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全民守望 疫起相助

志工在巴生武吉古达卫生诊所前设立咨询柜台,为民众讲解慈济“Kita 1 Keluarga守望相助”纾困计划。 【摄影:王文斌】

“行动管制令期间,您的生活有受影响吗?如果您的生活面临困难,我们可以帮助您哦; 您不需要帮助的话,那么您想要帮助人吗?我们在推动一个计划,或许您可以一起来参加哦……”拿着海报或到路边摊,或在环保点,志工以人海战术的方式,积极推广“Kita1Keluarga 守望相助”劝善募心的纾困计划。

 

2020年7月12日,慈济雪隆分会启动“Kita1Keluarga 守望相助”纾困计划,目的是援助雪隆一带在行管令期间受影响的民众。 7月19日,时隔四个月后的慈济环保日重新恢复运作,志工把握因缘,在环保日当天劝善及说明。除了在环保点做宣导、在共修处开立服务柜台、走进巴生武吉古达卫生诊所(klinik Kesihatan Bukit Kuda)宣导之余,志工也走入人群及组屋区,期盼帮到真正有需要的民众。

◎ 走入人群 自利利他

星期天清晨的武吉丁宜商店区,没有熙来人往的嘈杂声,只有稀稀落落的人群,或聚在咖啡店享用早餐,或在点心店里吃着一盅两件,为休闲的周日增添精神能量;有人悠哉悠哉,也有人开始为生计打拼。卖炸香蕉的巫裔伯仄开火热锅,卖烧烤的阿邦则用扇子加速热火的烧开,为一天的生活掀开沸腾的序幕。而两个穿着蓝天白云的慈济志工,拿着一张海报,融进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场景里……

志工陈淑芬把握机会向路边档口的小贩宣导“Kita1Keluarga 守望相助”纾困计划。 【摄影:许(音包)玲】
张挂在路边档口的“Kita1Keluarga 守望相助”海报吸引到来顾客的驻足阅读。 【摄影:许(音包)玲】

“Pakcik,kami ialah NGO,sekarang ada projek ‘Kita1Keluarga’,tujuan untuk membantu orang yang terpengaruh semasa MCO……(伯仄,我们是非政府组织,现在有“Kita1Keluarga 守望相助”的计划,旨在帮助管制令期间有影响的民众……)”指着海报上“Kita1Keluarga 守望相助”的标志,志工陈淑芬(慈猷)向售卖炸香蕉的小贩讲解此计划的目的,传递助人的善意。

“Saya boleh minta?anak banyak,pendapat dah kurang……(我可以申请吗?孩子多,收入减少了……)”听完淑芬的讲解,售卖烧烤的小贩立即询问;淑芬忙不迭地指着二维码,请他扫描进入网站填写资料。看到淑芬的诚恳与积极,档口小贩竟主动要求将海报张挂在其档口,以让更多人可以看到。

“Macam ini baik punya projek,mesti bagi orang ramai tau……(像这样好的计划就要让更多人知道……)”档口马来妇女笑着说道,她的善解一扫淑芬的忐忑,对接下来的推广增加不少力量。

志工陈成宗拿着海报走入人群,冀望能有更多低层人士受惠,舒缓经济压力与负担。 【摄影:许(音包)玲】
志工团队宣导对象不分种族,不分宗教,只望能将“Kita1Keluarga 守望相助”的纾困计划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受惠。 【摄影:许(音包)玲】

做完环保后,志工陈成宗(济尹)并没有回家休息,反之拿着海报走入人群,向路边小型的花档讲解,向站岗的保安人员说明。他微笑着说道:“他们也许没有看到报章,也或许没有机会接触网络,那么我们就有责任跟他们说;住在有保安看顾的住宅区民众,生活想必优渥,但站岗的保安人员就未必了,所以向他们宣导,效果肯定比把海报张贴在墙上来得好。”

细心入微的他,不止果敢留下联系号码,还处处观察,期盼有困难者皆能因为“Kita1Keluarga 守望相助”而受惠。

◎ 柜台服务 劝善助苦

您走入人群宣导,我设立柜台咨询;志工们各展所长,只为了劝善助苦。慈济巴生圣淘沙共修处邀来志工承担解说员及输入员,利用手机服务不会上网的民众;当天站岗的志工们总共接待了约四十位民众,也顺利为二十九位居民在网上输入申请表格。

得知慈济启动“Kita1Keluarga 守望相助”的计划时,在慈济圣淘沙课辅中心教课的印裔老师玛丽卡(Mallika KN Nambir)就连连赞好,也立刻通知身边有需要的亲朋戚友去申请,而在知道共修处将于7月19日设立服务柜台后,她立即报名前来付出。

玛丽卡老师笑容可掬地接待一位又一位的民众,耐心地向他们讲解资料,重复解说着“守望相助”的宗旨及目的,再一一解答民众的疑问。她说道:“圣淘沙印裔人士多,那淡米尔文是我最熟悉的语言,我当然要来帮忙;行管令期间发现很多同胞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今日来这里就尽可能地帮他们申请。如果可以获得帮助,就可以舒缓他们三个月的经济压力了。”

玛丽卡老师(左)利用手机协助到来咨询、有需要的民众上网填写表格,利益他人。 【摄影:林祥杰】
从事熟食小贩生意的陈美玲希望能得到援助,减缓她一个人担起家庭的负担。 【摄影:林祥杰】

在圣淘沙早市售卖熟食的小贩陈美玲,是一位单亲妈妈,她对慈济并不陌生,因为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到环保站或环保点做环保。志工都得知她的情况,也认为她应该去尝试,因此在她抵达环保点后,请她先去共修处做申请再来做资源分类。

