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月1日,慈济武吉甘蜜环保教育站举行开幕典礼暨一周年庆,东甲县卫生局代表及各社团代表一起前来见证,约七十人在场共襄盛举。
节目以话剧、影片来带出环保理念;再以回顾影片来见证武吉甘蜜环保志工以爱天爱地坚韧不拔的精神,从不畏惧日晒雨淋的环保点,到今日的环保教育站成立,希望更有成效地向民众宣导减欲减碳,把环保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清净在源头。
回首2006年1月8日,武吉甘蜜社区环保点成立,在人力资源不足、场地克难及交通问题的情况下,志工排除种种困难,以一念单纯的心来做资源回收,进而爱护这片大地。十七年来,很多环保志工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老年,更有从青丝做到白发,变的是外在的样貌,不变的是最初的心及一脸的笑容。志工现身说法分享,带出推动环保的心路历程。点滴分享,令大家对这群平凡志工坚持做环保的精神,深深感动及敬佩。
◎ 环保达人 坚持如初
“环保是很少人愿意要做的,所以,我才会坚持到今天,就是那一念心。”志工林美珠(虑瑛)说。
2003年,孩子参与慈济儿童班因缘,林美珠接触环保,进而开始在社区收集资源,直至成立环保点、环保站。这一路走来步步踏实做,将近二十年的岁月,她发心如初,坚持的信念从不动摇,是社区人人有目共睹的“金店老板娘”弯腰做环保,爱护地球的精神,令人非常敬佩。
2006年,林美珠承担武吉甘蜜社区环保点负责人,当地的志工不多,大部分是女众,大家都努力邀约亲友来参与环保。
当地回收商无法回收的物品如:衣服、玻璃瓶或其他塑料袋,她会设法在社区里找他人废弃的小屋或货柜,暂时收集这些资源,等到量多了,她就会找来卡车将之载到麻坡资源仓库存放,等待回收。
环保日当天无法分类完整的资源,她一定载回娘家屋旁的空地存放,等待分类后,才请回收商来收购。

她以身教带动了不少身边的家人及社区民众一起来投入做环保。其中先生谢福麟看见太太做到“忘我”的境界,也于心不忍,到环保站帮忙分类、搬搬抬抬、或当司机菩萨。
曾有一回,环保日当天下着雨,林美珠又带病冒雨来整理分类,令先生看了心疼。不管如何劝说,林美珠还是执意不听,谢福麟只得为太太撑伞遮雨;彼此的爱语不多,但爱就在举手投足间展现。
谢福麟见证分享曾担心林美珠忽略家庭而不认同她太投入慈济活动,渐渐了解慈济团体后,就不再阻碍她,进而时常给予协助及扶持。
林美珠进一步表示,环保站所发挥的是提倡惜福爱物的精神,并非只是一个收集资源的地方。未来的目标就是希望更多人来投入,清净在源头,把资源物尽其用。
◎ 虽有病痛 不忘环保
早期的社区环保志工黄慧芳如今已八十二岁,久坐爬起来双脚会疼痛难耐。当天她还是把握因缘,一起参与及见证环保站的开幕典礼。以往她都会向邻里宣导环保,将资源收集在各自的家中,待林美珠再驾货车去收集。
如今有了环保站,她希望有更多人来一起做环保。虽然她身体健康日渐衰退,但每次听到人力不足,都义不容辞来做资源分类工作。
她说:“那天他们载我来,虽然人不舒服,眼睛及双脚都痛,坐下去要爬起来就痛。只能请志工将资源拿在我身边给我分类。”

另一位志工张秀美是林美珠的小学同学,平时两人一起驾着旧货车到处载资源、做分类及整理,至今她还是默默坚守环保的岗位。虽然她患有皮肤敏感,不适合接触灰尘,但为了做资源回收,她克服这个障碍。
◎ 塑料瓶罐 化作毛毯
东甲县卫生局代表官员阿末沙菲克(Ahmad Syafiq)莅临环保站,志工为他宣导环保及介绍大爱感恩科技的产品。
“我没有想到处处可见、唾手可得的宝特瓶竟然可以制作成毛毯,进而帮助非洲灾民。”他表示在他的认知中,最多把空瓶子割开,用来种花种菜,如今才得知原来还可以发挥如此功能,让他啧啧称奇。

“慈济并不是单一只会做资源回收的团体,而是能造福民众的团体。”阿末沙菲克感激志工们的付出。
◎ 落实环保 人人有责
武吉甘蜜乐龄休闲中心主席颜菁菁偶尔也会拿资源去环保点。当碰到下雨天,看到环保资源被淋湿了,志工还是无怨言在处理及清理,她由衷佩服也感恩环保志工的付出。现在环保站设立,志工就不需要再日晒雨淋了。
“环保站的成立,可以带动当地的居民提升对环保的认识。”颜菁菁欢喜看到武吉甘蜜有个环保站,呼吁及鼓励大家一起来做环保。同时一起来善用环保站的功能,回收资源、延长物命。
看到现场播放的环保短片及回顾影片,她对林美珠与先生放下身段的付出,由衷敬佩。现场展示由洗衣液的空瓶子制作成了手工艺品,让她赞叹不已。

●
志工带动唱〈拉车向前行〉大家一起来为社区环保尽一分力,一起来努力打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