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环保站防疫 志工这样做

疫情当前,慈济环保站小心翼翼,遵守政府定下的防疫标准作业程序,筑起防护网,让一心想要付出的志工,先做好第一道自我防护工作。 只是,要说到做到,志工还得在细节多下一些功夫。
第一位抵达环保站的志工,先行喷洒消毒药水,再整理回收物。【摄影:罗秀莲】

大马政府实施近三个月的行动管制令后,2020年6月起落实“复苏式行动管制令”,各行各业遵守政府拟定的防疫标准作业程序复工,慈济马六甲环保站、环保教育站也逐步开放,令不少志工,特别是年长一群,失而复得般的雀跃欢喜。

在环保站开放前,分会依照政府的标准作业程序,列出一些防疫措施说明,叮嘱环保站志工控制人流、保持距离、个人需做好防护等。 7月,当同仁组成的环境暨职业安全卫生小组(Environmental,Safety and Health,简称ESH小组)分批到各环保站视察时发现,防疫新常态的落实,“知与行”有差距,志工不知该如何规划执行。

“今年7月1日,首相署国家团结及融合局(Jabatan Perpaduan Negara Dan Integrasi Nasional)代表,及甲州市政厅(Majlis Bandaraya Melaka Bersejarah)代表曾经到访慈济马六甲分会,为会所的防疫措施给予指导。对方强调,人多到访的场地,需控制人流、场地须有更明确的指示、避免人体接触、等候期间更应有定点,让人们保持距离等等。我们有了相关经验,也想带到环保站去。”ESH小组主席胡家健(诚暐)对大家如是透露。

首相署国家团结及融合局(JPNIN)代表,及甲州市政厅(MBMB)代表到访慈济马六甲分会,为慈济所做的防疫措施提供咨询与意见。【摄影:李锦梁】

◎ 人心拉锯战

环保站也是慈济社区道场之一,不同年龄身份的志工在这里付出,做好防护措施,是对个人及团体最佳的防护。 8月4日晚间,ESH小组成员召集各环保站站长及干事们,作防疫措施说明会,分组带志工巡礼慈济园区,看看会所如何做、各项细节及其重要性。除了防疫,小组将个人防护措施,如戴上手套、围裙等也纳入课题,期待养成习惯。

8月4日晚间,ESH小组成员召集各环保站站长及干事们,作防疫措施说明会。【摄影:戴秉汶】

过后,各站志工积极作出改善;ESH小组分别在9月、10月,二次、三次到环保站去关心进度;期间发现,志工虽然做到了,但久了会故态复萌,或只戴口罩、忘了手套,入门直接掀起袖子做分类,埋首做事时、不自觉把“距离”抛在脑后……

“这是一场人心拉锯战。”胡家健认为,不是个人的教育程度影响各站防疫措施的落实,重要是心态的适应。疫情当前,看着一群爱做环保的志工,他常陷入人天交战:“志工的安全比较重要,还是温馨团聚的感觉比较重要?要如何让每一位志工感觉到,落实防疫措施是在保护自己;遵守规则,是对志工和团体表达出最好的感恩与爱?”庆幸有小组成员多次关心,适时提醒志工谨慎看待。

◎ 团队齐心做

马六甲武吉晋巷(Bukit Cheng)环保站志工,大清早第一位戴着口罩的志工抵达,先测量体温、扫描QR Code,便在四周喷洒药水,做好消毒记录,才戴上手套、穿上围裙,开始整理回收物。

环保志工养成自我保护的习惯,抵达先戴上手套,甚至袖套,再穿上围裙,开始整理回收物。【摄影:罗秀莲】

过后第二、第三位志工陆续来到,穿上同样装备,拿了消毒药水,往自己分类的位子先喷洒消毒一番再坐下。她们各有自己的分类位置,位置之间都有距离,整体环保站的出入口动线也清楚标识。

然而,在六、七月环保站初开放时,大伙儿普遍只是戴上口罩,还得自备净手液消毒。来到会所参与说明会后,该站站长吴志扬(本志)和几位志工曾赐贵(惟虑)、庄福秋(本进)和卢锦龙(惟礼)马上集合一起,为“戴上口罩、净手消毒、注意人身距离”防疫措施,构思出实际方案。

