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佛陀的故乡 我们来了

寒冷的冬天,毛衣来得正是时候。 【摄影:杨文辉】

载着慈济志工的车驶进了校园,孩子们带着天真可爱的笑容涌上来: “Namaste (注)师姑, Namaste 师伯。 " 他们双手合十,用蓝毗尼的热情欢迎慈济人的到来。课室门口,也站了一些孩子,远远的向志工挥手。孩子珍惜每一次的相聚,而志工则疼惜每一位孩子,如自己的子女一样。

十二月的冬天,蓝毗尼的天气异常寒冷。慈济志工从没想过会飞去尼泊尔,更不用说是偏僻的蓝毗尼;但秉持着证严上人赋予的使命,要让正法回归佛陀的故乡,慈济人来了。

每天早上出门,迎接我们的是白茫茫的一片大雾,多穿几件衣服,是我们的如常;蓝毗尼的村民,在家门口起了一堆火,家里大大小小围着火堆取暖,是他们的如常。

2022年1 2月1 3日至2 6日慈济结合新马三地,十七位资深教育志工到蓝毗尼为教育扎根。短短两个星期,走访学校,发放、推动人文教育,在互动中,激起了善与爱的涟漪。

◎ 难行能行教育路

翻转贫穷的宿命,要从教育开始。蓝毗尼有三十二所公立中小学校,慈济人不辞劳苦,与本土志工走访乡间学校,得到六所公立学校的首肯,成就了第一梯次的学生物资发放,其中包含书包、冬衣、鞋袜子、字典和文具用品等,嘉惠超过二千名清寒的学生。好事口口相传,其它学校陆续提呈信函,要求慈济入校,最终至今年1月与二十八所蓝毗尼的公立学校结下了好因缘。

蓝毗尼的公立中小学是免缴学费的,但学校一般设备简陋、师资缺乏、学生多数来自困苦的家庭。学校的上课时间是从早上十点到下午四点,早上上学前几个小时的时间,校长、老师也没闲着、有的要顾店、有的要下田耕种、有的更是要到牛棚去挤奶。

清晨,孩子三三两两走在乡间的小路去上课,没有足够的保暖衣服、赤着脚丫子或穿着拖鞋,手里拎着塑料袋或是编织袋的书包,这就是孩子普遍上学的写照。有一些小姐姐还要背着年幼的弟妹到学校,因为家里的人务农去了,没人照顾。

尽管生活贫困,物资匮乏,它不是孩子学习的绊脚石。没有整齐的校服和鞋子,校方也不舍得将孩子送回去,毕竟务农家的孩子能够来上课已经很不简单了。因为一旦上了中学,有的孩子要挑起家庭经济担子,辍学率是蛮高的。慈济人谨记上人的殷殷叮咛,邀约老师,奔波乡间做家访,努力将辍学生找回来。

孩子就是这样把无形的教室建立起来了。【照片提供:李丽心】
手里拿着断了的拖鞋,好的一边就穿着来上课。【照片提供:杜西(当地志工)】

◎克难中增长智慧

一些学校,课室严重不足;校园里宽阔的广场就是孩子的课室。孩子走进校园,就在广场上找个位子,从书包里抽出折叠整齐的编织袋,将袋子打开,铺在地上,袋子的前半部摆放著书包,后半部就是他班上的座位。广场上没有任何地标,但无形的教室早已深刻的烙印在孩子的心坎里,最后大家的座位形成一个四方形的教室,孩子就像是课室的三面围墙,老师是前面的围墙。因为广场上有几间课室,老师不能大声授课,学生只能带着课本,直接走到老师座位,请教老师。

编织袋的前半部放书包,后半部是孩子的座位。【照片提供:李丽心】

比较幸福的学生,在课室里上课。但课室里也只有长凳和长桌,可能五、六个学生一起坐。考试的时候,老师将高低年纪的学生穿插坐在一起,坐在身边同学的考卷彼此不一样,因为大家来自不同年级,考试作弊的问题就轻易解决了。

蓝毗尼的学校没有食堂,但学校会提供简单的午餐,学生必须从家里带碗来盛食物,有时一张作业纸或是一个塑料袋也是他们的碗,食物是用手扒进嘴巴里。学生也不带水瓶,因为课室里有一个共用的水壶。上课前,一位学生会负责装水,放在课室里;学生或老师渴了,拿起水壶将水往喉咙倒。

孩子享用学校准备的午餐。【照片提供:李丽心】

◎千里送爱见希望

1 2月文具发放,孩子领到这份来自远方的爱,进到课室,迫不及待的将书包打开,好奇的想看看里面的惊喜,也看看朋友的书包里有什么。

“咦!怎么多了一把尺?”孩子很纯真,没有贪念,马上拿去归还给志工。

慈济人与孩子分享静思语“爱护身边物,惜福且知足”,希望他们懂得珍惜这份来自全球慈济人的祝福。塔尔库哈初中副校长玛丹觉得这个及时、重点式的教育非常到位。学生不但学会爱惜毛衣,慈济人还把这个理念延伸到课室里所有的东西。毛衣不过是物资而已,教育才是至关重要。

