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发挥手作力量 环保也能很时尚

生活里总有一些有趣的东西可以让人着迷。 铁盒、海绵、名片盒、旧衣物袜子、打包绳、牙签瓶、小肥皂、拉链、钮扣……这些看似无用只能丢弃或回收的物品,经过赖碧云老师的巧手,却成了让人爱不释手的精致手作品。
铁盒、海绵、名片盒、旧衣物袜子、打包绳等,看似无用只能丢弃或回收的物品,经过赖碧云老师的巧手,却成了让人爱不释手的精致手作品。 【摄影:颜玉珠】

“环保要回到源头,能不用就不用,随手可取得的资源只要发挥巧思都可以成为手作的材料。每个人推广环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我以我的专长手作去发挥影响力!”

今年六十岁的赖碧云老师,多年来致力于环保手工推倡。在马六甲市区开设云手工花艺坊(Yun House)的她,家中许多作品摆设,若没有透过解说,根本看不出很多手作品都是运用环保回收材料制作而成,与一般印象中的环保手工品有着很大的不同,别具特色。

赖碧云老师不只开班授课,也时常到学校、各社团去义务教学,让更多成人小孩接触手作。 2007年受邀投入慈济马六甲社教中心授课至今,无形中接触静思语,了解证严上人的理念,也于家中安装大爱台,用心吸收上人的法语,阅读上人的著作,自然而然地将环保融入生活和手作课中。

赖碧云老师(左)在2007年受邀投入慈济马六甲社教中心授课至今。【摄影:杨秀丽】

◎ 零废弃的时尚 从源头减量

早期因手作材料不易取得,所费不赀,长期投入是一笔可观的费用。赖碧云老师为了发扬手作技巧,也为了护持社会公益义卖或是义务教学,没有资源和资金的情况下,遂在生活中找寻灵感;运用周遭的瓶罐、铁纸盒、纸张、纸筒、绳线等回收物,配合黏土、毛线勾针、中国结绳、裁缝和拼布等技巧,制作一件件独一无二精美的手作品。

譬如淘汰回收纸张,摇身一变成了立体精美的卡片;布料与塑胶罐搭配,成为各种生活小物如精致的笔筒、牙签罐、收纳盒等;相框和纸筒、金属等材料,创作出一幅立体画;小肥皂运用毛线勾针包裹,成了造型美观的芳香剂等。

利用袜子和塑胶瓶制作各种造型的袜娃娃,如放入小石子还可变成小朋友们的乐器,发挥创意让环保手作多元化和精致化。【摄影:颜玉珠】

她不讳言,听闻上人的宣导和呼吁后,她才知道原来这个就是“环保”的行为,便开始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环保手作精神,着重在技巧和观念,不以材料和用具取胜。她也从不鼓励为了模仿制作课堂上所教导的环保手作品,而刻意去采买材料,徒增资源浪费。她希望学生从所学技巧和观念延生,留意家中的物品,即使不同造型的容器、材料等,只要融会贯通一样可以呈现手作的效果。

然而,早期要学生接受环保手作却非常困难,尤其父母亲会将孩子的手作材料或是作品丢掉,认为那是“垃圾”。赖碧云老师不气馁,引导孩子思考是否作品不够精致,鼓励持续发挥巧思和技巧,让他人看了觉得很漂亮、很喜欢的作品。同时也请孩子课后回家与父母亲分享,用什么样的瓶子可以再制什么或变身成什么用途的物品,期望透过分享发挥影响力。

逐渐地,赖碧云发现有些家长、学生和网友开始留意生活中的资源,还会特地收集一些物品给赖碧云老师。她笑言,曾有家长收集豆腐盒给她,不只运用来当作手作品的材料,也作为上课的道具,可以放置小型材料或当作水彩用具等。有网友将要丢弃的装饰品寄给她,请教她如何善用手作,增加物品的用途或吸引力,献作爱心义卖捐出去。

◎ 不一样的手作 看见真价值

赖碧云老师坚持环保手作的心念,十年前作品曾被某个公益团体拒收供义卖,只因“看不见环保元素”。她回忆当时的制作品,外观不够细致精美,因而会被人轻忽,甚至不愿意使用,无法发挥环保手作的价值和意义。

“把环保资源再利用做到他人看不出是环保物做成,这个才是我要发挥我手作的力量,颠覆一些环保再利用的观念。”

赖碧云老师深信,让人看到美的物品心生欢喜,喜爱使用或观赏,自然会留意生活周围的物品,发挥巧思和手作技巧赋予旧物新生命。她举例,运用袜子和塑胶瓶,剪裁和缝制成各式各样可爱的娃娃造型,里面装入小石子则摇身一变成为孩子玩乐的乐器,一物多变。她说:“只要融入手作技巧,其实物物都是宝。”

