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人本医疗 贫病者的依靠

看医生,对我们一般人而言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情,然而对于经济弱势和行动不便的老人而言,有着经济压力的考验。没钱、没身分、没保险……不论肤色、国籍、宗教,在马六甲慈济义诊中心都可以获得免费医疗照护。
林国团(右二)医师以幽默的话语与病患谈笑,让诊间充满轻松温馨的气息,医病也疗心。【摄影:颜玉珠】

走入慈济马六甲义诊中心,柜台后是满墙的病历表,曾来就诊过的病患,都找得到病历资料。穿梭在弯腰拄拐杖的无依孤老,或是病痛缠身的家庭支柱,听到、感受到的故事,都是满满的无奈。

当初证严上人于慈善工作中发现因病而贫案例比比皆是,初设义诊为贫困者服务。为扎根医疗服务,2002年马六甲慈济义诊中心启用;本着“守护生命,以人为本”的宗旨,为低收入户、慈济照顾户、难民外劳及独居老人的贫病患者,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发展至今,慈济义诊中心从一周一天延伸至六天看诊,包括中西医、牙医、眼科、物理治疗等门诊服务,并定期举办医疗讲座,疾病筛检活动,关心及照顾民众身心健康。其中发现许多年长者因关节退化、肩颈腰腿痛、关节炎、下背疼痛等所苦,无法负担长期的医药费,或是找不到方法减轻疼痛,长期与病痛共存,身心皆苦。因应高龄社会,慈济义诊中心一周四天提供中医治疗,透过针灸调理气血及疏通经络舒缓筋骨病痛,提供弱势长者一个身心安住之处。

◎ 守护健康 打破贫病循环

六十多岁、单身的陈爱芬三姐妹住在一起,平时靠着在家折纸莲花赚取微薄收入,一个月马币三百多令吉。随着年纪增长,三人的脚疼痛不舒服也愈来愈明显;2022年大姐因脚痛而卧病在床,靠着陈爱芬和妹妹陈爱珍两人照料,两人原本已脚痛无力,沉重的照顾也加剧病痛,经济上更是一大负担。

“疫情期间失去收入,当时向慈济求助,慈济帮我们几个月的生活。之后政府开放,开始重做家庭手工,我们就靠自己,省吃俭用过日子。当大姐生病需尿片,负担太重,我就想到联系志工看看。没想到志工还带着护理师上门,教导我们护理常识和技巧,志工看见我们姐妹脚痛,跟我们说慈济义诊中心可以来看骨科,来看中医。”

自此,开启了姐妹俩来义诊中心看病之行。9月大姐往生,两人只要有时间和交通载送,不管是星期一、三、四和六都会来慈济义诊中心。陈爱芬表示,每一天由不同的中医师提供义诊服务,有颜健桦医师、林国团医师与涂莲英医师,每一位医师都很专业和用心。目前姐妹俩一星期来两次针灸治疗。

陈爱芬感叹:“有病没钱看医生是最苦,没保险不敢去私人医院,政府医院也需要支付一些钱,病一直拖变成重病,我大姐就是如此。脚痛到卧病在床无法走,最后脚肿去医院,医生说是血管阻塞需清血药,我学习在家打针照顾她,她一直喊痛,医院要我在外面买药,很贵,我们也是撑着买给她吃,最后大姐在病痛煎熬中走完人生。”

陈爱芬(左一)和陈爱珍(左二)与陈健桦(右一)医师开心话家常,感恩慈济义诊让她们获得免费看诊治疗。【摄影:颜玉珠】

姐妹俩感恩慈济义诊对于她们帮助良多,假如没有免费看诊,她们的病情可能愈来愈严重,且义诊医师和护理师会与她们分享健康饮食,以及保养身体等知识,两人从中学习并调整饮食与生活习惯。有时针灸后觉得没有改善,跟颜健桦医师反映,他会调整穴位针灸,很细心帮我们治疗,现在脚痛发作减缓许多,还有医生、护理人员及志工服务很好,时常与我们聊天,关心近况,也开心许多。”

◎ 以人为本 医病医人医心

下了一整夜的雨,雨势丝毫没有趋缓,七十五岁拿着拐杖的简仲如与妹妹简仲桂,不假思索穿上雨衣,姐妹两人共乘摩托车前来义诊中心看诊。天气不佳阻挡不了她们每周三来看诊的心。两人异口同声说:“有义诊当然要把握,为了就是减缓身体的疼痛,且也看见成效。”

简仲如感慨地说:“脚筋很紧,常常抽筋,走路痛又腰痛,痛起来真要命,这雨根本不算什么,要身体好就要来针灸。”

曾经到政府医院就医,医生持续开立止痛药给她服用,也曾给她施打止痛针,却因药物过敏导致颜面肿胀,病况完全无法改善,又没能力到私人医院就医,只能无奈放任身体的病痛,时常半夜痛到睡不着。

林国团(左)医师仔细聆听简仲桂(右)的病痛,细心讲解病况。【摄影:颜玉珠】

简仲如说:“我没有外出做过工,一辈子都帮忙理家,没有领过薪水,年老根本无积蓄。目前与哥哥和妹妹同住老家,一家生活依靠慈济援助,以及政府福利金过日子。直到半年前透过志工黄秀玉(虑珏)介绍慈济义诊中心服务,才知道慈济有提供低收入户医疗服务,姐妹俩开始每星期前来义诊中心治疗。

