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难舍能舍 有舍才有得

梁秀兰(前右一)说:“七年前已经错过了《法譬如水》经藏演绎,接下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有因缘?我希望把入经藏当作一份礼物,送给上人。” 【摄影:林振胜】

“在生活中,我们难勉会与人产生矛盾,这些矛盾在我们忙起来的时候,就显得一点也不重要了。所以啊!忙于入经藏也是一个很好的修行与学习。”

 

这一天,踏入梁秀兰家中,九岁的小男生静静地在练习中文字;专注且文静的样子,散发出跟妈妈梁秀兰一样的气质。

一旁的梁秀兰则侃侃而谈,叙述着自己的研究工作。 “我的博士研究内容是油棕种植跟水源之间的关系,我的科研是核实气候变化和土地运用的改变对分水岭(watershed)的水量和水质影响,和其对油棕的成长和棕油厂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地鼓励水源再循环的科技。在攻读博士课程前,我不知道这项研究这么复杂,因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只能一步一步去进行,不知道走下去会不会有想要的结果?”

梁秀兰对我们诉说着研究的难度,但语气始终平静、坦然。语毕,她微笑说:“但证严上人说,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看到希望。虽然很挣扎的,但要选择相信并走下去。”

虽然梁秀兰常期在研究室中,面对的是冰冷的机械、工具,但是从慈青时期就开始接触慈济,上人的法在她心中留下的种子,早已慢慢发芽。

“我在投入慈青时就接触慈济的环保志业,看到地球受到人类的破坏,我一直很想为大地之母做一些事情。我不晓得可不可以,但就是希望可以做到。”饱满的稻穗会弯腰,在梁秀兰身上表露无遗。

梁秀兰的儿子静静地在练习中文字,专注且文静的样子,散发出跟妈妈梁秀兰一样的气质。 【摄影:谢爱芬】
经藏演绎开跑后,梁秀兰在家庭、事业及志业之间奔波。她苦笑说:“真的很忙!但这是一个好机会,让我调整自己的心。” 【摄影:谢爱芬】

◎忙修行没空烦恼

2000年毕业自马来西亚国民大学(UKM),2012年远赴汶莱从事环境保护工作。 2018年,先生因工作返回大马,梁秀兰也放下汶莱的环境保护工作,一起回到家乡马来西亚进行博士研究课程。这次返马,让她遇上经藏演绎的因缘。

“我一开始是先参与社区的品书会,后来素云师姐邀请我担任演绎种子。我看到手语的动作很简单,心想自己应该可以应付吧!加上我七年前已经错过了《法譬如水》经藏演绎,接下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有因缘。我希望可以把入经藏当作一份礼物,送给上人。”

经藏演绎开跑后,梁秀兰在家庭、事业及志业之间奔波。七月初,她除了要赶研究作业,还要准备品书会的分享,遇上先生刚好患上登革热,她喘不过气来,苦笑说:“真的很忙!但这也许是一个好的机会,让我调整自己的心。”

梁秀兰将事情的先后排列好,逐一完成。过程中,她发现只要顾好自己的一念心,就没有闲空的时间胡思乱想,也不会把珍贵的时间浪费在负面想法中。 “在生活中,我们难勉会与人产生矛盾,这些矛盾在我们忙起来的时候,就显得一点不重要了。所以啊!忙于入经藏也是一个很好的修行与学习。”

在入经藏的过程中,梁秀兰感受最深的经文是:能舍一切诸难舍。她自喻是一个“难舍”的人,物质上可以舍,但心灵上的舍却面对着不同的考验。今年2月,梁秀兰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因病往生,让她悲痛不已;对方在24日还跟她联系,未料26日就骤然往生。

“这就是佛法所说的:生命无常。好朋友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刻都活得很好,为身边的人付出,这就是发挥生命的良能。虽然到现在为止我的心还是很痛,但我知道无常是这样发生,就可以平心静气地接受。”

