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志工长期走入人群,投入利益人群的工作,成为社会一股安定的力量。为此,慈济麻坡开办志工课程,培育更多人加入大爱的行列,一起行善,做好事,共筑祥和社会。
“对的事,做就对了。”
“慈济人不说‘辛苦',只说‘幸福'。”
慈济志工走入人群,将服务人群当作志向,哪里有苦难,哪里就有慈济人的出现。从最前做到最后,出钱出力、不计较时间、代价地付出,并且做得满心欢喜。志工抱着感恩、付出无所求的心态投入利益人群的工作,发挥由下而上的草根影响力,成为社会一股安定的力量。
一双手无法做尽天下事,一手接一手,才能串连爱与善。为此,慈济麻坡支会每年都会开办志工成长班,希望接引更多人一起来做好事。
2020年疫情后,慈济麻坡改用另一形式,以“心灵下午茶”、“幸福来敲门”的方式,贴近民众,轻松来上课;在力所能及下,寻觅一亩“心”天地,对社会付出一分关怀。
2024年10月26日,幸福来敲门圆缘了!八十一位学员换上慈济灰衣志工服,正式投入大爱的行列,慈济麻坡添新丁啦!
当天的“新进志工课程暨幸福来敲门圆缘”,共有两百零八位学员及九十二位工作人员,共三百人共聚一堂;一起见证家有喜事的一刻!
一些志工长期投入慈济,找到人生的方向,积极接引家人加入,一起来做好事,一幕幕动人的乐章就此上演。
◎ 行善行孝不能等 以身示教度家人
志工的工作或许只是简单的陪伴、关心,或是一个微笑、一句温暖的话语;甚至灾难来临,即刻动员前往灾区进行抚慰、关怀,或是打扫、发放物资等。
这种小小的善意却会如涟漪般扩散,汇聚成一股爱的力量。而当我们为他人带来快乐、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时,便能在平凡中体会到一种深沉的幸福感——一种不求回报却回味无穷的心灵富足。
但有时也会面临家人的满腹狐疑、百思不解,不理解为何家庭、工作已经非常忙碌,还要来慈济当“没有薪水”的志工呢?这就是来自昔加末志工苏雅婉(虑言)的写照。
作为华小副校长,苏雅婉的日常事务繁忙,但始终积极参与慈济志业,从不懈怠。无论是社区活动还是赈灾,她都把握因缘来付出;她凡事亲力亲为、以身作则的态度也深深感染了周围的人。
她不时与家人介绍慈济、分享慈济,接引他们来上课;然而,兄弟姐妹与女儿多因工作、学业繁忙,尽管有心参与,却因时间冲突无法配合。
她的母亲七年前曾罹患癌症,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逐渐康复。今年三月,再次被确诊为肺癌第四期。面对如此晴天霹雳的消息,她的内心痛苦难言,然而她从未退缩。为尽心陪伴母亲,她与兄弟姐妹轮流陪同母亲往返吉隆坡接受化疗,彼此间的情感因患难而更加紧密。
她再次邀约家人一起加入慈济行善,并尝试素食,以期通过积德行善为母亲祈福,希望她的病情得以缓解,减轻痛苦。
起初,家人对苏雅婉的忙碌生活不解,母亲甚至直言几个孩子里最放不下的就是她,认为她太过匆忙,没有为自己留足时间。但她耐心地向母亲解释,行善行孝不能等,并时常与母亲分享佛法,鼓励她以佛菩萨的精神安然前行。
最终,母亲被女儿的真诚与坚持所感动,甚至主动转荤为素,并嘱咐孩子在她的身后事一律以素食操办,希望将素食推广给更多人,祝愿大家都能欢喜茹素。两个月前,母亲不敌病魔,安详离世。苏雅婉坚信是因以往积累的福报和佛法加持,让母亲得以安详离去,这也更加坚定了她继续走慈济之路的决心。
◎ 长情大爱觉有情 菩萨家庭欢喜行
这一次,苏雅婉共带来八位家人到来麻坡静思堂,父亲、姐姐、姐夫、妹妹、弟弟、弟媳、女儿、侄女;一家人换上慈济制服,整整齐齐、其乐融融,欢喜赴约。
“家人只有今生的情缘,我希望跟他们是生生世世的法亲缘。”苏雅婉心中的欢喜难以言语,能接引家人走入佛门,共同行善造福,才是究竟的真实法。
