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慈济奖助学金 涵养向上向善的力量

透过志工的引导和陪伴,以及妈妈陈金玲(着红衣者)用心配合和督促,孩子从自我实践与检视中学习成长,涵养向上及向善的力量。 【摄影:颜玉珠】
陈金玲女士的住家空间狭小,家中的杂物和孩子们的物品善用各种纸盒、罐子收纳整齐,而可回收的资源也清洗和分类干净,人人养成生活的好习惯。这都归功于慈济奖助学金的勉励,志工透过引导和陪伴,妈妈用心配合和督促,孩子们从自我实践与检视中学习成长,涵养向上及向善的力量。

陈金玲女士因为先生好赌散尽家财,欠下地下钱庄庞大的债务,为了孩子的安全连夜带着三位孩子搬迁至马六甲投靠姐姐一家。离异后,尚有两岁的女儿和二位就读小学的孩子需要照顾,暂时无法外出工作,生活开销由姐夫和姐姐支援。

随着孩子的成长,教育费用逐渐沉重,志工陈玉婷与陈金玲的姐姐是同事,听闻她描述妹妹的处境,便与志工团队上门关怀。从中了解每次开学文具、书籍、制服、鞋子等额外开销压力甚大,烦恼之余只能跟孩子说:“有能力就买,没有能力也没办法。”陈玉婷深感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习,遂提出协助申请慈济奖助学金。

◎ 因奖改变自己

慈济奖助学金不单以成绩来评断,需兼顾日常生活的行为和态度,天天检视和纪录在“自我评量小册子”上(简称小册子,见备注),家长负责把关,志工也会每个月上门关怀和追踪,期盼从小奠定孩子品格发展基础,看见每位孩子的亮点。

从小学申请至今年,苏家两兄弟已是第五年获得奖助学金;一位已是中学三年级,一位是中学二年级。幼妹去年进入小学就读,陈玉婷也协助其申请,今年也第二年获奖。不仅让陈金玲放下心中的重担,同时也看见孩子的改变。

回忆过往,陈玉婷甜笑道:“当时苏顺达小学五年级,弟弟苏顺成小学四年级,两兄弟个性非常腼腆。志工上门,他们躲在房间,经过引导,慢慢地会坐下来与志工互动;现在,临走前还会抱抱志工呢!”

志工陈玉婷每个月上门关怀和追踪,并陪同孩子一起检视“自我评量小册子”,期盼从小奠定孩子品格发展基础,看见孩子的亮点。【摄影:颜玉珠】

苏顺达腼腆地表示,慈济给的“自我评量小册子”,每天需要检视自己的行为举止,无形中逐渐改变并养成生活好习惯,也更懂得孝顺母亲。他举例说明,以前偶尔有空才帮忙做家务,但自从有了小册子,日日提醒自己主动协助家务,从中渐渐体悟母亲的辛劳,他说:“扫地、拖地、晒衣服、洗碗等,以前都是妈妈做不觉得辛苦,自己亲自投入才知道很辛苦。”

每年他必定设下“学业进步奖”之奖项作为目标,只因他想要让母亲以他为傲,报答母亲辛苦养育之恩。而获得此奖项意味着,他必须维持每次至少二科成绩进步,他笑着分享说:“这个奖同时也是鼓励自己努力读书,得到好成绩的力量。而且拿到奖助学金,可以减轻母亲的负担。”

◎ 以奖勉励自己

弟弟苏顺成也是抱持同样的心念,成绩虽然没有哥哥优异,但也是连续五年将“学业进步奖”之奖项订为自我努力的目标。小学四年级前,遇到课业问题他不敢主动发问,但自从四年级有了奖助学金的勉励,他说:“遇到不懂的课业会询问妈妈、哥哥或老师,比较敢发问有帮助到课业的进步。”

另外,苏顺成也坦言,以前自己脾气很坏,常跟哥哥吵架,但自从必须遵守小册子上面写的事项去做后,如果吵架妈妈就不会在我们小册子上打勾,会影响到获得奖助学金的资格,无形中与哥哥慢慢地修正态度。而妹妹自从有了小册子的勉励,天天积极主动完成小册子上的事情,苏顺成笑着说:“以前妹妹年纪小,都不帮忙做;现在不一样了,每完成一项就开心在小册子上打勾,再给妈妈检查。”

这两、三年兄弟俩礼貌、态度、个性的转变,志工和亲人都看在眼里。陈金玲分享说:“初期孩子填写小册子有时会偷懒,我会叮咛他们不是那么容易拿到,要得到必须付出努力,况且这是大家的爱心,更要谨慎。之后,孩子就越来越好。”