她期待民众可以透过手作改变生活习惯,培养出环保生活态度,如同她一样。现在食、衣、住、行,赖碧云老师都有她的坚持。例如在客厅安装三面布帘,上课依照人数多寡,拉上不同区域的布帘,防止冷气电源的浪费。另外,喜爱手作的她经常不在工作桌上创作,反而搬张椅子坐在窗户旁借用自然采光。

赖碧云老师在客厅安装三面布帘,上课依照人数多寡,拉上不同区域的布帘,防止冷气电源的浪费。【摄影:颜玉珠】
环保手作延伸至生活,赖碧云喜欢坐在窗户旁,藉由自然光线投入作品创作,不浪费电源。【摄影:颜玉珠】

茹素约三十年,近年来饮食以简便为主,不过度烹调,厨房只有一个电锅便能准备日日的三餐。食材也采用天然的蔬菜五谷,没有加工制品,节省制造过程的能源也减少运输的碳足迹。此外,她也鲜少在外用餐,如需外出用餐,她必定选不提供免洗餐具的店家。

“这几年我也不再买新衣服,都去二手店选购。即便衣服破了还可以再制成其他手作品。”
 
她开心地拿起近期才完成的手作品解说,这是她在二手市集买回的和服制作而成,虽然和服破了洞,但只要缝补,再加上一些零碎的布料缝制一些图形,拼凑起来就是漂亮美观的小门帘。这也是她即将利用在肯纳儿义卖活动的招牌,再度发挥一物多用的精神。

◎ 坚持如常投入 潜移默化力

此外,茹素的她也间接带动学生多蔬食。当小朋友到她家上课,她会贴心地准备蔬食点心,孩子们吃得开心经常与她预约下星期的食物。回家,孩子会向父母亲分享,父母亲会向她请教食谱,无形中带动大家多蔬食。

郑欣玲的孩子从小学到中学,都是赖碧云的学生,见证孩子喜爱蔬食以及环保手作的力量。 “孩子虽然已停止手作课,但家中有什么回收物他都会先想到如何善用它。有时朋友的生日,他发挥巧思和手作技巧,不花钱也可以做出实用和漂亮的礼物。”

赖碧云老师(左)向学生家长郑欣玲分享近期完成的手作品,利用二手和服和小碎布制作而成的小门帘。【摄影:颜玉珠】

赖碧云老师家里总是收集一批批的回收物品做为教学之用。学生黄爱爱(懿爱)跟随老师学习手工约六年,看见老师的用心说:“我上过老师的手工课,其中的铜片材料是他人不要老师用低价购入,经过一段时间的构思和设计,老师再开班授课教导我们,始终抱持不浪费与延续物命之理念。”身为幼儿园老师的黄爱爱将所学实践在生活和工作中,她分享说:“课室公告栏装饰所剩下的一些大大小小色纸,我收集起来,美劳课可以拿出来给孩子剪剪贴贴再利用,不浪费。”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赖碧云老师学习利用手机拍摄剪辑手作影片上传网路,与大众分享如何制作环保不污染的食物性颜料,利用一些家里随手可得的物品改造变身,推广环保手作生活观。她说:“疫情期间大家都关在家,趁机可以传递一些正能量!”有位学生看见影片的呈现不够精细,主动利用水管、夹子和灯管等材料,自制手机固定器并可以上下移动调整高度送给老师,不用花钱便能有如专业的器材,赖碧云老师欢喜地说:“如同上人所言,对的事,做就对了!坚持做,一定有人会来助缘。”

一位学生看见赖碧云老师拍片上网分享环保手作,利用环保材料如水管、灯管等,自制手机固定器并可以上下移动调整高度送给老师。【摄影:颜玉珠】

投入手作三十多年,赖碧云老师对于日常生活物品有不同的想法,一样物品就可以变出十多种花样,不论是节日礼品、生活小物等等,皆能呈现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 “手工是我的专长,我很认同上人的理念。上人是一位乐于分享的人,所以我要学习上人的精神,坚持在环保手作和公益付出。”

她很喜爱上人的著作,尤其《清贫致福》一书,上人表示“清”是清净、自在;“贫”是生活清淡、节俭,不求物资丰富。能将欲念缩小、保持清净,在不匮乏的环境下,不畏辛苦地投入利他与社会的事,就是清贫的生活。此书与赖碧云老师的观念不谋而合,日常生活也深受其影响。

赖碧云老师喜爱上人的著作,尤其《清贫致福》一书,与她的生活理念相似,生活态度也受此书影响。【摄影:颜玉珠】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