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重复演练,年轻孩子想到生活中每一次和母亲吵架的时候,出来打拼的孩子想起错过陪伴挚爱祖母的缺憾;事业有成的孩子在亲恩前只想说声“对不起”,年迈母亲却微微笑说,只要孩子不为非作歹就好……
孩儿紧贴在父母身边,会因大人的小小拥抱或嘉许眼神欢喜不已;年纪渐长,孩子开始往前奔跑、甩开父母的手、嫌他们唠叨;功成名就后,孩子想放慢脚步再回头时,身后只留下一片空白……
慈济马六甲演绎《浩瀚父母恩》音乐手语舞台剧(简称《浩瀚父母恩》),四位从少年至老年、演练多时的演绎人员现身说法,分享自己对亲恩“来得及”的感恩、“来不及”的交织心情。
◎ 小羊之跪乳
活泼的十六岁少女郑晓晴,在志工林秋琴(虑琴)向母亲游说下,答应让她参与《浩瀚父母恩》演绎其中两首曲目——〈因缘〉和〈跪羊图〉。每一次必须乘搭电召车来慈济会所,结束后再由志工或母亲载送回家,即使交通不便,她从不找借口缺席。
“父亲生病无法驾车,母亲在一家购物商场做销售员,我不想麻烦她工作中还要特地载我过来。”她说。
开朗的个性,藏着一颗敏感又体恤的心。例如〈跪羊图〉一曲,讲述羔羊跪乳的故事,象征感念母亲的养育之恩。郑晓晴说:“这首歌让我想起自己对妈妈说话曾经有多么不礼貌;当下是气上心头,没思考那么多,现在回想,心里会感到内疚……”
她说自己曾经很不听父母的话,例如外出打工、在朋友家过夜、一个星期只回家一两天,不顾双亲担忧;也尝试过各种新鲜事,后来发现只是搏人眼球、引人注意的举动,便兴致缺缺不再参与。
母亲是外籍新娘,担心女儿年纪轻轻做错事而严加管教,只是她一直想摆脱母亲的严厉和束缚,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家长愈严厉,孩子反弹愈大,亲子关系僵持。去年,母亲的朋友林秋琴介绍郑晓晴参加慈济青少年成长班(简称慈少班),起初她担心自己的行为无法被大家接受;几位女生的接纳,成功让她打开心胸,释放压抑。今年,这几位好朋友结伴一同参与《浩瀚父母恩》,打打闹闹间,一步步踏上有意义并快乐之路,对亲恩的反思也更深。
“歌曲教育我心存感恩、满足于现在自己拥有的,不必攀比。每当外出时,我会让他们知道我去哪里,买东西会想到他们,母亲的电话套旧了帮她更换,在庙宇拜拜时,也会向神明祈求保佑父母及身边人平安。”
“现在我要做的事,父母比较会支持我;而且我来慈济蛮开心的,回家路上也会和母亲分享我的所见所闻,妈妈很开心,只要我健康,她就安心。她还跟秋琴师姑说,我有变乖了……”言语最后,郑晓晴掩嘴笑开,眼里尽是害羞又开心被认同的神情。
◎ 空椅的叹息
舞台上,这一幕饰演叛逆顶撞父母的孩子,另一幕则提着行李远走他乡打拼事业,留下父母亲挂念与担忧……这些,仿佛是吴渊杰的人生缩影。
今年二十四岁的他,青少年时曾经叛逆,对父母爱理不理,把他们的责骂当作耳边风,祖母屡劝不听,做出许多令父母伤心和不光彩之事。之后远赴台湾慈济大学就读,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初期他不会主动打电话与父母亲嘘寒问暖或是报平安。
“曾经的自己,觉得大人都很烦,我会发脾气,讲出难听的话,完全没有顺父母的意!我就是在演自己的真实人生,有很深的愧疚感,不该顶撞父母,不该久久才打电话回家,不该……不曾想过父母亲的担忧。”
随着这几年在台湾留学及工作的磨练,他逐渐体会,大人每一个动作的背后都有其原因,出发点都是因担心孩子、为孩子着想。因此他试着改变与父母的互动,虽然比较不会表达和说出口,但他觉得父母亲一定能感受到,见证他的蜕变与成长。
母亲陈来月(懿宽)肯定孩子去台湾求学、得到志工照顾牵引后,变得较乖巧和懂事。她也在孩子鼓励下,在慈济付出,陪伴慈少孩子。孩子人在国外,每当听见台湾发生地震或是一些灾难,远在大马的她总是担心挂念,直到听到儿子的声音,才放下心中大石。
今年4月,从小看着自己长大的祖母突然离世,吴渊杰回国参加丧礼,意识到在外求学和工作六年,又因疫情鲜少回家,错过陪伴祖母的机会。如今家中只剩年老的双亲,他毅然辞职,回乡工作陪伴父母。
