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爱·伴学i·didik”计划自2022年1月启动以来,老师和学生主要透过线上平台互动,包括人文课。 2024年6月30日,为了丰富学习体验,团队将人文课搬到线下,在吉隆坡慈济静思堂举办“爱·伴学人文营”。希望学生们透过“寻宝游戏”,轻松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时间管理及提升人文价值。
2024年6月30日早上八时半,逾一百五十位“爱·伴学i·didik”(简称:i·didik)学生分成十六组,在队辅的引领下入座280讲堂。
“Ho He Ho EeEhOh Ho HeHo Ee—Eh……,Cause we are all children of the earth(我们都是地球的孩子)……”一群青少年在舞台上带动团康营歌〈地球的孩子〉,台下与会者纷纷起身,随着音乐律动,边唱边比手语。这首轻快的营歌不仅为活动掀开序幕、注入活力,更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
◎闯关游戏 欢乐学习
当天的课程别出心栽,学生无需静坐讲堂听课,而是跑透透静思堂、动动脑筋“寻宝”,让他们在欢乐中学习。精心设计的游戏旨在培养学生善用资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妥善管理时间,在时限内完成任务;以诚正信实、公平地进行游戏,学习“Leave No Man Behind” (不抛弃任何人)的团队精神、一人犯错,全组受罚。
这场“寻宝游戏”富有挑战性,学生需闯过七个游戏站,包括:模拟海啸避难的“海啸来了”(Tsunami Is Coming)、发挥团队精神的“能力与责任”(Ability vs Responsibility) 、学习互相信任的“做我的眼睛”(Be My Eyes)、强调沟通的“图画猜词”(Pictionary)、激发创意的“人体形状”(Human Shape)等。此外,还有生活实务游戏,如“垃圾掩埋场风暴”(Landfill Storm)以加强环保意识,以及“衣物护理行动”(Care of Clothes Operation)学习正确折叠和摆放衣物。
除了玩“闯关游戏”,孩子们还需要依据问卷上的题库找出分散在静思堂一楼和二楼的十个“寻宝点”,并在这些点寻找答案。限时一百二十分钟内完成十七道关卡,在在考验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听完游戏规则后,司仪带领大家高喊激励人心的口号。每组围成小圈,组员们先用左右手的食指轻拍出“爱的鼓励”节奏,接着用整个手掌大声拍出同样的节奏。最后,所有人将手叠在一起,齐声高喊“Together Everyone Achieve More”(团结一致,成就更多)。大家士气高昂地踏上寻宝之旅!
◎过关斩将 夺得宝藏
各小组抽签确定起点后,队辅和小组长带领组员前往第一个游戏站。以第一组为例,他们来到了“人体形状”站。大家在队辅的指导下,以身体拼凑四个单词:“FRIEND”、“CANDY”、“DANCE”和“LOVE”。人数不足时,队辅和志工也积极协助,展现团队合作精神。当站长宣布过关时,组员们雀跃地拍掌高喊“YEAH!”
第一组随即前往法华坡道寻找“P1寻宝点”,虽然大家读了好几个看板上的文字却未能找到。幸好小组长刘淑芬最终发现了目标,大家立即集聚在看板前,计算上面提到的志工人数,然后由莎拉(Sarah Alayna Bt. Shahrizan)把答案填在问卷上,顺利完成任务!
在两个小时的时限内,第一组与其他组别一样,全体组员同心协力,过关斩将。大家投入一个又一个的游戏、寻获一处又一处的宝藏,以便拿到“最终宝藏”的线索,玩得不亦乐乎。
来到终点站,学生们围坐成圈“埋头苦干”,专心地完成最后一个任务,运用所有“线索”破解密码 —— 静思语“Do Not Underestimate Yourself Everyone Has Unlimited Potential”(不要小看自己、因为人有无限潜能),这样整场“寻宝游戏”才算圆满结束。
终于来到紧张又兴奋的颁奖环节。十六组中,八组幸运儿获得“最终宝藏”,即印有“爱·伴学i·didik”标志的精美徽章。
“这组在最短时间完成寻宝游戏,夺得今天冠军,那就是第十五组!”当司仪宣布布结果的瞬间,现场沸腾了,掌声和欢呼声四起。这一刻不仅是对胜利的庆祝,更是对所有参与者努力的肯定。喜悦的气氛中,人文营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团队精神 建立友谊
“寻宝游戏”无疑体现了寓教于乐的精神。参与者不仅玩得开心,也在游戏中吸收知识、培养价值观,可谓收获颇丰。
十七岁的刘淑芬担任第一组小组长,是队伍中的大姊姊。她欣喜地看到不同种族的孩子在一个团队中融洽相处,分工合作完成任务。一幕温馨画面让她特别感动:“一位印裔女生一直牵着一个印裔小女孩的手,贴心地陪伴她玩游戏。起初我以为是她妹妹,后来才知道他们今天才相识。”
刘淑芬坦言,线上课程难以体会到团队精神和被关爱的感觉。 “今天,我深刻体会到队辅老师对每个人的关心和照顾,感受到爱的存在。”
