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地球公民 捡起脚下垃圾

身为地球一份子,真实感受到气候失调之苦,修复地球的方法有千万种,“净街”是其一。 马六甲慈济志工总动员,挥洒汗水,弯腰捡起路边的垃圾、共同守护美丽家园。
志工采用小组作业方式,四人一组,分布各处,捡拾垃圾。图为在甘榜拉班净街的志工连沟渠里的垃圾都不放过。【摄影:郭巧云】

响应世界地球日,马六甲慈济志工,提早在2020年4月10日及15日的马六甲历史城日,动员走到河边、街上、工业区、住宅区,人口稠密的旧火车路等地,举办“净街”活动。同时致函州政府,邀请市议员、固体废料机构,各区协调及乡村发展与安全委员会(JKKK)一起合作,美化家园,履行爱护国土责任,别具意义。

今年世界地球日主题是“修复我们的地球(Restore Our Earth)”,着重于疫情过后,如何减少对地球的影响,并且尽自己的努力,修复对地球已造成的伤害。慈济六场净街活动共有三百三十四人参与。有年轻人透过慢跑边捡垃圾、再省思如何减少垃圾;有志工在旧火车路上分享陈年故事,也有社区志工将弯腰捡垃圾当成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藉由各种有趣又有效的方法,同一天,将各人微小的力量集合成无限大力量,清洁社区同时,邻里感情更靠近。

大人小孩一起在亚洲花园捡“宝”。【摄影:蔡育丹】

◎ 青年净河面面观

清晨六时许,公园一片寂静,一切尚沉浸在睡眠中,只见宽阔的河边道路出现一群年轻的身影,戴上手套,手握捡垃圾夹,正准备为还原河边干净的面貌而献出一分力!

4月15日,马六甲慈济青年会以慢跑结合捡垃圾方式,成功召集四十位青年来参与净河活动,在别具意义的日子里保护环境,也趁此机会省思自己日常生活中,是否无意间也在制造垃圾,带给地球负担?

慈济青年会邀约年轻人以慢跑结合捡垃圾方式,一起净化马六甲河畔。【摄影:黄玉花】

为鼓励人人提倡低碳生活,他们更使用宝特瓶为花盆,为参与者准备一盆盆生机勃勃的绿色盆栽,朝都市农耕梦想前进。

在捡垃圾过程中,参与者之一汪文琳发现河畔堆积许多的宝特瓶、铝罐及食品的塑料包装,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不自觉制造的垃圾。因此,在商场购物,她会自发性地准备环保袋,避免使用一次性的塑料袋。

近年来地球温度持续升高,全球暖化与气候变迁课题对日常生活已造成具体的影响。她见证分享说,自己从前只需将风扇调成小号就足以让房间凉快,现在却需要提高风扇的转速才能够感觉舒服。

林萍晶(右二)与其他参与者一起用回收宝特瓶准备绿色盆栽。【摄影:黄玉花】

曾经在日本留学的林萍晶重复提到,今天的活动类似在日本登山,在接触大自然过程中也落实环境保护,而且沿路是没有垃圾桶的。她说,日本落实垃圾分类的制度做得很精细,学问大也值得学习和参考。在环保与地球永续方面,她认为,一小群人的力量还很小,需要结合更多民众的力量,而青年们更应带动人人关注环境议题,发挥影响力。

◎ 丢或回收一念间

同一天,晋巷社区志工分成两大组,持着“垃圾不落地 地球更美丽”看板,在住宅区净街捡垃圾。这一天是假期,餐馆应是高朋满座时刻,但一间有名餐馆的厨师李兆昌依然趁未上班前拨冗参与。他偕同就读中六的大儿子李彦浩一同出席,父子俩弯腰捡拾,不怕脏臭,抱持单纯的一颗心,认为是地球一份子,只要有时间都愿意尽一分力。

跟在志工身后的李彦浩,发现躺在路边的塑料瓶,有感而发地说:“平时,我是带水瓶去学校,鲜少购买一次性的物品,就不会制造太多垃圾,我就是这样过着节约的生活。”经过空置店屋时,一眼望去,空酒瓶,几张破烂的沙发和陈旧的床褥被丢弃在地上,不少的蚊虫在围绕着,很是脏乱。有志工走前去处理瓶子,李彦浩则耐心地将不显眼的塑料碎片夹起。 “塑料碎片虽小但也不容忽视,否则以后会造成严重问题。”他说。

同样地,众人眼中没用的包装袋,李兆昌的朋友都会收集起来,让他转交给志工做成环保手工袋,赋予垃圾第二次生命。在职场中,他都愿意把环保分类知识与同侪分享,鼓励他们收集回收物,变卖所得还可资助家庭开销。

厨师李兆昌把握上班前的空档时间,参与净街。【摄影:刘成利】
晋巷社区志工大动员,人人为净化环境而努力,回收了不少资源。【摄影:刘成利】

在该社区居住已三年多的陈淑芬受到志工邀请,立马答应赴约。当天早上带着期待和愉快心情,首次与十岁女儿来参加。她在麻坡已认识慈济,之后,她开始将环保分类实践于生活中。在捡垃圾途中,看到一次性的物品如矿泉水瓶、口罩等被丢弃在路旁,她自忖绝不会这么做,而是将它们好好处理,塑料袋也不轻易丢弃而是重复使用。

