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跨越鸿沟的拥抱 运动健将柔软心

许毅哲在舞台上充满自信、全情投入演绎的瞬间,手语动作意味着他对孝道的坚定:“行孝不能等!”【摄影:郑智安】

透过手语演绎〈报恩〉,母子俩跨越青春期的鸿沟,心灵更贴近,爱得自在而自然。演出落幕时,儿子搂着母亲,在她温柔的脸庞落下一吻,情深动人。

2025年9月28日,吉隆坡慈济静思堂举办了一场"亲子慈少圆缘"活动。慈济志工加上会众人数高达千余人,场面相当的震撼。

活动中,慈济志工李秀琴(明喜)与她的儿子慈少许毅哲,透过手语演绎〈报恩〉,双双见证了爱的觉醒与亲子关系的修复。这场感动人心的圆缘,不仅是一场艺术的表演,更成了这对母子跨越青春期鸿沟、拉近彼此心灵,爱得更自在的最佳见证。

“世上的痴心父母都一样,为了儿女的明天,不惜将那娇美的青春换憔颜…… ”

当〈报恩〉曲子的梵呗法音在感恩堂响起,舞台上四十六位大人与小孩,以流畅而虔诚的手语,演绎着父母恩情的浩瀚与难报。稳站台中央的李秀琴面带微笑,以熟练俐落的手语动作,将〈报恩〉演绎得丝丝入扣,赢得观众热烈掌声。

四十六颗心,同一份爱与觉醒;一场圆缘的演绎,洗去父母心中的无明。【摄影:邓亦绚】

◎歌词入心扉 化为甜蜜的负担

李秀琴细细回顾近两个月的手语练习历程,坦言挑战巨大。“歌词太难背了。”她笑着说,随即语气转为感慨,“但正因通过手语比出来,歌词必须烂熟于心,反而让每一句都深深地扎进心底。”

歌词中提到的“左肩担父右担母,皮破血流又入骨,如此回报虽言巨,犹难报恩于万一…… ”让她感受到那份不比哺育恩情深的无尽付出。这份深刻体悟,促使秀琴许下一个甜蜜的负担:“我给自己发了一个愿,就是每天要给父母打电话。”

她解释了这份立愿的紧迫感:“我的儿子许毅哲现在住校,每天允许通话的时间只有晚上九点到九点四十分。对我来说,那四十分钟弥足珍贵,我渴望接到儿子的来电;既然如此期待孩子的来电,那我的妈妈肯定也是同样地期待我的问候。”这份将心比心的孝心,让秀琴坚定付诸行动。

虽然坦承无法做到日日不辍,但心底每天都有强烈的惦念:“哎,今天忘了!我还没打给妈妈!”这份无形的力量,让秀琴将对上的孝心与对下的爱进行了圆满对比:“我每天都和孩子互动,自然也希望能和父母每天互动啊!这就是一种对上与对下的圆满。”

李秀琴(左一)专注、投入地在舞台上演绎手语。【摄影:钟国义】

◎手语排练理解儿子的运动哲学

李秀琴的儿子许毅哲,是坤成中学初二学生,虽然成绩中上,但热情全在体育运动,渴望在羽毛球领域能有所成就。

“毅哲不是那种会主动报名表演的孩子。”李秀琴娓娓道来。“但我非常支持他的运动发展,所以就用这个手语课作为交换…… ”没想到,正是这份“交换” ,让妈妈看见了儿子不为人知、柔软的一面。

李秀琴说:“我的孩子是男生,尤其是运动员,他不会那么地柔软有感情。但在参加了几次手语练习后,我看到了他的柔软度。他现在愿意每次分手时,给我一个拥抱、贴脸,而且他不在意周围有没有人,即使在大庭广众下也给我来一个拥抱! ”

