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圆一分慈济缘 齐挑如来家业

南马见习培训课程圆缘,七个据点家人共同精进,分享喜悦,亦是迈入人生另一个里程碑,另一段任务和使命的开始。

工作团队热烈欢迎学员到来精进上课。【摄影:郭巧云】

2024年10月6日,南马见习培训课程圆缘在麻坡静思堂举行,迎接来自七个分支会、据点家人的参与,有马六甲、哥打丁宜、乌鲁地南、居銮、芙蓉、淡边及麻坡,共有五百三十九位学员及工作人员共聚一堂。

一早,雨不停地下,风雨却阻挡不了学员们勇猛精进的心。一辆一辆的巴士载着来自不同地区的志工到来;一下巴士,迎接他们的是麻坡志工撑着雨伞,排列长长、用爱撑开的雨伞道路,为大家遮风挡雨,直通静思堂大门;一张张的笑脸、一声声的“欢迎回家”捂热了大家的心。

这也是慈济南马据点喜气洋洋的日子,见习与培训志工经过六堂每月一次的课程,今天圆满了;也意味着即将有新发意志工完成培训,即将正式加入慈济大家庭,迈向修行的另一座化城。

◎ 珍惜慈济缘 付出中成长

合丰环保教育站的志工,以废弃的油漆桶,巧手制作成环保鼓,亦组成鼓队;志工做环保之余,也投入练习。当天,二十多位鼓队志工以大马民谣“Rasa Sayang”,来迎接众人的归来;鼓声随着歌曲的节奏激昂敲响,台下志工也随之鼓掌,节奏合拍,现场洋溢着温馨而热烈的氛围;演绎或者不是最专业、动作不是最整齐,却是诚意十足。

慈济雪隆分会执行长简淑霞(慈露)为众授课,讲题为“信愿行菩萨道”,为众人加油打气并勉励志工认真修行,积极投入慈济,并要努力招募更多菩萨同行;关怀他人,在帮助他人中也成长自己。

她强调《金刚经》中的智慧,指出去除贪嗔痴、实践菩萨行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都可以让人转迷成悟,进而普渡众生,化解烦恼。

雪隆分会执行长简慈露带来主题“信愿行菩萨道”,为众人加油打气,并勉励志工认真修行。【摄影:郭巧云】

“做慈济不用想太多,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要相信当下所做的事是对的。”她叮嘱志工珍惜缘分,因为人生无常。更引用了上人的话:“无常,其实就是正常。”提醒要把握每一个因缘,并善结好缘,这将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修行。

很多志工听了有所感悟,发愿更要珍惜慈济因缘,坚定道心。

◎ 漂泊的心灵 找到回家路

“因为慈济的十诫,我找到了回家的路。”
“如果没有上人的大爱,我的心灵仍然四处漂泊,到今天还回不了家。”

麻坡志工陈永豪曾因与父母的摩擦,赌气超过两年未曾回家,甚至连电话也不曾联络;每逢佳节,父母总是暗自流泪,不知爱儿何时归来。

当他开始踏入慈济,上课间需要恭读“慈济十诫” 之第八诫的“孝顺父母,调和声色”,心中非常羞愧,不敢开口读出来。他懊恼自己不懂事,让父母备受煎熬;决定跨过自己的关卡,回去向父母求忏悔;如此才有资格回去见上人,做上人的弟子。

“爸爸妈妈,我爱您们,请您们原谅我这两年多的不孝。”

陈永豪内心充满着满满的感恩,庆幸父母还健在、庆幸还来得及、庆幸道歉还不迟;因为之前的不懂事,心灵在外漂泊;因为慈济,牵引他回家,也找到了心灵的皈依。

陈永豪(右)因为参与慈济,找到回家的路。【摄影:陈松基】

“是上人把我带回家。”他表示,这次决定回台受证,也是希望将这分荣耀送给父母,趁他们还在世,尽力孝顺,报答父母的恩情。

“上人,弟子要回来了,您等我啊!”对上人的感恩之情,尽在不言中;今生能遇见慧命的恩师,何其有幸。

◎ 一生的方向 跟着上人走

星期日是柔佛州公务员工作日,麻坡志工黄丽雯是一名在职国中教师,特意请假来参与。以往,她只能配合性来慈济付出,当四个孩子相继出生,事业、家业忙得团团转;担心自己不够精进,做得不够多,所以一直徘徊在受证的门口。

