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一样 一样的善良 一样为需要的人打造天堂 歌声是翅膀 唱出了希望 所有的付出只因爱的力量……见证你成长 永远为你鼓掌。”
2024年10月19日,现场人人打开手机灯光,随着音乐挥舞着,一起合唱活动主题曲〈和你一样〉,慈济马六甲分会的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简称慈青)从今年(2024)3月开启的“心灵导语”每月共修活动也来到了尾声。回顾过往六次的主题共修,每一次都是新的尝试,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有喜悦、有体悟、有成长,以及满满的共同回忆。
◎ 一座让心灵充电的岛屿
活动协调谢依善年仅十四岁,她分享,时光回到去年(2023)12月,单纯想筹办共修活动,让更多人认识慈济和慈青,打造年轻人交流的平台,以及带动慈青伙伴团队一起付出。之后,她前往台湾参与全球慈青年会,并在该活动圆缘时向大家分享自己想筹办共修活动的那一念,期许自己能多参与、多承担,尽自己一分小小的力量来影响更多人。
因而她今年发起“心灵导语”每月一次共修活动,邀约慈青伙伴和学长姐一同规划筹办。心灵导语是什么意思呢?“导语”是希望可以透过活动,将慈济理念、生活技能和正能量分享给参与者;而“导语”取自“岛屿”谐音,希望大家参与活动时,可以拉近彼此距离,互相交流学习,就像处在同一座岛屿上,创造共好、共善的美好未来。
活动从今年3月开始,每月第四个星期六下午三点至五点进行,每一次活动平均有二十五位青年参与。活动以观看电影精选片段、讨论议题及分享等形式进行,主题包含了时间、空间、沟通和人与人之间。每期活动的讲师也会分享一则《证严法师静思语》,将上人的智慧法语生活化。
然而,万事开头难,谢依善分享:“刚开始时,因为没有经验,所以真的是边摸索边做。从筹备到活动圆缘结束,这十个月来,遇到的考验真的不少!长期活动的考验在于'恒持',承担的过程中,也曾遇到境界、感到孤单,但很感恩身边有善知识的陪伴,也有伙伴共同努力,才能一起成就一次又一次的活动。这一路,要感恩的人实在太多了!”
尤其今年7至8月,她随着慈济志工团队前往印度菩提迦耶做志工,正好那时碰上大专放假回家乡之期间,报名当月“心灵导语”活动的人数比以往少了许多,于是巧妙应变将活动从实体转为线上,希望不在马六甲的同学也能一同参与。过程中,她体悟,唯有不断缩小自己,借事炼心,用心用爱完成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
7月“心灵导语之YOUNG善青年”由三位慈青学长分享自己慈青时期的故事,鼓励年轻人透过付出自利利他。谢依善感恩自己在菩提迦耶时,也有伙伴以及学长姐合和互协、相互补位,共同成就线上活动。她回想自己当初的那一念,除了是想让更多人认识慈济,也希望能透过共同承担保温慈青伙伴,她期许自己未来能在菩萨道上更勇猛精进,共挑天下米箩。
◎ 做对的事发挥生命良能
青年曾虢涁的妈妈是慈济志工,曾带着他到慈济国际学校当志工付出。此次应慈青林嘉恩邀约,虽住在吉隆坡,他却欣然允诺报名参与“心灵导语”。他笑笑地说:“当作出来走走,也认识人。每个月一次,真的很期待!”
曾虢涁总共参与了四次主题课程,其中令他印象较深刻的是“躺平vs内卷”主题。当天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想法,从分享中逐步深入其意涵,进而反思目前自己的生活态度属于“躺平”或“内卷”派,从彼此讨论中各自有所启发。
“有时我太'躺平',回家什么事都不想做,有时工作上却又太'内卷'。从活动中学习到,要依据情况,以不躺平、也不内卷刚刚好的程度处事,我觉得这堂课对我蛮重要的提醒。”曾虢涁说道。他并进一步表示,虽然“心灵导语”课程结束了,但只要时间上配合得到,一个月一次前来马六甲参与活动,他愿意!踏出去,就一定有收获!
