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家人变法亲 慈济家风印心田

当一个家有十位慈济志工,当家人、女婿变成法亲,会为这个家带来什么变化? 碰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志工李美蓉投入慈济后,也从家庭、孩子的小爱生活圈中走出来,找到下半生付出大爱的生活重心。 【摄影:钱福权】

“孩子多,每日为生活忙碌,若遇到孩子吵闹,我妈妈很容易生气,我爸爸更是不惶多让,从小姐妹们和弟弟是被妈妈打大的。我们七个孩子或许是承袭父母的脾气,人人都很有主见与个性。”

志工周丽珠(慈沄)回想往事,不禁莞尔。现今家里气氛和谐,母亲开朗许多,姐妹脾气也收敛多了,间接影响到父亲和弟弟,这都要归功于六姐妹和妈妈不只是亲人,还皈依同一位师父——证严法师,将师父的教导、慈济的家风融入生活中。

◎ 将感动化为行动

现年七十岁的志工李美蓉(慈蓉),育有七名孩子,当初二女儿周丽珠刚踏入社会工作,便开始寻找内心向往可以付出的公益团体,因而认识慈济。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投入的点滴,邀约母亲和姐妹们参与,姐妹们投入各有感受,陆续成为慈济志工,唯独母亲频频拒绝。

“要照顾家庭,当保母和帮人车衣赚取一些外快,哪有时间参加什么,成天在家都忙不完了。”

由于长期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重心都在家庭和孩子,要踏出第一步李美蓉有诸多考量。另外,在传统观念的家庭中成长,凡事逆来顺受,一连生了六个女儿,面对周遭许多亲人的舆论和压力,她都默默地承受,私下则躲起来哭,埋怨自己的命。四十岁时,终于盼到男儿,但家庭经济重担全在先生一个人身上,自己整天在照顾家庭和孩子中打转,沉重的压力和忙碌的生活,夫妻时而产生口角,对于孩子的管教也甚为严厉。

五女儿周丽梅(懿眩)坦言,当年父母亲承受很大的压力,如没有妈妈的坚持,她们姐妹可能已被送到孤儿院。当他们逐渐长大,方能理解母亲内心的压力,虽然嘴边从不抱怨,但了解其内心累积许多的忧愁,待在家只会徒生烦恼,姐妹们坚持引导妈妈走出家门,重拾自己的人生。

李美蓉一家三代同堂合影。【照片:周丽珠提供】

2002年,就读大学的周丽梅发生严重车祸,体内大出血,两天内动了三次腹部手术,危及生命,医生也请家人做好心理准备。志工日夜轮班持续在医院陪伴和关怀,期间一群中南马的慈青学长们,大家相约在同一个时刻在不同的地点一起为周丽梅祈祷。奇迹似地,女儿度过危险期,感动万分的李美蓉下定决心回报慈济的情,她说:“志工真诚地付出,真的很感动!”女儿周丽梅也劝她:“人生无常,孩子都长大了,是时候踏出家庭,一起为社会付出。”

女儿休养期间,李美蓉为了帮女儿调养身子,烹煮一些鱼肉,以及购买含有动物成分的中药进补,周丽梅向妈妈坦承说:“我不想要这么多动物牺牲来换我一条生命,我承受不起。 ”当时李美蓉虽然爱女心切,但尊重她的决定,也因为认同慈济,开始以行动支持,自我摸索研究素食料理,也开始积极投入慈济活动付出。

◎ 付出的充实人生

往后只要能力所及,李美蓉从不挑选工作岗位,总是默默地付出。负责协调静思堂打扫的志工黄玉凤(慈旭)见证表示,2003年邀约李美蓉加入,她马上允诺,十六年来不计较也不比较,主动投入各种工作。有时打扫完在等待人来载送她回家时,只要她看见其他志工忙着切菜或是在做包点等,她都会主动跨功能协助,不理会打扫完身体的劳累;只要有机会付出,她都把握时间做。

投入慈济后,李美蓉接触人越多,加上志工们的关怀,让她的心境也越来越开朗。【摄影:杨秀丽】

“只要有需要,我可以做就做。看见大家做得开心,自己也很欢喜。”无形中李美蓉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志工间关怀的情谊,也逐渐融化她的心,心情越来越开朗。周丽珠分享:“我看见妈妈放下内心的执着,对于接触新的人事物她还满自得其乐,原本担心她有忧郁倾向,现在总是笑眯眯地,心境完全不同了!”

不久后,时任马六甲分会执行长简淑霞(慈露)邀约她协助烹煮慈济园区同仁的午餐,以及大爱幼儿园小朋友的餐点,约一百五十至两百人的伙食,她一口答应;之后,当幼儿园需要爱心妈妈协助老师处理事务,她也欢喜投入。

多年来每星期一天,李美蓉为慈济马六甲分会的同仁和大爱幼儿园的师生们,准备餐点。【摄影:颜玉珠】
李美蓉在幼儿园当爱心妈妈,协助老师们看顾孩子。【摄影:杨秀丽】

因而开启一周三天前往马六甲慈济园区付出的日子,每个岗位都坚持到今日。在慈济马六甲分会任职的周丽珠笑言,什么公司女儿可以一星期三至四天带着年长的母亲一起上班呢?她也表示,母亲的个性,只要认同之事便会克服困难,全力以赴。

小女儿周莉莉(虑劭)言道,以前妈妈为家人、金钱而烦恼、忙碌,现在妈妈虽然忙碌,但却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很快乐。

◎ 用心听入师父话

平常日之外,周末李美蓉也投入环保、慈善访视、精进课程等大小活动。她表示,皈依上人就要做好弟子的本分事,要尊重上人,做上人要做的事,如此便能坚持行走在慈济道上。

十六年来,李美蓉外在的体态逐渐年老,体力不如前,身体也有些病痛,但付出的心不曾改变。一早依然看见她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提着水桶拿着拖把弯腰清扫的模样,或是在幼儿园协助老师和孩子的场景。

