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13日,慈济马六甲分会举办“整合性复健咨询服务”,邀请物理治疗师、职能治疗师、饮食治疗师之专业人士,替六十岁以上的长者志工进行身体评估,提供一对一咨询,涵盖了身体、认知、居家安全和营养等多方面的评估与建议。协助长者们更积极注意身体状况,掌握照护原则,让老人常见疾病不成为负担。
◎ 从认知到身体 掌握健康关键细节
活动中,第一关便是针对长者进行认知与记忆力的测试,项目包括词汇记忆(如香蕉、日出)、图形绘制、数字与字母序列转换、时钟画图等,借此了解脑部功能是否有退化迹象。身体功能部分则评估起立平衡、关节活动,是否有腰痛、膝痛、肩痛等酸痛问题及其频率与原因。
同时,针对居家安全进行检视,包括浴室有无扶手、防滑垫设施、家具高度是否合宜、穿鞋习惯是否安全等。此次评估由Manipal University College Malaysia马六甲校区职能治疗系三位讲师与十三位学生组成团队,逐一细心访谈与指导。
初次做测验的七十二岁志工李安妮(虑千)显得有点紧张,谈话中一直表示,居家很平坦没有问题,自己行动力没问题。当职能治疗师进一步询问厕所是否有安装扶手、防滑设施,她表示,厕所空间小,扶着墙就没问题,也无特别放防滑垫。只有外出,几个月前曾不小心被物品绊倒,她强调说:“不是脚软,是被东西勾到。我的脚虽然不时会有痛感,但自己会用药油按摩,或是买药膏布贴,没有大毛病。”
李安妮自认非长期性的脚痛是小事,未曾寻求医疗上协助。张永昌治疗师深入询问脚痛发生的情况和频率,并提醒穿鞋习惯安全,以及家中安装防滑设施的重要性,这些居家小细节皆是潜在风险。

此外,张治疗师嘉许她尚未出现记忆力退化,鼓励透过记忆游戏、记电话号码或注意日常用品价格等小练习,持续活化大脑功能,“不是要做很困难的训练,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脑力的应用,才能持之以恒。”
物理治疗师也针对李安妮脚痛的情况给予一些复健运动指导,她深有感触地说:“以前蹲下自如,刚才示范做蹲下动作差点跌倒,以为自己做得到。现在一只脚不太好,真的要小心。自己要照顾自己,回家要持续做物理治疗师教的运动。”
◎ 厘清日常盲点 从饮食迷思到正解
另一位八十一岁的志工韩玉珍由女儿黄良丽陪伴而来,认知测验时便出现混淆,答错年份,吓坏一旁的女儿,而且在数字和英文字母排列顺序时也花很长的时间作答。
事后,韩玉珍不好意思说:“今年2025年说成2005年,不自觉。要我画时钟,标示出十一点十分,做得比较慢。我现在常常忘记事情,脑退化了。”透过简单的画图、连线、记忆力测试,让长者了解自身脑力状态,韩玉珍自觉答题慢、记性差,但也认为测验非常新鲜、有趣,是一种有效的脑部活化方式。
营养咨询区中,饮食治疗师解说日常饮食对健康的影响,尤其素食者蛋白质的摄取很重要。韩玉珍听闻说:“我有尿酸偏高,所以豆腐和豆类我都不吃。”饮食治疗师解开饮食中易忽略的陷阱,特别说明:“其实豆腐、豆干属于中低普林值,经过制程后对身体的负担不大。与其全面拒绝,不如适量摄取,均衡才是关键。”强调蛋白质不足会导致肌肉流失、跌倒风险上升,三餐均衡摄取对年长者至关重要。
黄良丽认同地表示,母亲担心尿酸完全避开豆制品,今天听到营养师的建议,明白其实可以适量吃,这对调整母亲的饮食观念很有帮助。吃对了,才有力气动!此外,母亲因全身酸痛,再加上脚无力,孩子们都很担心,之前已在家里安装扶手,也买了拐杖让老人家使用,但母亲却不常用。韩玉珍听闻回应:“有用啦,有需要才用。”