此堂课讲师慈青学长郑维丰(诚宣)勉励大家在“内卷”和“躺平”之间,选择做45度青年(介于“躺平”的零度和极端“内卷”的90度),做个心中有光,眼中有理想的45度青年。他以静思语“能善用时间的人,必能掌握自己努力的方向”,鼓励大家善用时间。
◎ 共善共好共伴爱的足迹
5月“心灵导语之蓝天下的大爱”,以辩论“慈善应该是一种道德义务还是自愿行为”开启。讲师慈青学长李振濠(诚捷)分享,慈济慈善志业从弱势家庭济助到心灵关怀,包含长期扶困、急难救援、居家关怀及海外慈善。除了救济和援助的成效,慈济更在乎启发人性善的良能,透过“教富济贫”,使富者因施而乐,学习付出爱心济助贫困,找到生命的意义;“济贫教富”,启发贫困者富有爱的心怀,走出生命的幽谷,让越来越多人愿意付出点滴爱心,并从中自我成长。
此课程名称“蓝天下的大爱”也寓意着慈济的慈善工作遍布全球,慈济人身穿“蓝天白云”的制服,正如世间何处都有蓝天和白云一样,志工走入有需要的地方,将爱与温暖传递至他人的生命。
青年吴炜鸿去年刚步入社会工作,就学时就一直想要投入社会服务的志工行列。因缘际会工作后开始参与慈济活动,首先投入做环保,之后接触到慈善访视,并参与新进志工课程,逐步深入了解志工的角色与发挥的力量。
此次应慈青学长的邀约报名参与“心灵导语”,他说:“这次活动中所学,成为他参与访视,贡献社会的助力,也了解到从做中能与众人结好缘之道理。我以前想象的做好事就是一次性给予所需物资和金钱,没想到慈济竟然是给予长期的济助,我第一次看到有团体做长期的援助,不只给予经济上的补助,也鼓励个案,我觉得蛮有挑战性的,想要继续学习。”
吴炜鸿坦言自己比较优柔寡断,但参与慈济活动时,志工曾和他分享“做慈善,做就对了!”他期许自己能把握机会,一步步接触慈济的四大志业八大法印(慈善、医疗、教育、人文、环保、国际赈灾、骨髓捐赠、社区志工)。目前他投入环保、社区志工、慈善和教育,有机会他想要参与国际赈灾。
◎ 勇于承担的学习与成长
毕业慈青林嘉恩和慈青萧颖是此次圆缘活动的司仪,萧颖本是“心灵导语”的参与者,参加三次活动后,便应团队的邀约承担筹备小组成员。她分享,抱持单纯一念心,认为有需要,不分岗位。然而个性很内向又无司仪的经验,透过活动承担,她也想让自己有所突破、尝试、学习与成长。
萧颖分享:“我以前其实很少参与活动,在学校也是独来独往,透过几个月的'心灵导语',让我更愿意与人互动和交流,也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林嘉恩在此活动中承担拍照、录影、文字纪录,留下大家的足迹,以及处理发布至社群媒体的影片和文案。她表示,每月一次活动,不管生活多忙碌,总可以找到时间来参与投入。每次星期六“心灵导语”活动结束,隔天剪片,或是周日有上班就等下班回家后分几天剪辑,找时间做并完成它!
此外,林嘉恩也承担了三次活动的司仪,这对她来说是新的体验。她坦言,自己虽然害怕,但也想要尝试学习,于是爽快答应接下司仪一职。她在6月第一次尝试当司仪,紧接着在7月份于线上承担司仪,以及10月份和萧颖搭档。
最后一次圆缘活动,林嘉恩本因担心没有时间准备司仪稿而迟疑、没有马上答应,但因为有萧颖一起承担,让她决定接下任务。林嘉恩分享:“这次感觉不需要用更多时间准备司仪稿,不像一开始的时候不知道要说什么。可见,每一次承担都是经验的累积,且有伴有力量,让我很安心!”
每一次活动都能看见林嘉恩的身影,她说:“团队很用心,每一次的课程都很不一样。我喜欢像是沟通、躺平vs内卷,及人生意义的主题,活动模式比较像是工作坊,一起探讨。”其中,对于沟通课程中分享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与不断更新,这七个习惯中的知彼解己里有提到,沟通需要带着同理心、倾听,以及有效地表达自我,她认为是沟通的三大重要元素。
“有效沟通还蛮重要的,和他人一起处理事情时'有效沟通'才能将事情解决,活动也让我反思怎样的沟通才叫做'有效'。”她笑言,还是需要多与人接触,与伙伴共同筹备活动时,也要掌握人与人相处的平衡点。
●
证严上人慈示:“将来社会是好是坏?如何让各行各业循规蹈矩成为安定社会的力量,就看现在的年轻人。青少年是社会的希望,是家庭的希望,是人生的希望,我们的世界、我们的人生,假如没有一群很好的青年,将来这个世间不就是黑暗的吗?”
因而上人对慈青有三项期勉:一为利用课余做慈济;二是培养悲天悯人的胸襟;三为学习与各式各样的人相处。此次慈青团队发起“心灵导语”共修活动,期盼带动更多社区青年参与志工活动,找到生命的方向,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了解生命真正的意义及志工服务的精神,从服务中体会生命的良能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