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艺童绘“话” 探索自我

弱势家庭,心灵陪伴是最需要的一件事,可能是隔代教养,单亲家庭,外籍配偶或是许多父母亲忙着生活与工作赚钱,没有时间陪孩子。慈济马六甲分会举办假日儿少成长营,以艺术治疗绘画的方式,透过老师的引导,让孩子抒发自己的感受,带领孩子自我探索及成长。
艺术治疗透过艺术媒材,融入心理治疗帮助孩子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内在,着重在创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抒发与疗愈。图为志工李彩燕引导孩子涂鸦。【摄影:廖志勇】

慈济马六甲分会在2023年8月30日及31日,一连两天于七里村慈济青年活动中心,为慈济照顾户孩子举办假日儿少成长营,共有二十五位中学生与小学生报名参加。

两天的成长营分成中学和小学组,透过艺术媒材,融入心理治疗帮助孩子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内在;由志工陈彩珠(虑谛)和李彩燕(虑润)也是心灵治疗工作者,引导孩子们透过画图,把心里面的画(话)说出来。期望陪伴弱势家庭孩子踏上这段“寻找我的过程”,透过艺术治疗课程疗愈内心,为孩子创造探索自我、实践自我。

◎ 拥抱梦想 寻找自我

认识自我,可能很美好,也可能是充满自我怀疑和冲突的过程。陈彩珠分享:“弱势孩子成长环境比较容易产生自卑感,成长过程受到创伤,不知道如何抒发,影响其身心灵的发展,甚至不敢有梦想。”

课程一开始,请孩子们自我介绍,有些人即使拿起麦克风,声音小到没人能听得到,有些则不知道如何介绍自己,从中了解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之后透过引导,让孩子们思考“自己”,并请孩子第一印象入脑的是什么东西,直接拿蜡笔画出。

随后,以惊喜、失望、悲伤、害怕、高兴等引导孩子认识自己与情绪的连结,透过涂鸦让孩子们纾压,从涂鸦中观察孩子看见什么图像,请孩子们分享所见,借此了解孩子的想法。紧接着,再引导孩子与自己的身体做连结,了解情绪与自己的身体状况,改变他们的能量,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

之后,让孩子思考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以及未来想要的,过程自己如何去达到。

慈济马六甲分会举办假日儿少成长营,以艺术治疗绘画的方式,透过老师的引导,让孩子抒发自己的感受,带领孩子自我探索及成长。【摄影:周丽珠】
老师引导孩子们以自己最舒服的姿势躺在地上。【摄影:廖志勇】

李彩燕表示,小朋友透过绘画式表达内心,并培养自信,它像是一种沟通的桥梁。聆听、陪伴、引导和给予肯定,让孩子们看见内心的情绪,并懂得表达,帮助孩子修复内心世界,找出自己的未来,带领孩子自我探索及成长。

◎ 自由创作 画出自我

就读小学二年级的黄韵瑄,图画纸上画下草莓,之后在大家的一片涂鸦中,她看见有草莓和芒果隐藏在画中,再度画下草莓和芒果。之后画自己,她开心地用手沾上白色水彩,在头部涂上白色,身体涂上粉色,脚则是粉色和和紫色,之后再涂上一点红色。

原来,黄韵瑄的母亲是越南籍,母亲已带弟弟回越南,目前由父亲抚养她。以前母亲在时,知道她喜欢吃草莓会买给她,但自从母亲离开后,父亲不曾买草莓给她,草莓的美味夹杂着母亲的爱,全家团聚的场景,代表她内心的渴望。

异于他人,她将头涂上白色,与纸张同颜色,只能藉由头的轮廓来辨识。这背后隐藏着她对自己皮肤黝黑的自卑,原来她希望自己的肌肤能与大家一样“白白”的。接着,她以紫色和粉色最喜欢的颜色来呈现身体,并在脚尖处画上红色,代表擦着“美美”的指甲油,这是记忆中母亲脚趾的漂亮红色指甲油。

黄韵瑄平时在网路上看影片学习画画,影片教什么就跟着画,不用动脑自己想。今天的绘画则是自由发挥,感受到自己创作的乐趣。【摄影:廖志勇】

黄韵瑄欢喜地说:“之前老师讲,我们听到什么就直接在纸上作画,随心所欲地涂上颜色,我很喜欢,画的时候很开心!以前只画小张的图画纸,第一次在跟我人一样大张的纸上作画,还有第一次用水彩,用手画画超好玩!”

她补充表示,自己都是在网路上看影片学习画画,影片教什么就跟着画,不用自己想。今天绘画却完全自由发挥,感受到自己创作的乐趣。此外老师分享,大家画出来的作品没有对和错,没有美和丑,自己想的要画什么就画什么,教导大家尊重,不批评他人的画,让她觉得画画很舒服,很轻松,愈画愈开心!

