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济照顾户黄振延在短短五年期间为了治病花光积蓄,但病情依旧没有进展。2021年,一次慈善的援助下,让他获得改善生活品质和医疗机会。
今年四十二岁的黄振延,育有一名七岁的女儿,是冷冻牛奶货车司机,太太是家庭主妇。 2016年他发现手脚麻痹,于是到专科医院做全身检查。医生发现他脊椎第一与第二节关节(C1 & C2)神经线被压迫,并告知有两个选择,第一:不动手术但半年后将慢慢地无法行走。第二:进行手术,但手术费相当昂贵,成功率也不高;若手术不成功,他将终生瘫痪并且需插管维持生活。
“我难以置信,不知道不幸的事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黄振延知道身体状况之后很无奈也睡不着,脑子里老是回旋着医生说的话。
“以前能够驾车、做工、打羽球多么自由,如今一下子不能自由走动,我真的难以置信。”他的病情每况愈下,感到很崩溃。
为了生活,黄振延决定不动手术并继续工作。由于神经线被压迫导致他的脚板无力踩油门,经常边踩油门边脚板发抖。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日子后,他终于坚持不下,只能放弃工作并通过公司申请社险赔偿维持生活。
想到本身还如此年轻,他决定到处求医希望身体病况能改善。
“2016年开始我就通过针灸、按摩、整骨等方法来治疗但都不见好转。”黄振延迫切地想早日恢复健康。
除了通过不同方法治疗,甚至只要朋友说哪里有好的医生,不管多远他都会千里迢迢寻医。几年下来不知不觉将本身积蓄用尽。屋漏偏逢连夜雨,又遇到了疫情。原本在学校从事食堂饮食业的父母也面临无收入,一家人顿时陷入了经济窘境。
◎ 慈济走入这个家庭
2021年7月28日,黄振延亲自向慈济居銮寻求生活援助。由于当时疫情严峻,志工通过电访收集资料,后给予每月生活补助,希望能先安他的心,让一家度过难关。
通过家访,志工发现黄振延已经无法自理,连基本的冲凉,穿衣服等都需要妈妈帮忙。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如抬手,拿水瓶都需耗费很大的劲。
志工梁佩君(虑佩)向他推荐物理治疗,10月28日开始,人医会物理治疗师萧洁伶登门为他做物理治疗。

“第一次看到这个个案时,我感到很不舍,因为案主还很年轻却无法自理。”这是物理治疗师的第一印象,当时她心里默默地希望能以自身的专业为黄振延做复健,改善他的病况。
考量到案家经济状况以及交通问题,经过评估萧洁伶采用了居家治疗的方案。通过家里现有的物品如水瓶、书本、铁门和梯级进行复健或拉筋。
萧洁伶为黄振延设计了一套复健运动如:右手提水瓶,抬手,翻书本练习,抬屁股支撑,抬头运动,双手握门抬脚,蹲下,右脚抬上阶梯。以上的运动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谓是轻而易举,但对于他来说却极其困难,每个动作都是步步艰难。
皇天不负有心人,黄振延经过一年努力不懈,目前病情已大大改善。右手臂前举与侧举高度增加,右手前臂肌张力减少,右手肌力增加,翻书也变得灵活,右脚板无需别人帮忙也能轻松抬上阶梯。最让人开心的是黄振延走路速度与平衡感改善了,目前已无需家人帮助便能在家拿着四脚拐杖行走,完成活动与自理。
“每次做完物理治疗,全身都会很疼痛。”黄振延笑着说。志工从他身上看到了坚持与毅力。
在做物理治疗的过程中,除了黄振延自身的努力,其母亲功不可没。由于一些动作他一个人不能完成,但物理治疗师也不能天天登门,所以母亲需学习如何帮助他做正确的动作。

●
近一年的时间,慈济志工的陪伴和关怀,让彷徨无助的家庭看见一道希望的曙光。黄振延已能够自理照顾好自已,减轻家人的负担,心情也变好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暴躁发脾气。复健之路不容易,但团队秉承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会继续陪伴与协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