美玲说道:“志工都很好,叫我一定要来申请,我就来试试看。身为小贩,一包炒米粉卖两块钱,本来利润就没有很高,遇到MCO,直接三个月不用做生意,没有收入,生活负担肯定就重了。以为RMCO条例放松了,但早市依然不允许开档;没有办法,为了生活,我只好偷偷做生意,遇到市议会来突击检查,就快点收档回家,不然生活怎办?希望能得到慈济守望相助的援助,减轻我的经济负担。”

◎ 临时空间 成就善业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长达四个月的全国性行动管制令,直接影响弱势群体,导致手停口停,生活陷困。有鉴于慈济雪隆分会推动的“Kita1Keluarga 守望相助”纾困计划,慈济巴生英文组志工在7月19日当天下午二时至五时于“慈济PPR课辅中心”设立服务台,以协助当地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居民。

志工把组屋里原本用于课辅的单位变成临时的服务空间。每名参与的志工和寻求支援的居民,在进入活动场地之前都得根据标准作业守则(SOP),测量体温、戴口罩、使用消毒净手液以及保持社交距离。

对于志工们付出无求的配合,并与组屋居民欢喜互动,发起此次服务活动的志工钟瑞珊(慈皓)深表感恩,看着手机里志工告知顺利填写表格的数据,她感概地说道:“有难的人走不出来,我们就要走进去;如果没有走进来,怎么知道原来他们生活这么苦。能够为许多已经陷入生活困顿,甚至三餐不济的居民带来温情的帮助,是我们志工的福气。如果没有来这里设立关怀柜台的话,这四十户家庭的生活就是继续苦罢了……”

因糖尿病而遭截肢的拉齐娅(Rakiah binti Daud)在女儿的陪伴下,坐着轮椅前来登记,六十七岁的她在手术后,生活起居都必须依赖他人,因此四十三岁的儿子只能待在家里承担起照顾的责任,而家里的经济重担就落在四十六岁的罗兹塔(Rozita binti Mhd Yazit)身上。

志工将巴生巴当爪哇人民组屋区的课辅中心转为临时咨询空间,协助低收入户进行线上申请。 【摄影:刘海伦】
行管令导致三个月没有工作,顺利在线上申请后,罗兹塔(中)松了一口气,原本紧锁的眉头逐渐舒缓,脸上的笑容也愈加灿烂。 【摄影:王文斌】

行管令期间,罗兹塔三个月无法上班,收入也大受影响,所幸的是在这一段时间,还是有许多慈善机构送来生活物资,包括慈济志工也曾送来餐盒,除了减轻经济负担,也让他们一家三口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盖因志工们时常上门嘘寒问暖,所以她们对慈济志工并不陌生;而这次“守望相助”计划的讯息,罗兹塔事前并没有留意到张贴在组屋底层的宣导海报,而是在志工穆鲁甘(K. Murugan A/L Krishnan,本光)捎来讯息后,她连忙张罗所需文件,挂在母亲轮椅的挂包里还装了成叠的水电账单。

在注册完毕了以后,她仿佛松了一口气;罗兹塔坦言,收入受影响的时期,房租,组屋管理费,水电费,生活费,母亲的医药费,各种经济压力接踵而来,眼见拖欠的数目愈来愈高,确实压得她喘不过气。虽然如今已回到工作岗位,但疫情尚未稳定,她也开始担心工作未能得到保障。

“如果申请通过的话,真的是alhamdulillah(上苍保佑),减轻我们照顾妈妈的负担,家里的经济担子也能得到缓解,多余的还可以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虽然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难免会有担忧,但一旦聊起“守望相助”计划或许能够带来的协助,罗兹塔原本紧锁的眉头逐渐舒缓,脸上的笑容也愈加灿烂。

住在组屋三楼的一对年轻夫妻来到服务台,三十八岁的丈夫纳嘎(Naga Rajan) 是一名计程车司机,连续4个月“零”收入的他表示,妻子是家庭主妇,平日在家里照顾儿子与自己的生活,由于收入大受影响,生活面对困境才过来申请慈济的援助。
 
与丈夫育有五名子女的蕾濋弥(Letchumy A/P Gnanasegaram)在行管令期间的工作收入大受影响,薪资在行管进入第二个月时开始减半;在工厂担任机器操作员的她在如此的情况下,生活也开始受到冲击,尤其是每日的伙食费,更是让她过得“心惊胆跳”,她衷心希望“守望相助”的纾困计划能让她的“心跳”恢复正常,生活回归平常。

迪鲁感动于志工们在组屋的积极推动,现场移交马币一千令吉的支票给志工钟瑞珊,希望能激起更多的善心,让善的涟漪扩得更广更大。 【摄影:陈淑娥】

在现场充当翻译的志工迪鲁(Thiruchelvam A/L Muthoo,本净),是一位校车司机,学校停课他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连续四个月的零收入,或许令他的生活陷入窘境,但已受证慈诚的他并没有就此怨天尤人,反而感动于志工们对此计划的相互帮助与成就,尤其是为他的族群提供服务。

迪鲁在现场捐出马币一千零吉,为“Kita1Keluarga 守望相助”计划增添善的力量,他说道:“也许我的生活很苦,但比我苦的人更多。希望这点小钱能激起更多的善心,大家一起来推动,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竹筒岁月开启善心,“守望相助”援助苦难;Kita 1 Keluarga,无论助人或受助,慈济志工都冀望能与大家“疫”起挺过去,一起铸造更美好的明天。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