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当音乐 遇上慈济人文

李寿全老师带来一首全新创作〈一念永恒〉。这首曲子,是他特别为慈济即将迈入一甲子,献给证严上人的祝福之歌。 【攝影:陈德铭】

那年,许多人曾在卡带转动的声音中,听着他的歌,哼唱旋律里的共鸣。他曾是华语乐坛叱咤一时的制作人,也是无数人成长路上的声音陪伴。在这一场“李寿全音乐分享会”中,他除了分享与慈济的因缘,也带来一首全新创作〈一念永恒〉。这首曲子,是他特别为慈济即将迈入一甲子,献给证严上人的祝福之歌。


2025年7月1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在吉隆坡慈济静思堂举行。没有华丽的灯光特效,没有夸张的舞台设计,唯有一把真诚的声音,直透人心——那是音乐人李寿全的声音,娓娓唱出慈济音乐最深的使命:以音声弘法利生,薰陶人心,播种善念。

来自台湾的李寿全老师,他曾是华语流行音乐叱咤一时的制作人,创作出〈龙的传人〉、〈明天会更好〉、〈张三的歌〉、〈一样的月光〉、〈晚安曲〉、〈一场游戏一场梦〉等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陪伴无数人走过青春岁月。

后来,李老师卸下音乐工业的光环,选择走进道场,与一群志工以音声弘法,说唱生命的真实与慈悲。李老师娓娓道来,与慈济的因缘始于1993年为慈济医学院(慈济大学前身)写校歌,当时他正为歌手费玉清制作〈晚安曲〉的专辑,到现在一路走来已经三十二年了。

来自台湾的李寿全老师,曾是华语流行音乐叱咤一时的制作人,创作出许多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陪伴无数人走过青春岁月。【攝影:陈德铭】

◎一字一句 一念永恒 

现场,聚集了众多慕名而来的听众,其中不乏本地音乐人与歌手,只为亲耳聆听这位音乐灵魂匠人的分享与演唱。李老师共演唱了七首作品,分别是〈张三的歌〉、〈咱的心惦伫这〉、〈盘山过岭〉、〈你是我的天使〉、〈人生的路〉、〈无量义经〉以及最新创作〈一念永恒〉。每一首歌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创作缘起与心路历程,他一一娓娓道来。

其中,〈一念永恒〉特别让人动容——这首曲子,是他特意在慈济2 026年迈入一甲子之际,献给证严上人的祝福之歌。李老师分享,创作过程中,他总是闭上眼睛,想着上人,想着她的背影、神情、语气、走路的姿态……然后,让旋律自然浮现:“这段旋律,像不像上人走路的样子?”他笑说,当这样的画面与节奏自然流动、融合为一时,音乐便顺水推舟地诞生了。 “当音乐与上人合在一起时,若那个氛围是对的,我就知道——我写对了。”

他也诚挚地与听众分享一个修行的心法:“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慈济时,就想着上人。你只要心里有上人,自然就会知道该怎么做了。”

在分享〈一念永恒〉之前,李老师问大家: “你们有见过刻钢板吗?那是六十岁以上的人才熟悉的年代啊。”台下的会众静静聆听,或许只有少数年长者记得那段岁月的光影。

“现在你们手上的《无量义经》手抄版,是上人手刻经文、一刀一痕,深深浅浅地刻在钢板上,再以油墨拓印,一页页送到弟子手中。那不是一般的印刷,是上人以一笔一刻,将佛法的精髓刻进弟子心中。”

李老师将当年上人刻钢板抄经的情境,转化为〈一念永恒〉的歌词写入旋律之中:“一明一灭孤灯,一字一句经文,一笔一画深刻,无量无边法门。” 短短几句,宛如凝缩了那段静默岁月里,上人一刀一笔刻经的清寒坚毅,也刻下了弟子们心中的永恒法印。

随后,音乐缓缓响起,李老师吟唱着〈一念永恒〉 ——“一步一履人间,一言一行传承,一朝一夕静思,无穷无尽感恩。”旋律中,每一字一句,不只是歌词,听来如潺潺法水,入耳入心;如菩萨身影,行愿人间。