因缘巧合,得知慈济马六甲正在招募《浩瀚父母恩》演绎人员,慈少班志工主动邀约吴渊杰加入。他回想2009年与母亲出席观赏时才九岁,对于“监狱”与“怀胎”留存印象,如今再度演绎此剧,他把握难得因缘参与,角色安排又正是自己的真实经历,引领他进一步省思与忏悔。
“当我回来参加丧礼,看着家中空空如也的摇摇椅,再也找不到疼爱我的祖母身影,如同〈终曲〉一样,主角的酸楚与悔恨,一幕幕勾起我的记忆。而我回到马六甲,就是不想再错过陪伴的机会,把握现在好好孝顺父母亲,不要留下遗憾。”
公演时,吴渊杰的双亲都会来捧场,他也期待能广邀年轻人和朋友一起来观赏,因这出戏剧每一幕都是学习,每一幕都发人深省,希望亲子间不要有遗憾。
◎ 心底的亏欠
在多首曲目中饰演解说经文角色的杨明富(济择),一举手、一投足都很有力道,表情也很到位。他从小受英文教育,大组准备好附加汉语拼音的歌词,他再写上自己的笔记,何时合掌、低头或转向面对众人……十五年后再演绎《浩瀚父母恩》,他不因有经验而松懈,反而期待更精彩的演出。
为了更精准了解经文含义,他上网寻求翻译,听歌抓节拍、注意提示;演绎完毕再请问负责教导的志工意见,和团队重复讨论及练习,力求更整齐、有道气。
“过去我们被要求投注一百二十分的努力,以不辜负入场观众的期待;今日要再把孝道文化推展出来很不容易,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生活在现今的AI时代,动画影像往往比现实的人与人会面更吸引;最常看见在饭桌上,孩子们眼睛离不开手机,就连和长辈问暖、关怀的机会也变少了,他深深叹息。
得知孝道经典再次搬上舞台,他抱着病痛身体参与,就好比8月初腰部疼痛,他强忍着辛苦,还是保持全勤的出席率。
“2009年是一家五口同台演出,今年年过花甲,我成为向子女和大众说法的父亲,心中还是不期然会想起最思念的人……”
六岁丧父,含辛茹苦的母亲将他和弟弟抚养长大,得知他有难处立即伸援,或知道他爱吃娘惹咖喱,不久必会出现在餐桌上……他敬重母亲,但和母亲还是会有意见不合、顶撞、甩手离去的时候;如今事业有成、严肃父亲如他,回想起还是忍不住掉泪,脑海浮现“对不起”三个字。
“母亲已往生二十年,如果有机会,我最想跟她说声对不起,以及我爱她。”黯然哽咽,说不出口的爱最遗憾,他更用力、用肢体倾诉自己对亲恩的思念,及用身教期待更多孩子受启发。
◎ 母亲的甘愿
舞台上八十四岁的陈东莲(虑守)随着剧情,诠释着自己为人母亲、对孩子全心全意的爱:即使孩子忤逆,仍无怨无悔,心甘情愿为对方付出;她将为人母的一面表现出来,一举一动都是最真实的演绎。
陈东莲回想年轻时,自己与父亲做小贩生意,回家要孝敬、照顾公婆和自己双亲共四位老人家,还要兼顾工作与抚养三个孩子,生活异常辛苦与忙碌,但对父母亲和公婆绝对是百依百顺。
“我曾经为人子女,现在为人父母;但现今年代不同,很多不孝的孩子,有些孩子有'孝'、但不一定会'顺',会顶嘴反驳父母亲,有孝没有顺……”顿了顿,她再说:“现在社会要子女做到孝与顺双全很难,很多时候需要父母亲自己学会转念,只要孩子有孝,不为非作歹就好。”
这次受邀参与演绎,陈东莲曾婉拒三次,因担心无法将角色意境诠释到位,也担忧自己的健康无法随着演绎团队到外州演绎。经志工鼓励,请她将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如实搬上舞台,并邀约另一位年龄相仿的志工廖金凤补位,终让陈东莲安心接下任务,将为人母亲此生对孩子的挂念——从十月怀胎,到年老依旧担忧孩子的心情如实呈献,希望观众能有所启发。
演绎〈终曲〉的三位长者陈东莲、廖金凤,以及耳朵重听、双脚膝盖不能久站的彭劲森,各自克服身体和舞台的障碍,从自己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的成长经验中寻找蛛丝马迹,自然诠释,无需太多言语,举手投足都是对孩子的爱。
●
孩子轻轻一句爱语,就能化解双亲的担忧;年少不知父母辛劳,趁还来得及,赶快回家向双亲说声爱,或阖家到来观赏《浩瀚父母恩》;我们还可用双亲赋予的身体行善付出,将反哺之心回归于最真诚的爱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