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慈济,我不知道现在我在做什么?”叹着一口气,现年八十岁的志工黄淑华(慈琚)说道。
孩子皆定居在国外,五十五岁退休后家里只剩她与先生两人。当时家里有佣人协助打扫,家务无须她操心,她便经常与退休同事外出吃喝玩乐,当时一餐大伙可以花掉马币一千令吉。回想往事,她表示“真浪费!”;幸而隔年(1996年)认识慈济,好动待不住家的她,经常可在慈济活动中看见她的身影。
再则,她拥有二十多年的修习瑜伽经验,自2006年3月开始于马六甲社教中心义务教授亲子瑜珈,2016年更前往野新望万环保站教导银发族环保志工做瑜伽,更自行搭乘远途巴士前往吉隆坡社教中心授课。自此一星期四天教授瑜伽,以及活跃于慈济活动中,让她找到生命的寄托。
◎ 人生权 乐龄找回自主性
然而免不了人生法则,身体逐渐衰老,子女担心黄淑华的安危而禁止她自行驾车外出,没有车子如同没了双脚。同时又因膝关节和背部脊椎产生病痛,于2017年开刀治疗,让原本生活中都是慈济事的她,被迫在家休养,哪里都去不了,让她闷到发慌地说:“如坐监牢,再下去我会发疯!”
于是她开始抄写经文、静思语与上人讲经内容,并阅读上人书籍,她表示,记忆力衰退,记不得,自己就一遍遍地重复抄写,当作运动手和脑。除此之外,即使家中凡事有佣人照料,但闲不住的她动手重新整顿家里的收纳,整理孩子们的相簿本,书架上的书籍等,打发时间。但是关在家久了,还是想要出门透气、做慈济事。 “每天串门子、打麻将、看电视来消磨时间,这非我个性,我不要宅在家。”黄淑华认真地说。
休养了一段时间后,她请先生载送她到爱极乐环保教育站做环保,从资源分类到厨房协助烹煮午餐,进而开始动手整理厨房用具等,只要看到任何可以再改善之处,她都主动投入,也开启她改造惜福区之因缘。
◎ 惜福区 发挥惜福的力量
平时虽有志工打理惜福区,却因为日日从回收的环保物中找到很多没有损坏,甚至全新还未拆封的物品,包含衣服、书籍、装饰品、鞋子、包包等,全都送到惜福区,日积月累二手物堆满各角落。因为寻找不易,导致陈年的物品越来越多,新的物品又不断往里送,让惜福区的空间越来越拥挤,窗户被橱柜和物品挡住光线而昏暗,空气不流通,影响整体观感,民众也难以找到所需的物品。
黄淑华坦言,当初看见堆积十多箱的杯子,箱子外早已覆盖许多尘垢,心想这么肮脏谁会要,于是与陈碧玉洗干净,再一个个摆放在架上。也有工厂捐出许多旧款式的新鞋,鞋盒上也沾上一层灰尘,很难吸引人主动去打开盒子来挑选。于是乎,黄淑华拿掉全部的鞋盒,将鞋子拿出来利用鞋带一双双绑在一起,摆放在架子上,更易于挑选。
秉持延长物命之理念,为了方便也吸引民众,以及让管理者能轻易掌握物品滞留状态,适时淘汰陈旧和不合适的资源,与送来的新资源能清楚依类别摆放,避免造成堆积和杂乱恶性循环,黄淑华约从半年前开始动手改造。
◎ 年长者 再展智慧的活力
某天,黄淑华看见今年七十岁的环保志工陈碧玉身手俐落,便邀约她一起动手改造惜福区,她欣然答应。
陈碧玉在电器店工作了三十多年,又因早年丧夫独立扶养孩子,工作和家庭练就她勤快俐落的功夫。二年前退休后,每天在家无所事事,整理好家务就是看电视、睡觉,每天的生活重心就是等待孩子下班回家享用晚餐,不久后发现罹患乳癌。 “白天独自在家总是胡思乱想,担心自己的病,忧心在外地的孩子,睡多就头痛,整个人无精打采。” 陈碧玉分享过往。
弟媳见状建议她到住家附近的慈济环保站做环保,便开启她日日骑着摩托车前来环保站做资源分类之因缘。原本寂寞的生活模式让陈碧玉深陷于自我情绪,生活有了重心后精神越来越好,她说:“来这里能动动脑,动动手脚,让身体健康;与大家聊天心情好,日日开心没烦恼。早上来惜福区打扫,下午回家打理家务,让我越做越年轻。” 她心满意足地表示,自己什么都不求,也不想去游山玩水,只愿天天能来付出。
