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十二岁正值壮年,有妻有儿,有份固定的工作,对一般人来说也算是过着幸福的生活。正当一切如常,慈济照顾户威拉潘(Veelappan A/L Muniyandy)于1995年面临生命中的一大转变改变了他的人生。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导致他瘫痪,接下来的日子只能长期卧床。这样的变故对威拉潘整个家庭产生了莫大的冲击。
威拉潘是一家的经济支柱,车祸后,生活拮据,孩子年幼,夫妻俩求助无门。1999年慈济志工走入了威拉潘一家的生活,前后断断续续陪伴了二十五年,是慈济居銮关怀最长久的一户印裔家庭。一路走来,志工每月家访,跟他们一家互动极佳,无形中也陪伴了案儿的成长过程。回忆起,志工关怀威拉潘一家,那时案儿才年仅六岁,现在的他也已成家并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也担起照顾父母亲的责任。
开朗健谈的威拉潘,虽长期卧床,但对每一位到访的志工总是面带笑容,礼貌地问好。早年慈济给予他生活补助,他们虽贫但也知足,后来孩子长大当了保安,夫妇亦有获福利部每月援助金,生活已改善后,志工则改为赞助他须长期使用的尿管及粪袋,偶尔也会提供一些生活物资;并在其睡处安排了一台冷气机。
一批一批的志工和多年真诚地互动,使大家的关系已超越了简单的施与受。每月的相见成了大家期盼之约,而非例行的来往;彼此非亲,但就是很亲,很亲。屠妖节威拉潘一家亦会邀请志工到家庆祝佳节。
◎ 受助亦助人
威拉潘一家人非常认同慈济,在他们心中,志工就像家人般亲近一起话家常。威拉潘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他也希望自己有能力可以做个手心向下助人的人,跟慈济人一样可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一起做好事回馈。

因此,威拉潘成为慈济定期捐款者。不只如此,每次慈济人向他募款,他都会第一时间请太太把钱掏出来投进竹筒扑满,还不好意思地说自己只能捐那么一点点。无论多少志工都很开心地接下他那一分“爱心”,也赞叹他可以从手心向上到手心向下去帮助更需要的人。
威拉潘非常感恩慈济,从不分宗教、信仰和种族,也不曾游说他们舍弃自己的宗教,让他很安心地接受慈济的援助。这也是证严上人教导慈济人要以“付出无所求”的精神,为暗角带来丝丝的温暖,感受到慈济人有温度的爱。
人生无常!2024年5月28日凌晨,七十一岁的威拉潘往生了。中午志工们前住关怀及送上慰问金给家属。依印裔礼俗将鲜花投入棺内,望着似安祥沉睡的威拉潘,志工虽然很不舍他的离开,但也在心里虔诚送上了最后的祝福,祝愿他换一个健康的身体回来与慈济人续缘,一起做慈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