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的家是一座垃圾山,现在的家清爽又整齐。”
“谢谢慈济的帮忙,让我们真的松了一口气。”
在快速老化的社会里,独居长者的身影越来越常见。他们住在城市一隅、乡间小巷,有些身体渐衰、有些经济困窘,生活环境逐渐堆积、失序,也难被人及时看见。当社会的光照不到每一个角落,慈济志工便是那一盏愿意深入暗处的灯,默默走入他们的生活,送去一分关怀与整洁。
2025年6月28日下午,烈日当空,二十六位麻坡志工备好清扫工具,依约而至,前往一户独居长者蔡美娇的住家清理环境。由于当天巷道正进行道路维修工程,志工无法驾车直达,只能顶着炙热阳光步行入内。一踏入屋内,浓烈的异味扑鼻而来,眼前尽是堆积如山的杂物与垃圾,空气闷浊,光线昏暗。
志工们不慌不忙,戴上口罩、套上手套,立刻分工行动。有人搬运杂物,有人分类回收,有人清扫地面。垃圾一袋袋搬出屋外,原本拥挤杂乱的空间,渐渐露出清晰的动线与样貌。
打扫过程中,志工无意间捡到一笔遗落的现金,当场归还给蔡美娇,没想到她当下便决定捐出,让这分善意继续流转。
◎ 用心策划 走入生活暗角
此次清扫行动由志工陈治谓(济援)负责统筹。当接获通报,他即刻与几位志工动员前往蔡美娇住家关怀。初次进入屋内时,映入眼帘的是密不透风的堆积杂物与刺鼻味道,几乎无立足之地。
“屋子空间狭小、气味难闻,也已严重影响了她与邻里的日常生活。”
“她没有地方可以休息,连床都没有!”陈治谓语带沉重地说道。
屋内满是未清理的食物残渣与堆积的废弃物,整个居住空间几乎无法活动,眼前景象让人十分不舍。原本以为只需动员一两位志工即可处理,但实际评估后,认为这已不只是简单的环境清理,而是需要整个团队动员的社区关怀任务。

随即展开跨社区合作,短短数日内便号召一群志工前来协力。除了人力支援,志工也联系回收商,准备回收桶并处理垃圾清运,让清扫行动得以顺利推进。
“这次行动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社区不仅需要重视环境整洁,更要关心长者的生活品质。”
陈治谓表示,清扫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也将持续关怀蔡美娇的后续安置,希望为她找回一个真正安稳、能安心生活的家。
◎ 清扫外在 亦扫心中无明
一踏入屋内,满屋堆叠的杂物让郑丽美(懿普)不禁皱起眉头。让她印象最深的,是蔡美娇面对这些物品时的反应——即使环境早已不堪居住,她仍对许多物品难以割舍,希望一一保留下来。
“看得出来,她心里有很多放不下,也许这些物件对她有特殊的意义,也可能是长期孤单所造成的依赖。”郑丽美感慨地说。

看到许多志工纷纷响应号召,有人搬运、有人分类、有人清理,大家分工合作,默契十足,郑丽美感动不已,也感恩自己还有余力能参与付出。
对她而言,这次清扫不仅仅是身体力行,更像是一场心灵的修行。“我们不只是清理垃圾,某种程度上,也是清理心中的无明烦恼。”她语气平静却充满感触。“只要有机会能来付出,我都愿意继续参与。”
◎ 清理环境 重拾生活尊严
“我很心疼她住在这样的环境,里里外外都成了一座垃圾山。”

