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5月25日,马六甲慈济志工接待十二位来自五所华小及两所淡小的校长及食堂业者前来参与蔬食烹饪班。今次担任主厨的是拥有三十年烹饪经验的著名餐馆厨师李兆昌,他特别拨冗上班前时间过来教学及示范,共呈现三道菜,分别为“香菇焖马铃薯”,“南瓜扣豆包”及“凉拌豆腐”。他所选用的食材,是经过一番构思,皆为易找易煮,价钱适中,营养均衡并迎合大众口味的蔬食。
这次听闻参与的学员均是照顾许多学生胃口的食堂业者及校方陪伴,他特别传授一道特制调味酱,并适用在三道菜中,增加食物的鲜味及风味,让孩子们胃口大开。
清晨时分,主厨提前一小时多过来,先将清洗完毕的食材,烹饪工具摆放好,再等候学员陆续报到。课程开始,他先示范“香菇焖马铃薯”这一道菜,将炒香后的马铃薯、香菇和调味料放进锅里焖煮。之后再继续示范第二道菜“南瓜扣豆包”。他将切好的南瓜和冬瓜放进锅里炒一炒,并说也可以用芋头或角瓜取代。除此,他也加入米椒、香茅和少许咖喱粉提香,加入水和调味料,让豆包更易吸入汤汁的精华,也让南瓜更软一些。
示范时,李兆昌不时兼顾着学员的提问,边煮边解说、回答学员的问题,例如食材烹煮的顺序、调味料的牌子,冷冻食材的购买处,酱料收藏方法等。除此,他也介绍自己吃素十五年的健康见证。说着说着,这时“香菇焖马铃薯”散发出阵阵香气,他慢慢将食物舀放在盘里,再用叉子试探第二道菜——南瓜的软糯度后,随即取出摆盘。当大家看到以南瓜、冬瓜和豆包所呈现美丽的视觉艺术时,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留念。

最后登场的“凉拌豆腐”更简单易做。只见他将炸豆腐放入热水汆烫,再捞出待凉,最后和事前切丝的食材一起摆盘,又是视觉美观的一道菜。他说,这是“凉拌豆腐”,又名“沙律豆腐”,大家临吃前只需将豆腐放在一叶沙律菜上,再加入红萝卜丝、沙葛丝、黄瓜丝等,最后淋上特制调味酱和花生碎即可食用。
◎ 万能酱料亦炒亦捞
三道菜准备完毕,试吃时间到了,大家迫不及待去品尝。当味蕾触动到美味清香蔬食的那一刻,大家无不点头赞好。
过程中,不常蔬食的育新华小李丽燕校长在课堂上勤做笔记,她察觉原来蔬食并不只是青菜豆腐而已,还可以千变万化,如制作出干捞面、炒面的特制酱料,还可变成凉拌酱,真的很好使,让她对一成不变的蔬食有所改观。其中“香菇焖马铃薯”的香气让她回味,原汁原味的料理也让她赞不绝口。她谓“凉拌豆腐”加上酸甜香辣的特制酱料后,令她胃口大开,也对首次品尝带有微微咖喱香的“南瓜扣豆包”,惊艳连连。
其实她是在学校副校长、也是慈济志工黄秀萍分享解说下,认同蔬食有益健康。故于今年1月11日世界蔬醒日,她第一次发动全校师生和校工一起响应蔬食。今回她很感恩,自己从课程里获益良多,认为三道料理一定会获得学生的喜爱。她也深信食堂业者能有所学习及发挥所长,让友族或尚未接受蔬食的学生也能改观。