几个月来,每个星期六天,黄淑华和陈碧玉重复做着打扫、清理、分类、整理等事务,现在惜福区逐渐上了轨道,女装区、童装区、洋装区、男装区、长者区、马来服区、学校制服区、牛仔裤区、鞋子区、包包区、杯子区、装饰品区、书籍区等等,一目了然。黄淑华自豪地说:“开始先将物品搬移,整个空间消毒打扫,再利用原有的资源重新规划空间,没有花一分一毫的钱进行改造。感恩碧玉什么工作都做,动作又敏捷。”
两人合作无间,一位发挥擅长的规划能力,一位展现执行力,持续改善惜福区。
◎ 照顾者 也能快乐做自己
另一位五十五岁的志工吴玉兰(虑纯),从吉隆坡退休后,今年5月搬到马六甲照顾中风的兄长,成天忙着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和载送就诊及做物理治疗等,压力和照料的辛劳让她直说:“再不出门做一些事情,我会得忧郁症。”道出长照者的辛劳。
一路来投入吉隆坡慈济活动的她,为了让自己有喘息的空间,就近找到爱极乐环保教育站来付出,即使只是一至两个小时,一个月只有几天,她都心满意足。以往在吉隆坡,每个月的环保日吴玉兰主要负责整理二手衣服,具有丰富的经验,黄淑华进而邀约她共同来协助打理惜福区。
直到上个月找到家庭女佣协助分担,自此她天天来惜福区,发挥整理衣服的经验与专长。陈碧玉赞叹道:“她将同款式的衣服,以及依照长度依序挂起成列,真的好看又整齐。我也开始结缘回去给孙穿。”吴玉兰的加入让衣服区更为整齐和亮丽,并看见日益增多的民众和志工将物品结缘回家再循环使用。
◎ 不受限 老年生活优雅过
多年来衣物都从惜福区结缘回家的志工邓秀英(慈恒),2018年12月19日再次前来惜福区找寻适合先生的球鞋,她称赞地说:“一踏入,好像到百货公司般,很容易找到要的物品。整个空间明亮许多,很舒服!物品也干净整齐陈列,更透过巧思让二手画一边当作装饰品点缀空间,一边也让民众容易观赏挑选。”
看到志工的用心,她再也不用从一叠衣物、鞋子中翻来覆去地找寻,也看见志工更容易管理和维持物品的整齐。忠实二手物品爱好者的她,开始四处向亲朋好友介绍惜福区,而自从惜福区大变身后她发现吸引了更多民众上门,不再只限外籍客工,更能发挥惜福区的意义,突破大众对于二手物品脏乱的刻版印象。
从几百个杯子与鞋子,到目前只剩下约三分一的量,黄淑华乐开怀地说:“鼓励大众惜福爱物,用同理心去思考对方需求。最重要是将这里当作家去打理,不管花多少心血,坚持和持续地改善,让这个家运作更顺畅。我连睡觉都在想如何改善,怎么解决呢!”
“淑华师姑(对年长志工的称呼)真的很有办法,目前我整理的牛仔裤区也是她想出来的妙法。在裤子上别上一块标示,注明男、女和尺寸,标示一致对外,清楚易见。”正在负责牛仔裤区的吴玉兰边测量边写上尺寸边笑着说。
然而有些尺寸已模糊不清,需要一件件拿起来测量,即使需要花费大量心力,但团队坚持一步步用心做,为了就是奠定运作的基础。黄淑华肯定人人的努力说:“用心找方法,靠的是大家集思广益,团队的力量与合作。我无法长时间站立,也无法搬抬重物或是爬上高处,但玉兰和碧玉就会协助,我就负责打扫和规划。我们做得很开心!”
天天欢喜投入,忘却身体的病痛,找到心情抒发处,这群退休者获得满满的成就感与认同感,人生不被年龄、病痛和家庭所限。
●
老年或退休后会遇到的寂寞、空虚、惧怕、担忧,以及面对病痛,长期照顾病人的辛劳等情况。但是退休只是从一个工作退出,并非人生从此停下。面对变长的人生下半场,黄淑华、陈碧玉和吴玉兰发挥个人在职场、志业,与家庭的经验与智慧,展现技能和专长,实现自我价值,迎接人生亮丽的“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