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她的爱 会一直都在

慈济志工郑秋群投入慈济十多年,积极推动教育、环保等志业;尽管后期罹患癌症,但她仍然带病做慈济,直到不能行动为止。往生前,签下大体捐赠同意书,化无用为大用,遗爱人间。

这是一场没有灵堂,灵柩,没有遗容可以瞻仰的丧礼。 2019年4月13日,慈济志工及家属,为得年四十九岁,因癌症往生的郑秋群(慈时)在巴也明光住家,举办一场意义深远的追思会。现场仅有一张遗照,以慈济莲花标志编制的花圈围绕着。照片里,郑秋群身穿慈济旗袍,笑容一如既往的亲切,温和。

亲友及慈济志工齐聚郑秋群住家,参与追思缅怀。【摄影:杨秀丽】

灰衣志工陈吉花看着荧幕中,郑秋群的菩萨身影,频频擦拭眼角泪水。那个她从小看到大,在街边卖糕点的小女孩,长大投入慈济后,邀约她访视个案、做环保,在自己因妈妈生病停下脚步后,仍然不愿意放弃、继续陪伴,用静思语开解自己的好人,是真的离开了。

“她是我见过最好的好人,从来没有放弃我和阿娟,尽管十多年来,我们走走停停,但她还是很耐心陪伴我们。”陈吉花哽咽说道。为让郑秋群放心,陈吉花自我期许:“我一定会继续做慈济!”

陈吉花口中的阿娟叫庄瑞娟,回忆起郑秋群,每次都忙到没时间吃东西,匆忙啃着一个包子,赶着载她和陈吉花一起去慈济会所,参与志工成长班的认真样子。庄瑞娟就想到她的“耐性,温和,柔软……”

2018年4月27日,郑秋群(左)和妹妹郑秋凤(右)带了陈吉花(后排左二)及庄瑞娟(后排右二)等人参与志工成长班。【照片:黄秀萍提供】

同样曾受郑秋群邀约参与慈济活动的,不仅仅是邻居或幼教学生家长,还有学生黄美欣。郑秋群是黄美欣的幼教老师,就读中学时,曾多次随老师参与岁末祝福、浴佛等慈济活动。

“老师人很好,不会骂人,讲话斯文,小时候我比较叛逆,不乖时,妈妈会直接打电话给老师,就算我态度不好,老师还是会温柔劝我。”出社会忙于工作后,尽管郑秋群多番邀约黄美欣做好事,但大多被她拒绝。当天的追思会,黄美欣期许自己能多付出,继续做好事。

当晚的主持人黄秀萍(慈凯)也曾是癌友,对郑秋群的往生心有戚戚焉。 “她提醒我们,要注意健康,能够做就赶快做。”

把握当下,恒持刹那,诚如郑秋群的法号“慈时”一样,她把握了短暂的人生做好事,将生命发挥到淋漓尽致,直到最后一刻,仍继续教育大家,遗爱人间。

◎ 什么都“可以的啦”

2003年,擅长书法和画画的幼儿园老师郑秋群,因为书艺协会的牵引,与妹妹郑秋凤(慈昕)在慈济马六甲十周年庆时,首次踏入会所,担任当天的静思语绘画和填色比赛评审,进而认识慈济。尔后有缘收看到大爱台,她开始格外留意慈济各项活动,并在2005年加入会员,参与教联会活动,也参与第一届种子老师课程。

2003年6月,适逢慈济马六甲十周年庆,郑秋群(后排成人左二)与妹妹郑秋凤(后排成人右一)首次踏入慈济,进而展开与慈济的不解之缘。 【照片:慈济马六甲分会文史组提供】

姊妹俩在2006年正式加入志工行列,并在附近的环保点做几次分类后,就发心跟志工提出设环保点的建议,并于当年10月成立了社区环保点,与姐姐郑秋萍(慈杭)、妹妹郑秋凤(慈昕)携手同心投入做慈济。

郑秋群看似瘦弱温和,但心志异常坚定。巴也明光和瓜拉地广人稀,年轻的一辈纷纷往外寻找生计,留在村内多是老人妇孺,她不舍孩子无处可去,更为推广慈济人文教育,将好的理念,植入孩子心田,坚持办社区亲子成长班,郑秋群被推荐成为副协调。虽然懵懵懂懂,不知道要做什么,但她一如既往以“可以的啦!”回应,做就对了。然而没有家长愿意陪同孩子来上课,就算好话说尽,家长仍然不支持,孩子也三三两两,但郑秋群没有泄气,仍然坚持办大家口中“吃力不讨好”、“没有收获”的工作。

