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正念勤修 发愿行菩萨道

2024年雪隆分会岁末祝福,逾一千五百志工参与,感受回家的喜悦。 【摄影:蔡梦萍】

 学佛要有明确的发心立愿,并以实际行动付出,体现佛教修行中“知行合一”理念,达致自我净化与利益众生的修行目标。

学佛修行“信、愿、行” ,是菩萨行者的指标与方向,让人可以依循。证严上人时时告诫弟子,信根要坚固,还要发慈悲大愿,以具体的行动落实,再将佛法智慧融入生活,实现自我净化及利益众生。

慈济雪隆于2024年12月28日,在吉隆坡静思堂举办首场年度岁末祝福。 2025年度岁末主题“正念勤修学与觉,精进力行菩萨道”,寓意学佛修行要时时保持正念,不偏离正道,努力修学佛法,修心养性。在学习过程中增长智慧,并从无明中觉醒,达致内心的清净无染。学佛应以积极的心态精进不懈,将所学的佛法实践于生活中,并以慈悲、忍辱、精进、智慧等美德走入人群,利益群众、救度众生,达到自我觉悟与度化众生的目标。

活动中,除了现场志工见证分享、观赏2024年慈济大藏经、《行愿》演绎等,迎来一千五百七十二位志工感受回家的喜悦。

慈济志工演绎《行愿》法船,展现鉴真大和尚东渡弘扬佛法的坚毅道心。【摄影:蔡梦萍】

◎坚信愿力 建设田中医院

台湾大爱长情剧展《乞丐许大愿》真人真事的本尊,林淑靖(慈俪)亲临雪隆现身说法,细说从前。

1988年某夜,林淑靖梦见一位手握佛珠的出家师父,她如孩子般依偎,开心愉悦。师父到大林开示,最初只有五、六位听众就地听法,但随后转身一看,竟已是人山人海,满是听众,令林淑靖欢喜不已。梦醒后,她对师父的身分毫无头绪,茫茫人海中,何处去找师父?之后,收到一本《慈济月刊》,方知梦中师父是证严上人。原来,先生邹明晃之前在大姊的邀约下捐助花莲慈济医院建设工程,成就他们接触慈济的因缘。

随慈济列车回花莲精舍,了解上人的善举,她欢喜地说:“我仿佛是走失二十二年的小孩,很开心找到家。”数次见到上人后,林淑靖毅然决定挑起重任,发愿在嘉义大林的田中央建一所大医院;一座从地涌现,救人的宝塔。

她与先生相约“乞丐许大愿”,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开始筹钱买地。建院过程难关重重,迟迟未能动土。年少的她无法承受众多反对声浪而萌起退转心。跪在上人面前,林淑靖哭诉心中的委屈。上人轻轻一碰她的头,勉励道:“心要定,不要因人乱了心,亦莫因他人的话而起心动念。”

此后,几经波折与困难,林淑靖不再轻言放弃。凭借众人共同的坚持与努力,2000年,大林慈济医院正式启用,为云嘉地区的民众提供宝贵的医疗资源。

林淑靖坚信,愿有多大,力就有多大,这份信念支撑着她与家人一路前行,为了让大林慈济医院成为守护乡亲健康的依靠,无怨无悔地奉献着。

台湾大爱长情剧展《乞丐许大愿》本尊林淑靖分享发心立愿为大林乡民建一所大医院。【摄影:李贵业】

◎守之不动 筹建心灵之家

带动人人信愿行,愿要发在脚底下,踏出第一步行愿最困难。砂拉越北部城市──美里志工誓愿要找一个“家” ,还克服种种苦难终于启动了砂拉越第一座静思堂的营建工作。

美里志工沈金莲(慈洹)、钟明瑂(慈儴)和谢硕虔飞越南中国海,亲临现场分享。

2024年11月10日,美里志工成功为砂拉越首座静思堂举行动土仪式,展开新篇章。美里志工从仅有的一百八十三人,面对募款不足、新冠疫情等多重挑战,但通过义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关关难过关关过,志工人数倍数增加。

沈金莲感恩疫情后,志工齐心协力举办义卖超过百场,钟明瑂亦分享志工们为动土礼的艰辛付出。尽管外界质疑,甚至募款者失去信心,志工们坚毅不拔,邀约新进者参与。 2024年9月的新进课程,吸引了一百三十七名参加者,突破预期。

谢硕虔细述动土前的场地整顿充满挑战,尤其因频繁降雨导致积水与泥泞,志工们多次重铺场地。面对人力与资金不足,克服了多重难关。尤其11月9日动土前的暴雨,让志工们无眠不安,然而大家以坚定信念不断奋斗。

当天,场地准备过程中的电力问题在最后关头解决,动土仪式顺利进行。尽管志工们体力透支,甚至有人病倒,大家始终坚守“守之不动,亿百千劫”的精神,圆满完成了这一重要时刻。

关关难过关关过,美里志工沈金莲、钟明瑂和谢硕虔(右起)细述筹募静思堂的重重考验,最终圆满动土礼。【摄影:邓亦绚】

◎愿为明灯 照亮黑暗角落

刚刚于2024年12月12日受证于上人座下的黄观进(惟谛)与众分享,一场意外令他失去行动能力,而太太却突然因病离世,面对许多生活上的不顺遂,他因为接触了慈济,转变人生。

