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一面墙的亮 一盏心的光

房子在一层层新漆的掩映下,似乎也在慢慢苏醒。谁能想到,这面墙后,藏着一段长年的黑暗与恐惧。【摄影:林猷量】

十月的阳光微热,屠妖节将近,九位慈济志工与大德怀着满满祝福,准备为照顾户帕提班(Parthiban)进行居家翻新。对这个家庭而言,这不只是墙壁换上了新装,也是一道久违的光,重新照进他们的生活里。

2025年10月18日,志工们一早便抵达万绕(Rawang)帕提班的家。从前院开始动手——清扫墙上厚厚的灰尘与蜘蛛网,拆除黏在铁门上的破旧防网。随后,大家分工合作,先为前院与小铁门重新上漆,接着进屋搬移家具、进行粉刷、更换灯管、安装厨房橱柜,最后在大门加装铁网,以防老鼠再度入侵啃食帕提班溃烂的脚。整个过程井然有序,洋溢着互助的温度。

房子在一层层新漆的掩映下,似乎也在慢慢苏醒。谁能想到,这面墙后,藏着一段长年的黑暗与恐惧。

九位慈济志工与大德怀着满满祝福,准备为照顾户帕提班进行居家翻新。【摄影:林猷量】
大家分工合作,先为前院与小铁门重新上漆,接着进屋搬移家具、进行粉刷、更换灯管、安装厨房橱柜,最后在大门加装铁网,以防老鼠再度入侵啃食帕提班溃烂的脚。【摄影:林猷量】

◎一扇门的距离 藏着未说的痛

慈善个案小组长胡韶芸(虑皎)回忆说:“我们来了几次家访,那屋子长年昏暗。墙壁漆黑发霉,后门被水泥封死,百叶窗因厚厚的油迹早已黏死开不了,玻璃门总是紧紧拉上,厚重的布幔满是灰尘。”

原来,曾有一只小老鼠趁机闯入,啃食帕提班的溃烂脚趾,当时他因糖尿病感觉迟钝,全然不知,直到家里的小狗狂吠不止,才惊觉异状。自那以后,为防鼠患再临,他只能长期紧闭玻璃门,让屋内长年与光隔绝。

韶芸后来才明白,那厚重的布幔,不是遮阳,其实是掩住恐惧。那一夜,帕提班病发吐血倒地,妻子冲出求救却无人应声。自此,他们关上门,也关上了心。

帕提班告诉韶芸:“我不想让人知道我看不见。以前我还能保护家人,现在不行了。若出事,我帮不了他们。”那份自责,让他选择与外界隔绝,也让屋内的空气凝滞。

墙壁漆黑发霉,厚重的布幔满是灰尘,屋子长年昏暗。只因帕提班与妻子吉他拉妮的种种未能说出口的痛,让他们选择与外界隔绝,也让屋内的空气凝滞。【摄影:林猷量】

◎当世界灯熄灭 爱点亮了微光

帕提班与慈济的因缘始于2017年。那一年,他因糖尿病导致脚部溃烂难愈,又背负着2009年心脏手术失败的创伤,无法继续工作,生活陷入困顿。后来,另一个慈善团体( Saibaba )介入援助,慈济才暂时结案。直到2023年,慈济再次与他续缘。

2021年夏天,命运再一次给他考验。那天早上,他还能看见妻儿的身影;午睡醒来后,世界已陷入一片黑暗。“就像灯被关掉一样,什么都看不见……”他回忆道。

那年,他确诊血癌,并完全丧失视力。从此,生命被无尽的黑与静包围。他说自己常觉得像被困在牢里,只能透过收音机聆听外头的世界。“没有人陪,就像被关起来一样。”

帕提班说,孩子们渐渐长大,偶尔会撒娇地说想吃这个、想吃那个。每当听见这些话,他心里总涌上一股深深的愧疚——为什么连孩子那么微小的愿望,自己都无法满足。也因此,夜里他总是辗转反侧,思绪翻涌,难以入眠;等到天快亮时,才疲惫地回房休息,日夜作息逐渐颠倒。

医生说没有特效药。或许,他真正需要的,是一帖勇气——让自己学会原谅、也学会再次走进孩子的世界。

“我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不能做,活着就是一种累赘,我想死了就好。”帕提班不想再成为家人的负担。但韶芸看到的,是一个仍想守护家人的父亲。只是身体背叛了他,让他陷入一种无力的内疚。

吉他拉妮( Geettarani )在一旁默默流泪。妻子不止承担了生活的重担,还要照顾情绪变得越来越暴躁的丈夫。她不是不理解,只是长期的压力与孤单,让她也无处倾诉。她说:“如果能回到娘家,至少还有兄弟姐妹会接纳我。但是帕提班不同意。”但当志工们来访、陪她说话,她的神情明显放松了许多。有人听她说话,有时在韶芸面前忍不住哭泣。

他们育有两男一女,小女儿曾长时间被家里的压抑气氛笼罩。过去的她总是拒绝拍照,出门时也习惯戴着口罩,仿佛用那层布料与世界隔开自己。但这一天,她主动脱下口罩,露出久违的笑容,还开心地与志工聊天,那份自然与明亮,让在场的人都感受到,那尘封已久的心,被轻轻地照亮。

二十岁的二儿子,正值青春年华,却已经确诊“心智有缺陷”(OKU)。以往家访时,他总把自己关在房里,不愿与人接触;这一天,或许被志工的真诚感动,他竟几次走下楼来,甚至拿起漆刷,静静地跟着大家一起粉刷,虽然只有短短半个小时,但那已是勇敢的第一步。工作结束后,他悄悄对妈妈说:“以后我也想参加慈济的活动。”