薛金界(惟协)语气无比沉重,屋内外堆积如山的杂物与垃圾,早已超出蔡美娇所能处理的程度。即使过去曾请人协助打扫,但因为舍不得丢弃物品,久而久之,环境变得更加凌乱。
这次在社区号召下,多位志工合力清理,终于让整个居家环境焕然一新,让他感到无比欣慰。
“住的地方应该要整洁、要清新,这样才住得健康、活得有尊严。”
“如果每个人都能从日常做起,养成整理的习惯,就不会再出现这样令人遗憾的情况。”
他深刻感受到社区的温暖与善念。这次行动让他看见,当大家愿意齐心出力,改变真的能发生——原本杂乱无章的空间,如今变得清爽整洁;不只清理了环境,也照亮了人的心,生活的希望也跟着回来了。
“只要有人需要,我们就该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这不只是清扫,更是在帮助人找回信心与尊严。”他语重心长地说,也表明未来若有需要,会继续投入,盼望有更多人一同加入,让这个社会多一点温度。
◎ 放下手机 体会助人意义
“这两个小时的打扫,让我没有把时间浪费在手机上!”
三位慈济奖助学金受惠的学生首次参与社区清扫行动,亲手搬运、分类与整理,实地触碰生活困境,也学习到环境整洁与资源回收的重要。
其中,陈姿悦走进杂乱不堪的屋内,眼前堆积如山的杂物让她震撼不已。“看到那么多东西,有塑胶、玻璃,有些其实还可以回收,但全都混在一起,真的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清。”
她坦言,若自己身处这样的环境,一定也会感到无助与迷惘。“有些人可能没有能力处理,也不知道怎么找人帮忙,所以才会越堆越多。”

看见他人生活的艰辛,让她心中升起一股怜惜与同理。“很多时候,我们习以为常的简单干净,其实对他们来说是难以达成的。”
尽管清扫过程辛苦,但她觉得十分有意义。“虽然我只做了一点点,也可以让这个家变得更好。”她露出灿烂的笑容说:“如果还有机会,我一定还要再来帮忙!”
◎ 家属无力 感恩有爱同行
蔡美娇是一位独居长者,先生曾是慈济照顾户,在2017年往生后,也随之结案。此后,她的生活逐渐失去重心,居家环境也日益凌乱。她坦言自己不擅整理,又对许多旧物难以割舍,久而久之,杂物堆积,不仅影响起居,连基本的行走空间也变得局促。
多年来,她仰赖年迈的姐姐与姐夫林赐山协助打理,但随着年纪渐长,也逐渐力不从心。

“我们以前偶尔会帮她打扫,但东西真的太多,她又舍不得丢……久了家里就变这样了。”林赐山坦言。
此次透过社区通报,志工发起清扫行动,终于让居家空间焕然一新。“大家七手八脚合力清理,把原本像垃圾山的地方整理得干干净净,真的很感动,也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忙。”
他说:“住的地方要干净清爽,人才会舒服、健康。”
林赐山深信,居住环境与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唯有保持整洁,生活才能自在。他也期盼,若社区中有人面临相同困境,能及早被发现、适时得到协助,让关怀不落人后,为社会注入更多温度。
“今天大家清理得很彻底,真的非常干净。之前是堆满垃圾,现在是清爽整洁的家。看到这样,我真的很满意、很感动。”
他补充,屋外原本堆得像小山一样的垃圾,也一一清除,重见天日。他也呼吁大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期整理家居,不仅能改善自身生活品质,也能减少邻里困扰,共同守护环境与健康。
“慈济志工这样齐心协力来做好事,每一分付出,都是在改变社会。”他诚挚地说,愿更多人主动走出来,让爱与善在社会各个角落持续流转、生根发芽。
整理过程中,蔡美娇虽因难以割舍物品,时常出面阻拦,但志工们始终以耐心与柔软陪伴,陪她度过内心的挣扎。几个小时后,随着家中一点一滴变得明亮清爽,她也终于放下执着。望着眼前整洁的居所,她眼神里满是感激。


●
这场清扫行动,不只是帮独居长者还原了生活空间,更让压在心头多年的重担得以释放。每一袋垃圾的搬出,都是众人合力为她清出一个可以安心生活的空间;每一分付出,也让社区多了一点温暖与希望。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当爱汇聚,就能翻转一个家的面貌,抚慰一颗孤单的心。真正的善意,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默默弯下腰,卷起袖子,走进那些最容易被忽略的角落。愿这项踏实的行动,继续照亮人间,也照亮你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