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融合人文新知 定位生活指南针

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的校长和副校长,带着十八个“竹筒岁月”的爱心扑满,再次来到静思堂,期许将爱传到沙巴无国籍人士那儿,给予无国籍人士的孩子一个上学的机会。 【摄影:江欣燕】

  2023年末,逾两千七百位初中生,来到吉隆坡慈济静思堂上人文课“给孩子一个上学的机会”。人文课让青少年看见社会暗角的苦难,牵动起一念慈悲,再以善、以爱潜移默化于心,响应小钱行大善,为新生代启动善念循环的良能,发挥生命的价值。
 

2024年1月22日早上九时,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七位师长,有校长、副校长和老师,带着十八个“竹筒岁月”的爱心扑满,再次来到静思堂,把学生们的捐款,一一倒入大堂中央的大瓮中,期许将爱传到沙巴无国籍人士那儿,给予无国籍人士的孩子一个上学的机会。

◎阐扬人文 爱善社会

2023年末,适逢期末考结束,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和坤成独立中学,于2023年11月23日至2024年1月8日,分批安排了逾两千七百位初一和初二生来到吉隆坡慈济静思堂参加“防疫战斗营”,慈济志工亦特别安排了人文课给学生们。由于人数众多,于是人文课共分五十八班次,为初中生分享主题“给孩子一个上学的机会”,借此启发青少年的“良知”与“良能”。

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张梅莲校长指出,现代家庭属于“少子化”,因此家长难免给予孩子宠溺的爱,以及过度保护孩子,孩子都是处在舒适的生活圈内。现阶段的青少年还没有很宽阔的视野,然而外面世界的资讯复杂,他们很容易陷入混乱的价值观中,所以学校就趁着学年结束前的空档,安排适合的户外教学,让学生打开世界的视野,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感谢慈济给予孩子的机会”,张校长有感,青少年长时间使用科技产品,对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家人的互动和沟通都非常缺乏,导致对外界的冷漠感愈发严重。慈济是人文教育的领航者,所以安排了学生来到静思堂,学习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互爱。当孩子了解世界各地有很多贫穷的学生,以及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极需要关怀与协助,孩子们就会感受到苦难人的生活状况,有感受就有感动,从而启发善心,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陈玉丽副校长认为:“我们比较注重于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教育对青少年尤其重要。无论学生有多聪明,成绩多标青,如果连为人处事都做不好,那么这个人很容易走向糟糕的人生。”爱要从家开始,再延展至学校的同学,毕业后出去社会做个有爱心的人,履行社会责任,关怀弱势群体。

张梅莲校长(右五)认为,慈济是人文教育的领航者,所以安排了学生来静思堂,学习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互爱。陈玉丽副校长(右四)认为,无论学生有多聪明,成绩多标青,如果连为人处事都做不好,那么这个人很容易走向糟糕的人生。 【摄影:覃平福】

◎薪火相传 人性之爱

“给孩子一个上学的机会”人文课,志工以五十分钟为一堂课,为学生们分享了沙巴无国籍人士的生活情况,从慈济纪录的影片《大马慈济情》中,画面播映着无国籍人士因为无法享有国家福利,如上学、医疗及工作机会,他们只能住在垃圾山旁或沼泽地上的高脚木屋。日常就是从垃圾山中捡食物和物品来维持生活。影片也纪录了孩子们对上学的渴望与诉求,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真实画面,促使不少青少年对他们升起一念悲悯心而频频拭泪。

慈济人文志业履行社会责任,阐扬着“以人为本”互助互爱的精神与教育。因此,这次的人文课让青少年看见社会暗角的苦难,牵动起一念慈悲,再以善、以爱潜移默化于心,响应小钱行大善。 【拍摄:江欣燕】
影片纪录了无国籍人士的孩子们对上学的渴望与诉求,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真实画面,促使不少青少年对他们升起一念悲悯心而频频拭泪。 【摄影:江欣燕】

