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瓶、瓶、罐、罐、纸、电、一、三、五、七”环保十指口诀,让资源回收分类一听就会、一学就懂。当全球超过一百四十个国家承诺于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慈济也设定一致目标。不仅是资源回收,更是要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
然而,许多志工对“净零”、“永续”与“SDGs”仍感陌生,因此需要系统化培训。今年七十五岁的台湾慈济志工陈哲霖(济霖),自2005年退休后投入慈济环保,将电信工程师的逻辑思维应用于环保教育。他将复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人人易懂的口诀与游戏,并提出“简单、有趣、有用”三大要素,让环保教育不再艰涩。
他创作“一纸通”学习地图,将环保十指口诀与SDGs紧密连结,引导大众实践“五零”(零剩食、零浪费、零废弃、零污染、零排放)与“5R”(拒绝、减量、再利用、回收、再生)。至今已分享超过两千场,他把“净零永续环境教育种子讲师培训”视为人生使命,2025年8月24日至27日更亲自走访马六甲、麻坡与芙蓉授课,希望将种子撒播全球。
◎ 创意带动永续 环境教育有方法

在马六甲的课程中,除了理念分享,更安排了教具制作。学员分组剪裁、贴上“SDGs”标签,制作出三十六个瓶盖教具,再透过翻转配对游戏,加深对SDGs核心精神的理解。他深信,唯有游戏化,才能吸引孩子、家长与志工乐于学习。“因为有用,所以能落实”,这是他设计课程的出发点。
陈老师课程规划遵循“认识理念、学会操作、启发行动”三步骤,让学员不仅听懂,还能上台实作,成为能教、能带的种子讲师。从口诀带入主题,搭配节奏与手势,将理念转化为身体记忆;再透过“三心:简约、知足、扩大爱”、“六绿生活:省水、省电和省能源、低碳饮食、不浪费、低碳交通、少污染”,引导学员检视自身日常,发现永续其实就从生活细节开始。
桌游互动中,“趣玩SDGs弹珠台”将气氛推向高潮。弹珠落在哪个弹道,就要回答相应问题,内容涵盖环保十指口诀、净零永续365 、六绿生活等。例如,“瓶、瓶”究竟是指什么?“六绿生活”中的低碳交通要如何落实?或分享自己正在实践的节能减碳行动等。透过游戏的趣味互动,参与者在不知不觉间认识SDGs,看见自己在永续未来中的责任。另一款“趣玩SDGs”桌游,则带领学员体验“线性经济(从摇篮到坟墓):从原料、制造、使用、丢弃”与“循环经济(从摇篮到摇篮):制造、使用、回收、再生原料”的差别,理解“东西的一生由您决定”的深意。
陈哲霖提醒:“寓教于乐不是比输赢,而是能不能讲出意涵才算得分,这才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课程中,学员需进行示范演练,内容包括“环保十指口诀”、环保5R和“翻转世界智慧盒”、“趣玩SDGs”……互动游戏教学,陈老师针对每位学员的表现现场讲评。


◎ 从理念到实作 与时俱进的学习
马六甲学员张佛生(济行)长期承担环保教育站导览,坦言过去多停留在概念层次,难以深入。这次学到如何把知识转化为简单、有趣又实用的方式,决定未来结合SDGs重新规划导览内容。他说:“导览员要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扩大影响力。”
多媒体大学(MMU)讲师兼慈济环保站导览志工郭碧芬,在教育界奉献三十年。以往在讲解环境永续课题时,常觉得内容偏向生硬的数据。这次受启发,她认为环保教育完全可以变得生动有趣。她特别肯定“一纸通”学习地图的设计,简明扼要,环环相扣,只需依据对象灵活调整,即能有效传达。未来,将应用于课堂与导览。


志工黄爱媋(慈弥)投入志工已迈入第二十一 年,此次课程中发愿:“在2025年底前,向五百人次分享'一纸通'净零行动理念。”她更明白“净零碳排,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一种365天持续实践的生活方式。”也对SDGs涵盖环境、社会、经济三大面向,透过十指口诀帮助快速记住十七个目标,并理解环保与减贫、性别平等、优质教育等全球议题的紧密连结。
另一位承担慈济环保站的站长志工黄丽好(慈纮)收获满满地说:“过去误以为SDGs深奥、只属于商业领域,而忽视它。志工习惯埋头苦干,重回收、轻教育,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旧观点,导致回收物和垃圾参杂,志工分类工作量增加,民众环保教育无显著提升。没发觉其实是自身的责任没做好,才变成事倍功半。”经课程启发,她更清楚如何以口诀与互动深入浅出地传达理念。
◎ 从五省到五零 观念升级迎永续
主要负责环保站导览与校园带动的李惠芳(虑濡),克服压力,在两天课程中三度上台示范,收获良多,也赢得陈哲霖老师的赞许。这次主要是环保观念升级,从传统的“地球母亲生病”、环保十指口诀与五省(省水、省电、省油、省食与省时、省钱)观念,转向“净零永续365”与“五零高手(零厨余、零浪费、零废弃、零污染、净零减碳)”,更符合全球趋势。再则,陈老师让SDGs简化了,透过生活化方式,让原本艰深的SDGs更易于大人小孩理解与实践。
而创新教学工具如运用“翻转世界智慧盒”、“趣玩SDGs弹珠台”等游戏,寓教于乐,增强与众互动。她期许将善用讲师的“一纸通”资料,把环保教育带入校园,积极推动净零永续的实践之路。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参与者的环保知识,更注入创意与动力,为永续教育带来新的可能。

