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探访病苦 培养孩子付出的能力

少子化的趋势,不少孩子单独享有父母、长辈的呵护与关爱,在爱中长大,却没有机会学习如何分享爱,给予爱。 因此慈济亲子班特别安排一堂慈善访视课程,引导大人和孩子将爱延伸到家庭之外,并且从中感受到自己的幸福。
玛琳亲子班成员前往快乐儿童残智障中心,关怀院友。图为赖家恩轻轻抚慰残智障院的院友。【摄影:杨秀丽】

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日,慈济马六甲分会于各社区进行慈善访视,从关怀贫病孤老无依者​​的长期济助、医疗关怀、就学补助,到急难救助等等。 2019年7月7日,慈济亲子班家长和学生跟随访视志工的步伐,走出课室,一同探访在繁华城市背后的弱势族群。

临行前志工先与大家介绍慈济慈善访视的意义,以及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礼节。而访视员们则与各组成员分享待会关怀的个案背景资料,先行建立默契。同时详细简介慈善的初访、开案、复查、补助等,一系列的作业流程与原则,增进大家对慈善的认识。

◎ 见苦知福 体悟自己的幸福
 
跟着志工、妈妈走入照顾户李秀芬家,亲子班孩子陈子源和陈毅鸿感觉有别于自己家,一屋子坐满人,爸爸妈妈和七个孩子,兄弟姊妹间嬉笑玩乐,甚是融洽。看到年仅四个多月大的小妹妹,陈子源展露笑容,忍不住逗妹妹玩,小妹妹也不怕生,对着阿姨、哥哥笑,咿咿呀呀“说话”。

看见年纪相仿的小男生,陈子源记起妈妈的叮咛,主动与对方问候聊天。 “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我是陈子源,今年十一岁。这是我的弟弟陈毅鸿。”但是孩子们都害羞,聊了两句就接不下去了。

第一次参加访视的亲子班学员陈子源和陈毅鸿,非常喜爱照顾户家的小妹妹,主动逗她玩。【摄影:罗秀娟】

陈子源和陈毅鸿原本很羡慕大家庭的热闹氛围,反观自己家,只有兄弟俩和妈妈,爸爸不常在家,较为冷清。但再听师姑(志工)分享这个家庭的苦,他们的爸爸多次入狱,家庭重担都落在妈妈身上,经济最窘困时,妈妈一天只煮一餐。七个孩子要争玩具、分食物,父母的疼爱也分薄了,小小心灵开始反省:幸好自己家只有两兄弟,爸爸妈妈虽忙碌工作,但悉心养育他们,让他们生活无忧,给予他们全部的爱。相比较之下,兄弟俩开始体悟自己的幸福。

妈妈李玉芳是职业女性,工作之余还要兼顾家庭,先生又常出坡工作,她必须负起教育两个有状况孩子的责任,一个自闭,一个学习缓慢,身心的压力可想而知。再加上先生性格木讷,不善于表达,即使回家,与孩子的关系也很疏离。因此,她更能感同身受那位母亲的苦,也钦佩于她的乐观、正念。 “这位妈妈很坚强,很多人可能会受不了,逃离家庭了。但是她很坚持,守着这个家,为孩子付出,不离不弃。我想我也没办法像她那么坚强。”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李玉芳虽认为自身的疲累和委屈,只有自己能领会,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见苦知福,她更应该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

◎ 培养孩子 拥有付出关怀力

另一组十一位小朋友、八位家长与五位志工围绕在十多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家身旁,初期有些孩子显得有些腼腆而不知所措,透过志工和家长的带动,大伙开始与益年护理老人中心的长者们打招呼话家常,并且透过唱歌、跳舞,为长者按摩,带动长者做伸展操等,拉近彼此的距离。孩子们天真活泼的表现,以及家长、志工的嘘寒问暖,让原本安静冷清的老人中心格外热闹,老人家开心之情也溢于言表,并增添几许的活力。