看到焕然一新的家,吉他拉妮一边笑,一边拭泪。她说:“儿子说他很开心,我们家的墙白白的,变漂亮了。”丈夫也问她:“现在家里是不是变漂亮了?颜色好看吗?孩子喜欢吗? ”

今年的屠妖节,对她来说格外不同。“以前总觉得快乐离我很远,现在真的感受到快乐。我不知道要说什么,只能说我真的、真的很开心。”

吉他拉妮望着自己的家,轻轻地说:“现在,我的孩子开心,我的丈夫开心,我也开心,就这样而已。”说到这里,她的眼泪又滑落。“今年的愿望是,我不想再哭了。我不想再为难过的事而哭,我要放下那些过去。”

她最后对志工们合掌致谢,笑着说:“谢谢你们,祝大家屠妖节快乐。”

那一刻,志工们感受到,一道久违的光,正照进这个家——他们一步一步地走出阴霾,迎向希望。

患有“心智有缺陷”(OKU)的二儿子,平日总把自己关在房里,不愿与人接触;这一天,或许被志工的真诚感动,他竟几次走下楼来,甚至拿起漆刷,静静地跟着大家一起粉刷墙面。【摄影:林猷量】
看到焕然一新的家,吉他拉妮一边笑,一边拭泪:“以前总觉得快乐离我很远,现在真的感受到快乐。今年的愿望是,我不想再哭了。我不想再为难过的事哭,我要放下那些过去。”【摄影:林猷量】

◎从倾听到行动 重描生命色彩
 
回望这段陪伴的历程,胡韶芸心中有许多感触。她说,两年前父亲中风后,她回家照顾亲人,亲眼看见家人承受的辛苦。那段经验,让她重新思考志工的角色——原来,访视不只是完成一份报告,而是走进一个真实的生命。

“当那个人真的走不出来,我有没有给他方法?有没有给他能用的资源?”她常这样问自己。她知道,照顾户被误解的“贪婪” ,或许是无助的呼声,一种被困在黑暗里、仍渴望被看见的声音。

“我不是专业辅导员,能给的除了倾听与陪伴,也很有限。”韶芸说。于是,她决定用行动去回应这份无力——带着志工,为他们粉刷墙面、整理屋子,让家变得明亮,人的心也渐渐开朗。

接下来,志工团队将计画为厨房与厕所加装扶手,并训练帕提班熟悉家中动线,帮助他重新学会自理生活。如此一来,妻子与儿子便能放心外出工作,逐步改善家中的经济状况。

盲人协会也为帕提班安排了失明人士职业培训,希望他能重拾自信,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只是,改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帕提班仍在适应的过程中,而志工们也将持续陪伴,让生命的色彩,一笔一笔被重新描上。

胡韶芸决定用行动去回应照顾户的这份无力——带着志工,为他们粉刷墙面、整理屋子,让家变得明亮,人的心也渐渐开朗。【摄影:林猷量】

◎懂痛的人最柔 懂苦的人更慈

这天,除了韶芸,还有八位志工与大德热心前来协助。有人放下工作,有人延后去接孩子,只为出一分力。

现场由专业油漆师傅,也是志工的黄奕升指导,他特地带来好友林良龙大德一同粉刷。结束时,良龙满脸笑意地说:“原来不收钱的劳动,也能这么快乐。”

负责运送油漆的志工黄国相,不仅亲自驾车载来材料,还带着儿子与弟弟同行。令人动容的是,前一天他才刚做完左腿肿瘤切除手术。医生叮咛要休息,他却坚持出来帮忙,笑着说:“能走得动,就尽量出来。”

谈起人生,他颇有感触:“人总有起起落落,我也享受过,也跌倒过。现在这个年纪,该把时间和能力,用来做有意义的事。”

这份心愿,源于他多年照顾患病儿子的经历。十多年前,儿子青春期突发癫痫症,情绪失控、行为异常。“他不是天生的,是十多岁突然发病,会打自己、一直开关冰箱门,整个人都变了。”那一刻,全家陷入混乱。

医生诊断儿子智商偏低、伴随神经衰弱。起初他与妻子难以接受,也曾埋怨、难过。但随着时间,他学会接受,也学会了温柔。“照顾病人,不只是责任,更是一种修行。我也成长了。”

多年照顾家人的经验,让他更懂得他人的不易。“看到别人照顾家人,我特别能感同身受,那种辛苦,我懂。”也因此,在慈济个案的关怀中,他总能以耐心倾听、以温柔陪伴。他明白困境中的人最需要的,不是劝说,而是一份被理解的安稳。

虽然儿子仍在治疗,他仍尽力带着他一起参与活动。“他愿意来我就带他来,累了就休息。”即便脚伤未愈,他仍笑着说:“能走得动,就尽量出来。”

在别人眼中,志工是助人的角色;但对他而言,这是一场生命的修行。“人生的痛苦没有人能替你走过,但当你走出黑暗,就能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别人。”

这天,除了韶芸,还有八位志工与大德热心前来协助。有人放下工作,有人延后去接孩子,只为出一分力。【摄影:林猷量】
黄国相(左),不仅亲自驾车载来材料,还带着儿子(右)与弟弟同行。令人动容的是,前一天他才刚做完左腿肿瘤切除手术。医生叮咛要休息,他却坚持出来帮忙,他笑着说:“能走得动,就尽量出来。” 【摄影:林猷量】

● 

这一刻,屋内透着光,不只是墙壁换了颜色;心,亦重新被点亮了。或许,修补的不只是屋子的墙,更是岁月里的裂缝。那些尘封多年的恐惧,终于在光里松开。而爱与陪伴的意义,或许就在于让人重新相信,哪怕最黑的夜,也能迎来晨曦。
 

明亮后的屋子。期许这一家人能一步一步走出阴霾,迎向希望。【摄影:胡韶芸】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