“我一开始的目的,是想来看看我的女儿在慈济做什么,现在我自己也很欢喜。”这一看,让父亲苏怡德也搭上了慈济列车,他开心女儿带领他进入慈济,并代替母亲多做善事,为家庭积累更多福德;唯一的遗憾就是,太太已经没有机会同行这条菩萨道。
他平日虽生活闲适,却对慈济的志工课程格外上心,每次他总是兴致勃勃地像个孩子般期待上课;年届八十一高龄的他从未缺席任何课程,是全勤奖得主之一。
弟弟苏健发曾在五年前参加过志工课程,但因为工作繁忙而中途停下。然而,近年他在母亲生病期间亲眼目睹姐姐如何兼顾家庭、事业和慈济志业,他被其付出感动,再次归队。
“只要有心,肯定没问题。别人都可以做到,我们也可以。”这是苏健发对志工使命坚定的承诺。
妹妹苏雅云也表达了她的心声:“行善行孝不能等。”她认为要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就要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做就对了。而弟媳锺美琴则分享了上人的开示特别能让她从中受益,简单的静思语却充满智慧,让人受用无穷。
苏雅婉的女儿黄捷瑜从小就看到母亲无私的付出,她认为母亲是用行动在践行佛法;她的坚持与慈济精神深深影响了她,她认同并支持母亲全心投入慈济志业。
慈济家庭多幸福,一家人法喜满满地分享喜悦,九人拍张全家福,从此小家融入慈济大家庭。
◎ 欢喜付出无所求 把握因缘传承爱
另一位换上慈济志工服,来自昔加末的小学副校长吴瑞莉认识慈济已有十年,起初只是因同事相邀一起行善布施,未曾深入参与慈济,直到遇见苏雅婉,才被她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染。
“我亲眼看到她日夜为慈济无怨无悔地付出,而且很欢喜。”在2023年3月份的水灾期间,苏雅婉借住吴瑞莉家以方便进出灾区协助,每日早出晚归的坚毅身影让吴瑞莉深受感动。当她的母亲因骨折住院时,苏雅婉在百忙之中前往医院帮忙,无论是登记、拿药等琐事,她都一一操持,不愿错过任何关怀的机会。
“她的一举一动如同人间菩萨,为需要帮助的人倾尽心力。”吴瑞莉深深被打动,自此开始踏入慈济,学习付出,她决心要把握当下,将这分爱传承延续。
◎ 引入善门互成就 世世同行菩萨道
成为志工带来的幸福不仅是对他人的关爱,也是对自我的滋养。每一次的付出都是心灵的成长,每一项帮助都是对自我的成就。
志工罗秀莲(虑宓)的儿子林鸿恩患有过动和自闭症,注意力难以集中,逻辑思维也较为薄弱,为了照顾这位特殊孩子,她耗费了不少心力。为了减轻家务,她聘请了印尼籍帮佣罗哈米(Rohami)协助料理日常事务,照顾儿子起居。
罗秀莲希望儿子能有所寄托,便安排他参加课程,罗哈米也陪同前往。
“让她一起来上课,不仅是为了照顾我儿子,也是为了让她回国以后能够把慈济的精神带回家乡,一起相互成就。”
通过课程,罗哈米渐渐了解慈济,坦言在家乡印尼虽然也有静思堂,但未曾深入了解,如今来到麻坡静思堂,内心充满喜悦。当被问到是否愿意走这条慈济路,回台湾面见证严上人及受证时,她的欢喜溢于言表,难掩激动,热泪盈眶。
“我愿追随上人,生生世世行菩萨道。”在罗秀莲的引导下,在温馨的氛围中,罗哈米与林鸿恩一同发下誓愿。
这一刻,爱与信念交织,场面温馨而感人。
●
“幸福来敲门”恰如声声温暖的呼唤,提醒人们幸福不仅源自获得,也源自给予。
作为志工,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倾注于他人,犹如一缕阳光照亮他人的心灵,而这分温暖也悄然回馈到自己心中,幸福之声轻轻叩响。这分善意犹如一盏灯火,照亮了前行的路。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奉献,让幸福在每一次叩门后盛放开来。
藉由感动与幸福的养分,让更多人加入慈济志工的大爱行列,共筑祥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