观看影片后,志工以问答互动方式,使学生如身历其境地见苦知福,再让学生们说出心中感受,并省思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感恩所拥有的一切,最后启发善念:“我能为他们做什么?”同学们非常热络地回复,可以捐款、捐书、捐食物、当志工募款、去当地成为老师等等 ,一颗颗闪烁的善种子就此在心地萌芽……

透过影片,黄紫恩同学才了解无国籍人士数量竟然如此庞大,她以为住在天桥底下的流浪汉就是无国籍人士,结果他们竟然住在臭气熏天的垃圾山旁,没有得到医疗、上学以及工作的福利,得知实情后,确实令她惊讶万分。 “影片中的男生生病了,还要到垃圾山捡垃圾分类十个小时,只得十元收入,家里又是破破烂烂的,吃过期的食物,我觉得他们很可怜!”紫恩每天不费吹灰之力,就享有比他收入更多的零用钱,深感自己活得很幸福,“我很乐意帮助他们去上学,我会捐款!”紫恩知福、惜福再造福,从口袋中掏出纸钞塞进竹筒扑满内。

志工以问答互动方式,使学生如身历其境地见苦知福,再让学生们说出心中感受,并省思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感恩所拥有的一切,同学们非常热络地回复。 【摄影:陈顺福】
黄紫恩同学(左一)透过影片得知无国籍人士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环境地下,对他们心生怜悯,乐意捐款。 【照片提供:中华学生】

刘彦彤同学觉得无国籍人士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环境,只为寻找一线生机,他们的孩子大多营养不良,只能吃粥水,大人就更苦了,大多数一天只有一餐,他们连基本三餐都无法温饱,不身在其中,根本无法感受到是多么的艰难。

“他们大多是来自战火纷飞的菲律宾,让我直观感受到战争带来的伤害,更让我觉得马来西亚是多么伟大的国家。”无国籍人士的小孩无法享有那个年龄段所应有的教育、快乐和幸福,彦彤为此深感痛心: “原来我平时触手可及的事情,却是他们遥不可及的梦想。”

上课后,学生们觉得自己太幸福了,当志工问起谁愿意领养竹筒时,大部分学生都把手高举,要协助无法上学的孩子。 【摄影:江欣燕】
以前学生都会问:“为什么我要把我的钱捐给别人?”现在看到学生是自动自发地捐款献爱心,老师们颇感欣慰。 【摄影:陈顺福】

上课后,学生们觉得自己太幸福了,当志工问起谁愿意领养竹筒时,大部分学生都把手高举,要协助无法上学的孩子。杨老师说:“这一堂课,他们有很深的感触,不再觉得自己很凄惨,原来还有其他人的生活更苦。”以前学校募款时,学生都会问:“为什么我要把我的钱捐给别人?”现在看到学生是自动自发捐款献爱心,欣慰学生有所转变,老师脸上浮现丝丝笑意。

2023年12月8日,坤成中学宋银楹老师,将七十五张手工制作的书签,转交给志工,希望志工能将学生的爱心与祝福,带去给无国籍的孩子,为他们加油打气。这些书签由1 1月23日第一班次的学生制作,宋老师看见学生在制作书签时,神情欢愉且积极。此刻,学生们体现了“有爱心的孩子是幸福的。”

坤成中学的老师,将七十五张手工制作的书签,转交给志工,希望志工能将学生的爱心与祝福,带给无国籍的孩子,为他们加油打气。 【摄影:萧丽娟】

● 

学习不限知识,生活教育与人文教育也很重要。小树尚且需要雕塑造型,长大才不会枝桠横生,人尚年幼时,就该开始教化;人的心念若没有调整好,人的行为就会犹如树枝般,漫无目的地胡乱生长。慈济人文志业履行社会责任,阐扬着“以人为本”互助互爱的精神与教育。因此,这次的人文课让青少年看见社会暗角的苦难,牵动起一念慈悲,再以善以爱潜移默化于心,响应小钱行大善,为新生代启动善念循环的良能,发挥生命的价值。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