“我们都不舍,希望她停办,但是她不怕困难,没有放弃,她想做的事,用简单的心去做,都是一句'可以的啦'。”志工戴金龙(济泽)想到她的坚持和那一句柔中带刚的口头禅。就算没有结果,但该做的事,郑秋群仍然坚持继续做,直到生病后,身体虚弱,实在没有办法再负荷,她才不得不停办社区亲子成长班。

朋友、学生、志工等,几乎天天收到她的简讯问候或祝福,见面就嘘寒问暖,她用无比坚韧和温柔的毅力,和妹妹郑秋凤一起把社区志工,一一带出来,人不多,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有缘人。

◎ 抱病做慈济意志坚

几年前罹患癌症,即使身体病痛,郑秋群亦不吭声,只要能行动,她仍然抱病驱车四十五分钟车程到慈济马六甲分会,参与各项活动。

“我觉得她很厉害,路途这么遥远,晚上开车,路上没有什么路灯,她却常年累月坚持参与慈济活动,不管什么相关会议,都会出席。她没有拒绝我们的要求,没有说过不,不管我们请她做什么,搬搬抬抬,她都ok……”与郑秋群在教育志业活动中合作多年的志工彭婉莹,赞叹说道。

志工彭婉莹在追思会上,缅怀分享郑秋群的点滴。【摄影:杨秀丽】

每次看见志工们不舒服,郑秋群就会协助按摩,让大家舒缓身体病痛……彭婉莹想起她的好,不舍哽咽。

“去年朝山,姊姊全程跪拜,还有一次手语演绎时,她的手其实没力举起来,但她还是坚持……就算是病危,也是临终前几天才说痛,但全程都没有吃止痛药!”郑秋群的坚毅,让贴身照顾的郑秋凤心里不舍,但也佩服和尊重姐姐的选择。

但是到了12月,郑秋群再也站不起来,不得不放下慈济事。在小学老师的鼓励及家人的祝福下,签下大体捐赠同意书。

2019年4月11日,郑秋群咽下最后一口气,遗体被移送到孝恩园的无语良师学院;生前是幼儿园老师,如今成为医师教授们的无语良师,遗爱人间。

◎ 没见过这样好的好人

郑秋群临终前一天,4月10日,郑家来了一群马来老师和家长,还有教育单位的巫裔主管。在泪眼中,大家不舍告别这位对待马来幼儿,富有耐心、爱心,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爱护有加的好老师。

与郑秋群认识二十多年的友族好友珊西雅(Shamsiah binti Ariffin)在郑秋群临终前和往生当天,一直在场陪伴,哽咽说道:“兄弟姊妹都没她这么好,就算是同族都找不到如她那么好的人。”尽管百般不舍,珊西雅仍深深祝福这位朋友。

珊西雅(左)和女儿娜碧拉不舍郑秋群的离世。【摄影:杨秀丽】

当年,珊西雅在郑秋群任教的幼儿园当厨师,与先生离婚后,带着幼小的孩子艰苦过日子。每每手头紧,郑秋群总是第一时间借钱,生活上处处帮助她。两人培养了深厚的感情,知心相契,这影响珊西雅往后动手做环保。

珊西雅女儿娜碧拉(Nabillah binti Awaluddin)与郑秋群曾在同一所幼儿园共事一段时间,目前则和郑秋萍在同一所幼儿园任教,特地在午间赶过来,见郑秋群最后一面。她忍不住泪流满脸,抱着郑秋萍痛哭。

珊西雅说:“不管发生什么事,她都说没关系,我会在背后支持你,她是这辈子我见过最好的人。对我们穆斯林来说,像她这样跟我们很亲密的朋友走了,我们感觉像是失去了亲人一样……”珊西雅也打算将来到吉隆坡参与她的大体启用仪式。

证严上人强调“人生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郑秋群一辈子付出无所求,就算往生后,仍选择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

郑秋群往生后,大体在亲友护送下,移送无语良师学院。 【摄影:杨秀丽】

“对的事情就要去做,做了就不要停歇,纵使生命会消失,慧命的光芒也会照耀人间,这就是生命价值的展现。”证严上人这段开示,妹妹郑秋凤觉得最契合姊姊精神的一段话。

“虽然短短的四十九年,但她拥有非常有价值的人生,她的爱,会一直都在。”郑秋凤说道。

诚如戴金龙所言,期待追思会上郑秋群的大舍故事,能启发更多人,从她用心把握每分每秒的“生命启示录”和身教,成为大家“把握当下,恒持刹那”来做慈济的动力。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