刚加入育新华小不久的食堂业者法怡菈(Fadhilah Kasim)也和校长一起来取经。法怡菈拥有十四年的烹饪经验,曾烹煮过中西餐、马来餐、印尼式等美食,却未曾煮过蔬食。当她听到今年校园课辅需准备蔬食餐时,唯有勤上网找资料。她也听华裔朋友说蔬食很简单,但她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于是在蔬食餐开始前,先与黄秀萍切磋菜单,待慢慢有信心后,便依据要求更新食谱,希望让孩童有吃不腻的感觉,而每当看到学生们皆能将食物吃光光,她都会异常开心。
课后,法怡菈坦言说道:“其实蔬食更容易烹煮。”她也注意及学到少油少盐和焖煮方式,认同蔬食的确更健康。回去后,她会尝试以多变化的烹煮方式,让学生和家人接受蔬食并吃得健康。
◎ 印裔食堂业者的看法
在印裔家庭,餐桌上多使用香料来调制酱料,或增添食物的风味,这次看见主厨特制的酱料,且可以用在三种佳肴,对印裔同胞来说,是新鲜又有趣的。像今早共车一小时来到慈济会所的蕾瓦蒂(Revathy A/P Mahendra)、德韦嘉(Deviga A/P Mahendra)和尤哈瓦蒂(Yohavathi A/P Narayanan),她们说自己有很多香料,却不曾使用过类似素蚝油这样的酱料,最多只采用甜酱油或黑酱油而已。她们惊喜看见主厨亲自调配的酱料,再搭配其他食材,变化成不同味道在三道菜。
她们是来自巴登马六甲淡米尔小学,及野新淡米尔小学的食堂业者,打从去年学校开办校园课辅班,受邀准备蔬食便当,蕾瓦蒂便认为,这和平时印裔同胞每星期斋戒日,在家准备的餐食不一样,孩子们一听见是蔬食便产生抗拒心理。为了烹煮适合给大部分学生的餐食,她们的菜单离不开鸡蛋、长豆、包菜、菜心和一些素料,日子久了黔驴技穷,听闻慈济开办蔬食教学,便一同结伴而来。

三人没想到,普通在市场上可见的食材,只要花些心思,就可以变出不同花样的可口佳肴,还可以采用原食材烹调方式,兼顾学生的营养和健康。年轻的蕾瓦蒂和尤哈瓦蒂不约而同喜欢“凉拌豆腐”这道菜,蕾瓦蒂说:“其酸酸咸咸的酱料很开胃,我们也可以尝试做给孩子们吃,因为他们喜欢吃豆腐煮成的佳肴。”尤哈瓦蒂则说,白色豆腐搭配不同颜色的食材酱料,还未入口就感觉很好吃,而且是绝佳、营养丰富。德韦嘉则说,三道菜的煮法很简单,即使不放葱头、姜、蒜也一样好吃。
三人认为,香菇焖马铃薯这道菜最适合先煮给学校孩子们试吃看看,因为餐桌上受欢迎的食材是马铃薯和红萝卜,过去经常采用煎炸方式准备食物,来学习华裔烹调方式,发现焖煮也一样好吃,而且采用少油少盐的烹煮法,对学生的健康也有好处。虽然有些食材如沙葛、冬瓜,是不会出现在印裔家庭的菜单上,但是经过第一次试吃后,她们感觉还不错,可以尝试替换成其他食材,先让家里孩子尝试,过关以后再将食谱带入学校。
三人开放胸怀,认为可趁此机会多接触中餐及华裔烹调方式,吃得开心舒服最重要,尤哈瓦蒂特别喜欢每一道佳肴的摆盘方式,她说,三道菜经过精心摆设,很吸睛及赏心悦目,让她多学一些功夫,相信如果展现在学校餐桌上,学生们一定天天都很期待。
●
食堂业者或校方在准备蔬食餐同时,都会叮咛孩子们要“光盘”、“不要浪费食物”。然而要如何“吸引”孩子们吃光光,这是大家必须费心思的功夫。
主厨在烹煮过程中,也会询问不同种族的参与者说:“味道还好吗?可以接受吗?”迎来的都是大家一致赞好的评语。期待借此交流的机会,校园课辅计划在慈济扶持下,不仅是学校老师用心辅导,食堂业者也能为关爱学生、维护他们健康及精神敏锐贡献一分力量。虽然这才是起步,只要目标正确,人人同心协力,相信学习程度落后的孩子也能被扶摇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