在慈济,他找到了“人情味”。他毫不讳言地说:“以前我会问,人情味一斤值多少钱?我抗拒慈济,甚至质疑慈济捐款。”参与慈济后,他找到了“爱”。从不认同到受证成为上人的弟子,他感到骄傲,自豪地说:“我现在可以大声说我是慈济人!”
他坦言受证不等于毕业。受证仪式当天,上人对他轻轻一句:“你还好吗?”让他决堤,泪流不止。他向上人承诺会继续做一个传法者:“只要哪里需要我,我就到那里去,即使只有一位听众,我亦愿意为他现身说法。”

“做人要开心,做慈济更要开心!他期许成为一盏明灯,把苦难人从黑暗中带出来。”内心得到了解脱,黄观进不再与无明烦恼为伍。他坦言,一个人的手掌之大,所抓之物有限,不应太执着。

新受证志工黄观进发心立愿,承诺上人会继续做一个传法者,即使只有一位听众,亦愿为其说法。【摄影:李贵业】

◎积善之家 大爱和乐家庭

把善铺下去,人人平安就是福。志工应多带动身边的亲人朋友加入行善的行列,把爱传出去,那么社区生活自然和乐无争。

孙雪珠(慈荣)一家十口,三代同堂与众分享“积善之家,善为传家宝”。她娓娓道来:“我现在需要慈济,非慈济需要我,慈济予我发挥良能,做利益众生事。”

七十八岁孙雪珠早期感念慈济家风与竹筒岁月善款的专款专用而加入慈济,渐次了解而笃定人生的方向,在付出中找到人生的价值,进而接引家人共同行善。她不讳言:“做慈济我得以'快乐吃、欢喜笑、健康行',反之,我或许会变成'三等公民',即是'等吃、等睡、等死'。”
 
家人面对夫妻与亲子问题,于是她鼓励媳妇和女儿带孩子上亲子班。了解慈济后,从知足、感恩、善解与包容中学习夫妻间互相尊重。家人间的矛盾逐渐解开,之后,慢慢他们也把自己的另一半接引进来慈济。

孙雪珠认为人要有宗教信仰,宗教是终身教育,让人生不偏差。

孙雪珠的女婿周润庭笑着分享,孙雪珠从容不迫地接引他加入慈济,十七年来,他徘徊在宝山门外,未曾窥探究竟。

周润庭形容自己和妻子的原生家庭教育不一样,他自嘲说:“我是'吃藤鞭'长大的,但是,妻子是'吃道理'长大的。”因此,两人对教育孩子的方式亦不一致。藉由陪伴孩子参与亲子班,互动中发现彼此的优点,进而拉近了父子俩的距离。

他当众向孩子道歉,因为,昨天他在毫无警告之下直接给予处罚。他坦言虽然参与慈济,未能即刻纠正习气,但踏出一步,打开了修正习气的钥匙。

最后孙雪珠两位可爱的外孙,周哲玄与周芷玄以稚嫩的语气告诉大家:“我们是大爱的家庭。”结束积善之家这环节的分享。

孙雪珠带领一家十口分享“积善之家,善为传家宝”,期勉多做慈济,发挥良能。【摄影:李伟建】
参与慈济亲子班,周润庭藉由陪伴孩子,在互动中发现彼此的优点,拉近了亲子的距离。 【摄影:李伟建】

◎发心立愿 接引家人受证

志工丁翠柳(虑玨)聆听林淑靖分享“乞丐许大愿”,心中感动之余,深信只要发利益众生的愿,一定可以愿愿皆圆满。

2008年回台寻根,听志工分享护持上人建医院的悲愿,有人为了捐荣懂多做几份清洁工;还有经营家庭式美发院的陈阿桃日夜帮人洗头,圆满一个又一个荣董。感动之余,她生起捐荣董的意愿。那时,先生的生意不顺,背负庞大债务,如何捐荣董?

正当她发愿要省吃俭用,圆满捐荣董心愿。 “很不可思议,先生仅存的一间店铺,得以顺利脱售,还清债务之余,还能捐了荣董。”

此后,她积极走入人群,并推广了整百台大爱台。 2010年,丁翠柳入院动手术祛除肚里的水瘤,术后,她拖着疼痛的伤口出席吉隆坡静思堂动土礼。在现场,她流着眼泪发愿赶快病愈,要为静思堂募款,接引更多人进来做慈济。

半年后,她的身体康复如常,她亦为静思堂筹募了整百朵莲花(一朵莲花马币一千令吉)。她用上人的法,以诚与情牵引,用真心陪伴会众,直至受证。多年来,共募得三十多位会众成为志工,其中有十多位受证于证严上人座下。

“做好事,不言累。发大愿,有大力量。”丁翠柳笑言,这些年来发了不少好愿。今天,趁着和志工一起过“心”年,她发愿:“期待先生能够尽快回台受证成为上人弟子,也期待儿子、媳妇能走进慈济大家庭。”

听了分享,感动之余,丁翠柳(左)深信只要发利益众生的愿,必能愿愿皆圆满。【摄影:伍诗昱】


节目尾声,众志工井然有序逐一上台领取证严上人结缘“爱的传家宝”福慧红包。福慧红包是一种精神的提醒与祝福,教诲众人于日常生活中行善积德,培养慈悲与智慧,在付出中修福亦修慧,并将这份爱与善传递下去,以期社会祥和、安宁。

众志工领取证严上人结缘“爱的传家宝”福慧红包,并将这份爱与善传递下去,以期社会祥和、安宁。 【摄影:陈德铭】

(资料来源:赖韶璋、陈晓燕、陈金香、谢亚忠)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