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静思堂心灵之旅 是“回家”亦是“取经”

慈济雪隆分会志工广邀社区民众走一趟“静思堂心灵之旅”,大家收获满满,饱览不同的心地风光。【摄影:翁书霖】

《静思法髓妙莲华》经藏演绎,将于2022年12月正式登场,五大洲的慈济人将同步演绎;慈济雪隆分会志工们广邀社区民众参与品书会、入经藏……透过科技共赴灵山法会之外,也邀约大家走一趟“静思堂心灵之旅”,见证慈济大爱足迹。

 

吉隆坡慈济静思堂是慈济重要的精神堡垒,是凝聚邻里爱心的“社区道场”,证严上人希望会众都能在此体会慈济世界的清净祥和,进而生起向往之心与投入之愿。

为了让会众了解静思堂的建筑理念、慈济四大八法的志业精神,见证慈济大爱足迹,雪隆志工们呼吁社区民众除了参与品书会、入经藏……透过科技共赴灵山法会之外,也分别于2022年10月8日、15日、22日、29日、30日,广邀会众走一趟“静思堂心灵之旅”,大家收获满满,饱览不同的心地风光。

◎  法华坡道   无声说法

2020年行动管制时,从巴基斯坦来马攻读博士学位的雅丝敏(Yasmeen)接触了慈济;孤身一人的她常到静思书轩喝咖啡做功课,找到心灵的平静。一趟静思堂巡礼,最大的感动就是缅甸米扑满的故事,体悟到原来没有钱布施的人,可以用别的方式来帮助他人。她最喜欢每周六跟着甲洞志工团队推素、难民发放。第一次听到马来歌坛天后拿督斯里茜蒂诺哈丽莎(Dato' Sri Siti Nurhaliza )唱的〈一家人〉,虽然不懂歌词的含义,但她觉得旋律特别优美。

慈济雪隆分会志工广邀社区民众走一趟“静思堂心灵之旅”,大家收获满满,饱览不同的心地风光。【摄影:李伟建】
雅丝敏(左)参与静思堂巡礼最大的感动就是缅甸米扑满的故事,体悟到原来没有钱布施的人,可以用别的方式来帮助他人。 【摄影:邓亦绚】

林添宝在环保站接触慈济,想透过静思堂巡礼深入了解慈济。她赞叹上人一步一脚印创办慈济世界,对世界起着很大的影响力。她说上人的这种精神值得学习。添宝说:“今天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法华波道一幅缅甸贫困人日捐一把米助人的海报;他们以贫济贫,让我看到行善不一定要用钱。”

梁政扬在大学有参与慈济活动,但不深入。步上法华坡道以为展示的只是一般海报,经志工解释,才发现每一帧照片都有故事。 “吃八分饱两分助人好,每天存一把米帮助更需要的人,以穷救穷。”缅甸一把米助人的真人真事让他赞叹。第一次入经藏的他,不明白入经藏的意思,不过当和大家一起练手语,觉得那一刻非常安详,心很宁静。

走了一趟静思堂,郑康伟对所看到的自有他的解读:“走过法华坡道,听导览志工谈起'闻思修',就是那个'修',令我想起如果对爱的表达别扭,心里有爱但是表达不当,就是伤害。如果真爱一个人,是愿意为她改变过往不好的沟通方式,说她能接受的话,这就是'修'。”

首次参与静思堂巡礼,人文厅墙上手工精致的竹雕让徐团赐很欢喜,也感受到慈济人建立静思堂的用心。

影片分享上人在静思精舍发放时,细心提点一位弟子勿将掉在地上的米粒,放入精舍厨房米缸的故事,让他甚有感触,深深体悟生活中在处理每件事时都要很谨慎,需要深思熟虑才能分辨是非黑白、做出正确的事。

在法华坡道导览时,一幅非洲黑人志工在果实累累的芒果树下闻法的照片,让徐团赐为之动容。他说: “哪里都可以学佛,不一定要在指定的地方闻法,愿不愿意学习最重要。”他期许自己来日可以做更多善事,希望大家心存善念,并付诸于行动帮助他人。他赞叹上人的身体力行,给予大家行善一个很好的榜样。

一幅非洲黑人志工在芒果树下闻法的照片,让徐团赐(右)为之动容。他说: “哪里都可以学佛,不一定要在指定的地方闻法,愿不愿意学习最重要。 ”【摄影:饶瑞萍】
张少良(左一)对上人盖医院的故事印象深刻,他说:“有人要捐两亿美金给上人建医院,但上人不接收受,留这块福田给大众耕耘。这种大无量的精神,使人敬佩。 ”【摄影:何维美】

张少良带着一家大小,三代同堂参与静思堂巡礼。他感恩志工邀约和导览员用心讲解,让他和家人进一步了解上人的精神理念,对上人盖医院的故事印象深刻,他说:“有人要捐两亿美金给上人建医院,但上人不接受,这块福田他要留给大众来耕耘。这种大无量的精神,使人敬佩。”

静思堂的范围很大,想要了解的东西还很多,他希望下一次有缘再到访。

◎  一趟巡礼   感受各异

静思堂最吸引叶佩蓉的是静思展览馆的设计,让她好像走进慈济世界的感觉;静思展览馆的摆设,让会众对慈济故事更具体化。她说:“虽然有些故事已经听过很多次,比如一滩血、上人的愿、还有建院的艰辛等等,但是当天重听还是很感动。”

