开始济贫工作。如今大爱足迹广布全球101个国家地区,而这段“竹筒岁月”也被国际间视为慈济人道精神的起源。
历经半个世纪的努力,慈济铺就四大志业、八大法印。这一路“利他”的轨迹,始于“不忍众生苦”的初衷。因为深耕慈善,发现“因病而贫,贫病相依”;为守护健康、肤慰病苦,所以创设医院,启动医疗志业;为培育良医、良护人才,所以办学,推动教育志业;为分享真善美精神,提升伦理道德,进而推动人文志业。
众人彼此启发、爱心汇聚,时间能累积力量,开拓出空间,创造人与人之间“善的循环”。当今全球气候剧变、灾难频传,根源起于人心,“净化人心”不仅刻不容缓,更要加质、加量,广邀更多人成为“掘井人”,不断掘出心地清流。
慈善乃慈济的根基,主要项目包括长期济助、急难济助、房屋修缮、冬令发放、大型赈灾。除了让受助者重返生活轨道;全程的陪伴和辅导,亦让受助者解脱心苦,自立脱贫,成为富有爱心、助人的人,真正达到济贫、互助的目标。
人生八苦,病苦为最。为扭转“贫病相生”现象,慈济以举办义诊、募款建院起步;至今在台湾建立了完善的医疗网络,涵括六家医院、义诊、往诊服务等;而人医会更是遍布各国,补当地医疗资源之不足,共同守护生命、守护健康。
教育是长期的心灵工程,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至研究所的“教育完全化”,慈济希望藉由品德教育、生活教育、全人教育,启发良知良能,成就身心健全的完整人格,为社会培养出有理想有品德的年轻一代。
把生命用在最有价值的地方,做得欢喜,而使人格价值升华,就是慈济人文的精粹。随着资讯科技的进步,平面、立体的媒体传播遍及全球,是净化人心最好的媒介,为当下时代报真导正,见证好人好事,创造爱与善的循环。
依循“直接、重点、尊重、务实、感恩、及时”的原则,慈济为受灾国家提供粮食、衣被、谷种、药品等紧急援助,亦规划中长期计划如援建住屋和学校、协助开发水源等。关怀项目尽管有别,不分国界的人道救援精神始终如一。
造血干细胞捐赠“救人一命,无损己身”,是让血液病患继续活命的希望。志工积极向民众宣导和劝捐,完善了世界第一大亚裔骨髓资料库的建设;而“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致力于人类免疫基因组织类型(HLA)检验技术的研发、临床医学和研究等。
慈济人在全球各地推动资源回收及分类,身体力行“惜福爱物”和“节能减碳”,并带动左邻右舍将环保落实于生活的食衣住行中。为降低温室效应,慈济人积极推动茹素斋戒,倡行简朴的生活,学习与地球共生息。
“社区志工”制度的推动,藉由志工自主性的经营建设社区,使社区成为人人安居、敦亲睦邻之所在,亦建立起互助的人际网络。不仅区内孤苦无依者得到关照,在急难时也能迅速启动救援行动,让社会处处充满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