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负责照顾中风的父亲?”护理师胡秀英问,娜塔莎(Natasha Binti Abughani)在一旁说:“是我。”
“谁陪伴母亲去洗肾?”对方再问,一样的答案:“是我。”
“他们如果要上洗手间,谁帮助他们移动?”对方三问,志工说:“是娜塔莎。”
2022年6月24日,慈济志工邀约人医会成员胡秀英上门关怀家在马日丹那(Masjid Tanah)的卡玛鲁丁(Kamarudin Bin Landot),提供咨询有关照料父母的技巧。胡秀英是退休护理师,也住在马日丹那,甫到案家即表明身份,是渔夫某某的孩子;卡玛鲁丁“哈! ”的一声,好不容易地说出胡秀英父亲的昵称,在旁的志工既惊讶又高兴,二度中风后的他,居然可以说话了!
胡秀英初以为案家只有一个病人,乍知父母都生病了,看着娜塔莎同时照料两老,动作熟练,她不禁竖起拇指说:“过去在医院看见许多个案,孩子得悉父母需要长期照料,百般推卸照顾责任。像娜塔莎这样认真、有担当、愿意学习的女孩真的不多了。她做得很好,我愿意尽我所能帮他们!”
◎ 扩建未完成 父亲中风了
2016年某天,二十多岁的娜塔莎修完烹饪的文凭课程(diploma),回到彭佳兰巴拉(Pengkalan Balak)靠海的家,发现家里扩建工程还未完成,亲爱的父亲却中风了。
“爸爸的技工很好,一心一意将屋子盖好,有钱就一点一点增建,希望给孩子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家。但自中风以后,工程一再荒废。”当时娜塔莎原本计划留在首都发展;可是眼见父亲倒下,需要有人照顾,大哥因嗜毒在服刑、三弟初出社会工作需要打拼、小弟寄宿宗教学校念书,家里只剩母亲一人,为了报答养父母自出世三天后抱来扶养的恩德,她毅然收拾行囊回乡,代母亲当家。她从不喊苦,也不认为是负担,只视作儿女应尽的责任。从花花世界回归简朴,她的世界只剩手机、家人及饲养的羊儿相伴,这番选择看在父母眼里充满不舍,但她却以爽朗的嗓音笑着回应,自己是最适合的人选。
她笑说,弟弟只会做简单家务,料理三餐方面最拿手的是煮饭,再从外买菜肴,或打包附近回教堂办活动的剩食。
“现在三弟负责维持家庭的主要收入、陪伴父母到医院去,我和么弟在家轮流照顾父母,晚上帮父母按摩,如果我太累睡着,弟弟会来帮忙。父母有任何异动,我会和兄弟互通;他们是我的支柱,幸好有他们一起分担。”她说。
◎ 不足洗肾费 求人太辛苦
娜塔莎的家附近围绕着松树、椰树等高耸大树。父亲原本饲养一只猿猴,协助采椰工作;母亲仄宛(Che Wan binti Yusof)则制作拿手糕点,赚取微薄收入帮补家用,一家人过着“有钱就去买菜,下雨没收入就在家吃罐头食品”的日子,生活简单却知足。而娜塔莎在吉隆坡读书三年的零用钱,也是老人家一点一点省下,汇寄给她。
自从父亲中风、无法再工作,猿猴被放生到森林去;娜塔莎和母亲合力推销马来传统糕点。母亲做糕点的手艺小有名气,邻里办大小活动都爱向母亲订购,一片糕赚得马币三毛钱。虽是薄利多销,但这对从小在母亲身边打转的娜塔莎来说,更享受的是与人分享手艺的欢喜;母女俩还试过彻夜不眠,完成一千个香兰椰丝粿(Kuih kochi),赶在隔天送去给办婚宴的朋友呢!