尾声时刻,李老师引领着全场齐声高唱〈立愿文〉。此刻,音符早已超越旋律,化作一道道愿力交织的桥梁。整座会场在庄严与感动中共振,流泻的每一句歌声,皆承载着对上人的深切感念、对慈济一甲子岁月的祝福,以及来自弟子心底那份坚定不移的愿心——愿与上人同行,愿将法音长流于世,愿以音声为舟,自渡渡人。

现场,聚集了众多慕名而来的听众,其中不乏本地音乐人与歌手,只为亲耳聆听这位音乐灵魂匠人的分享与演唱。【攝影:陈德铭】
李老师引领着全场齐声高唱〈立愿文〉,流泻的每一句歌声,皆承载着对上人的深切感念、对慈济一甲子岁月的祝福。【攝影:李国强】

◎音乐桥梁 引领世代

这天,李寿全老师的音声,穿越时代的光影,也唤醒了无数人心中那份未曾褪色的记忆与敬仰。对年轻一代来说,是初识慈济音乐的感动;而对成长于八〇年代、见证李老师音乐历程的乐迷而言,则是一次难得的重逢。

“是呀!我是他的粉丝!从八〇年代听流行音乐开始,我就深受李寿全老师制作的专辑影响。他对音乐的执着与细腻,像是制作〈龙的传人〉、〈忘了你 忘了我〉、〈一场游戏一场梦〉这些作品,每一首我都耳熟能详。 ”林志祥回忆起年轻时追随的音乐岁月,语气里满是敬仰与怀念。

林志祥不仅是拉曼大学的化学讲师,也是一位热爱音乐的内容创作者,经营着YouTube频道“留声醉乐音乐延长线”直播节目。这回听说李老师将在吉隆坡举办分享会,他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前来参与,并亲手献上了一束鲜花,表达内心对老师深深的敬意。

但更让他惊喜的是,原来这位昔日的流行音乐教父,如今竟将创作转化为弘法利生的佛曲——把慈济精神、大爱理念、医疗志业、教育愿景……一一化入旋律之中。

“我从没想过流行音乐与佛曲可以这样结合。原以为佛曲会比较沉闷,像是一种传统仪轨式的存在。但李老师用现代化的音乐语言,注入慈悲与智慧,让人听了不只不会昏昏欲睡,反而觉得舒坦、提神,更能进入歌词蕴藏的意境里。”

其中,最打动他的一首歌,是〈盘山过岭〉。这首歌提到慈济在花莲创办大爱医院时,医疗资源极度匮乏,每一条命都弥足珍贵。 “这一句'慈济人对师父行'在歌中重复了九次,深深刻进我的脑海。”他说那不只是旋律的感动,更是生命被触碰的震荡。

他还说,李老师不只在旋律里弘法,也在歌词中传递正念:“他与资深作词人武雄老师一起创作的作品,把慈济精神呈现得细致入微。那不只是音乐,已经是一种慈悲的教育与感染力。”

从音乐谈到慈济人文,林志祥认为,将流行音乐元素与佛法智慧结合,更能触及现代人的心。 “若将这类创作延伸成讲座、音乐剧、甚至短剧,能为慈济打开一扇崭新的传播窗口。”

最后,他诚挚地说:“如果能对寿全老师说一句话,我会说:我非常敬佩您。从流行音乐到佛法创作,从世俗到心灵的转化,这种跨领域的能量太让人感动了。”

“是呀!我是他的粉丝!从八〇年代听流行音乐开始。” 林志祥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前来参与,并亲手献上了一束鲜花,表达内心对老师深深的敬意。【攝影:陈德铭】
让林志祥惊喜,原来这位昔日的流行音乐教父,如今竟将创作转化为弘法利生的佛曲——把慈济精神、大爱理念、医疗志业、教育愿景……一一化入旋律之中。【攝影:陈德铭】

◎润泽心灵种子 时到花开结果

李寿全致力于让慈济的人文理念,透过音乐与影像记录下来,传递给更年轻的世代。他不追求商业回报,而是希望这些音乐成为一代又一代“心灵种子”的种植者。

“我其实不是特别熟悉李老师这个人,但他的歌,我很小就听过了。”李馨恬回忆起那个CD还是主流、 YouTube尚未普及的年代,“我是慈济家庭长大的孩子。那时候父母会买慈济的CD放在车上,一边开车一边听。旋律常常就在脑海中盘旋,尤其是在心情低落或面对困难的时候,歌词自然就浮现出来了。”