不会开车的李美蓉,总是步行前往各处收取善款,再回家一个个整理。不言累,只为募集会众的爱心。【摄影:周丽珠】

曾经有段时间血压过高,孩子们劝她多休息,减少一天来静思堂付出,她随即回应:“我觉得身体没有异样,能做就要做!”坚持来付出,只因她永远记得约在2005年,刚加入慈济不久,第一次有机会随着志工团队回台湾寻根,亲见上人,上人关心地叮咛说:“要走快一点!”她知道自己需要把握人生,加把劲地做。

因此珍惜每个付出的机会,当她开始茹素也积极向他人劝素,并努力募集大众的爱心,期盼汇聚助人的力量。她不会开车,总是步行前往各处收取善款,即便孝顺的孩子们在十年前合资购买新房,为减轻住在组屋四楼,父母亲上下楼梯进出之不便。但是李美蓉至今仍不愿搬离,“我的会员都住在这区,搬离后收善款不方便,近年来新会员招募不易,固有的会员更要用心照顾。”

现在她的脚力不如前,女儿们贴心叮咛等周末放假再载她去收善款,但往往为了配合会员们的时间,再远她都步行前往,坚持呵护大众的爱心。

◎ 放下则心开意解

此外,她在慈济大家庭里看见大家待人处事的言行举止与态度,以及上人的教悔,才逐渐学会感恩、知足、善解和包容。 “以前不懂包容和善解,凡事惦记在心,久而久之情绪受到影响而不自知。

然而,过程中难免起烦恼,李美蓉不再像以前一样凡事往心里放,现在是事过境迁,自然而然放下,不再累积尘垢。她分享,现在听到别人的意见,会当作是提醒自己,接纳意见就不会觉得是指责,反而是感恩他人愿意教导和提醒,让自己有成长的机会。 “一个人无法做完全部事,凡事要靠团队的力量,就如同我烹煮,需要许多人来协助洗菜、切菜等,才能完成一道道菜肴,所以我很感恩每一位投入付出者,心态不同,视野就不一样了!”凡事抱持感恩、知足、善解和包容,事事更圆满,让她在修行之路更能坚持向前进。

在厨房与李美蓉共事多年的志工林友莲(右),见证她将上人的教导融入待人处事中的用心。【摄影:颜玉珠】

与她在厨房共事多年的志工林友莲(慈俛),一提起李美蓉便竖起拇指表示,她是我最赞叹的人。人很随和,最常听到她说“没关系!”、“都可以!”、“无所谓!”,什么事在她眼里都没关系,能做就做,不计较又配合;厨房事繁忙,很多事赶在时间内完成,难免有时语气不好,她也总是笑笑地接受,从未看过她发脾气。

另外,林友莲也见证她谨守上人做事原则,慈济与私人的事物分得清楚,不越矩。曾经剩下一点饭菜请她打包回家,她回应钱来自十方大德,不可以私自占为己有。有时做一点糕点给她,她都会捐钱投竹筒扑满表心意。林友莲称赞地说:“丽珠是妈妈的善知识,每次都听她说丽珠会讲我,不可以这样做,引导妈妈守戒律。”

居住在李美蓉家附近独居的志工陈宝生(慈吉),每个月与她们母女一起做环保,平时参与活动也是母女们一起来接送她,也经常来探访她,对她的关怀如同家人般。陈宝生见证并羡慕地说:“她们母女感情很好,时常相互鼓励和提醒做慈济,九楼环保点全靠他们家人的投入才可以走到现在。他们时常与我分享上人的法,勉励和开导我。一家都是慈济人真好!”

◎ 缔结生世法亲缘

因孩子的因缘认识慈济,因慈济,让她看见自己每一位孩子的慈悲心,事事懂得为别人着想,体谅他人,将上人的话落实在生活中。李美蓉感恩地分享说:“孩子们和女婿一听到有灾难或是要捐款助人,每个人都热心响应,宁愿将钱拿来做慈善也不会拿钱去享受。平时生活简朴,衣服从环保回收再利用,且家里一直没安装冷气,天气再热也顶多开两把风扇,响应上人的环保减碳生活。”

每个月环保日,女儿周莉莉(前右一)、周丽珠(前中)和周丽霞(左一),一定与母亲李美蓉(后右二)携手投入做环保。【摄影:颜玉珠】

同一位师父,同一个方向和观念,进而培养出不同的家风。家人间的话题,多围绕在关心社会、人性之议题,周莉莉表示,相互了解彼此在做什么,避免产生误解和摩擦。李美蓉坦言,先生初期并不认同慈济,但从孩子的分享中慢慢了解,以及看见我们天天做得欢喜,孩子、女婿对他的孝心等,事事都能感受到这个家越变越好,便逐渐认同。

三女儿周丽霞(慈江)附和地表示,血缘和法缘让家人的心更贴近。她不讳言,家中兄弟姐妹太多,从小记忆从未有全家出游的画面。“从小就很期待有部车,现在有了车却非娱乐用途,而是载着家人一起出门投入各项慈济活动,变成另类的家庭出游相聚时光。”

周丽珠分享说:“为人子女报答不完父母恩,物质的享乐只限于今生,怎么也无法带着走,唯有让父母亲从付出中造福修慧,这种福慧才是生生世世属于自己的,才是报答父母恩最好的方法。”

六位孩子和三位女婿同师同志同道,从血亲、姻亲变成法亲,结下生生世世的法亲缘。李美蓉感恩地表示,自己无所求,只要能健康做慈济,每天能听上人开示,听师父的教诲,就心满意足了。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