孩子很诚实,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归还给志工。【照片提供:谢倩仪】

“看到慈济人演的小钱行大善默剧,泪水不停的在我眼眶里打转。我们到底是要执着在钱,还是执着在爱,那一念心决定了社会的状况。我们的双手是来抚慰众生的,对人好一点,爱人多一点,就不会有贫困的人了。” 虽然玛丹没能力出钱,却用时间来付出,觉得自己也很幸福,更重要的是慈济教会他善用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教他们守纪律。

“我喜欢慈济,因为他们的想法不一样,所有人都是一家人,要去爱护。他们不闲聊是非,只把时间专注在帮助有需要的人。” 玛丹希望慈济能持续留守在蓝毗尼,因为蓝毗尼面对的是教育和医疗的挑战。

虽然蓝毗尼是佛陀诞生地,佛教的发源地,但乡亲普遍受教育不高。玛丹说佛陀在2500年前就提倡和平、平等的生活; 2500年后,我们却崇拜有钱有势的人,而把珍贵的佛陀教育给遗忘了。玛丹认为今天的社会是这样,因为我们偏了,没跟着佛陀的脚步走。

玛丹期盼更多人来蓝毗尼,但不是带着微笑来、带着照片走,而是要将佛法广传到每一个角落。这是他的心愿,他相信只要大家手牵手一起做,一定做得到。

“看到慈济人演的小钱行大善默剧,泪水不停的在我眼眶里打滚。我们到底是要执着在钱,还是执着在爱。” 能付出,玛丹觉得很幸福。【照片提供:李丽心】

◎弯腰降伏骄慢心

弯腰鞠躬对蓝毗尼村民来说是全新的礼仪,不过马西纳巴巴高中校长沙菲益乌拉认为这是教孩子懂得礼貌的开始。给予物资,还要弯腰鞠躬,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亦不是当地的文化,但校长认为这是值得学习的好典范。

沙菲益乌拉说许多佛陀的圣地都在发展中,唯独佛陀的诞生地好像被遗忘了,所以还是落后的;很庆幸的上人看到了,他觉得蓝毗尼有希望了。

沙菲益乌拉佛陀诞生很落后;庆幸上人看到了,他觉得蓝毗尼有希望了。【照片提供:李丽心】

阿毕瑟是马西纳巴巴高中的科学老师,他表示蓝毗尼的气温不断在下降,学生收到这份温暖,肯定会很开心。不过他自己的收获更大,因为这场发放是他有史以来经历过最庄严、最有深度的教育活动。

在施与受之间,双方低头鞠躬,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觉得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习低头,因为它在降伏彼此的骄慢心和去我执。慈济在学校撒播爱与尊重,对孩子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可以将这些好习惯去影响同侪,不久的将来就能提升学校与社会风气。

他相信校方还有很多与慈济合作的空间,不仅限于物资,而是提升教育的素质,还有老师的教学方面。

◎ 亲力亲为示身教

悉达多小学校长奥塔不懂为何慈济人可以放下家庭,自掏腰包飞到蓝毗尼,弯着腰在他的校园内捡垃圾;那一幕,他永远忘不了。

奥塔说不同宗教都在教导我们做好事,但慈济是与众不同的。因为慈济不是用说的,而是亲力亲为以身教来教导大家。对他来说,这些身教比黄金来得更有价值。

三个多月的相处,奥塔与慈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学校很需要慈济,不只是物资上,更重要的是传授慈济人文,尤其食衣住行,都是生活的功夫。求学不仅仅是为了成就工程师或医生,而是成为一个好人,一个懂得爱人的人,慈济人做到了。 ” 

“要改变社会,必须学习慈济人。因为慈济人在任何状况下,言行都是一致的。”慈济所办的活动、身教,深刻影响了他。

在他四十七年的生涯中,从没遇过这么好的身教。这些价值观不断在他脑海中荡漾,他自问:“我该怎么做,才不会辜负慈济人的苦心。”趁着学校假期,奥塔马不停蹄随着志工到各所公立学校发放并分享静思语,以行动加速上人广净佛国的心愿。

慈济人离开后的一个星期,奥塔又捎来好消息,他被当选为蓝毗尼教师协会的主席,将感动化为行动,为蓝毗尼的村民服务。

悉达多小学校长奥塔不懂为何慈济人可以放下家庭,自掏腰包飞到蓝毗尼,弯着腰在他校内捡垃圾;那一幕,他永远忘不了。【摄影:杨文辉】

蓝毗尼的孩子普遍非常腼腆害羞,看到老师都不会说Namaste, 鞠躬更不用说了。有了慈济人文教育的熏陶,孩子在爱中蜕变,变得更加勇敢,会对老师表达敬意,也亲口对校长说:“我爱您。”

学校的风气彻底改变了,学生主动要来学校上课,老师开心、父母放心、学校管理层欢喜,因为慈济来了。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