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不向苦难低头 为母则强

西蒂拉哈尤有一双会笑的眼睛、弯月般的大大笑容,她容易因一件小事而感到开心。 而这笑靥,可以是与生俱来的乐天,也可以是苦难淬炼出来的坦然与自在。
西蒂拉哈尤有一双会笑的眼睛和大大笑容,这笑容可以意味着乐天,也可以是经历苦难后的自在。【摄影:黄玉花】

清晨八时,慈济志工把车子停泊在晋巷丽雅花园(Taman Cheng Ria)附近,步行走到山坡下,闻到的是熟悉的马来甘榜味道,一间简陋的小木屋孤立在那儿,周遭皆是蔬菜和杂草,有些作物还比人高。 

“西蒂!西蒂!”志工多声呼唤,木屋内毫无动静。“这不像平时的她,听见声响会走出来招呼。”这边志工才说完,另一位志工廖凤祥(虑凤)已沿着被脚步踩出来的黄泥小路,隐没在菜园中。

好一会儿再出现,推着鸡公车和篮子的西蒂拉哈尤(Siti Rahayu ,简称西蒂)跟在她身后,首先让人看见,是其隐藏不住的大大笑容。 

“嘿!你那么早起床工作?”志工问。 
“对呀!我清晨四点就去菜园采摘羊角豆了,待会十一点有客人要来买。” 
“包括这堆叶子吗?”志工指向一旁一捆捆的洛神叶。 
“对呀!这是洛神叶,很多人买来煮食,所以我种很多。是朋友介绍给我种植,它只是长叶子不会开花,不是你们想像的洛神花种类,如果要两者都种,我会采收不及呢!”西蒂掩嘴笑开。匆匆结束谈话,她再推着鸡公车,和志工一起往菜园里去了。 

一介女流,面对偌大土地,她和她的工具一起,无所畏惧。【摄影:黄玉花】

◎ 向华人老板学种菜

现年四十七岁的西蒂从不曾想过,自己的大半生,会和菜园结下不解之缘。

那一年,二十多岁的她怀抱着梦想,从印尼渡船到沙乌地阿拉伯(Arab Saudi)寻求更好的发展,却因某些不确定因素,船上的一群人中途被安排到马来西亚下船,她来到了马六甲。

一般从印尼来到马来西亚的女性,大部分从事女佣工作,但西蒂并不愿意,她选择跟随一位华人老板到菜园工作。完全零经验的她,做起同样磨手皮的工作,从累得不像话到慢慢上手,看见小小幼苗长出累累果实,心中的欢喜及堆积的成就感,化作拼命劳作的动力。更重要的是,与华人老板工作四年,她学到了勤劳苦干的精神,只要务实地苦干实干,老天爷终究不会亏待。

后来,她结识了年龄差距甚大的印尼籍丈夫,他已拥有马来西亚永久居留权。二十九岁那年,她和丈夫回到印尼家乡,在亲友见证下成婚,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尔后两人回到马六甲生活,岁数已大的丈夫无法再成为建筑工人,找到菜园工作,夫妻俩共同努力,直到西蒂四十岁,两人正式注册为合法夫妻,并拥有一名孩子。

好景不常,2016年9月,七十岁的丈夫被诊断患上末期肺癌,次年元月往生。在这期间,陪伴丈夫来来回回接受治疗、无法工作的西蒂耗尽了储蓄,还面对手术费及各种费用的不足,当时连马币四十令吉的租金也无法缴付。 

慈济对西蒂拉哈尤展开三年的长期补助,即使结案后,也持续关怀。【摄影:黄玉花】

“其实,政府医院的医药费并不会很贵,我真正的花费在交通;丈夫要去不同的地方看医生,坐德士一趟马币二三十令吉,还有食物、孩子尿片等等,在在都是钱。”她说。

志工廖凤祥等人,回忆2017年最初遇见西蒂的样子,是苦苦、忧愁、无助的一张脸。因是外籍新娘,无法得到本国社会资源的帮助,靠着邻居帮忙度难关。

访视报告中写道:“家访时,发现孩子的奶粉及巧克力饮品都已经所剩不多了,也没什么干粮,即将面临断粮情况,因此小组赶快急难补助马币三百令吉的生活费……” 

◎ 不如种菜自给自足

为母者强的西蒂拉哈尤,为孩子倾尽人生全部,每一步辛苦也甘愿。【摄影:黄玉花】

西蒂结识慈济,是在丈夫临往生前。当时医师诊断丈夫无法根治而被送回家,屋主看他辛苦,介绍西蒂到慈济马六甲分会去商借气垫床,奈何气垫床还未送抵,丈夫就已经往生。

西蒂回忆起与“慈济”的初遇,是笑料一件。起初她以为“慈济”是个人名,没想到被载去到很多工厂的工业区。踏入园区内,眼前一栋栋建筑,“到底要去哪里找‘慈济'?哪里才可以见到‘慈济'?”没想到整座园区都叫“慈济”,里头人人都是“慈济人”……她才恍然笑开。

社工知道她有困难,引介社区志工前往关心,她对志工说,孩子尚在襁褓中需要照顾,疲劳会哮喘,让她无法工作,生活遇到困难,志工因此展开了三年的长期补助,2020年结案。

在扶助的过程,志工曾经介绍她到熟食小贩中心工作,但她没有合法工作准证,不时要躲避执法者的检举;后来菜园的前老板请她回去帮忙农作,于是她把孩子寄托给邻居、保姆等人,再骑脚踏车去工作,但常在工作途中接获电话,必须赶回去把哭闹的孩子带回,还因孩子哮喘入院,而失去菜园工作。

志工见她想要站起来,却茫然、毫无方向也没有去路,便鼓励她:“屋子周遭土地这么大,不如种一些菜来自给自足?” 