“受证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受证了就要承担,今年我准备好了!”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成人,她终于有更多时间来投入慈济志业。她表示,两个助缘促成她回台受证之路:一是静思堂宝塔的落成,她了解需要更多的人力,接引更多人来慈济共善;另一是疫情期间,参与社区品书会,志工付出的身影及典范,不断鼓励及推动她前进,上人的法也帮助她面对及解决困难。

“善法、善知识,连绵不绝在我的身边围绕着,让我找到人生方向。”

黄丽雯立定方向,决定跟着上人走。【摄影:郭巧云】

她明白众生刚强,难调难伏,习气如影随从,希望多亲近善法、善知识,让自己时刻沐浴在善的氛围,才不会走岔路。受证是必经之路,如此才能贡献小蚂蚁的力量,接引更多人来一起成就上人的心愿。

“教育很重要,需要从小扎根。”她作为一名教师,更容易接触年轻人,深感自己有责任去引导学生走向善法,让善种子深耕在更多人的心田。

“这就是我一生的方向。”她立定方向,决定跟着上人走!

◎ 种子萌芽了 用善回报爱

“上人,莫担心,弟子来承担。”
“上人,您的孩子回来了!”

来自马六甲年轻的志工廖志勇期待回台受证的那一刻,让上人亲自为他别上慈诚证,成为第一代静思弟子。他于2016年以慈青的身份与慈济结缘,从此,一颗种子在他的心里种下,生根发芽。

当年,也曾经迷茫为何要来培训,可是大学毕业就是意味着慈青毕业吗?忆念上人千言万语的叮咛:“莫忘那一年、那一人、那一念”;想起了自己在慈青阶段,志工陪伴的点点滴滴如跑马灯,让他更加坚定信念及道心。

“师姑师伯给了我这么多爱,我该拿什么来回报?”

他更加珍惜这难得的因缘,并决心踏实地走好慈济的每一步,来回报曾经的“那一年、那一人及那一念。”

廖志勇珍惜慈济因缘,发愿发扬慈济精神,让更多人共行善道。【摄影:郭巧云】

“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当我们将它种在心田,并细心呵护,它便会茁壮成长。”他认为,法脉传承需要年轻的力量,呼吁更多的年轻人动起来,除了忙家庭、事业,也可以抽出些许时间来做慈济,服务人群,将慈济精神广传,让更多人共行善道。

“我们无法预测明天先到还是无常先到,最重要是把握今天,造就明天。”他珍惜及把握每一刻,欢喜付出。

◎ 做上人的事 挑如来家业

芙蓉志工林彩云坦言,自己进入慈济已经十六年,四大志业的工作都曾承担过,却始终缺乏信心和勇气,迟迟不敢回台受证,害怕背负更大的责任;在众多法亲的鼓励下,终于下定决心。“受证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会继续在社区积极付出,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她坚信,只有亲力亲为,才能带动更多人加入慈济的行列。

她也许下愿望,希望今生能够回到佛国菩提伽耶付出,做上人要做的事。
 

芙蓉志工林彩云(左二)表示:“受证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摄影:陈松基】
郑伟彬(左一)因茹素,身体健康状况获得改善。【摄影:郭巧云】

另一位来自淡边的见习志工郑伟彬,年少就与慈济结下不解之缘。中学时期,在女友的影响下,参与慈济的幕后工作。

有一次,他参加为原住民清理家园的活动,当时的情景深深震撼了他。

“那个房子只有一个小小的四方空间,一进门便闻到了粪便的气味……”这段经历让他见苦知福,明白世上有这么多人在艰难中努力活着,他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虽然曾经他笑称自己会在二十八岁后才茹素,但命运却与他开了个玩笑——他不幸患上了皮肤病,身体和心理的痛苦让他一度陷入绝望。在家人和志工朋友的支持下,他慢慢接受现实,并开始茹素,积极行善,身体状况也有所好转。

“正如上人所说,对的事,只要去做就对了!”

如今,他深知走入菩萨道是为众生服务,甘愿做、欢喜受。佛法生活化的实践让他变得更加开朗,并学会了以正向的心态看待事物。

圆缘不是毕业,是迈入另一个人生里程碑,另一段任务和使命的开始;如《法华经:化城喻品第七》,每个阶段犹如化城,充电后要不断前进,未来还有更重的任务与使命等待我们去完成。

不仅要了解静思法脉,并用心传承;在付出的过程中,时刻保持心中有佛、行中有法,把握“福从做中得欢喜,慧从善解得自在”,与众生结福缘,不断地启发智慧。

南马见培课圆缘,大家一起合照留念。【摄影:陈松基】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