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城市花园环保站 我们的第二个家

小小的环保站,却有大大的道理。每一位投入做环保的人,从做中逐渐找到乐趣与归属感,逐步培养出情感与凝聚力,因而不管刮风下雨,不管身体病痛,不管再忙都要抽空付出,因为环保站是我们的第二个家。
志工们从投入环保中逐渐找到乐趣与归属感,并把环保站当成第二个家。【摄影:颜玉珠】

“怎么经营环保站?”
“怎么经营家,就怎么经营环保站。”

慈济城市花园环保站站长黄丽好(慈纮),回想某年回台湾参与慈济营队,席间有志工提问如何打造环保站,得到的回应让她深深刻划在心里。

慈济城市花园环保站成立于2009年,坐落在马六甲闹市中的一个小角落,不容易被人注意到,经营起来更是不简单。早期只有少数几位志工投入,人人凭借爱护地球的一念心,走过克难的草创期,背后有许多的甘苦谈。

◎ 环保站经营之道

黄丽好感恩前面一批批志工持之以恒地付出,犹记得每次环保站回收资源太多人手不足,在社区的慈济志工平台号召求援,许多白天上班的志工会利用晚上或是假日前来支援。逐渐地,有些志工总会赶在上班前先来做环保,有人遇到上班或假日便投入做环保,有人许愿退休后要来此处做环保,有人即使环保站没开放却天天独自来做分类,有人除非生病不能来不愿错过每一次的付出……

此外,原本回收区与分类区中间没有搭建遮蔽物,下雨时无法进行分类。周进光(本凯)、杨泽沛(惟沛)、黄桂强(惟泽)等志工主动规划硬体建设,让分类活动不受气候影响。同时依据各资源的分类,规划出动线与清楚标示资源放置处,让环保站分类作业愈来愈完整与流畅。

2021年慈济城市花园环保站二手惜福区开幕,当天环保站站长黄丽好与众分享环保站缘起。【摄影:郭巧云】

2021年设置二手惜福区,让一些可利用资源能找到新主人延续物命,并于年底成立一个工具齐全、名副其实的拆解区。 2022年则规划在环保站后花园开辟一个有机菜园。

环保站一区区地成立,一步步地优化流程和作业,发挥环保推广与爱护地球环境的行动。黄丽好开心分享,人人都是自动自发投入,擅长规划的主动想如何利用空间让环保站运作更顺畅;哪些岗位缺人主动补位,地板脏了就主动清扫,回家前擦净桌子,清理垃圾等。

“这就像我们的家,不用交代或是多说什么,来了看到什么就做,缺什么就补齐,大家真的很用心在维护这个道场,建立如家人般的温馨情感,这就是环保站经营之道。”黄丽好说。

◎ 团队情感的依靠

黄丽好开设家具店,每星期二、四、六却往环保站跑,直到下午才入店协助。日复一日,杨泽沛开着回收车到处去收资源,回到环保站下完回收物又再做一些分类工作,才赶去上班。

当杨泽沛开着回收车在路上,每回与正赶去上班的志工陈玉婷(懿宸)擦肩而过。陈玉婷暗自在心中许下“退休后,我也要去做环保”的心愿。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爆发疫情,陈玉婷的老板将工厂卖掉,五十八岁的陈玉婷被迫提前退休。退休后,她主动每星期三天往环保站跑,实现当初许下的愿。

“退休后很多时间,不来做环保,在家能做什么?人容易养成习惯,要是退休生活没有目标,就会平白将时间浪费掉。看见丽好很忙,经常在社区平台邀约人来做环保,上班时间邀人不易,多一双手可以帮忙,我就来做。”

陈玉婷(右一)退休后,主动每星期三天前往环保站做分类,实现当初许下的心愿。【摄影:颜玉珠】

陈玉婷愈做愈开心,疫情期间行管令都不愿错过做环保,她深知环保不会因疫情而停止,环保站需要人力来维持正常运作、维护环保站的整洁。同时她也主动载送三位年长志工一起来做环保,增添人手之外也让老人家能有所发挥,不再空度时光。

相对于陈玉婷被迫退休,六十五岁的志工郑兴喜(惟喜)从事送货工作,经常需要独力扛四十多公斤的货物,沉重的工作让体力负荷不了,引发身体疼痛问题,持续看医生治疗无效而辞职。

辞职暂时休息,郑兴喜未选择在家休养,反而与也是志工的太太陈玉菊(虑和)投入更多时间来城市花园环保站做环保。他说:“这里有团队一起做,大家互助就是力量。”陈玉菊笑言,每星期六郑兴喜回收完后又在环保站做事,有时忙到下午三、四点才回家。郑兴喜表示做完环保,即使身体累但是大家很自然地聚在一起聊聊天,心情很放松。

