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13日,为响应即将到来的第五十五届世界地球日,慈济马六甲分会于爱极乐(Ayer Keroh)、波格芒加(Pokok Mangga)、玛琳(Malim)、武吉晋巷(Bukit Cheng)、峇株安南(Batu Berendam)与葡萄牙村圣心女中(SMK Canossa Convent)等个地区同步举办“捡跑”活动,邀请社区志工、民众,以及慈济儿童亲子成长班(简称亲子班)与慈济青少年亲子成长班(简称慈少班)家庭一起来边运动、边捡拾和清理社区垃圾,一起来认识、了解“地球力”,透过行动拉近和地球的关系。
世界地球日(Earth Day)于每年4月22日举行,目的为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其精神在于凝聚公众力量,成为推动环境改变的原动力。今年地球日主题为“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星球”(Our Power,Our Planet),鼓励全民动起来,以实际行为守护自然。
◎ 齐响应地球日 行动有意义
很多人看到垃圾就摇头,一想到要捡起垃圾就觉得恶心。然而今日马六甲各地,不分年龄,人人带着手套、钳子、垃圾袋,一场场由各社区发起的“捡跑”结合运动与净街活动,参与者沿路捡起瓶子、烟蒂、纸张、塑胶袋等垃圾,将其分类回收,维护社区、校园等公共区域的清洁。
您知道吗?每年有一千九百万至两千三百万吨的塑胶垃圾流入海洋,其中百分之八十来自陆地。若不加以阻止,科学家预测2050年,海洋中的塑胶将与鱼类数量相当。
慈济以行动回应,不只是清理社区,更是一场教育行动,从日常生活做起,让环境永续不仅仅是口号,唤醒人与自然的共生意识。
当日,慈济也于波格芒加举行“慈济环保医疗辅具仓库免费租借站”的开幕典礼,由甲州企业发展、合作社及消费人事务行政议员谢守钦剪彩。结合“捡跑”,推动社区环保与辅具资源共享之理念,一起为地球发声。

◎ 真实行动觉醒 从净街开始
在玛琳地区,志工黄秀玉(虑珏)向参与者说明世界地球日的意义,为了唤起更多人对保护地球的觉醒与责任感,此次净街不仅是延续以往的环保行动,更是提升环保意识的机会,期待今日每位参与者都能体认到自己在环保上的影响力,将环保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把环保理念传递给更多人,让行动从自身开始,影响家庭、社区,甚至整个社会。黄秀玉强调,“人人都是环保大使!地球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只要每个人愿意付出一点力量,就能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
该社区委员会(JPKK)代表张钧勋认同表示,环保不仅是一天的行动,而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环保需要集体努力,每个人都应为改善环境尽一分力。特别是在社区,结合老年人和儿童的环保教育活动至关重要。今天透过慈济与社区合作,以净街与资源回收行动,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希望以此逐步行动,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民众李清池是太极拳老师,邀约十四位学员一同参与。她分享自己在环保方面的参与,特别是透过教育年轻人和社区成员来提高环保意识。她并提到,素食是保护地球的一种方式,虽然不强迫他人吃素,但鼓励大家多吃蔬菜,减少肉类消费,维持健康饮食。她也分享了自己种植的经验,认为这种做法既有益健康,也有助于环境保护。
李清池强调,环保不只是理论,而是需要每个人付诸实践。自己和邻里一起参与垃圾分类和环保活动,以实际行动影响周围的人。她相信,唯有透过每个人的参与,汇聚众人力量,才能真正落实保护地球。
◎ 环保行动有你 地球就有力
另一边,早上七点半民众与志工于慈济武吉晋巷环保站集合,分成四条动线出发。其中慈济长期关怀援助的照顾户阿里达蓝(Aritharan)一家五人,愉快地参与其中,虽不甚了解世界地球日真正意义,不过却很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在家里也有做资源分类回收。
阿里达蓝的组队沿路捡拾到最多的资源是塑胶瓶,接着是铁罐和铝罐,垃圾则是以木头和烟蒂最多。身为割草工人的他,平常割草时总会在草丛中发现一些宝特瓶和铁铝罐,但因工作关系,无法把这些环保物全部捡起来。今天终于如愿,可以弯腰逐一捡拾回收物,他做得勤快又愉悦。
阿里达蓝说:“把垃圾乱丢的行为是非常要不得的。我平日都会与朋友和同事分享环保的重要性,大家了解后都会把用过的瓶子收集起来,垃圾也从来不乱丢。因了解而改变,环保需要多加宣导和教育!”此外,他非常认同今天的活动,如此能让更多民众看见环保的重要性。

