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投资我们的星球(Invest in our planet),运用时间,点滴投注行动力,放眼未来更具价值的效益,守护地球行动,刻不容缓!
人类的行动,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层中,造成气候暖化、冰山融解,更多极端气候和灾难发生,是目前全球的重要危机。行动可以导致结果,也可以改变未来;配合世界地球日主题,马六甲慈济青年小组于2023年4月29日举办“气候行动”跨宗教交流座谈会,邀请马佛青马六甲联委会主席黄建荣、华裔穆斯林协会(MACMA)委员赵弘豫,慈济志工陈淑萍(慈原)和谭佳薇(懿愔)出席分享,由慈济青年小组成员胡家健(诚暐)主持。出席者约四十位,大众一起聆听分享和印证,宗教团体除了教导人们向上向善,也在关注地球危机和永续,并付诸行动!
◎ 宗教环保清净观
座谈会分为两大议题,第一项议题为“清净在源头,简约好生活”,期待将环保落实生活,从外在到心灵,能够更有效减少资源消耗、节能减碳。
有关环境保护,宗教是否处在被动角色?慈济志工陈淑萍首先分享,证严上人借事显理,唤起人们对大环境和命运的反思,一直告诫弟子,对天地要保持敬畏之心,拯救地球要从调伏己心开始,因为温室效应来自心室效应,地球气候变化,最终受害还是人类,唯有回归简朴生活,才能减缓一切。
马佛青代表黄建荣,透过周利槃特比丘扫尘除垢的故事,证明宗教和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他说,比丘一心一意在扫尘除垢的过程中,从清净外境的尘垢,内化为清除内心尘垢,真正要净化的是自心,因为心净则国土净。
华裔穆斯林赵弘豫则指出,在《古兰经》中提到,环境是真主的造物,人类作为上苍在大地上的代治者,应当遵循上苍的命令,自我约束,尊重和善待一切生命,保护和维持大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 回收行动面面观
马佛青透过时事,接引年轻人一起来关心气候变迁行动。例如号召义工走入灾区赈灾、配合卫生部到防蚊黑区宣导及做环境清理,参与净滩活动等。透过关怀服务、奉献社区行动,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然而过程中也不免面临挫折,例如大众只照顾好自己的家,认为周遭都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导致义工上门宣导时常被拒于门外。黄建荣认为唯有透过教育和佛法宣导、见证和分享,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个人和环境、家庭息息相关,无法自扫门前雪。
“人人祈求风调雨顺,但不是单靠祈祷就有成效。”陈淑萍透露,环保清净在源头,要从5R开始,从拒用、少用、重复使用、维修,最后才是资源回收。她举例一间工厂未推行资源回收前,厂内每月丢弃的垃圾可累积至二十趟载送,落实行动后,每月只需载走三四趟垃圾,教育足见成效。
然而,生活物质的丰富和过于享受,是目前面临的挑战之一。她说,拯救地球须从家庭教育起步,或透过小奖励,可以鼓励更多人一起行动。
华裔穆斯林协会常常出钱出力,和其他组织联盟参与环保行动。赵弘豫说,一件事情看似好的,推动起来却不容易,在于文化差异、教育资源缺乏、恒持的行动、面对社会压力的勇气等。他说,宗教信仰的根本在于“劝善戒恶”,建议透过教育宣导、合作伙伴、社交媒体、激励措施、推行环保项目、设立环保法规等,鼓励更多人响应。
◎ 双向交流影响力
在双向交流环节,有参与者问,气候暖化课题在前,宗教如何发挥影响力?