环保站靠着团队力量相互扶持,也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巩固。

郑兴喜积极投入环保,他认为有团队一起做,大家互助就是力量。【摄影:郭巧云】

◎ 自然的环保日常

志工米蒂(懿轩)直言,环保是她最喜欢做的事!专心做分类当下,忘记自我烦恼又活动身体,对于身心灵皆有助益。尤其每当她看见志工做到忘记病痛,忘记年龄,忘记时间,不分彼此的无私付出,那分做慈济、做环保的心,让她为之动容。她深刻领悟到上人开示,“慈济人弯腰做回收,就像朝山一样,每一次弯下腰去捡回收物都在礼佛,日日虔诚精进,步步走入佛法之门。”之意涵。

现在,米蒂除了平时三天投入环保站做分类之外,每个月环保日在社区做完环保,她接着再来环保站做分类。她了解当天很多资源从社区载送来环保站,此刻更需要人手。一心挂念着环保站,米蒂从未觉得累或是压力,而是欢喜主动来投入,她分享:“环保如同我生活的一部分,做到很自然,无压力。人人都很用心付出,维护这个家的运作。”

傅子辉因环保站开设在居家附近而认识慈济,进而投入做环保。他主动天天来环保站巡视,将民众堆放在大门外的回收物开门拿进环保站置放,维护资源和环境整洁。【摄影:颜玉珠】

傅子辉因环保站开设在居家附近而认识慈济,进而投入做环保。七十多岁的他,除了做环保之外,还天天来环保站巡视,将民众堆放的回收物拿进环保站,顺手整理、堆叠整齐,以免造成环境的脏乱。

从不知道什么是环保、怎么分类的傅子辉,这一做就是十多年,从中逐步学习环保知识,现在看见附近的杂货店外有可回收的资源,如瓶罐、纸皮等,都会捡拾再步行拿到环保站回收。他表示,自己做环保做到很开心,每天都想着要来逛逛走走,巡视一下环保站。有什么就做什么,发挥自己的功能。

◎ 欢喜投入与承担

志工陈少阳拆解电器取出铜线。【摄影:颜玉珠】

以前环保站没有一个特定区域和工具做拆解,导致电子产品总是堆积一定数量再送往其他环保站,占据空间又不符合效率。2021年底拆解区规划逐步完善,志工陈少阳(济煜)看见众多大型物件未能拆解,在环保站愈堆愈多,心想电子产品铜线回收变卖很值钱,如当作电器卖给回收商价钱却很低,自觉可惜,也减少了助人的力量。本身虽不是从事电子相关行业,他希望靠自己摸索研究,拆解出铜线。因此天天自己开门进入环保站做拆解回收。

陈少阳分享说:“环保站里每位志工承担的岗位,不是因为谁比较厉害或是谁比较擅长,而是大伙主动补位,每一个岗位都有人做,整体运作可以流畅,一起合作完成任务。”

◎ 从抗拒到全心投入

负责电线与报纸分类的志工陈雪凤,三年前因为孙子都长大了无需她照顾,女儿看见独居的母亲成天无所事事,担心其身体与心理的健康,便找上慈济询问白天可以让老人付出之处,开启了她与环保之因缘。

当初女儿陪伴前来,陈雪凤一踏入环保站看见成堆的环保物大吃一惊,直觉很肮脏,无法克服心理障碍,接连二次到访都是袖手旁观看着志工做分类。她说:“环保物这么多,志工都在背后默默地付出,这是一般人都看不到的,我就告诉自己至少帮忙一点。从简单纸张的分类,之后看见报纸和电线没有人负责,我就主动承担。”

边做边学逐渐适应,习惯成自然,陈雪凤不再觉得肮脏。每回成堆混乱的环保物分类整齐,事后她一定将工作桌擦拭干净,愈做愈开心的她说:“除非生病才没来,不然我都要来做环保,现在我还天天在住家附近慈济新开设的K7环保点做分类。”

慈济马六甲分会于2020年与K7社区广场合作,开辟一个环保回收点,陈雪凤居住在附近,受黄丽好之邀而投入,自此她天天到K7环保点做分类。每星期二、四、六则先前往城市花园环保站报到,中午回家用餐休息,下午两点她继续到K7环保点服务,直到傍晚才回家。

日子过得充实又富有意义,做到汗流浃背的陈雪凤欢喜说道:“环保物多,我又很多时间,看见环保物被分类和整理得干净就很满足。我愈做愈开心,愈投入。我六十八岁,这年纪不要求什么,有能力付出就来做,爱护地球也是在做好事。”

志工陈雪凤从害怕肮脏袖手旁观,到天天投入做环保,感受付出的喜悦。【摄影:颜玉珠】

“志工陈秀霞(慈晋)照顾生病的先生,身心压力很大,再忙碌她都会抽空两至三个小时前来做环保,再回家煮午餐给先生。先生往生后,一周三天来做环保,还自动烹煮餐点给志工享用;志工陈妙凤(慈撒)需要照顾家人无法投入做环保,主动与陈秀霞轮流备餐,照顾大家的胃。志工洪书珍(慈琛)罹患癌症,才做完化疗不到一个月就投入做环保……”黄丽好分享环保站的点点滴滴。

环保站是大家共同的家,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命故事,大家来此让身心灵得到依靠与慰藉,也透过双手盘点自己的生命价值与意义。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