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是印度裔重大节庆“屠妖节”(Deepavali,或称万灯节、印度灯节),慈济马六甲分会特地选定10月13日(谐音:一人一善)之日,提前邀请长期关怀与援助的弱势印裔家庭(统称:照顾户)团聚欢庆,并送上应景的礼包祝福,让这些因经济条件受限,无法如一般家庭庆祝佳节的族群,也能感受年节的氛围。
一早,志工们在慈济爱极乐环保教育站,开心地迎接照顾户们前来,有志工陪伴载送行动不便者,也有慈济安排巴士接送路程较远者,以及一家携家带眷欢喜与会者,形单影只独居长者等,约一百六十多人出席,人人脸上藏不住欣喜与期待。
◎ 暖心安排 共享佳节喜乐
一踏入现场,有餐点区、义诊区、剪发区、拍摄全家福区,以及二手物惜福区与书籍区等,让人人可以从头到脚焕然一新过佳节,也能留下一家温馨的合照或自己漂亮的身影,并守护大家的健康与活力。此外设有游戏区,大人和小孩们兴奋地玩游戏,领取奖品。各区人潮络绎不绝,嘻笑声、欢乐声、谈话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
一早,志工载送单亲的卡娜吉(Kannagi A/P Mututalayan)、家婆以及四名孩子出席。孩子们欢喜地先前去剪头发,再来张温馨的全家福照,这对一家来说意义非凡。中学六年级的大女儿玛菈丝里(Malasri A/P Visualingam)说:“家里挂着的是父母亲的结婚照,这是全家第一张正式的全家福,虽然父亲已不在了。”语中有欢喜,也夹杂着些许的遗憾。
卡娜吉或许因家庭重担或是生活的不如意,脸上无太多表情,总是默默地陪伴家人。乖巧的女儿凡事总会询问母亲意见,并细心牵扶着奶奶穿梭于各区,也陪伴母亲到处逛逛。一家因无交通工具,又因居住偏远,鲜少有机会一起出门,孩子们异常兴奋。玛菈丝里表示,屠妖节是一家难得出门的日子,前往森美兰州奶奶家度过两天一夜,主要是家人聚在一起。虽然大家互不相识,但是能一起庆祝佳节,又安排很多东西给大家,很热闹!
此外,玛菈丝里心疼母亲为了养家一大清早在学校食堂打工,如遇到学校假期就无收入,无交通又居住偏远,没有其他打工机会,幸而慈济补助其一家的教育费,让他们姐妹可以安心上学,减轻母亲重担。
奶奶莱彻米(Letchumy A/P Maniokam)感恩地说:“刚好前来马六甲照顾孙子,今天有机会一起来参加。很热闹,很开心,还有医师帮忙量血压问诊,很好!”往年屠妖节都是她亲自烹煮美食给家人享用,因自己也是靠政府福利金过日子,有多少钱就采买多少来庆祝,感恩慈济年年给予应节礼包,可以节省一笔过节的开销。
看着孩子们开心地玩乐,在惜福区寻找所需的文具等,卡娜吉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
◎ 点滴善念 汇聚助人力量
在一首首热闹的印度舞蹈表演中,为今日的屠妖节礼包发放掀开序幕。席间,播放证严上人的故事,以及志工分享慈济从1966年,三十位家庭妇女响应证严上人“竹筒岁月”精神,日存五毛买菜钱作为救济之用,透过小钱行善,积少成多形成一股助人大力量。如今爱心延续至今,点滴累积成就现在的慈济世界,行善脚步遍布一百三十六个国家。
志工陈幼涓(慈涓)与王钰清(明乡)上台与众分享自己日存爱心零钱的点滴,以及看见爱与善的效应和循环。随后,照顾户帕塞马西拉姆(Parsemasiram A/L Govindasamy)一家上台分享自家的遭遇,自己患上癌症,原本小康之家,一夕之间经济陷入困境。太太特菈佳瓦蒂(Thilagavathy A/P Munusamy)为了照顾家庭与撑起家计,利用晚上时间兼职工作赚取收入,半夜放工回家,一早又须用摩托车分两趟载送两个孩子上学,她的行动感动了老师,因而向慈济提报。2024年1月,慈济志工开始上门关怀,给予生活援助。
2024年5月祸不单行,儿子洛格斯瓦兰(Logeswaran A/L Paramasivam)遇到车祸,在加护病房(ICU)躺了近两个星期,动了多次手术,为了照顾孩子特菈佳瓦蒂不得不辞掉工作。她哽咽地流下泪说:“生活陷困,第一次拿到慈济援助时真的很开心。很感恩慈济的帮忙,如今儿子已逐渐康复,刚回到中学就读,先生病情稳定,过程因有志工陪伴,给我力量与依靠,让我很安心。”
此时,神秘嘉宾洛格斯瓦兰走上舞台与众分享及道感恩,感恩一家陷困时及时受助,他更发愿要当志工一起助人。今天一家为了感恩上人、感恩慈济,全家盛装出席并特地呈现一段《无量义经.德行品》梵呗中的天衣散花,带领台下的照顾户一起在庄严的梵呗声中,献上谢意。
特菈佳瓦蒂分享:“梵呗声中,感受到神降临在身边,祝福大家。一家经历过苦难,投竹筒(爱心扑满)的心境大不同,更了解爱心竹筒带来力量与祝福。要拿多多钱帮人我们没有能力,但是我们一家每人每天只要一点零钱投入竹筒,累积起来可以帮助到其他人。”