其中一位家长郑颖雯陪伴长者聊天时,两位女儿贴心地为阿嬷按摩。听着阿嬷缓缓道来“每天四点多起床,等着看护人员协助洗澡,再来等着吃早餐,之后等着吃午餐。再来等着六点吃晚餐,看一会儿电视,七、八点就各自在床上安顿好准备休息了!”言语中透露着无奈,日复一日“等待”的生活,生命似乎也失去了色彩和意义。

郑颖雯(右)陪伴益年护理中心的长者话家常,两位孩子主动替阿嬷按摩。左一为施彦妤。【摄影:颜玉珠】

郑颖雯感受良深哽咽地表示,家中的婆婆无法行动,必须仰赖插管维持生命,已卧病在床一年多。虽然理解婆婆病痛的苦,然而相较这些长者们的生活,让她感受到婆婆的幸福,有家人围绕在旁,用爱细心照料,即使无法言语,孩子、孙子们仍是每天与她说话,陪伴她。她感恩子女们有机会能行孝,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一旁的就读小学一年级的小女儿施彦妤纯真地回应说:“我天天都跟奶奶玩,躺在她身旁陪她一起看电视,有时帮忙将牛奶倒入她的鼻胃管。我奶奶真的比这里的阿公阿嬷幸福和快乐,因为有很多人爱她。”

第一次看见那么多的长者齐聚一堂,且大多数都是行动不便者,没有家人陪伴在侧,生活空间有限,幼小的她可以感受到长者们的寂寞,令她开始担心父母亲变老的模样“我不要爸爸妈妈变老!以后我会好好照顾他们,像照顾奶奶一样。”而她也不忘将爱与更多人分享,她表示,下次还要再来这里为阿公阿嬷唱歌、按摩,因为她看见阿公阿嬷笑得很开心灿烂!

◎ 爱与被爱 从服务中学习爱

同时,另一组四个家庭,加上志工共十三人,前往吉里望快乐儿童残智障中心探访。尽管这是小朋友赖家恩第一次到访,但她很勇敢地与很多身体不健全的院友互动,轻轻抚摸,或是跟他们握手。

看见有些小孩子没有眼球,只有一边眼睛看得到,她觉得很可怜,相较之下她感受到自己比他们多了“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也许对孩子来说,自己的幸福和快乐,还要加上其他人的,才能整合成为真正的、大大的幸福。

而六岁的丁御翔一开始,听到一些院友传来的喊叫声,他即好奇又有点害怕地拉着妈妈。慢慢地,在志工们的解说和妈妈吴婉绫的陪伴下,他勇敢跟院友们互动。

六岁的丁御翔(左三)在妈妈的吴婉绫(左二)的陪伴下,与残智障院的大哥哥们互动。【摄影:杨秀丽】

参访结束后,他跟志工分享:“他们不可以站起来,走和跳;我可以站起来,我要弯脚就弯,他们想要弯不可以……我有玩具,他们没有…… ”丁御翔在参访中,看见了自己的幸福。

在志工的引导下,他轻轻地跟妈妈说声谢谢,并承诺自己以后会乖乖吃饭,起床后自己换衣服、洗脸,不再凡事依赖妈妈,乱发脾气,同时向妈妈献上一个大大的拥抱。

今天孩子的学习,吴婉绫都看在眼里,她亦收获满满。尤其有些院友尽管手脚不灵活,但仍然怀抱着梦想,认真过生活,让她深有感触。期待当天的参访,可以提醒孩子,懂得知福、惜福,去付出而不是一味要求别人给予。

结束访视回到各社区,志工和亲子们分享自我的收获,从个案的抗病经历、人生故事、心路历程等,不仅带领大家看见社会的另一面,也更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并看见人性的美与善。

志工邀约亲子们未来一起携手投入慈善关怀,唯有将人人的爱与善串连起来,才能产生大力量。

结束访视回到各社区,志工和亲子们分享自我的收获。【摄影:周世清】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