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山 —— 伏烦恼、伏执着、伏无明。一步一莲华,一拜一忏悔,在大地与佛号之间,心念悄悄转化,静静发光。当志工合掌的身影映照在晨光中,那份共同的愿力,以相同的姿态,向同一个方向虔诚前行。
2025年4月27日,清晨的吉隆坡慈济静思堂,天未破晓,已有身着灰蓝的身影悄然聚集。他们双手合十,静默以待。这座繁华城市一隅的清静角落,迎来一场殊胜行仪——朝山。逾千位慈济见习与培训志工,连同会员大德共二千五百人,一同踏上这条净化身心的路途。一场以身体力行诚敬礼佛、以愿力照见本心的修行之旅。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要自己一步一步走过去。”引领声平稳而深沉,回荡在静思堂四周。朝山之道,三步一拜,行满一百零八拜,象征断除一百零八烦恼。拜的不仅是身,更是心 —— 每一次伏地,都是将自我烦恼放下,叩问内心深处那座尚未翻越的山。每一次合掌,都是愿力的生起。

◎初心朝山路 深心愿行持
静思语: “诚心诚意,步步踏实,走向清净光明。 ”朝山不在远方,而在每一个愿意诚心行走的当下。在这朝山路上,只要有愿,心中那座山,终将被一步步踏过,化作一条莲花盛开的道。
对见习志工蔡美清而言,这是人生中的第一次朝山,也是她踏入慈济十个月以来最深刻的体悟。 “朝山,是一种发愿,是一种感恩。”当身体贴近地面,她在心中轻声许愿:“愿父母安康、愿自身精进、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早成佛道。”
那一拜拜下去的瞬间,美清仿佛将自己的烦恼、贪着,轻轻放在大地上: “我感受到大地的包容、平等与无声的教化。 ”她静静地说。与大地的每一次接触,都是一次放下,也是一次归零。在那一刻,才真正明白,原来大地本身就是最温柔的菩萨。
“我们平时常说修身、口、意,但这次,我什至感受到'味'与'觉'的开启。”她说,从未有过这么零距离地与大地接触,身、口、意、味、觉五蕴调和,一步一拜之间,五感皆动,也因此更加体会修行的全然与完整。
她觉得,身体的劳动不只是付出,更是洗链心灵的过程。美清的向内观照,看见真实的自己:“愿随上人脚步,踏踏实实走一条朝山路。”平实的话语,蕴藏着深沉的承担与愿行。
这一场朝山,对美清而言,不仅是一段人生旅程,更是一场与法相遇、与本心相认的契机。她以初心朝拜,以愿心行持,在朝山路上步步莲华。朝山不为彼岸,只为心安;一步一念,一拜一愿,走过的路,便是内在佛性的现身处。

◎七旬身影 坚定精进只问愿力
朝山,是一场身与心的礼敬,更见证了一颗颗菩萨种子的发芽与成长。这些跪拜之印,化作志工心中的清净印记,引领他们在日后的每一场悲悯行动中,守住初心、勇敢前行。
年逾七旬的张玉莲,今日也在朝山的行列中,步步虔诚、满面喜悦。她笑容满盈地说:“朝山可以消灾祈福,让心更清净,身也更自在。我每天都有礼佛与做早课,三步一跪对我来说不是困难,而是一份熟悉的修行。”
对她而言,朝山不仅是一场身心的锻炼,更像是一段修行路的缩影,正如她投入慈济的心路历程。 “既然迈开脚步,就不应走走停停,要勇往直前。”她语气坚定地说。身为今年的培训志工,她坦言看见有些志工在慈济道路上进进退退,难免感到惋惜。 “我刚加入不久,组长安排什么福田,我都尽量去做,因为付出真的很快乐。更何况我已经七十出头了,更要珍惜每一次的机会,把握当下。”
走进慈济这条菩萨道后,张玉莲感受到自身的转变。她说,过去的自己性子急躁、对家人有诸多要求,如今在这片善的土地上,她的心逐渐柔软,脾气也慢慢转变,家庭气氛随之和谐起来。 “可能是茹素的关系吧,口欲降低了,心也静了,很多执着也慢慢放下了。”
回忆起去年,有幸前往花莲精舍当志工,那一趟旅程,让她下定决心,今年要完成培训之路,成为上人的弟子。 “我从来没有亲眼见过上人,第一次见到她时,内心真的非常感动。那一刻,我就立下心愿,一定要早日受证,再一次见上人一面。”
“未来,我也愿意多关怀身边的志工,陪他们一起走过低潮、找回初发心。只要有愿,就能精进前行,让我们一起回到慈济这条菩萨道上。”张玉莲眼神闪耀着慈悲与坚毅,在朝山跪拜之间,以一步一印地织就她此生最动人的修行风景。

◎莲花步步行 思念化愿力
朝山的脚步已悄然展开。白莲铺地,佛号缭绕。许多人的心,在跪拜中缓缓开启。有人为至亲祈愿,有人为过往忏悔,更有人在悲伤中生出祝福的力量。这是一场回到本心的旅
程,一场穿越烦恼、走向清明的朝山行。
“妈,我们现在要朝山了,要站稳在一朵朵白色的莲花上,这是一种祝福。”话音刚落,陈心仪(虑缔)便五体投地,虔诚跪拜。眼泪在那一刻溃堤 —— 那是忏悔的泪水,更是深深祝祷的泪水。
一个月前,心仪的母亲刚刚往生。她将这份难以割舍的思念,转化为一步步坚定前行的力量。每走三步,她便一拜,每一声佛号,都是对母亲的倾心呼唤与观想。
“妈妈这一世,已经没有机会再亲身修行了…… ”她遗憾地说道。于是,这一次,她带着母亲一起走 —— 走在心中的莲花道上,走进朝山的静谧,也走向内心深处的救赎。她相信,每一步的跪拜,都能为母亲洗涤心灵的尘垢,牵引她离苦得乐。
当完成一百零八遍三步一跪后,心仪走到了静思堂正中央,抬头望见“静思堂”三字,她的目光落在那个“心”字上。更巧的是,在上人开示中,也多次听见“心”这个字。她忽然明白了什么,于心中再次与母亲对话:“妈,您要放心、要安心。跟着佛陀行菩萨道,离苦得乐,一切都会变得很美好。”朝山结束了,心,也安了。因为在这一条与母亲同行的莲花道上,她得到了最深的安慰。

●
随着朝山队伍缓缓完成路程,阳光终于穿透云层,落在静思堂前的莲花步道上。蔡美清的静观如泉水,清澈而真挚;张玉莲的毅行如老树,坚韧稳实;陈心仪的忏悔如莲花,悲中带喜。他们来自不同的生命阶段,却在这一日,以相同的姿态,向同一个方向虔诚前行。
这不只是一次身体的跪拜,更是一次心灵的降伏——伏烦恼、伏执着、伏无明。一步一莲华,一拜一忏悔,在大地与佛号之间,心念悄悄转化,静静发光。当千人同声诵唱《三皈依》、当合掌的身影映照在晨光中,那份共同的愿力,便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慈济大爱的长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