现场照顾户有人带来家里的爱心竹筒,有人掏出口袋的零钱,纷纷响应“竹筒岁月”的精神,投下一个个铜板的祝福。现场一呼百应,特菈佳瓦蒂一家看见大家投下分分的爱心,非常开心,无形中获得更多助人的力量。
◎ 传递祝福 让爱无限延续
上人慈示,行善并非有钱人的专利,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积存善念,付出助人。
其中一名妇女的举动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安芭拉希(Anbarasi A/P Kappan)带着四个慈济爱心竹筒,逐一倒入捐款大箱里。她说:“这是我一家人的竹筒。全家每天早上都会投零钱与许下祝福。自己受助,同时希望也能回馈,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之后,志工一一送上屠妖节礼包予每一户照顾户,祝福大家过个平安快乐的佳节。同时间另一场地,志工教导照顾户的孩子们利用屠妖节红包袋,变身成为象征节日的灯火造型吊饰,孩子们展现巧思,制作各具特色的作品。不只可以带回家装饰,志工请孩子们回家带动家人手作DIY,享受亲子年节制作乐趣之外,也将志工们最真挚的屠妖节祝福传递出去。
今年第一次领取屠妖节礼包的妮拉瓦蒂(Neelavathi A/P Vangadassalam)开心地说:“去年因故无法出席慈济屠妖节礼包发放,今年特别把握机会前来一同欢庆。一到会场,我就带着两个女儿一起拍了全家福。我们也在二手惜福区结缘了屠妖节所需的衣服以及日用品。之后,孩子更去手工区玩乐呢!”
此外,听闻安芭拉希的分享,妮拉瓦蒂因经历过穷困,更能了解生活的辛酸。回顾丈夫离世后,单亲的她肩负照顾两个孩子的生活,非常困苦。幸运的是从2022年4月开始,慈济补贴她们一家生活所需,生活才能逐渐步上轨道。去年经济稳定后停止援助,但是慈济志工至今仍一路关怀,给予孩子慈济奖助学金,以及电脑援助等,关心孩子们的学业。因而,她十分感恩慈济,自己和家人也养成每天投竹筒扑满的习惯,希望尽己力帮助其他贫困者。
同样初次与大家共度屠妖节的希瓦古曼(Selvakumar A/L Nallathambi)表示,很高兴! 2019年妻子不告而别,靠他一人做割胶兼照顾四名还在上小学的孩子,入不敷出。2024年7月,因孩子申请慈济奖助学金,志工上门家访而发现一家的困境,因而开案关怀给予生活援助。今日听闻竹筒岁月的故事以及志工的分享,他表示,每天一点的小钱竟能积少成多,成为一分大的善心来帮助有需要的人。
希瓦古曼感恩,因为众人的善心捐助让他一家可以温饱,今日还领到屠妖节的礼包,里面都是应节的生活所需,大大减轻他的负担,孩子可以过一个富足的佳节。当天孩子也从二手书籍区结缘课外读物,开心地阅读。
◎ 真诚的爱 五毛钱的力量
另一边,照顾户菈吉妮(Ragini A/P Rajendra)因新冠状肺炎疫情时,慈济志工上门关怀给予及时援助,开启一家与慈济的因缘。今天不仅获得屠妖节礼包,拥有满满的物资之外,还开心地在二手惜福区里找到寻觅已久的印度神像画,外面售价约马币三十价格太高,一直买不下手。她欢喜地说:“今日一切都是来自神的祝福。”
先生工作不稳定,自己做家庭清洁工,工作也不稳定,遇上疫情生活雪上加霜,幸而慈济及时伸出援手。四年来,她需要什么慈济志工都会上门来关心和帮忙,而且不只是生活援助,还有孩子的教育,志工协助申请慈济奖助学金,以及给予孩子有机会上慈济的课辅等。感受到志工真诚关怀,她谨记在心,也将志工分享的慈济五毛钱“竹筒岁月”精神听入心,付诸于行动。
“只要手上有五分钱都会记得投入竹筒,虽然一个月可能才马币一、两块令吉,但积少成多,都是助人的力量。”
菈吉妮分享,每年屠妖节她也会做年饼贩卖,增加家庭收入,将收入一部分作为屠妖节采买所需物品,一部分作为日后生活所需,让孩子知道家里有多少钱做多少事。感恩慈济今日送上的礼包,可以给孩子感受一些年节的气氛,也帮忙节省家里的开销。
她由衷地感恩慈济邀请照顾户们一起庆祝屠妖节,今日听闻照顾户们的分享,了解平时各个家庭有各自的烦恼与忧愁,透过今日屠妖节庆祝活动,大家暂时放下忧虑,孩子们也在游戏区、手工区玩得尽兴,一同感受佳节欢愉的气氛。
●
活动后,大人提着沉甸甸的祝福礼包,孩子们拿着自制的屠妖节灯火造型吊饰,以及结缘的各式各样用品,与美味的餐盒,大人小孩各有所获,心满意足地踏上回家路。
人间点滴之爱,汇聚成助人的大力量,期许照顾户们受助跨越困境之际,也能翻转手心付出助人,让爱的能量持续汇聚与发光。如同屠妖节象征光明、繁荣和幸福之意义“以光明驱走黑暗,以善良战胜邪恶”,用善与爱为社会暗角点亮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