无常,不一定是生离死别。梁秀兰举例说,虽然她这一刻还在对着采访团队说故事,但访问结束后,一切又回归平淡,这也是无常。

梁秀兰坦言,放弃汶莱的生活,回到大马重新开始,让她耿耿于怀。 “我舍不得汶莱的高薪工作,我舍不得汶莱舒适和悠闲的生活。但念头一转,回来大马后,我可以再次和慈济接轨,还可以参与入经藏,更可以深入修行。转念后,我看到的都是美丽的人事物。”

明了一切道理后,梁秀兰苦笑,就算自己在书本上得到许多世间的知识,但并不代表自己一定有智慧。 “知识和智慧两回事,知识可以求取,但智慧却是经历后的体悟。透过不停地学习和人生体验,才能获得智慧。”

梁秀兰坦言,放弃汶莱的生活,一度让她耿耿于怀。 “我舍不得汶莱的高薪工作,还有舒适和悠闲的生活。但念头一转,回来大马后,我可以再次和慈济接轨,参与入经藏和修行。”【摄影:谢爱芬】
梁秀兰(白衣站立者)认为,在品书会中,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彼此鼓励,好像生活中的“加强剂”。 【摄影:谢爱芬】

◎入经藏化解心结

早在2020年行动管制令期间,社区就开始了品书会(前称“遍地开花读书会”)。梁秀兰从每一位志工的分享中,获得心灵上的成长。

原来,梁秀兰是家中长女,学历高又有能力,理应是大家眼中独立的孩子。但她坦承:“其实我的性格还是很依赖的。”小时候,家里的环境不算优渥,父亲受教育程度不高,母亲甚至无法接受教育。没有伞的孩子,就必须更努力奔跑;生活上的磨练让梁秀兰变得独立、坚强,而这样的成长环境竟成了她心中的遗憾。

梁秀兰幽幽地说:“曾经,我多么想爸爸很强大,可以让我依靠。”这个小心愿随着她的成长而渐渐淡化,但却是心中从未抹去的遗憾。然而,在一次品书会中,一位志工的分享化解了她的心结。

这位志工从小就是温室里的小花,在家人百般呵护下快乐成长,嫁为人妻后也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直到无常降临,先生出事,她才惊觉自己根本没有办法独自处理许多生活上的事情,因此开始反省:为什么从小没有学会独立?听到这里,梁秀兰心头一震,这位师姐的成长过程不就是自己一直渴望的吗?原来拥有这一切,也并不如自己想像中的完美!

“我再看回自己,或许我这一世的因缘是就是学习独立成长。想到这里,我也比较能升起感恩心,也接受了自己的成长背景。品书上有志工分享说:'虽然我有钱,但我现在才知道有钱不一定代表快乐。'我又看回自己,我一直不舍汶莱的薪水,高薪的背后其实也是付出很大的代价,也不一定是快乐的……自己的思想上要调整。”

在社区品书会中,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彼此鼓励和分享。虽然背景不一样,但因缘很奇怪,大家都可以在一起学习与进步,甚至有人觉得品书会就好像生活中的“加强剂”,在这里学习后,会更有信心和能力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作为演绎种子,梁秀兰还要舍出时间到静思堂进行排练,虽然排练的时间很长,身体很累,但内心却有一种法喜油然而生,她知道,这是身心合一的结果。 “我们的心是不是只能在一个时间里,只做一件事情?事实上,我们的心跑得很快,但我们没有察觉到:心只能在一个时间里,做一件事,心跑得比光快。尤其是演绎手语时,一分心,就记不住经文了或演绎手语就慢人半拍了。如果心可以很专注,唱诵的时后会很顺利。心没有跑,身和心做同样的事情,就起了一种快乐的感觉。”

作为演绎种子,梁秀兰(中)舍出时间到静思堂进行排练,虽然排练的时间很长,身体很累,但内心却有一种法喜油然而生。 【摄影:杨文辉】
梁秀兰(前左二)说,希望有更多人一起来体会深入佛法后的欢喜,提升自己的智慧,活得更有意义和开心。 【摄影:杨文辉】

梁秀兰说,希望有更多人一起来体会深入佛法后的欢喜。有些人觉得入经藏好像很深,但如果可以在过程中学习到一句话,就算一句也好,就可以提升自己的智慧,活得更有意义和开心。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希望更多人一起来体会经藏的意义,来品尝素食的美味,就算来一个小时,也好!”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