黄建荣透露,甲州马佛青共有十五家佛教团体,超过十家设有佛学班,他们可以在课程中宣导环保教育,成立小小回收站,从小灌输孩子环境保护的重要。赵弘豫建议善用人物影响力,如政府、宗教司;每星期五的宗教课,也可邀宗教司纳入环保课题分享。
也有参与者担心,推动环保减碳,是否和现今的经济利益产生冲突?赵弘豫和主讲人分别说明,如今有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此类型经济模式,可以减缓过去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的高消耗、高污染,被破坏,转成永续发展经济。
◎ 素食与环境永续
第二项议题是“蔬食与环境永续”,短片播放显示,如果一份晚餐是一块中等的牛排,其碳足迹相等于驾驶一辆汽车行驶约三英里路;如果换成一块大牛排,再加上一些配菜,其影响将扩大一倍。有趣的是,如果将牛排换成鱼,可以减少八倍的碳排放量,如果牛排换成豆子或扁豆,碳排放量将接近零。
减少荤食可以减少碳排放量,赵弘豫询问在场参与者,印象中穆斯林多久吃一次牛肉?他揭晓说,真正传统的穆斯林,其实是半素食主义者,尤其低收入户,大概一年只吃一次牛肉。而且《古兰经》也印证,素食是圣人的圣行之一,还可以从五大方面完成伊斯兰教使命,例如:一保护宗教、二保护生命、三维护下一代,享有健康生活、四透过素食来保护环境和大地资源,因为大地资源是维持生计的财产、五保持理智的思维和想法,避免过度食用。
黄建荣则说,佛教提倡慈悲,慈悲是护生,吃素是护生行动。在佛学班和生活营,他们营造气氛,准备精致可口的素食,让小朋友和大人期待和喜欢素食,也制造机会让亲子一起准备美味素食。希望透过潜移默化方式,感觉素食也很好吃,并接受成为日常餐饮的一部分。
慈济青年小组代表谭佳薇认为,现今很多数据已经证明茹素好处,可以减缓地球暖化,还可以克制口欲。许多流感疾病自畜牧业而来,例如在疫情时期,慈济人以身作则,积极推广素食来阻断感染源,遏止病毒传染。而且年轻人推广素食,有创新力也有影响力,不但迎合现代人爱逛市集的心态,推出无肉市集;还勇于接受新想法新观念,用各种语言和创新方案,将素食观渗透不同族群,用崭新观念看待素食。
◎ 契理契机破隔阂
一中年女性提出疑问:“佛教倡导慈悲,但是素食馆却有荤食料理名称,例如素叉烧、素鱼片等等,是否会让人起心动念,变得不慈悲了?”
黄建荣先肯定对方提出疑问,再以“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观念分享,素食馆先用善法,让抗拒素食的人愿意尝试,再慢慢调整为全蔬食。赵弘豫补充说,这也是在打破人人的心理障碍、起信心说,没有荤食也没关系,营养一样全方位。
诸主讲者皆认为,要打破对素食的迷思与隔阂,教育和沟通很重要,而且要因材施教,像这次活动是很好的场合,制造机会相互沟通、打破盲点。黄建荣也提醒说,分享观点的同时,切勿忘了同理彼此,特别是长幼辈,年轻人只要契理契机、提出良好态度好好沟通,相信长辈也会明白、尊重和接受说法。
◎ 开拓思维破迷思
华裔穆斯林协会特邀十位成员出席交流座谈会,主席锺玉蓝表示,平时看见许多人随手一个塑胶袋,或把垃圾混杂在一起,感到非常痛心,倘若塑胶流到海洋,海洋生物因此死亡,更不是她乐见之事。她有感知识教育对解除地球危机很重要,却不知从何下手。她感恩和慈济合作五年,近期因频密交流,更加了解慈济努力在推广环保,特别是素食救地球,正中她下怀。她特别感谢慈济举办交流座谈,让环保知识广传出去。
“原来穆斯林也在提倡环保和素食……”志工赖韦妗和杨明富(济择)是慈济环保布展的导览员,今特别抽空出席活动。赖韦妗非常感谢有这次活动,吸收新知识也打开眼界,刷新对各宗教的了解,可以融入往后的分享内容。杨明富则透过赵弘豫的分享,再联想到,推动环保不能只靠政府力量而已,还有家庭、社会需肩负起的责任,重要是政府一定要贯彻实行,家庭、社会需要遵从指示。
年轻的马佛青代表林文浩这次也有了新的认知,认同环保教育须从小开始灌输,而他就是最好的见证,只因从小就响应资源回收行动,每月带资源去慈济环保定点回收。
●
赵弘豫感谢慈济和马佛青有系统策略地将环保推展出去,并发挥影响力。他说,环境课题较少引起穆斯林的关注,但是在《古兰经》,却不是新的课题。
“今天是很好的交流方式,让大家更接近穆斯林;而且若非今天活动,我不会更全面仔细了解《古兰经》教义的素食及环保观,并完整地呈现给大家。”他感谢过去已故学者的研究和整理,让他获取丰富知识,简约的生活行动也更加有力。
青年小组胡家健则认为此次交流座谈,参与者年龄不一,却是打开思路、改变思维的机会,了解环保是宗教团体应时代危机而衍生出来的醒觉运动。它不是特定族群或团体的责任,而是地球公民的责任,欣喜看见良好反应,期待来年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