新进志工萧静雯则从课程中体认全球已进入“紧急时代”,环保不只是分类,唯有“净零排放”才有救。她已在家落实厨余回收、制作环保肥料,期许自己成为“五零高手”:多走路、骑脚踏车或搭公车;多吃蔬食和当季蔬果;吃八分饱、珍惜粮食等。
此外在老师的带动,学员们透过反覆念口诀和比手势,竟能在短时间内把“环保、净零365与SDGs十指口诀”熟记,学习效果加倍。她分享:“环保教育是有技巧和方法的,且利用色彩缤纷的创意桌游,让大家在轻松有趣中学习,加深对SDGs的理解和日常应用。”
◎ 游戏化的学习 将永续化繁为简
来自昔加末的环保志工王来吉(惟硕)坦言,虽然自己长期投入环保行动,但深知“只做还不够,教育才是关键。”过去对于SDGs的国际概念相当陌生,透过这次课程,他才真正理解其重要性,也感受到身为志工肩负的使命,让他重新调整对环保站的定位。以前推广环保时,常常只是讲解,但不确定学生是否真的吸收。
“我们在前面讲得很起劲,学生却可能只是听过就忘了。互动桌游改变了一切,不仅适用于校园,也可以带进社区或静思堂,让民众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环保,提升参与感。以后会更重视教育推广。”他说。

来自制衣业的麻坡志工吴肇强(本肇),早在二十多年前便开始在工厂推动雨水回收,及工厂加班时常需要准备两百份以上的餐点给员工。早期都是用保丽龙餐盒打包,他很快就意识到这样的消耗惊人。“我甚至做过数据统计,一年累积下来,保丽龙堆叠起来竟能高达双峰塔的高度!”于是,他下定决心全面禁用保丽龙,改用可清洗的容器或相对环保的替代品。
他始终相信,唯有从源头改变,才能避免浪费与污染。这次课程再度提醒他,必须更加把握当下,推动环保不容拖延。尤其近期积极向员工与孩子分享“SDGs”,但困难在于很多人对此一无所知,这次课程让他找到答案。“透过口诀与游戏来带动学习,能让记忆更深刻,也让人快速融入。环保不只是行动,更是一种责任与态度。即使我不是专业讲师,也要把理念传出去。”他语气坚定地说。
◎ 从低头做环保 到抬头说永续观
另一位麻坡志工黄丽雯(虑谆)是一名国中老师。对她而言,教育是一场深远的影响,而环保教育更应该从校园出发,在孩子的日常生活里扎根。
在课程中,她学到了许多简单又实用的口诀与游戏,能立即应用在环保展、校园宣导,甚至亲子班、慈少或长者课程。过去,她虽然熟悉环保十指口诀,却总觉得效果有限;但当陈老师在课堂上结合了动作后,她才真正看见它的力量——学生们不仅记得快,参与度高,课堂气氛大不同。

她特别感恩老师的创意,将原本复杂、艰涩的环保知识化繁为简,浓缩成朗朗上口的口诀。不仅容易理解与记忆,更与SDGs紧密结合。“一看就懂,一听就会。”她笑着说:“再透过游戏设计,让原本严肃的课题变得有趣生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她深受启发。
从课程中她体悟三点:第一,环保不是为了地球,而是为了“人类永续”;第二,净零排放不能只是口号,必须落实5R与绿色生活;第三,每个人都在SDGs里扮演角色,小小行动都能产生影响。她坚定地说:“未来我要不只低头做环保,更要抬头说环保,让下一代成为永续公民。”
●
这场“净零永续环境教育种子讲师培训”不仅让学员加深环保知识,更带来创新的教学模式与行动启发。陈哲霖强调,游戏只是方法,永续才是目标。环境教育要简单、有趣、有用,才能被接受,才能真正落实在生活里。
学员们从课程体悟到,环保教育不只是分类与回收,更是与全球趋势接轨的行动。从口诀、游戏到互动设计,人人都能轻松上手,将“净零永续”落实在日常,为地球的永续未来撒下更多希望的种子。
(资料来源:郭淑萍、张愫桢、杨春燕、颜玉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