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百人清洁队 让长者安心安住

长长的吊绳横跨在天花板下,挂着一件件衣物、干粮;一张大床占据了客厅一角;八十岁的李胜强与七十七岁的太太黄玉莲,日夜与床上的纸盒、旧报纸、衣服,成堆杂物为伍。【摄影:林振胜】

 行动不便的李胜强、佝偻着身子的黄玉莲、弱智的弟弟黄文良,一家又老又弱的三口无力整顿居家。蕉赖社区志工组成百人清洁队扫屋去,为案家提供一个清洁、整齐和宜居的家,带来实际的改变和希望。

长长的吊绳横跨在天花板下,挂着一件件衣物、干粮;一张大床占据了客厅一角,八十岁的李胜强行动不便,日夜与床上的纸盒、旧报纸、衣服,成堆杂物作伴;双人床只容得下一人,七十七岁的太太黄玉莲唯有上楼去。可是楼上三间卧室一概堆满爷爷昔日留下来的遗物和堆积如山的旧报纸,只留一个小小的空间给黄玉莲的弱智弟弟、六十八岁的黄文良栖身外,无法想像哪还有地方可以让黄玉莲躺卧。

行动不便的李胜强、佝偻着身子的黄玉莲、弱智的弟弟黄文良,一家又老又弱的三口,即便有心,却也无力整顿居家。

行动不便的李胜强、佝偻着身子的黄玉莲、弱智的弟弟黄文良,一家又老又弱的三口,即便有心,却无力整顿居家。数十年来,屋内杂乱无章。【摄影:江润富】

◎能否让我再看一眼

2024年10月间,慈善干事王华成(惟予)接获慈济雪隆分会提报,因而接下位于蕉赖联成花园住宅黄玉莲的个案关怀。

“我们接到提报,不知道您有什麽需要,或许我们可以帮助您……”10月22日,志工上门初访,表达慈济助人的诚意。

平日深居简出,黄玉莲婆婆有戒心,除了婉拒邻居上门关心,也没有意愿让陌生人进屋,10月22日初访,双方只能在屋外交谈;志工知道需要多次的家访博感情,累积爱的存款,才能建立良好的默契和信任。王华成善用手机的画面,传达慈济助人的故事,志工的诚意打动她的心,愿意打开家门让志工们进屋做清扫工作。

志工王华成(右)善用手机的画面,传达慈济助人的故事,志工的诚意打动黄婆婆的心,愿意打开家门让志工们进屋做清扫工作。【摄影:林振胜】

王华成随即行动,成立十个功能组。即机动、香积、运输、交通、关怀、福田、环保……自己则扛起协调重任,用心规划接下来一系列的清扫工作。

10月29日,啓动关怀行动,先是为一家三口剪发,修饰仪容,同时协助处理屋前四十年老树下的盆栽;接下来的两天继续爱的接力,修水管、接电綫,清出客厅一角、数量惊人的旧报纸,从中志工们惊讶地发现其中有1981年的马来报、1985年的剪报、1987年的日记簿,还有满载回忆的旧物……

多次的家访,累积爱的存款,取得案家信任,10月29日,慈善组啓动关怀行动,先是为一家三口剪发,修饰仪容。【照片:林燕芬提供】
接下来的两天继续爱的接力,清出客厅一角、数量惊人的旧报纸,志工们惊讶地发现其中有1981年的马来报、1985年的剪报、1987年的日记簿,还有满载回忆的旧物……【照片:陈淑丽提供】

“能不能让我再看一眼?”眼看跟了自己这么久的东西,一下子被清空,老夫妇的不舍溢于言表,深恐有很多值钱的纪念物,可能夹在这些资源里头;黄玉莲婆婆叨念着:“你们丢了我很多东西。”这提醒志工们谨记丢东西前,务必让婆婆过目,确认要留存或丢弃,并将其分类为回收物或垃圾,所以第一天特别耗时耗力,只能清出一条只容一人通行的走道。当天回收约一千五百公斤的旧报纸,变卖所得悉数交给婆婆,安了她的心。

屋前的一棵老芒果树,据说有四十年的历史,为了安全起见,取得市政局承包商的配合,于11月2日来砍树,志工协助善后工作,在大太阳底下整土,将砖头和花盆一一归位。

屋前一棵四十年的老芒果树,取得市政局承包商的配合,于11月2日来砍树,以策安全。【摄影:林振胜】
落叶满地,志工协助善后工作,在大太阳底下整土,将砖头和花盆一一归位。【摄影:林振胜】

◎百人清洁队扫屋去

经过几次互动,黄玉莲婆婆与志工们建立起默契,志工们的诚意,老人家的同意,促成了11月3日的大清扫,十个功能组的报名人数竟超过百人之多,队伍中有从太子园和安邦的志工跨区来支援,还有慈青同学和民众也来助阵,用“蚂蚁雄兵”来形容这支清洁队伍并不为过。

跟这一家人的磨蹭,百人的清洁队伍,在在都要用心规划,王华成有感而发:“这是一次最大的挑战!前所未有。”可想而知当天的清扫可说是“工程浩大”。

空气瀰漫着异味,不计其数的小强(蟑螂)给大家制造惊吓,还有四处逃窜的老鼠,时不时让大家尖叫。腐朽的家具和厨房用具,覆盖着顽固的污垢;坍塌的洗碗槽,凹陷的排污管道,有如一道道关卡,考验着大家的信心,毅力和勇气。

11月3日十点半开始到下午五点的大清扫,志工们先清出堵着出入口的旧报纸和杂物。由于空间有限,装袋后的回收资源不得不用推车来来回回,接力送到一百多公尺外的天桥下做分类。可回收的在分类后直接送回收厰,垃圾则上垃圾槽。