馨恬口中的那首最熟悉、最触动人心的歌,是〈爱与关怀〉。 “这首歌常在环保站唱,父子一起唱、学生一起唱,那旋律、那歌词,真的深入人心。”歌词虽简单,只有短短四句,却唱出人人心中最殷切的祈求与希望:“诚心祈求天下无灾,人皆平安远离苦难,愿持善念肤大地,世界充满着爱与关怀。”

馨恬相信,音乐不只是艺术,更是传法的媒介。 “师父的法,被李老师写成歌,进入我们耳朵、心里,再久也不会忘。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她语气坚定地补充:“尤其是年轻人,大家都喜欢唱歌。比起说法讲经,歌曲更能贴近我们的节奏。如果能多一些像李老师这样的创作,把佛法、慈悲、正念转化为旋律,那不只是感动,更是启发。可以让更多人,透过旋律走进慈济,走进慈悲。 ”

在馨恬的眼中,音乐是一座桥,连接过去与未来,也是未来世代传承慈济精神的希望。

李寿全将慈济人文精神融入音乐里,被年轻一代听见、理解,并深深感动。这些潜移默化的法音,早已在年轻人心中深植成愿力,引领着李馨恬(左)、陈浩茏(右)走上慈悲济世之路。【攝影:陈德铭】

◎人文入歌 愿力入心

李寿全将慈济人文精神融入音乐里,被年轻一代听见、理解,并深深感动。对年轻的培训志工陈浩茏而言,那些从小耳熟能详的慈济歌曲,不只是成长的背景音,更是潜移默化的法音,早已在心中深植成愿力,引领他走上慈悲济世之路。

陈浩茏从小就是慈济孩子——亲子班、慈少、慈青、见习,到如今的培训志工。他笑说:“我其实对李老师这个人并不熟,但常在歌曲后面看到他的名字'词曲:李寿全',所以特别记得。”

他最有印象是〈爱洒人间〉、〈立愿文〉、〈爱与关怀〉等歌曲。从小听着长大,旋律早已悄悄地植入心田,在他尚未完全懂得歌词涵义时,歌曲已经在性格中生根。

“〈爱洒人间〉让我很小的时候就觉得:世界上原来有这么伟大的一群人,像上人这样,用一颗心去抚慰众生。”他感慨地说,虽然那时候还不知道这些歌是谁写的,但歌词里的慈悲早已深深触动他,立志要成为志工一份子。

他特别提到〈立愿文〉的前奏一下,眼泪就忍不住滑落。熟悉的旋律再次将他拉回童年的记忆,也唤起对上人的深深敬仰。他感动地说:“那一句'吾等弟子当谨记,敬请上人莫忧虑',真的会让我反省:我是否真的紧记上人的叮咛?是否有用心跟着走? ”他说,既已得遇名师,就要珍惜因缘,跟着上人的脚步走,并期许自己今年顺利受证。

如今身为小学老师的他,也将这份法与爱的精神转化为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希望透过自己走在正道上,让孩子从小种下善的种子。 ”

浩茏的故事提醒大家,那些在童年反覆播放的旋律,不只是背景音乐,更像是一座座指引人生的灯塔,深深影响着人们生命的方向。

● 

在慈济的世界里,音乐从来不是为了娱乐、表演或掌声,而是一种弘法的桥梁,也是一种修行的方式。当音乐遇见慈济人文,它的功能从“感动人”升华为“启发人”,甚至“转化人”。李寿全老师将上人的法语,以及慈济志工的身影谱成一首首动人的歌,旋律简洁、情感深远,让佛法不再遥不可及,而是融入日常、贴近人心的生命语言。

李寿全老师将上人的法语,以及慈济志工的身影谱成一首首动人的歌,旋律简洁、情感深远,让佛法不再遥不可及,而是融入日常、贴近人心的生命语言。【攝影:陈德铭】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