她从这次人文营中学到了许多课本之外的人生价值,并说:“我学到了爱、宽容和责任感。我们虽来自不同背景,但仍能互相关心、互相照顾。”
诺法哈娜(Nurfarhana Bt.Muhamad Ridzwan)是中四学生,她眉开眼笑地表示:“参加线上课程一年多来,我认识了许多新朋友,这次实体见面和互动游戏更有趣,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她最喜欢的游戏是“做我的眼睛”,她指出:“我闭上眼睛,信任队员的指示,将沙包投进桶里,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精神。”
她认为,团队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能让团队脱颖而出,同时体会到配合的乐趣。她也强调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掌握每个环节的时间,才能完成任务。善用时间是成功的秘诀。”
她的团队获得第六名,但她认为排名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和建立了友谊:“过程中我们有说有笑,没有吵架,友谊也因此建立了。”
莎拉是第一组里最开朗和积极投入的组员,她总是营造活跃的氛围,负责填写问卷上的答案的她开心地说:“很好玩,我可以认识新朋友,也学到很多新知识。”
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垃圾掩埋场风暴”站进行环保资源分类。透过站长的讲解,她提升了环保知识,她说:“在这里我学习到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资源,就像食物容器能够被回收,可是不能有油迹和污秽。”
◎享受过程 展现人文
就读华小六年级的蔡智轩,个子小小,戴着眼镜,笑起来很俊俏。他特别喜欢“能力与责任”站的“丢乒乓球”游戏,因为可以训练专注力和力度控制。虽然团队无法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但他没有沮丧,反而感到开心。他怡然自得地说:“我们尝试了好多遍依然失败,但是我很享受游戏的过程,即使没有成功也无所谓。”
蔡智轩在“海啸来了”游戏中学习到分工合作的重要。他解释他和队友分成两组,四人坐在蓝布上当“船”,合力划向避难所。途中蔡智轩跌出“布船”,其他队友来救援。他笑着说:“当时脑袋一片空白,只能等待救援。”
蔡智轩表示,他很喜欢慈济的人文课程,但因为学校活动时间冲突而错过很多课,所以非常珍惜这次参与实体人文营的机会。他在人文课学习到良好知识,他说:“例如关爱他人、体谅他人、孝顺父母等。”
蔡智轩坦言曾因认为班主任处事不公平而生气,后来在新学年前决定原谅老师,他说:“我在人文课学习到善解与包容,如果把这个人或事牢记在心上会带来烦恼与压力。”至于孝顺父母,他说:“看到妈妈工作压力大时,我会帮她捶背按摩,让妈妈轻松一点。”
“开心,很开心!”六年级的张恩熙同学用稚嫩的语气表达她首次参加人文营后的感受。她表示,线上人文课让她学习良多,而实体人文营则提供了不同的体验。 “我能够认识不同的朋友,大家分工合作,让我不再感到孤单。”
张恩熙非常开心且主动参与每个寻宝游戏,从中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她特别喜欢“做我的眼睛”游戏,并学到新的折衣撇步来帮助妈妈减轻负担。
张恩熙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母对她寄予厚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父亲生病导致家庭困境,母亲独自撑起家庭重担,这让张恩熙一家与慈济结缘。 2022年,张恩熙参与了“i·didik”的国语和数学线上补习班,在老师的帮助下,数学成绩突飞猛进。
六年级学生洪乐馨喜欢边玩边学,尤其是在“能力与责任”站,需要团队合作的“丢乒乓球”游戏,她说:“我们会围在一起讨论游戏的内容和规则,以身高排位,娇小的站前面,高大的站后面……” 她也喜欢拼字猜静思语的游戏。 “这任务需要靠团队耐心地把字母逐个、逐个找出来,觉得很有趣。”
洪乐馨从不缺席“i·didik”线上补习。在老师的耐心教导下,英语和数学显著进步。在线上人文课中,静思语让洪乐馨受益匪浅,特别是鼓励她参与环保活动。她积极参加每月一次的环保活动,并在家中实践垃圾分类,秉持着“爱护环境,让地球不会生病”的信念,努力为保护地球做出贡献。
●
“i·didik”人文课教师伍俊蔚在人文营担任队辅并参与游戏设计。她在陪伴孩子们时,尊重他们的意见,鼓励自主讨论,适时引导,激发团队精神。伍老师认为,这次活动是检验线上教学成效的好机会。她欣慰地发现,孩子们能主动整理仪容,并在被提醒后立即纠正行为,充分展现了人文教育的成果。
(资料来源:谢亚忠、陈晓燕、赵淑贞、方美琪、陈思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