天桥下,五十多位志工和十个会众,不论老、中、青,忙着手上的分类工作,六十多人组成强大的阵容,蔚为奇观,令路过者好奇地探头张望。

环保分类小组长王邦财(诚贤)表示:“这次的分类比较挑战性,因为从屋里搬出来的物件都必须经过案主的过目和允许,因此,进度方面就有些缓慢。”志工门随顺案主的要求和叮咛,仔细查看,避免漏看是否有案主特别交代的重要物件;果不其然,分类区还真的发现到有不少贵重物件如钱币、金戒指、有价值的旧邮票、有三个小箱子装满了纪念性的旧物件。

由于空间有限,装袋后的回收资源不得不用推车来来回回,接力送到一百多公尺外的天桥下做分类。可回收的在分类后直接送回收厰,垃圾则上垃圾槽。【摄影:林振胜】
天桥底下的资源分类区不时传来意外的惊喜,从分类区陆陆续续转交到黄婆婆手上的有旧人民币、日治时代的日元、马币等。【摄影:林振胜】

清扫出来的物资要数旧报纸最大量,王邦财说,它占了总物资的百分之八十,重量超过五千多公斤。根据报头的年份,最旧的已被收藏了大约四十年有余!

天桥底下的资源分类区不时传来意外的惊喜,从分类区陆陆续续转交到黄婆婆手上的有旧人民币、日治时代的日元、马币等;屋内的清扫也有发现,手上握着各国旧钞、还有一曡变卖物资的现钞,看着盒子裏的三枚金戒指,黄婆婆心裏踏实许多,她笑了。

清扫出来的物资要数旧报纸最大量,占了总物资的百分之八十;根据报头的年份,最旧的已被收藏了大约四十年有余。【摄影:林振胜】
天桥底下的资源分类区不时传来意外的惊喜,从分类区陆陆续续转交到黄婆婆手上的有旧人民币、日治时代的日元、马币等。【摄影:林振胜】

屋内,志工排成一列,组成人龙,杂物一一袋一袋透过接力方式清出来,从客厅、客房及厨房,每个角落都打扫干净再拖地、洒消毒水,并为案家添购厨房崭新的置物架、洗碗槽等厨房用具。屋内尘土风扬,志工们汗湿衣襟,搬出来的物品照程序还是请主人家确认要留或不要,并将其归类为回收物或垃圾。

志工们相互协助分工,终于完成了楼下的杂物清理,接下来,进行清扫工作,扫地、拖地,清洗卫生间和厨房墙壁,又擦又刷又刮的,为他们营造一个清洁舒适的居住环境。
近六个小时的大清扫,只能还原楼下的干净清爽,无法顾及其他,楼上的脏乱只有等待“再来”的因缘。

拆下片片百叶窗,洗去厚厚的尘垢,把瓷砖刷白,再为案家添购崭新的置物架、洗碗槽等用具,还原厨房干爽的原貌。【摄影:林振胜】

◎这个星期天不一样

从事销售业的赖维雄从友人处得知今天的居家打扫活动,误以为是一般的打扫。

甫入屋内,空气中瀰漫着类似发霉和动物粪便的异味,堆积如山的杂物,赖维雄震惊当下。他难以置信竟有人能在这个完全缺乏卫生意识、毫无健康保障的环境中居住。

赖维雄和志工负责清理楼下的客房。搬动旧报纸时,四处乱窜的蟑螂令他大开眼界,甚至不时有老鼠从杂物堆中窜出来。经过抺窗户、洗地、搬动杂物等一系列操作,汗水湿透了衣衫,他更换了三件上衣。

赖维雄幽默的说,在与屋内不知已繁殖了几代的蟑螂近距离“相处”后,他渐渐克服了以往对它们的恐惧。

和不同年龄层的志工一起打扫、用餐,赖维雄觉得氛围非常融洽,虽然很累,但却很享受当下的感觉,因为大家的目标一致,就是尽快为这个家庭打造一个洁净舒适的居住环境。他很高兴选择来参与打扫,并为能在这个屋子里留下快乐助人的足迹而感到自豪,让这个星期天变得更有意义。

住在同一社区超过三十至四十年的邻居们,因为清扫,第一次有机会走入这户邻居家,和他们做进一步的交流。有居民主动献议要为这家人提供免费餐食,解决他们煮食一大事。还有邻居眼见志工浩蕩长的队伍在做分类工作,主动过来留下电话和名字,有意愿要参加往后慈济的活动。

赖维雄很高兴选择来参与打扫,并为能在这个屋子里留下快乐助人的足迹而感到自豪,让这个星期天变得更有意义。【摄影:林振胜】

脸上被汗水淋湿,灰尘沾满身,虽然疲惫但看不出倦容。志工非常珍惜这次居家打扫的机会,因为他们知道,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可以透过打扫和整理,为案家提供一个清洁、整齐和宜居的家,带来实际的改变和希望。

坐在床沿,一路看着志工忙进忙出、不善言词的男主人李胜强露出腼腆的笑容说:“你们很勤力,我很欢喜,希望你们再来。”女主人黄玉莲婆婆手上握着回收变卖所得的一曡现钞,望着除尘后的电视机再度发挥功能,她一脸笑容地说:“我打从心底跟你们说感谢,感谢这麽多人来我家,帮我清掉屋子的垃圾;我觉得很困难的事,你们做到了;感谢慈济,若是早点认识你们该有多好!”说完,她跟大家相约,改天屋子弄清洁了,请大家再来相聚。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