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入一所优质的学校。然而,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眞正适合孩子的呢?
吉隆坡慈济国际学校秉持在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以美善大爱为基础,以品格教育为优先,发展个人天赋,培育好学及有创造力的正向孩子的全人教育。
为了让更多家长深入了解慈济的教育特色与理念,慈济国际学校于2025年3月22日(星期六)举办开放日。届时,家长不仅可以参观校园,还能与孩子一同参与特别安排的人文体验课程,亲身感受慈济独特的人文教育理念。
◎携手家长共育全球善才
这次的开放日共吸引了约七百八十位家长报名参与。为了确保每位家长都能充分体验各项活动,开放日分为两个时段进行:第一个时段是从八点到十二点, 第二个时段是从十点到两点三十分。
所有活动分别在两个楼层展开。大堂楼层设有多个展位,包括大爱妈妈、人文教育、慈诚懿德会及人文美学体验课,让家长与孩子们亲身感受慈济的人文教育特色。底层则设有家长报到处,并安排了多个参展单位,包括联课班、校园导览组、小学与中学咨询部,以及学生们参与的“拒绝霸凌”活动作品展。


开放日准时开始。首先,家长们聚集于人文讲堂。慈济雪隆分会执行长简慈露以介绍慈济国际学校的教学理念启为开放日掀开序幕。
简慈露分享说,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社会未来的希望,教育孩子是当代家长的头等大事。然而,时代瞬息万变,教育方针也必须与时并进。家长要学习身教言教,学校则提供优良的环境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习待人处事的道理,亲师生合作培养优秀的全球公民。
“天底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还没有找到方法的父母与老师。”简慈露表示,慈济国际学校的教育是以美善大爱、品格教育为基础。学校除了传递知识以外,更重视人格培养。
“人文课程融入证严上人的静思语。静思语就是先静、再思、后语。人文课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身心照顾好,才能帮助自己与身边的人。”
紧接下来,学生服务部主任谢玉莲分享学校的愿景—— “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提供全面且健全的教育,培养具备高尙品格的全球人才,使其能够积极贡献于建设和谐的全球社会。”她还分享了学校历年来举办过的一些精彩活动以及学生在学术、课外活动和其它领域上的成就。
最后,由注册服务与行政事务部主任雷纳多( Renato Dela Pena )介绍开放日的各个活动与地点,同时分享报名程序。
人文讲堂内的分享结束后,家长们有次序的离开讲堂,分散到幼教、小学、中学各个地点了解各个阶段的相关课程。之后家长就自由的到各个参展单位参观或体验,或与老师一对一咨询,校园顿时热闹了起来。


◎开放日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穿着整齐制服,手拿组别牌的中小学生集聚在人文讲堂外最显眼的地方待命,带领家长参访校园。 “我们的学生导览员由二十位中学和二十位小学的学生领袖组成。两位中学生和两位小学生组成一组,让小学生有机会跟中学生学习导览,做到传承的部分。”来自九年级勇气班的学生协调吴玲瑄有序的介绍学生导览员。
这群学生都是校园里的小领袖,有些是巡查员、图书管理员、班长或是学校活动协会的成员。他们一大早到学校集合,熟悉导览路线和配合默契,尽心尽力的陪伴家长,自信的把母校介绍给前来的家长。
学校是学生们的第二个家,没人比他们更熟悉校园内的各个角落。学生们自信与诚恳的表现,成为开放日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人文素养从小培养
慈济国际学校幼教部今天来了很多带着学龄前孩子来参访的家长。幼教部以生命、环境、生活和服务四大教育理念,精心准备了一系列体验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们共同参与。这些活动紧密结合日常生活,如擦桌子、折衣服、餐桌摆设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生活技能。
主题教学是幼教部课程的重要核心,孩子们将深入探索并亲身体验整个学习主题。例如,四岁与五岁班的孩子们会在大主题下,由老师引导,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探讨和学习。
今年开放日的主题是“啵!泡泡”,这是从大主题“我”中延伸出的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会了解泡泡的起源、制作方法及如何玩泡泡、吹泡沫,还会通过反复尝试,提高肢体协调能力,并在失败中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
当天的开放日,家长吴彦汶带着她的三岁双胞胎儿子,与先生一同参与。夫妻两的几位生意伙伴都把孩子送来慈济国际学校就读:“我们看到我们的顾客的孩子都很不一样,不仅有礼貌,也很有教养。因此,从去年开始,我就一直关注慈济国际学校的相关信息,希望孩子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
她还提到,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门学问,作为新手父母,她和先生也在不断学习,希望能与孩子一起成长。
吴妈妈对当天的活动安排非常满意,尤其欣赏学校温馨、互助的氛围。她特别强调,孩子的成长不仅关乎学业,更重要的是品德教育,而慈济所营造的“眞、善、美”环境,正是她希望孩子能成长的地方。吴妈妈和爸爸都很乐意成为学校的志工一起和孩子成长。