走到竹筒岁月区,志工请她读出上人的三愿:“人心净化,社会祥和,天下无灾难”,她读得特别大声,因为这也是准慈委叶佩蓉的大愿。她充满信心地说,“期许自己有机会回台受证,帮上人做更多事。”

志工请准慈委叶佩蓉(右)读出上人的三愿:“人心净化,社会祥和,天下无灾难”,她读得特别大声,因为这也是她的大愿。 【摄影:邓亦绚】
一番巡礼后,郑永胜(中)发觉慈济做很多好事,启发他决定在放工后,不再闲着,有时间不如去帮助人,没有钱也要出力。 【摄影:邓亦绚】

从事装修工作的郑永胜每次路过静思堂,从没踏进去。当天一进来,发现静思堂的庄严,还有不同的救灾故事,让他感动满满。他说,“我们一出生没有所有权,要好好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看到大马之前的水灾报导,一夜之间,财物付诸流水,看了令人心痛。回顾之前自己也有参与灾区的清洁工作,感觉天灾的威力无人能挡。一番巡礼后,发觉慈济做很多好事,这启发了郑永胜决定在放工后,不再闲着,有时间不如去帮助人,没有钱也要出力。

就读吉隆坡慈济国际学校十四岁的陈恺阳抱着知多一点,学多一些的心态跟随父母陈德成、张彩娟参加静思堂巡礼。母亲张彩娟表示慈济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做慈善,孩子进入慈济后,对环保认知更深入,所吸收资讯更宽广, ,也运用在生活中。

父亲陈德成说从法华坡道的展示,了解更多慈济, 觉得很有意义,自已开始在教育和环保方面付出。夫妻俩感恩这次有缘一起参与12月的经藏演绎,进入慈济,生活很充实,法喜满满。

◎  欢迎回家   热泪盈眶

信奉基督教的艾文(Ivan Dimitri Bourlin )主动报名参加静思堂的巡礼,希望深入了解慈济。过去几个星期,他透过优管( YouTube )看了许多关于慈济的视频,他感叹:“如果不是志工走入病苦人的家里,我怎么也想不到,竟然有如此多病人没办法付医药费而受折磨。”

艾文觉得慈济的慈善与医疗体系做得很成熟,而且把佛教时代化,实是大开眼界,他说:“今天听到一句话特别有感, '世上所有的物质,我们并没有拥有权,只有使用权',听完后我觉得内心平静了许多,原来世界并没有欠我什么。”

过去活跃于大学佛学会,毕业后出社会工作,曾经因工作状况百出而烦恼重重,王嘉婗一直在寻思:“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接触慈济团体,认识志工李炳玄和叶少权,很好奇两人事业有成,竟然可以放下身段跟大家一样穿上志工服、做慈济事。上人克难盖医院时说的一句话:“我没有钱,只有命一条”让她深刻感受,反思自己:“只要命还在,有愿力,总有办法解决,世间没有过不去的事。”南非的黑人志工穷极却能帮助比自己更穷的感人镜头,王嘉婗不禁感慨:“南非志工的心中有足够的温暖,才能流露内心的富足。”

当练于凤步入静思堂时,听到志工一声“欢迎回家”,眼泪在眼眶打转!她感觉好像回到家,遇到家人的那种亲切感。在巡礼时,国际赈灾的影片让她感触良多,原来世间还有这样多人在受苦受难,感动慈济付出大爱的精神去救济他们,赞叹志工对不认识的人的协助。

艾文说:“今天听到一句话特别有感:'世上所有的物质,我们并没有拥有权,只有使用权',听完后我觉得内心平静许多,原来世界并没有欠我什么。 ”【摄影:何维美】
沉琪(左)说:“静思堂让我打破了'寺庙离自己很遥远、离生活也很远'的想法。今天的导览让我了解有爱心的人要走出去帮助走不出来的苦难人。 ”【摄影:庄贵贺】

◎  善心爱心   化为养分

就读马大的慈青纪佩妏带领马大佛学会的三十六位学生出席静思堂的巡礼。陈家杰抱着支持佛教团体的心态,首次莅临吉隆坡静思堂。当导览志工问:“什么人最富有?” 陈家杰暗忖:“学生不可能富有咯!”岂知答案是:“有爱心的人最富有。” 陈家杰说:“这个答案打破了我的想法,这句话虽然对我的机械工程科系没有什么帮助,但是却对我以后的人生起着间接的影响!”

来自中国新疆的沉琪表示自己刚到马来西亚,对大马各项活动都感兴趣。之前曾看过慈济发布的一些信息,所以对慈济稍有了解。

沉琪说:“静思堂让我打破了'寺庙离自己很遥远、离生活也很远'的想法。今天的导览让我了解有爱心的人要走出去帮助走不出来的苦难人。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奉献爱心,努力去做一个有大爱的人,这是我今天最大的收获。个人力量很微小,如果能够通过慈济当志工,那么奉献出来的力量是更强大的。”

杨城韦第一次参与静思堂巡礼,觉得这栋建筑物的设计很吸引人,因为它采用自然光以节省能源消耗。

“有困难的人走不出去来,有爱心的人得走进去…… ”这一席话让他很感动。他发现原来有很多有心人在默默地努力,到很远的国家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如果有机会的话,杨城韦希望邀约其他朋友来静思堂一窥究竟。

圆满一趟静思堂心灵之旅是精进自我,是“回家”亦是“取经”。


(资料来源:刘美贤、林美芝、黄艳贵、邹慧芬、陈春早、谢晓秋、陈思妤、谢蕙仙、江欣燕、郭金桃、李秀君、陈庥赪)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