武吉晋巷环保站四位志工共同规划了武吉晋巷环保站防疫措施的实际方案。图为其中三位志工庄福秋(左)、曾赐贵(中)、吴志扬(右)参与防火醒觉讲座。【摄影:戴秉汶】

除了限制出入口,吴志扬还准备消毒工具、手套、口罩等,连同说明书一起摆放在入口显眼处。再由有安全措施经验的卢锦龙负责规划,曾赐贵画图,大伙儿一起在环保站彩排人流动线、用卷尺测量志工分类的距离位置等,最后是庄福秋准备材料,在周末环保志工“下班后”,他们一一留下,动手画出各种标识。

“来到环保站的志工都很愿意做、也很愿意配合,只是我们该如何做出让大家一目了然的标识动线,让志工注意安全、懂得保护自己?起初没有头绪、不知该用什么材料等,一边做,一边擦掉改正,大概三个星期六,用油漆画了三次才成功。”庄福秋憨憨笑说。

擅长裁缝的志工余秀惠发挥巧思,用伞布缝制成的围裙,变成了防疫期间,每一位志工身上的“保护层”。【摄影:罗秀莲】

擅长裁缝的志工余秀惠不忍志工“下班后”需要大费周章拍走身上的灰尘,回到家还要费力洗刷,因而接过志工递来的伞布,发挥巧思缝制成围裙,如今变成了防疫期间,每一位志工身上的“保护层”。她说,曾经看见志工把电器修理,恢复操作,从中得到启发,知道物品修理再用可延长物命,看见包包拉链坏了都把小小的拉链头剪起来。她虽然眼力退化、患有干眼症,但是看见志工穿上自己缝制的围裙,良能得以发挥,欢喜不在话下:“年轻时候为家人孩子,退休了,还能做利益人群的事真开心。”

◎ 个人带头做

“师姑好,请问你戴这手套多久了?”在马六甲野新环保站,询问高龄志工陈瑞群(慈群),她看了看双手,奇怪看着志工说:“从早上到现在咯……”哎,志工其实想知道,老人家什么时候开始适应戴手套这回事啦!

在野新望万(Bemban)环保站,像陈瑞群一样直心单纯的老人家很多。一直守护着这群老人家的志工陈运香(慈运)透露,年长志工前来环保站付出,其实也面对着家人的关心和叮嘱。如果疫情不断升温,她会考虑暂时把环保站关上。但又面对年长志工“投诉”说:“不出门做环保,日子怎么过呢?”

陈瑞群(右)戴上“不喜欢”的手套,明白这也是在保护自己,自己一定要先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才可以影响他人。【摄影:罗秀莲】

身为野新社区最早期的志工之一,陈瑞群相当了解陈运香的纠结。因此,她起而带动,自己要以身作则,遵守标准作业程序,也戴上“不喜欢”的手套。虽然做起事来好像笨手笨脚地,但是她明白这也是在保护自己,自己一定要先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才可以影响他人。

放眼望去,在场年长或独居的志工占多数,大家都一一遵守该有的条规,因为他们都知道,只有遵守条规,才能保护自己,有条件继续做慈济,让不在身边的家人安心。

另在斯里巴央(Sri Bayan)环保站,也有志工一开始就戴上自制的束口袖套、手套和口罩,才开始做环保。

刘月(明暖)说,她一开始做环保,就为了保护双手而戴上手套,但是不习惯戴口罩,感觉很难呼吸。 “但这是SOP(标准作业程序),为了个人安全,一定要戴上,不然就会曝露在疫情传染的危机下。”因此3月18日行动管制令到现在,她已经慢慢习惯戴上口罩,车上不时备有这项防护,为自己的安全把关,日后她也要持续这项举动。

志工黄金英深刻体会一定要保护自己,一旦生病,所受苦痛只有自己才能了解。【摄影:罗秀莲】

志工黄金英(虑朴)一旦做得投入,经常忘了保持人身距离。但是她还是会自我警惕,因为近期蚊症肆虐,家中先生被怀疑是患者之一,双脚肿痛,在家休养。看着他辛苦疼痛,黄金英有感说:“我们一定要保护自己,一旦生病,所受苦痛只有自己知道。”

防疫生活新常态其实与培养新习惯一样,如果只是强制加诸在个人身上,只能维持一时的效果;重要的是引发对方发自内心想要实践的动机,还有团队力量互相支持,才能克服种种不适应,化知为行,知行合一。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