◎ 从自足到家计来源

肩头斜背着用尼龙绳串起的塑胶桶,着长袖衣、黄色水靴,在菜园里采羊角豆的西蒂,边回眸边笑说:“过去,我的家人在印尼,丈夫的一些亲友在这里,除此之外,这里并没有熟悉的人;现在很幸运的,我有了像家人一样的慈济志工在这里相伴。” 

志工当初的提议像是给了她一个支撑点,将过去所学运用在当下。她向邻居借翻土机,开垦居家后方的荒地,再种一些自己喜欢的、朋友介绍的各种农作物。新开垦的土地肥沃,她几乎像是绿手指,种什么得什么,慢慢地,土地愈开垦愈广阔,种植的物类愈来愈多,羊角豆、玉蜀黍、空心菜、苋菜、菜心、香茅、菜豆等等,不但顾得自己温饱,还透过仲介带到菜市场去贩卖,或有孟加拉人、印度人、华人等顾客定时过来买菜。后来见洛神叶有市场需求,她翻新了屋子另一方向的土地种植它们。

西蒂拉哈尤耕种各种农作物,不但顾得自己温饱,还贩卖出去。有时面对供过于求,志工主动帮忙,将蔬菜转卖给有需要的人。【摄影:蔡育丹】

四年多来,她并不了解如今耕作的土地面积有多大,但只要脚踩得到、有土地空间,她都会随手播种。平时人缘不错的她说,常有许多朋友和夫家的亲友过来帮忙改善浇水灌溉系统,外劳朋友过来协助采摘等等,而她代步的交通工具,也从脚踏车变成电单车了。

她做得不计昼夜,菜园就是她的全部,她还是一身朴素。曾经在烈日曝晒下,做得晕眩、呕吐,也会在夜里睡不着觉时,起身到菜园去走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田间,一脚不慎踩进泥沼里。她说,只要买家要来买菜,她就提早去收割,让他们买到新鲜蔬菜。

种菜是看天气吃饭的工作,并不是每一种植物,开花了一定会结果,她还得面对市价涨幅不定,及水淹、日旱的苦。当水淹农作时,她打电话向朋友哭诉,朋友说,还是得靠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于是她擦干眼泪,继续耕种;像近期没有下雨,她的收成萎缩了不少,还是一样和老天抢时间采摘收成,即使面对斋戒月期间,她更要眼明手快,趁着还有体力赶快去做。 

◎ 倾尽全部为尽母职

慈济志工在她自力更生期间,给予不少助力。例如当收成供过于求,只要她一通电话,志工廖凤祥、陈翠兰(虑岱)、蔡育丹(慈儒)、包金兰(慈彻)等人来到,以市价请购蔬菜,拒绝她赠送的心意。志工看她乐天、随遇而安的性格,便辅导她规划田地,轮流种植不同的蔬菜让土地养息,2019年,更教导她做收入和支出的规划。

即使已经结案,志工关怀依然不间断,图为菜园经历水淹,零收入的西蒂拉哈尤,接受慈济一次性补助来应急。【摄影:蔡育丹】

即使已经结案,但是当她面临雨季、多次水淹菜园时,志工一样会主动关心;只有在一次,农作损失太惨重了,才接受慈济紧急补助度过难关。早在初开案第二年,生活逐步上轨道,她要求慈济停止补助,但志工考量她经济还不稳定,不接受提议,但交给她一个竹筒扑满,教她存零钱回馈,至今已经是多次带回慈济去捐献。除此之外,她还会在环保日,到附近的慈济环保定点去,和志工一起分类资源。这都是西蒂感谢慈济,回馈志工关爱的方式。

她说:“我的生命中遇到许多贵人,像慈济志工,她们来帮忙我、和我做朋友,即使我不是那么有能力的人,她们一样来关心,在乎我,所以每一次看见她们来我都很happy(开心) 。”

在众志工心目中,最吸引人还是她大大的笑容,还有聪明、刻苦耐劳,乐观、阳光、坚强;还学得说一些些华语,让大家惊喜不已。

西蒂拉哈尤不仅协助志工做回收,也将满满的竹筒扑满,透过志工回馈予慈济行善。【照片:蔡育丹提供】

多次强调自己喜欢种菜、喜欢看见绿油油植物和果实累累的成就感,西蒂心中再想到的是年仅七岁、就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阿末阿拉菲克(Ahmad Arrafiq Jamali Bin Bura'i)。只要收成好,就可以有好的收入,更有条件为孩子铺陈未来。

过去好动、哮喘容易发作的阿末阿拉菲克,随着年龄增长,情况稳定不少,只要看见志工到来,都会有礼地上前握手致意。

曾经有一次,她获得马六甲州回教局(MAIM)资助回去印尼,但是她顾虑到在本地出生的儿子的公民权问题,甘愿放弃这难得的机会。因此,当志工询问未来发展,她不计过去一切辛劳说:“只要孩子OK ,我也OK了。”

孩子是全部生活重心,为了扮演好“妈妈”这个角色,她可说是倾尽人生的全部,每一步辛苦也甘愿。

一群志工群策群力,辅助西蒂拉哈尤自力更生,期间给予不少帮助。【摄影:黄玉花】
Pin It
Tags: ,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