只是这种母女相依的日子并不持久,两年后,五十四岁的母亲仄宛患上肾衰竭。除了弟弟微薄薪资,他们得到福利局提供援助金、回教局的食物津贴,及社险支援母亲百分之八十五的洗肾费。一家人省吃俭用依然缴不起不足的三十五令吉洗肾费,成了压垮家庭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了筹措费用,她卖了一些心爱羊儿应急,再向亲友、社团、政党求援。其中难免也招来不少白眼及闭门羹……这段求助的过程实在太煎熬,娜塔莎每想起都会哽咽。在父母面前尽量保持轻松,倘若她哭,两老也会随之伤心。
◎ 捎来好消息 慈济补不足
2019年,偶然得知慈济团体有帮助洗肾病患,她鼓起勇气到慈济马六甲分会求援。她感到意外的是,没几天志工黄秀萍(慈凯)就和夫婿戴金龙(济泽)及一位志工,上门拜访了。
志工很快就带来补助洗肾费的好消息,也注意到中风父亲躺着的床架有点歪斜了,为了避免对患者酿成二度伤害,志工送来医用病床。
“其实慈济帮忙妈妈的洗肾费用,已经是解决我们很大的难题了。没想到慈济志工还额外关注我们的需要。”这分默默关心,让娜塔莎感激不已。
◎ 情况有进展 突传来恶讯
有人关心,就有力量,每次上门探访,志工皆感受到父亲卡玛鲁丁想要康复的强烈意愿。看着他从半身不遂到坐起来、拿着拐杖慢慢走,甚至用机器刨椰丝,将椰丝炒得香喷喷的,还骑着电单车外出,计划继续建屋工程……一切看似愈来愈好,身体愈来愈灵活,却再传来令人叹息的消息。
2022年初,黄秀萍先后得知仄宛确诊新冠病毒,及卡玛鲁丁二度中风的消息。康复后的仄宛拥有三高的病史,糖尿病导致脚有伤口无法愈合,医生告知必须截肢保命。截肢出院后再面临细菌感染、二度入院。多个月进进出出,从脚趾、小腿截肢至大腿,一直抚摸着脚的的仄宛郁郁寡欢,一直感觉到已截除的肢体在疼痛。
除此之外,二度中风的父亲,生活变得无法自理、无法说话,只能以脸容表情表达一切。情况雪上加霜,娜塔莎从早忙碌到晚,一根蜡烛两头烧。
午间时分志工上门探访,炽热天气加上屋内闷热,家中两位病人,只有一张医用病床,父亲让给母亲睡,自己坐在躺椅,身边伴着电视机和一台小型冷风机。而仄宛床旁边一把坐扇、拼了老命在转动,依然吹不走室内热气,志工有感,这环境对有伤口的患者不利。
两天后,有社团送来第二张医用病床,黄秀萍则从家里带来站立式风扇,及从慈济申请的气垫床。这一刻,“呵……”的一声,仄宛真正感受到阵阵清凉,心情舒畅,微笑打趣说:“有了气垫床,臀部少了许多疼痛。”父亲在旁被志工戴金龙逗笑,笑得像孩儿一样的天真。
见父母开心,娜塔莎动容说:“他们是我的父母,不是负担。”一句话道尽一切。
她和兄弟们倍感珍惜来自社会得之不易的温情。别人给的一碟炒饭,第二天炒一炒弄热先分喂给父母;朋友合资赠送的饮水机和洗衣机,她担心弄坏不敢使用。黄秀萍等人一步步教她操作洗衣机,不用再日日手洗衣服。志工也教她储蓄,但她和母亲先把数令吉回捐给慈济表示谢意。
年轻人当家,生活也需要有人指引。慈济志工默默关心,从旁扶持,让娜塔莎可以安心照料父母,情感上有个依靠,有需要可寻得支援。
◎ 护理师到访 长者动一动
人医会胡秀英护理师上门,与卡玛鲁丁互动,发现老人家记忆力还不错,能用简单话语清楚表达,手脚还有些知觉,发现还有康复的机会,即刻把他抬到椅子上,促进血液循环,再借用一件沙龙布、折成圈,一边套在脚上,另一边让一只手抓紧,一边看电视,一边拉一拉,动一动。
“你的脚和手都有些肿了,是因为久坐的关系,一定要想办法动一动。这就像一部车子,如果久没发动会有故障一样。”她劝老人家说。
娜塔莎说:“父亲勉强还可以站立,母亲却没办法脚踩地。”胡秀英还是鼓励仄宛在女儿扶持下,试忍着疼痛,勇敢地“脚踏实地”,持续运动,避免让肌肉萎缩。
胡秀英明白经历过伤痛的人,重新学习基本技能相当不易,她鼓励两人靠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来。她认为只要其中一方能恢复简单的生活自理功能,就能达到老人家的盼望——减轻女儿的负担。
娜塔莎感谢护理师教导复健,让她可以学习更多知识,及正确的照护方法。
“之前父亲用了四年才康复,希望这次有护理师的帮助,我不用等太久。”她说。
●
在志工心中,娜塔莎圆圆的脸庞、甜甜的笑容,是许多苦难堆砌起来的坚强与乐观。她笑说:“以前的辛苦,和现在不一样,以前父母还有能力工作;现在换我和弟弟撑起一头家,我们都尽己所能,做我们所能做的事。我常常想,虽然我辛苦,有人比我更辛苦,所以遇上问题,直接面对,再想办法去接受它、处理它,这就是生活。”
照料过程也是一种学习,学习放慢脚步,耐心跟上长者步伐,她由衷希望双亲平安健康,让她和兄弟们能相伴更久一些,创造更多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