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2月18至19日,华人春节元宵期间,超过百年的兴都教宗教节庆“Masi Magam”年度神诞游行。根据传统习俗,还愿者将“战神”穆鲁甘王的肖像,从亲善街的古庙,游行至位于晋巷的阿鲁米谷萨纳昔马来安达瓦(Arulmigu Sannasi malai Andaver)印度庙,隔天再折返古庙。
在神明肖像抵达庙宇前,信徒掷椰祈福还愿,借以祛除霉运及为神明清洗街道。还愿者背着重重的卡瓦蒂(kavadi),载歌载舞,准备奉献给神明。
随着群众团团围绕的队伍后面,垃圾不多。因为在大家离开后,南方环保有限公司(SWM Environment Sdn Bhd)的工作人员,马上清理现场。除了这些工作人员外,还有一批慈济志工,从八年前开始,每年都会守在庙宇周围,忙着捡拾环保物和宣导回收观念。
◎ 因为有你们 这里变清洁了

“这几年,因为有你们每年前来协助,这里从原本满地垃圾,现在变得更清洁了!”信徒乌莎(R.Usha Davi)竖起大拇指赞叹。友人也在旁附和:“这几年都有看到你们,你们做得很好,非常感谢!”
乌莎在几年前就看见志工在印度庙捡回收物,她随即提醒友人们,“大家要学志工所做……你乱丢的话,让其他团体来帮你拾起,不觉得不好意思吗?”

约四五年前,乌莎经志工接引参与慈济。她曾当过香积志工,在厨房帮忙切菜;在幼教当大爱妈妈,协助印裔个案的翻译,当然也投入在环保。尽管不常到慈济协助,但只要志工有需要,一通电话,只要时间允许,她都会配合投入。
“我去了慈济,学习很多,浪费和随便乱丢垃圾都不是好事,还有很多人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我希望能跟更多人分享,不要造成更多的浪费。”这是乌莎一直想努力做的事。
志工吴志扬(本志)投入“Masi Magam”神诞游行的环保回收已有五年。他最大的感触,是从一开始垃圾满地,回收总是做不完,今年最大的惊喜就是垃圾桶特别多。吴志扬举例:“以往一位志工拿着两个袋子回收资源,不到五分钟,两个袋子就装满资源了,今年进步很多。”

有了庙方、慈济及南方环保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加上信徒的配合,地上的垃圾,明显减少很多。
此外,最让吴志扬心有所感的,就是以往印度摊贩不表支持,现在他们不但认同慈济的做法,贴心地请志工喝水,甚至会保留环保物给慈济回收。 “今年我们还收到了邀请函呢!”志工的努力被肯定,吴志扬开心说道。
◎ 因为爱地球 他年年来报到
“前几年这里资源很多,我还试过爬进大回收桶里回收呢!”志工蔡奉添(济光)说道。这几年他几乎每年都来报到。 2月18日的下午,老马识途的他,就直接走到庙后的大垃圾桶旁边,回收资源。
因为一个“爱地球”的单纯信念,六十八岁的蔡奉添,不舍回收物变成垃圾,年年前来做回收。当天下午,他身边还多了两个印裔小跟班,两人不请自来陪着他推着拉车做回收。

卡迪(Karthi A/L Nadarajan)随同母亲及两名姊妹到神庙当厨房义工;今年已是他们当义工的第四个年头了。对于志工捡垃圾做环保的身影,并不陌生。他很钦佩志工们无惧烈日当空,也不在乎旁人异样的眼光,尽心竭力地捡。
卡迪的父亲纳达拉詹(Nadarajan A/L Kotaraju)也是志工,投身于环保行列已有三四年之久。原本家人不认同,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家人解说,也不断将慈济的环保理念灌输予家人及亲友。渐渐地,在潜移默化下,身边人也接受及被感染,给予鼎力支持。
卡迪很自豪地说:“我以父亲为傲。”
◎ 最大的差别 是环保物少了
隔天下午,顶着三十多度的高温,杨兑磷拿着环保袋来来回回走了五回。他说:“留下清洁的山河、水源给我们的年轻一代,以后他们不会怪我们。”
“如果换作以前,我是不会来的。”杨兑磷笑说进入慈济后,更有机会接触其他宗教文化,进而更能感受佛教之美,美在不否定其他宗教,可以与其他宗教共存共荣。
“我喜欢欣赏他们的文化。”杨兑磷总在捡拾回收物的空档,边走边欣赏印度文化、五颜六色的糕点,对印度文化有更多的认知和尊重……五年了,对他来说,最大的差别是环保物少了。
就读中五的雷德伟行动俐落,挥汗如雨弯腰捡垃圾的认真模样,真叫人赞叹!
在未接触慈济团体前,其环保意识极为肤浅;投身环保及资源分类数次后,他逐渐及深刻理解——环保是刻不容缓及势在必行的重任。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能参与今次的活动,让雷德伟心生欢喜,能为环境卫生贡献己力,他责无旁贷。
●
弯腰捡垃圾尽管不易为,但大家仍然难行能行,老实做,踏实做,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人一起来参与,用行动爱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