妹妹简仲桂同样面对脚痛和腰痛问题,看西医一直找不出原因,时常被身体的病痛折磨到吃不下饭也睡不着。当中医林国团诊断后向姐妹俩表示,脚和腰的状况是年老退化的现象,无法治愈,但是针灸可以减缓疼痛。两人珍惜每一次义诊机会,从一星期两天针灸治疗,有显著的改善后,如今一星期前来看诊一次,她们频频向林医师道感恩。

林医师细心看诊,仔细听病患倾诉,并针对病痛针灸治疗,过程中林医师时常将病患的苦转个话题,以幽默的语气与病患谈笑风生。简仲桂分享,“有林医师在,总是充满笑声。整个诊间散发轻松的气氛,很温馨,志工又很亲切,我很喜欢来这里!外面看诊时间短、看诊人数多,医生不太与病人聊天,收费又贵,这里完全免费,大家可以随喜结缘,对我们没有钱的老人家来说是一个安心看病的依靠。”

林国团医师愉悦地说:“我没有比较厉害,医师主要让病人了解身体状况,安心治疗,过程中讲讲笑让病患放松心情,忘却烦恼。医病疗心,身体的病用药医,心理的病以爱治。”

天气不佳,阻挡不了简仲如姐妹俩来义诊中心看诊的心。志工关心安危,交代小心骑车,一路目送两人离开。【摄影:颜玉珠】

◎ 义诊中心 贫病者的依靠

隔天,陈合莲母子一踏入义诊中心,志工看见久违的病患家属,惊喜地你一句,我一句打招呼,“好久不见?”、“还是一样瘦。”、“要多吃一点才有体力!”、“先生好吗?”……

陈合莲与儿子林健源欢喜地回应志工的热情,当志工获悉陈合莲的先生于去年往生,往日的回忆涌上心头。志工蒋章源说:“以前母子俩每个星期都叫车陪伴先生一起来看诊,风雨无阻,一直到新冠疫情行管令影响而停止。妳还是跟以前一样瘦,儿子还是一样孝顺陪伴来。”陈合莲笑着回应,对呀!日子过得真快,已经三年没来慈济义诊中心,好久不见大家。

陈合莲的先生六十岁退休,两年后被诊断患上帕森金氏症,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双手开始萎缩。随着时间,先生的病情愈来愈严重,全身出现僵硬和疼痛,行动力趋缓。某天,林健源从中药行获知慈济提供中医义诊服务,西医已无法提供父亲更多的治疗,为了减缓父亲身体的疼痛,陈合莲与儿子开始每星期透陪伴先生前来慈济义诊中心看诊。

“五年来每周靠着中医调理舒缓疼痛,假如去外面一般诊所看一次诊至少马币五十令吉以上,对于低收入的家庭根本无法负担。我们夫妻年纪大已退休,当时儿子才出社会,先生需要长期治疗,慈济义诊真的提供很大帮助。所以当我身体不舒服,第一想到就是来慈济义诊中心。”

涂莲英(左)医师仔细问诊,多年后犹记得陈合莲(右)害怕针灸,针灸前先安抚她的心。【摄影:颜玉珠】

陈合莲坦言自己非常害怕针灸,以前陪伴先生前来义诊治疗,五年的时间自己从未尝试针灸治疗,即使曾经生病身体不舒服,都是请医生把脉开药。因此今天的心情有点忐忑不安,既期待又害怕,期待能让涂莲英医师把把脉,能与志工叙叙旧,但是又害怕针灸。直到跨入慈济义诊中心,看见涂医师用心看诊的身影,遇到熟识的志工,以及熟悉的病患,大家话家常,瞬间纾解了陈合莲紧张的情绪。

涂医师仔细问诊,提醒一些饮食注意事项,犹记得陈合莲害怕针灸,向她解释只是插一针在耳朵,打开其胃口,安抚她的心。另一边陈合莲的儿子也走入诊间,等待涂医师看诊。原来涂医师是林健源的偶像,当初因为父亲缘故而认识中医,见证中医的奥妙,遇到涂莲英医师,看见医生专业背后的用心。

与母亲不同,林健源爱上中医与针灸,陪伴父亲看诊治疗之时,发现针灸舒缓了父亲的病痛,整个人精神状况佳。因而当自己身体不舒服时,也开始尝试以中医调理。今天陪伴母亲前来,正好头有点昏沉,临时起意让涂医师把脉。涂医师把脉后问:“年轻人不可以熬夜,你都几点睡?”获知都是凌晨才休息,涂医师规劝与解说身体五脏六腑的运作与休养的重要。

好久未见病患的家属,志工刘观群(左)关心林健源一家近况。【摄影:颜玉珠】

● 

不考量经济价值,只在乎生命的可贵。马六甲慈济义诊中心二十年来汇聚医护人员、志工与大众的爱,每分爱心都是促使中心运作的动力。2022年,马六甲慈济义诊中心一年服务超过五万四千八百多人次,以人为本的医疗,一幕幕都是医病间温馨的互动。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