她也鼓励女儿多参与慈济活动,她谓:“能与志工团队一起来付出,人多力量大的感觉真好。这也能带动更多人对环保意识的醒觉,人人付出爱,一起来保护地球,这是我很期待看到的。”

◎ 一人一善大力量

“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把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忧愁,统统都吹散……”暖煦煦的早晨,马六甲K7社区广场带动起活泼晨操,口罩掩不住的欢乐,全场感受到正能量,就连年轻的哥打拉沙马那(Kota Laksamana)区陈炜建市议员也一起动了起来。

在这里,一场净街活动仿佛是家庭日,青年老少、携家带眷都出动了。为了保持人身距离,志工采用小组作业方式,四人一组,共十组人员分布在社区各街道、住宅,捡拾垃圾和分享慈济。

疫情过后,在街道上,除了烟蒂,志工也多次捡起一次性口罩。青年蔡巧思从而感叹说,乱丢口罩,予人不好的印象,不但造成污染,也可能引起感染风险。由此可见,丢弃口罩的方法需正确:卷成筒状,用绳子捆绑,丢进垃圾桶,再洗手或消毒。

喜爱农耕、亲近大自然的志工张柏仁(惟楷),已养成随手捡起垃圾的习惯,他说,过去爬山的时候,常常会带着袋子上山,边走边捡垃圾,一定会满载而归下山。这次净街,他特别赶在前一天完成所有工作,举家参与,并说:“不要小看个体微小行动,民众不是看见你在捡垃圾,而是身体力行所产生的影响,累积起来是一股大力量。”

女儿张玉萱有段时间一直在渠边夹起店家新开张放鞭炮所飘落的红纸,张柏仁的太太林月凤拿着大袋子在一旁鼓励她贯彻始终,不要轻易放弃,随后张玉萱也说道,如果没有将它们捡起来,渐渐会造成阻塞,对社会、地球会越来越不利。

民众傅志豪夫妇陪伴孩子,把沟渠里的垃圾一一捡起来。【摄影:林惠珠】

民众傅志豪同样全家出动,三位分别为小学、幼儿园和二岁的孩子也许不知道“净街”是什么,但知道这是备受鼓励的行动,都很卖力苦干。夫妻俩笑说,他们“抢着捡拾垃圾”,遇有微小物品,也不怕脏,丢下长夹,徒手捡起。

“一家人有这样的活动很好,我们想要让孩子们看见现实生活的状况,亲身体验捡拾垃圾的感受,希望他们能做好地球公民的责任。”傅志豪说。

◎ 睦邻之爱好温馨

配合汉都亚市政厅政府提议,峇株安南(Batu Berendam)社区的净街活动提早在4月10日举办,地点在一条曾经通往淡边的旧火车路上。旧时铁路轨道如今已铺上柏油,小道周边以马来式房屋居多,人口稠密。当中不难发现一些被当成大垃圾场的废弃屋,绿荫荫的丛草大树下藏着塑胶袋、宝特瓶、保丽龙饭盒;大水沟旁也有粗树干横躺着,阻碍了水流,开始堆积大量树叶、树枝、飘落的屋瓦和木板。

市议员嘉化先生(红衣男士)与慈济志工一起动手清理环境,当天也出动南方环保公司提供卡车载垃圾。【摄影:陈联喜】
拉蒂眼见大家一起清理环境,感动而积极投入。【摄影:陈联喜】

听闻志工计划在小道上做净街活动,官员们给予大助力及配合;志工和民众一起出动,两位市议员嘉化先生(Gafar bin Othman)和李春源先生带头做,南方环保公司出动卡车载物,也有人专前来修剪树枝,人人做得不遗余力。有人带着耙子走入丛林将散落的树枝、垃圾扒出,或将隐藏在沟渠一角的垃圾打捞出来,一边的志工将可回收物捡起,垃圾放入其他袋子等等。

其中居住在一间废弃屋隔邻的拉蒂(Rati binti Garu)看见那么多人一起过来清理,她一起加入,还做得特别卖力。她说:“这事已经烦恼很久却无能为力,过去一个人不敢做,今天有朋友一起做,真的很开心,也松了一口气。”

“慈济!慈济!你们可以来帮忙载收我们邻居的回收物吗?”一位华裔看见志工行过,邀请到印裔邻居家一趟,屋旁空地置放着一袋袋宝特瓶居多的回收物。嘉姆娜(Jamuna A/P Suppiah)注重环境清洁,每每在大雨后看见许多宝特瓶漂流在水沟,都会一一打捞起来,避免阻塞。自从得悉这些物品可以变卖帮助贫困,她更卖力付出。眼前所见,是去年开始累积的回收物、需要多位朋友接力搬运,华裔、友族拉蒂也热心过来帮忙。

“保护环境,需要政府、人民和各团体互相配合,才能为地球做出一点贡献。”市议员嘉化先生希望借此机会加强各方合作,避免环境衍生蚊虫问题。李春源先生也感谢在场诸位的帮助,一起“邻帮邻,亲帮亲”,真正是在“敦亲睦邻”。

陈炜建市议员受邀致词时也鼓励说,大家在马六甲历史城日一起来净街关心社区,这是很有意义的活动。当区早前也是蚊症的严重地区,而今年1月至4月上旬,马六甲已有两百六十四宗骨痛热症病例。

“新冠疫情疫苗能缓解疫情,但骨痛热症没有疫苗,只有靠大家努力才能减少病例,还给大家一个健康的生活。”陈炜建先生重点强调。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