◎人文课程 自爱利他
大爱妈妈展位摆放了丰富的教学道具,展示如何运用“静思语”教学,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小学孩子轻松学习。精美可爱的道具,吸引了很多家长与小朋友的目光。
慈诚懿德会的参展单位,来了很多慈懿爸爸、妈妈。他们以过来人的身份,与家长分享如何陪伴中学生度过成长阶段,拓展他们的世界观。除此之外,慈懿爸爸、妈妈还带动挑战毅力和智力的叠钉子游戏,让学生挑战。
“我们是大爱妈妈,我们大爱妈妈进学校给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孩子讲述'静思语'故事,希望把爱与善的种子种在孩子的心田,孩子把爱延续,带回家,启动爱的循环。”大爱妈妈杜玉叶介绍着大爱妈妈的“功能”。
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大爱妈妈发挥良能,制作精美道具,还使出浑身解数,角色扮演讲述故事。除此之外,配合不同的主题,还会融入团康歌曲、手工制作等有趣的学习环节,增添学生学习的乐趣。
人文教育展除了展出人文活动的照片,还播放慈少社参与社区服务的影片。除此之外,还提供生态砖( ECO BRICK )制作体验,让家长与孩子学习如何将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値的资源。
人文室同仁颜慧平老师在人文展位介绍慈济国际学校独有的人文课。慈济教育有三大主轴,分别是人文课程、人文关怀与人文活动。
人文课程贯穿幼儿园、小学和中学。课程包含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环境教育、服务学习和人文美学。幼儿园的人文课程从生活教育开始:“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要学会爱自己,照顾自己,当他们有能力的时候,就能把他们的爱传播给父母、身边的人、环境、甚至更多。”
生命教育中的孝道相关课程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和对孩子毫无保留的爱,进而启发学生的感恩心,除了感恩父母也感恩天地万物。
当学生年纪渐长,到中学时,人文课更着重于开启学生的世界观,与世界链接,关心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启发学生对周遭世界的感恩、尊重和爱,进而做一些能力所及的事情。
学生在人文课学习到的人文素养和价値观,需要有实践的机会。因此,慈济国际学校也会办一些人文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把爱传出去,其中包括为沙巴无国籍学校募款的“竹筒回娘家”、敬师谢师感恩会、毕业典礼、慈少社志工服务社团等等。慧平老师说:“这些人文活动能让学生在付出的过程中学与觉,把慈济教育更扎实的实践在生活中。”
“慈济国际学校独有的人文关怀,是由关怀小学的大爱妈妈和关心中学的慈懿爸爸、妈妈组成,另外还有协助学校做记录、留历史的人文眞善美团队。他们在学校起了很正面的作用,是学校坚强的后盾。”慧平老师接续分享。


◎走进人文教室 探索人文美学
人文课室敞开大门,让家长带着孩子体验人文美学课。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报名书道、茶道或花道体验课。人文体验课大受家长们的欢迎,在书道课室内赏书画、在茶道课室内品茶泡茶以及在花道课室内赏花插画,人人把脚步放慢,欣赏身边美好的事物。
千里迢迢从台湾远道而来的王桢媛老师,在吉隆坡国际学校教授人文美学中的花道课程。王桢媛老师分享说,人文美学课程着重于学生对五感的接触。在课程中,学生有机会享受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的响宴,提升学生对世界高度的敏感度。
王桢媛老师举例说:“在花道课,学生用眼睛欣赏花草的优美、用鼻子分辨花草的味道、用双手触摸花草的质地,有些花草还能在触摸的过程中发出沙沙的声音。”
人文美学的培养,是有仪轨的,从学生离开教室列队到人文课室,师生互相尊重,彼此以礼相待,学生静下心来,在做中学,学中做。课程中,老师还会带入证严上人的静思语,把品格教育贯通于无形中。王桢媛老师希望在人文课中给学生种下善的种子,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状况,都能做出最善、最美的抉择。
除了大爱妈妈,杜玉叶也承担人文美学的志工,协助老师课前与课后的各种工具、花材、茶具、文房四宝等的准备和善后。杜玉叶表示,人文美学志工也会在上课的时候,给予学生帮助,让学生有最优质的上课体验:“现今网络的年代,讯息飞快,网上游戏泛滥,有时学生会很烦躁。看到学生能静下心来,欣赏花、泡茶喝茶,体会当下的美与静,是让我最开心的事情。”


◎时机一到 把握因缘
为了帮孩子寻找适合的学校,颜志豪带着妻女第一次踏入慈济国际学校。颜志豪除了热爱环保,带动孩子把环保落实生活中,也认同志工教育,常带孩子进行志工活动。他希望除了家庭外,孩子也能在一个推广环保,且充满美善的学校求学。他表示,孩子能在理念一致的家庭和学校成长,能让孩子对美善和环保有深厚的认同感。将来步入社会时,他们才能坚定信念,不轻易受外界影响。
颜志豪特别认同简慈露分享的“生、养、教、陪”。孩子生出来,要养、要教育、还要陪伴。颜志豪与太太一直也在这个方向努力,他期许三位孩子都能加入慈济国际学校的大家庭,统一的上下学时间,让他也能在工作上做出适当的安排,以便能有更充裕的时间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廖翠棱是三位孩子的母亲,孩子分别十一岁、十岁和七岁。她分享道:“几年前,我对慈济幼儿园就很感兴趣,但可能缘分未到,最终未能录取。后来得知慈济成立了国际学校,我便开始关注相关信息,希望孩子能有机会就读。去年因为错过了开放日,今年收到学校的邀请邮件后,我立刻报名参加”。
廖翠棱坦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术固然重要,但品格教育同样不可忽视。她希望孩子在求学的同时,也能学会感恩、尊重和爱。
对于学校的开放日,她表示非常满意,认为学校的安排很贴心,让家长和孩子们都能亲身参与丰富多元的活动,收获满满。
●
教育孩子就像种一棵树,要从根本开始,人生的方向没有调整好,人的行为就会像树枝般散漫。在慈济爱的教育下,配合有制度的学习和人文规划,孩子才能有良好的心态和正面思维,面对成长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