陈金玲深知孩子要从小教导,不只用心学习与志工互动做环保,更因为认识环保而懂得珍惜资源,培养孩子回收再使用的观念。【摄影:彭依翔】

上了中学,陈玉婷邀约他们一起投入环保分类。来到新的环境,兄弟俩个性內向又不清楚环保物的分类,深怕分错资源;每每拿着物品跑来询问陈玉婷,如果陈玉婷刚好外出载送资源,兄弟俩必等到她回来才询问,确认后也才敢做出分类的动作。陈玉婷了解他们的个性,试图教导他们克服腼腆性格,学习与其他志工沟通。

现在兄弟俩很喜欢来做环保,一见到志工便亲切地打招呼,看见民众开车载着环保物抵达,马上主动协助搬下回收物。搬完后,便投入分类,举凡报纸、纸张、瓶子、铝罐、衣服等都难不倒他们。兄弟俩的积极主动与前判若两人,苏顺成笑言,志工会主动找他们讲话,亲切和友善的态度逐渐拉近彼此的距离,从中学习与陌生人交谈。现在即使身处陌生之地,他也敢主动去询问,懂得与人沟通,这是他以前完全克服不了的心理障碍。

陈金玲深知孩子要从小教导,才能塑造良好品性,长大后就很难调整。她非常感恩慈济奖助学金要求孩子填写小册子,上中学后引导孩子投入志工服务,多方面让孩子学习待人处事,也培养出自动自发的精神,更因为认识环保而懂得珍惜资源。

◎ 立环保价值观

做分类时,他人眼中的垃圾却成为兄弟俩的宝物,例如包装的礼盒,毁损的台灯,会摇晃的椅子,还可以用的铅笔盒等,他们会拿着宝物征询母亲、姨丈的意见,如果可以拿回家再使用或修理的物品,便会礼貌地询问志工是否可以带走。

了解物品必须清洗干净再回收,苏顺成在家会仔细地将瓶子和瓶盖分开清洗干净。【摄影:颜玉珠】

陈金玲肯定孩子们的表现,不只是用心学习与志工互动做环保,在家也确切实践资源分类,不再随便丢弃,也懂得清洗干净再回收的重要。家中物品不管是杯子、衣服、文具或是柜子、桌子等,大都是二手回收而来,有些更是亲子动手改造制作而成,对于正处青少年阶段的兄弟俩,此时可以接触志工服务更具教育意义。她说:“这二、三年来从没买过新衣服给孩子,他们也不会抱怨或是要求很多的物质享受,懂得再循环使用,养成不浪费的习惯。”

苏顺达坦言,亲自动手做才知道做环保不简单,也才真正了解环保目的和意义,不再将环保视为口号,而是身体力行落实在生活中,在外也会将回收物带回家做分类。弟弟苏顺成更是积极,看见朋友乱丢垃圾,没有落实分类,会提起勇气向他们解释说明,而且是每次看见,每次纠正。他认真地说:“不讲,他们不知道,讲久了或许他们会了解。”

姨丈纪富强也见证孩子们的转变,每每拿着回收物请他改造或修复,现在他们也开始自己想办法动手修理。自己的儿子也间接受到表哥们的影响,一起去做环保,懂得回收再使用的观念。

纪富强出身自贫困家庭,有感于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富裕,爱比较,自视甚高,因此更需加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段时间与孩子们在环保点做环保,看见志工一律穿着制服,没有职位高低之分,老中少和小孩各年龄层一起做事,不选工作也不指使人做事,人人抱持平等同理心投入。他欢喜地说:“这正是孩子们待人处世态度最好的学习榜样。”因而只要有空,他都会陪伴孩子们一起来做环保。

这几年投入做环保,一路走来从开始需要妈妈的催促,到后来兄弟俩主动每个月第四个星期前来做环保。即使8月份志工服务期满,两兄弟仍持续投入其中。两人异口同声地说:“来这里做得很开心,在家没事做,能力所及就该来帮忙。”

即使志工服务期满,苏顺达(左)及苏顺成两兄弟仍持续投入每个月第四个星期的环保日做环保。【摄影:郭巧云】

从小学到中学成长过程,陈玉婷持续陪伴、引导和鼓励,两兄弟形容陈玉婷如同他们阿姨般关心他们。看着乖巧懂事的孩子,陈金玲有着满满的感恩,她说:“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感恩慈济一路的帮忙,感恩志工的关怀,我们很知足!”

众人点滴的爱,让孩子在求学之路走得更平顺,也打开他们的视野,懂得以己之力付出做好事。一家人怀抱期待的心情将出席2019年10月20日慈济奖助学金颁发典礼。

备注:
自我评量表小册子,涵盖上学记录、主动做作业与交功课、自动自发做家事、尊重师长、有礼、乐于助人、整洁和惜物,让学生自我检视,并由家长及老师共同监督和给予鼓励。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