这个亲密举动让李秀琴喜出望外。而许毅哲则透露,其实平时在家也会抱抱,但公开表达是受手语演绎启发。“一开始是有一点害羞,只是突然间的就觉得要表达爱意、要孝顺,爱不能等,行孝也不能等!”这份觉醒,让毅哲勇敢跨出了在公众场合表达爱的那一步。

许毅哲那种互拍肩膀、贴脸的自然拥抱,展现出的温馨,让母亲李秀琴感到无比的美滋滋。李秀琴将这一切归功于慈济慈少班“爱的教育” ,也印证了歌词中孝养敬顺能两全的实践。

除了情感上的拉近,这次手语演绎更让李秀琴对儿子的运动坚持,有了全新的理解与认同。

许毅哲热爱打羽毛球,每天恳求训练,让过去常持反对意见的李秀琴不解为何需要天天练习。“我这种不爱运动的人,总觉得运动会累,希望孩子有时间就应该休息,不必每一天都练。”

然而,报恩手语的排练,让她亲身体验了“勤”与“恒”的重要性。“我们母子星期二去共修处练习手语,如果星期三休息,星期四再去练习时就会有点跟不上进度。”秀琴笑着分享这个“顿悟”的时刻。

于是,她对儿子说出了让许毅哲惊喜万分的话:“妈妈终于认同你说的,凡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天天练习!你真的要很感恩这次与妈妈一同参与手语演绎,让妈妈了解其实真的要每天练,而且要认真练,而不是随便练习。”

听到这句话,许毅哲的反应是很震惊。他坦言:“因为妈妈之前还是一天都不给我打羽毛球,现在可以给我每天练习!”他相信,是〈报恩〉手语演绎的排练让妈妈认同了他对运动的热爱。

李秀琴现在更支持儿子每天打球,因为她深刻明白:“运动也是最能够让父母安心的一个运动,我觉得应该要支持!”

李秀琴感性地表示,这场演绎带来的最大礼物:“我觉得这次的〈报恩〉演绎就像一个魔法,它奇妙地洗去了我们身为父母心中许多的无明、过分的担忧,以及对孩子种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它引导我们用一颗很平常的心来爱惜身边的人,包括孩子,让爱更纯粹、更自在。”

许毅哲表示,经过手语演绎后,母子之间的代沟较少一点,更亲近了。【摄影:陆翰廷】

◎争执次数减少 亲情比天高

许毅哲也表示,经过手语演绎后,母子之间的代沟较少一点,更亲近了。

这种代沟的消除,反映在生活的细节上:“以前学校一些事情我是不会跟妈妈说的,现在就比较多说,因为那个时候(演绎过程)让我有所感触。”不只是言语,许毅哲也开始主动分担家务,“在家的时候我会帮忙洗碗还有洗地,减轻妈妈的家务负担。”

这份由慈济手语演绎带来的温柔改变,让李秀琴感到无比的欣慰。尤其是看到许毅哲除了要应付学校课业、坚持运动,却依然如此努力地练习彩排,这份心意比任何成绩都来得珍贵。

此刻的许毅哲坚定地说:“通过这一个〈报恩〉手语演绎,让我理解为人父母的不容易,妈妈把我们生下来还要每天照顾我们三餐,接送上下学的也很辛苦,所以行孝不能等。”

最后,许毅哲鼓起勇气,用最直接的话语表达了心声:“我爱妈妈!”

李秀琴(左)因演绎,放下对孩子运动的担忧,理解了“凡事都要天天练习”的道理。【摄影:钟国义】
曾经,许毅哲(左)是个不擅表达的硬汉运动员;现在,他主动在大庭广众下拥吻妈妈。【摄影:邓亦绚】

● 

这场手语演绎,不仅是静思堂圆缘的一次艺术呈现,更是李秀琴与儿子许毅哲之间,用爱与理解共同写下的一份“报恩”誓约。它提醒着所有参与的家庭,将那份“乌鸦能反哺,倦鸟也知返”的本能孝心,融入生活的每一天,让亲子互动成为滋养家庭温馨的永恒活水。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