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慈济“校园课辅”计划(简称校园课辅)采取小班制教学,为家境贫寒、学习落后的学生提供课后辅导与复习等,以期能更专注指导每一位有需要的学生,帮助赶上学习进度。马六甲共有七所华小、七所淡小参与;六十二位老师投入、三百三十位学生受惠。这项计划是由慈济补助师资津贴、学生蔬食餐费,并有志工关怀,让师生无后顾之忧。
计划自2023年推行以来,经历不少挑战,有学校因看见学生成绩进步而收回“拒绝参与”的决定,也有校方被家长的诚意打动,为了帮助孩子而再参与,如今都见证孩子的转变。
◎ 沉默变成勇敢
打从慈济推出“校园课辅”以来,育新华小便投入参与。今年全校一百一十一位学生当中,共有二十二位、二至六年级的学生投入课后的马来文(国语)、华文和数学补习,期待掌握基础能力,也能补强和进一步改善。
三年耕耘至今,校方明显看见学生的进步。育新华小李慧莲校长透露,有学生开始突破害羞个性,学习勇敢表达、自信心显露;也有学生慢慢接纳蔬食午餐。
今年三年级的张欣怡,能够流利朗读国语短文:“Setiap hari, ibu akan berjogging dengan saya pada waktu petang, kami berjogging di taman……”
她也能在志工面前,用马来语介绍自己,说过去自己只熟悉一点点马来文,感谢老师从转译成华语开始,让她熟悉语汇、重复阅读,现在可以用简单马来语和同学交谈,自己也喜欢课后补习班(校园课辅)。

其三年级级任老师石慧汶见证说,年幼的张欣怡也许是害羞个性使然,不容易与人打成一片。她在课堂上经常安静待在角落、不敢举手发问,让学习停滞不前。学习跟不上时,她总是愁眉不展,表现得很苦恼。
细心观察的石慧汶老师,注意到她的情绪不太对劲,把她带在身边、帮助指点迷津,也鼓励勇敢发问,并安排同学陪伴。
后来进入校园课辅,她逐渐展现自信,不仅能主动在课堂中提出疑问,也会成为其他同学的小老师,指点同学答题,教他们读书等,越来越积极及爱笑,学习也从“有待改进”的程度提升至“满意”和“良好”水平之间。
石慧汶老师欣慰说,张欣怡的学习能力并不差,是她的自信改变了她的成绩,还能在师长鼓励帮助下,录制讲故事视频去参赛,成为课辅班中表现较优秀的学生之一。
◎ 突破学习困境
同一天,在另一课辅班,数学老师刘文祥正在与五六年级学生复习:“你们用圆形来划分180°的范围?90°又是多大?四分之一是多少?八分之一又是多少?”
六年级的谢梓栏在同学面前作答正确,得到刘文祥老师赞许。谢梓栏说,除了马来文科目以外,数学也有进步,数学考试分数早已跨过及格门槛。
“在班上我不敢提出询问,害怕同学笑我,但是在课后补习,我比较敢问,也敢走到前面作答,用老师教导的方程式反复练习。谢谢老师,让我的学习越来越好。”她一展单纯稚气的笑容,开心分享道。
投入校园课辅三年的刘文祥老师,理解学生无法跟上学习的苦,答应于课后留下,为学生提供额外辅导,或做练习,或设计游戏、抢答比赛等。
“我从简单的基础课,先测试孩子的程度,再进行分组,先打好基础,再逐步深化教学内容。例如学生比较难掌握在“分数”这一课,我会从简单教起,让他们先掌握概念。”

对刘文祥老师而言,校园课辅班是一个让孩子复习的良好平台:“让我们直接看见孩子的不足,及时补强及陪伴,效果非常好。”
就像谢梓栏因背景关系,面对语言困难,对华文不是那么熟悉,变成在班上比较安静的一群。但是在课辅班,她可以很自信去做事或完成任务,老师也可以从作答中看见她对课业的理解,取得令人惊喜的进步。
谢梓栏感恩师长的谆谆善诱,也勇敢在一次周会上,代表学生宣读反毒誓言。她甚至立志当老师,让更多面对困难的学生,也能变得勇敢和自信。
◎ 师长用心浇灌
李慧莲校长欣见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说,小班制的校园课辅,能针对弱势孩子的学习困难逐一辅导,让进步看得见。这就像学校经常有国语晨读时间,感恩学校老师都愿意付出,提早来教导四五位学生读书,日久有功,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老师们都感觉付出有价值。
“每每教会一名学生,成就感是无法形容,这就是当老师的初心。”李校长说。

曾任育新副校长的张振莉,退休后受邀回校担任课辅志工。有曾经教导过的学生认出她,马上喊出“副校长!”也有学生不确定,向身边朋友询问说:“这位是以前教过我们的张老师吗?”让她倍感亲切。
听见曾经教导过的谢梓栏,在师长关怀下得到很大的进步,张副校长开心之余,也萌生想要推荐“校园课辅”给其他学校的念头。
她说:“最期待从老师们口中听见孩子有进步,每当听见师长的肯定,就觉得一切值得。孩子愿意学习,只要态度对了,总能学会。”
三年来,校园课辅不只是补上课业差距,更陪伴孩子建立自信,培养勇敢面对未来的力量。在师长与志工的接力下,一朵朵孩子的心花,正悄然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