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23日,慈济马六甲分会举办了一场温馨的开斋节庆祝活动,二十一户慈济长期关怀援助的穆斯林照顾户与志工,共九十七人齐聚一堂,共度佳节。会场外摆满环保二手电器、衣物、鞋子等用品,播放着充满节庆氛围的开斋节音乐,场内精心布置,热情迎接座上嘉宾。
为了让大家感受到节日的温暖,慈济特别准备了开斋节礼金和礼包,其中包含十二样实用的年节食品,如年饼、可可冲泡饮、马来粽(Ketupat)、调味料等。此外,志工们还亲手烹煮了传统开斋必吃的Bubur Lambuk(什锦粥),装入保温提锅,让照顾户们在傍晚开斋时能够暖暖胃。希望传达一分真诚祝福,让每户照顾户都能够过个幸福、圆满的新年。
◎ 用行动传递关怀
慈济马六甲分会执行长罗绣甄(慈瑞)和慈善组志工戴金龙(济泽)代表致欢迎词,祝福大家开斋节快乐!希望透过礼包的祝福,大家能开心度过佳节,减轻家庭年节负担,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爱。借由精心安排的节目,志工与照顾户一起度过愉快的佳节。同时慈济也准备了高素质的环保衣物和小电器,提供有需要的家庭结缘,不仅延续物品的生命,也让爱心持续传递。
活动中,照顾户菈比雅图(Rabiatul Adawiah Foo Binti Abdullah)娓娓道出自己的故事。曾在学校担任清洁工,某天突然脚痛到无法行走。经过一连串的检查,被确诊为乳癌第二期。听从医生的建议开始做治疗,并于2023年12月展开化疗,需接受六次疗程。然而,第二次就头发全部掉光,连眉毛都脱落,身体极度不适,让她在病痛与外貌改变的双重打击下,承受巨大的身心煎熬。

“化疗期间,体弱无法工作,全家依靠先生担任保安的微薄薪资,难以维持一家五口生计,因此向慈济求援。2024年3月起,慈济开始补助生活,至今仍持续帮助我们。去年9月我接受了切除手术,活了下来。手术后,又进行十二次以上的放射治疗,它带来的副作用比化疗更糟糕。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慈济志工每个月都到家中探望,给予关怀、陪伴与鼓励,带给我无比的力量,真的非常感谢慈济!”
接着,志工陈幼涓(慈涓)上台分享,慈济多年来透过无数爱心人士的善行,凝聚助人的力量,帮助许多困苦家庭。回顾1966年慈济成立初期,三十位家庭主妇在证严上人的带动下,每天投下五毛钱在竹筒扑满中,以小钱积累大爱,也是慈济慈善志业的起源。就这样,小钱行大善的理念,助人的力量,开始从台湾传到全世界。“不要小看零钱,每天一点点积累,就能帮助更多人。”
此外,现场特别安排志工纪丽芳(慈映)分享Bubur Lambuk的素食版煮法与食谱,并由志工黄芃凯(惟相)介绍其典故,让参与者了解这道传统开斋美食的文化背景。同时,他也介绍慈济在马六甲推动友善农耕的计划,希望大家能关注健康饮食与环境永续。
◎ 佳节关怀暖人心
志工蔡委桦(慈炜)牵着拄着拐杖、六十多岁的照顾户哈莉玛(Halimah Binti Ahmad)走进会场,耳边传来年节热闹歌曲,志工一句句问候和祝福,开心与她拍照留念,让独居、行动不便,又视线模糊的她,感受到佳节的温暖,脸上尽是藏不住的笑意。