物理治疗师指出,脚无力需要拐杖扶助预防跌倒,没有所谓需要才用。另外,年长者常因血压变化导致起立时头晕,因此应该在变换姿势前先稍作停留,或补充足够水分,以减少姿势性低血压跌倒的风险。物理治疗师进一步针对韩玉珍的步伐与身体协调进行测试,并教导一些简单日常可以做到的运动。
韩玉珍说:“之前在慈济学过的运动,我都会在家勤练。今天学到新动作,将会回家持续练习,加强身体活力与脚力。”
“今天才知道还可以再做调整,忽略一些细节,如床需要加扶手,浴室可以安装紧急铃等,也要定期检视,才能做到防患未然。另外,运动可以增加一些随时随地可以坐着做的动作,如抬脚、坐下起立训练。感恩慈济今天办这项活动,不只是帮长辈检查身体,更是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有机会学会照顾与陪伴。也很谢谢慈济,母亲一星期三天来慈济做志工活动身体,活动量增加不少,很好!”黄良丽分享。
◎ 从硬朗到警讯 健康守护从家开始
志工张栢仁(惟楷)从慈济绿智教育农场赶来现场,一量血压竟飙到一百六十多,吓坏了服务志工。一问又无三高病史,请他稍作休息再测量,但一连三次测量数据都很高。太太林月凤(虑范)颇为担心地表示,以前他沉迷小说、久坐不动,直到参与农场志工服务,投入木工、水电工程等才活络起来。现在总是以“活动量大”为借口,可以喝可乐,可以不用控制饮食、不接受身体检查等。而且发现他很健忘,对话间经常忘记前半段所言。
六十多岁的张栢仁,平日不服药、不看医生,自认身体硬朗,尤其近一年多来投入在慈济绿智教育农场的规划与搭盖,天天往农场跑,日日流了一身汗,自认身体很有活力,“天天有在活动,没问题啦!”且随年龄增长,健忘也非大事。直到今日实际评估后,发现许多健康警讯逐渐浮现。
饮食治疗师详细询问其饮食习惯,张栢仁说:“年轻时什么山珍海味都吃过了,现在不挑食、不忌口,有什么吃什么。且想吃什么就是身体在提醒我们缺什么,就吃想吃的。”
饮食治疗师提醒:“欲望不等于需求,均衡饮食是每天都要有意识地安排。蔬菜:蛋白质:淀粉 = 2:1:1,主食也要选择粗粮,像是糙米、五谷米、全麦面包,减少白米、白面包、白馒头等精致淀粉摄取。”饮食方式不均衡,长期下来会增加慢性病风险。


林月凤补充表示,曾经煮糙米饭,但是先生吃不惯,只能改回吃白米。自家饮食多蒸煮,少油炸。且先生早餐喜爱喝咖啡,她都为其准备较为健康的咖啡,并拿出咖啡包装向治疗师展示,强调此品牌咖啡自己喝了不会心跳加速,且用比较健康的糖。饮食治疗师看着包装说明,指出大家的盲点,所谓“蔗糖”其实还是糖,且奶精是反式脂肪会对心血管造成负担,这类咖啡并非比较健康。
饮食治疗师叮咛他要注意血压的稳定与追踪,并强调:“我们常常以为有体力就是健康,但事实上,有些退化是无声的,不见得痛、不见得有感觉,但等到发现时已经太晚。身体活动,还需要搭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张栢仁笑笑说:“平时不量血压,今天才知道有点高,要天天测量监控,实在很难做到,但会开始有意识地调整生活。”
林月凤坦言,先生每次最厉害讲“我没事啦!我有活动身体。”幸好,今天她陪伴先生前来,不然先生回去绝对不会讲。“饮食方面自己会着手改善,血压也会协助持续监控,感恩让我们警觉要行动起来。”
●
整场活动后,多位长者表示收获满满,不仅清楚了解身体与脑力状况,也认识了饮食与居家安全对健康的重要性。部分家属亦从旁学习,提升照顾与陪伴的能力。
活动协调志工颜丽英(虑谆)表示,整合性专业健康咨询服务着重一对一的深入互动,不只是身体检查,更是一场健康教育与关怀的行动。今天协助七十位长者从中学习预防,家庭也一同建立照护意识。期待年长志工在持续付出的同时,也能健康老化,善待自己,朝向有尊严与品质的健康老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