阿里达兰的妻子达娃拉妮(Tawarani)是位家庭主妇,平日在家会带着孩子们做回收分类,减少垃圾及珍惜资源,以行动响应爱地球。她也曾经带着孩子前往慈济环保站做资源分类,尽一分力。今天她一边捡拾环保物,一边照顾四岁的幼儿,从未觉得麻烦或不便,反而认为活动深具教育性和意义,从小带着孩子参与和学习环保。
另两位孩子罗卡拉惹(Logarajh)和娜莎达洛(Narshathro)兄妹俩,一大早带着兴奋期待的心情参与,卖力地沿路找寻与捡拾垃圾,把环保物和垃圾捡起来放在不同的袋子里,最终两人手中捡到最多的可回收物是宝特瓶和纸盒。随后,大伙将垃圾集中处理,并将回收物带回慈济环保站亲手做分类,透过志工解释说明资源分类原则,带领大家进一步深入学习环保知识,人人做得不亦乐乎。
罗卡拉惹兄妹俩表示,这是学校没教过的知识,他们会回校分享环保理念,希望更多同学加入行列。


◎ 用行动爱地球 从你我开始
在圣心女中,慈少班与圣心佛学会学生亲手整理校园环境,也设置健康检查站回馈社区。
家长李仁斌与孩子李维亦首次参与校园清洁。他表示,走进社区,弯腰捡垃圾,才深刻体会保护地球从自己开始。“自己动手捡垃圾,开始明白生活习惯对环境的影响,也理解自己在其中应尽的责任。当亲眼看到路上的垃圾,自然就会意识到不能随便乱丢,也不想成为制造垃圾的人。”
他坦言,这次让他重新思考日常生活的习惯,例如是否可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胶袋?看似微小的改变,长远来说却有深远影响。从小建立责任感,未来自然就会成为一个懂得爱护环境的人。
李维亦也感悟到:“环保不是口号,是生活中每个小动作的累积。虽然一开始不知道活动会做什么,但实际参与校园清洁与环保物品搬运,让我体验到‘用行动推动环保'。”他进一步说明,世界地球日的意义是唤起大家对地球的关爱,让我们从减少垃圾、节约资源开始,真正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今天的活动就是把这些理念化为实际行动,过程令他开心,也很有成就感。他认为这次经验是推动力,希望未来能举办更多有意义的环保活动,让环保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发芽,一起守护这个美丽的地球。

李仁斌也开心表示,为社区尽一分心力,也让孩子学到课本以外的重要一课。他相信这将会是父子俩一段珍贵的回忆,期待未来能参与更多类似的活动。另一对亲子档,陈雅婷带女儿李恩晴回母校付出,格外有意义!十三岁的李恩晴表示,今日整理他校校园,反观自己从未留意就读学校的环境,也从未打扫过校园,更不曾想过要帮学校打扫,认为是校工的职责。日后她会更加注意,不乱丢垃圾破坏校园环境,维护整洁是人人的责任。
一群群慈少与圣心女中佛学会学生分散在校园各处清理环境,只见他们的脸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处处透露出对脏污的畏惧与排斥,不时还跑去洗手。杨雨君同学坦言,拔除杂草时泥沙会卡在指甲缝,捡垃圾太脏会担心身体引发过敏,所以大家才频繁洗手,实在不太习惯。
而今日清理的区域,更是大多数人平时鲜少踏足之地。她惊讶地表示,没想到校园角落竟隐藏着这么多垃圾,还有许多废弃的桌椅等。此外,因学校靠近海边,时常看见海边周围留下许多垃圾,杨雨君说:“以前以为是游客留下,今天才知道还有海洋垃圾污染,都是人类所造成的,更加提醒自己不要乱丢垃圾。”

●
今日“捡跑”活动很简单,也很实际。每捡一片垃圾,污染就比前一分钟少一点,也减去许多微型垃圾对环境的迫害,更重要的是人人愿意弯腰捡拾垃圾。今日不只是一次清理,更是一堂深刻的生命教育课,人人用行动表达关怀,并在公共场所宣传与收集垃圾,期盼能进一步带给民众启发。当看到的人越多,三思而后行,影响力就越大,带来教育意义。
世界地球日,是反思,是行动,更是承诺。您准备好和我们一起行动了吗?
【资料来源:卜秀芬、郑素娇、黄秀玉、刘宝玲、颜玉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