2016年开始,慈济援助哈莉玛生活至今,每逢佳节送上礼包和礼金,不仅邀约还安排载送出席,因为脚与交通问题,平时只能在家周围活动,而且大部分时间待在家里,形单影只的哈莉玛,这些年来感受到志工如家人般的关怀。
她感动地说:“我今天很开心,这里很热闹,就像一家人。我还收到一大袋的应景礼包,还能挑选风扇、衣服和拖鞋等物品结缘回家,真的谢谢慈济,很欢喜!”
蔡委桦笑言,邀约哈莉玛出席开斋节同庆,她马上开心答应,她很喜欢参与慈济活动。且她记得只要来慈济会所,慈济总会贴心安排一些二手物品供他们选择。尤其近期她喊着天气炎热,需要风扇,也需要一些衣物,今日把握难得出门一趟,补齐生活用品所需又能减轻采买上的经济负担。
而志工平时探访哈莉玛,她总会提醒志工“小心驾车!”或是一句句“吃饱了吗?”等关怀问候,感受到彼此的温暖。哈莉玛表示,自己不求什么,这辈子生活辛苦,只希望能顺利过日子。志工则请她安心,会陪伴她终老。听闻,哈莉玛欣慰地说:“很开心,很感恩!我明年还要再来参加。”
◎ 行孝行善爱无限
和黄秀萍(慈凯)载送娜塔莎(Natasha binti Abu Ghani)一家三人出席。娜塔莎的母亲洗肾和截肢,平日以轮椅代步,父亲二度中风也同样行动不便。娜塔莎一个人日夜照顾双亲,活泼乐观的她没有怨言,尽力行孝。即使生活清贫,也不忘志工分享的小钱行大善,仍坚持存下零钱投入慈济爱心扑满,以绵薄之力行善助人。今日,她带着扑满到现场来捐献,并分享道:斋戒月不仅是穆斯林禁食和礼拜的时期,更是实践善行的重要时刻。
娜塔莎说:“慈济援助六年了,以前志工亲自送礼包上门,疫情后开始邀约大家共聚庆祝,今年是第三年举办,我们家也是第三年参加,能与其他穆斯林家庭和志工一起欢庆开斋节,能见到朋友,能认识人,大家不分你我,相聚在这里一起庆祝,很开心!”

一家也在现场挑选一些衣物和用品结缘回家,娜塔莎解释,开斋节就像华人新年,大家互道恭喜并送上礼品祝福。因此一家挑选背包、衣服送给亲戚孩子,而自家三人则挑了衣服和头巾为佳节做准备。
此外,今年慈济特地为大家准备什锦粥,听着志工介绍食材,让从未品尝过素食什锦粥的娜塔莎特别期待,“我们家煮的有加椰浆,不一样风味,今日回家开斋要好好品尝!”她负责照顾家人饮食,需要特别留意,之前慈济曾为洗肾病患举办讲座,分享健康饮食习惯,也曾开班教授蔬食料理,从中获得知识,了解各种颜色蔬菜搭配烹煮,同时摄取不同的营养。
志工用心举办每一场活动,今天不仅是出席同庆佳节,从中也学习一些知识。娜塔莎更深入了解慈济的缘起,“竹筒岁月”小钱助人的精神,以及Bubur Lambuk的历史背景故事,还有慈济马六甲目前在进行友善农耕的过程。
◎ 团聚感恩最幸福
同样是第三年出席的照顾户艾美莉(Emelia Minniwati Binti Mohd),今天没有因先生值夜班早上八点才下班而缺席,先生还特地载送母子三人出席,一家非常重视慈济活动。
原是小康家庭,因小女儿三岁时被诊断患上白血病,为了治病经济陷入困境,亲子关系出现裂痕,家庭面临种种挑战。艾美莉感恩生命中遇到慈济,马上给予医疗援助,救了一家,让她深深感受到慈济真诚助人的心。因这分感动,让她珍惜志工每次的邀约。
“我很喜欢来慈济参加活动,它让我感受到不同种族间的和谐,感受到志工尊重和平等的对待,体悟真正的幸福。不一定要大肆庆祝,只要一家人团聚,就是最好的节日。”艾美莉开心地说。收到慈济送上的沉甸甸礼包,代表着浓浓的甜蜜祝福,拿着Ketupat她喜悦地表示,这些都是年节必吃的食物,这份礼不仅是关怀,更是减轻家庭支出的浓厚心意。

当志工带领大伙唱着开斋节歌曲,艾美莉高兴地拉着孩子的手随着歌曲节奏舞动,逗得孩子笑开怀。
另一边,阿布杜勒(Abdul Wafi Bin Mohamed)因气切关系,用其微弱的声音表达欢喜。从2020年起,慈济援助其洗肾营养针补助,前些年受邀但不克出席,直到去年母亲往生,今年才把握时间由姐姐陪同第一次出席。
视线模糊、独居生活的他,依赖住在邻近的姐姐准备三餐,照顾与陪伴。今天出席让姐弟两人更进一步认识慈济,也初次体验与这么多不同家庭一起庆祝开斋节的气氛。
●
今天的开斋节礼包发放庆祝活动,带来的不只是物资上的援助,更是心灵上的温暖与支持。慈济志工的陪伴与关怀,让照顾户们感受到爱的循环,也让这个佳节更添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