◎ 绘画疗愈 探索自我

另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卓俊翰来自单亲家庭,与父亲和哥哥同住。当老师引导他画出自己脑海中的东西,他画着自己在大海中快乐游泳。约小学一年级,父母亲尚未离异,一家人快乐去海边游玩,初次闻到海的味道,此味道承载着甜蜜的家人记忆。那次以后,他未曾到海边玩乐,此时他画出内心的渴望。

当陈彩珠老师看见卓俊翰将自己认为红色是生气的颜色画在自己的肚子和脚的部位,引导他分享作画过程的感受。“爸爸每次煮饭都是炸东西给我们吃,我不喜欢吃油炸的食物,但是爸爸煮不可以不吃,不喜欢也要吃,长期就觉得肚子不舒服。前一阵子学校运动会,又天天走路,所以感觉脚不舒服。”

陈彩珠(左一)老师看见卓俊翰(右一)将自己认为红色是生气的颜色画在自己的肚子部位,引导他分享作画过程的感受。【摄影:颜玉珠】

陈彩珠老师请他用喜欢的颜色涂在红色颜料上,引导他抒发和释放,转换情绪,只见卓俊翰将蓝色覆盖在红色之上,他愈画愈舒畅地表示,“我用蓝色涂上去,后来发现我原本觉得不舒服的地方慢慢放松了,心情也逐渐开心。”陈彩珠老师闻言回应,蓝色带给你正能量,情绪转变,看见不一样的自己。同时,鼓励他勇敢向父亲表达对于炸食的感受。

此外,由于父亲忙碌于工作,卓俊翰和就读中学的哥哥经常下厨料理自己的餐食。当老师鼓励孩子从画作中找寻看见的图案,只见队员们仔细盯着画作观察良久,卓俊翰却反应快速看见许多食物隐藏在画作中。“我看见面包、蛋、豆、马铃薯。好多颜色,太有趣了!很多人都看不到东西!”他在未来的自己画作中,画下希望能开餐馆并成为厨师。卓俊翰一连串的画画和反应都与食物有关,李彩燕老师鼓励他努力求学,获得文凭,提升自己的能力来达到目标。

“跟大家一起画觉得很开心,听大家的故事看大家的画,很有趣!其实一早来发现要画画,我就开始担心别人笑我,因为我画得很丑经常被人家取笑。后来发现,大家想要画什么就画什么,还可以直接拿很多种颜色直接在纸上乱画涂鸦,还可以用手直接沾颜料作画,没有一定要画什么,一定要用什么颜色,不用担心别人取笑。”卓俊翰分享。

◎ 情绪共鸣 实践自我

当老师引导“现在我所拥有的”,“未来的我想要的”,以及“过程中如何去达到目标”时,只见王欣慧画上想要的东西,包含篮球、羽毛球、手表、玩具车、滑板车等,她的方式是请朋友赠送这些物品。“我想要球,但姑姑一直都不买给我,连小颗的球都不买给我。”同样来自单亲家庭的王欣慧无奈说着。

李彩燕老师引导她深思,假如一直跟朋友要东西,结果会是如何?王欣慧回应:“没有朋友!”老师接续表示,此方法不可行,自己要的东西要靠自己去获得。不只是王欣慧,李彩燕发现多位学生拥有相同的观念,由于孩子处于弱势,多数希望人家给予东西,而不是想自己可以如何去拥有,可以如何去达到目标。

利用水彩,流动性媒材容易与内在情绪产生共鸣,孩子们透过触摸颜料将情绪转移到画作上。图为王欣慧投入创作。【摄影:廖志勇】

“利用水彩,流动性媒材,容易与内在情绪产生共鸣,孩子们透过触摸颜料将情绪转移到画作上,透过硬体的蜡笔,有强化作用。画画有形象,孩子们印象能比较巩固。”李彩燕分享,当心中感受想法呈现在眼前的创作上时,我们检视它、理解它,并学习如何面对它。

孩子们几乎想要的物品大多数是3 C产品、旅行、脚踏车、养狗、海边房子、无人飞机、钢琴……其中,中学生林耀鸿则与众不同,没有画满想要的东西,只画下两项物品——种子和滑板车。

贴心的林耀鸿自知家境不好,只希望能靠自己种植一些蔬菜和水果提供家里食用,帮父母亲减轻经济负担。他说:“我现在有种一些蔬菜,但是不够,还要花钱买。母亲做清洁工,父亲在工厂食堂做工,平时还有做资源回收贴补家用。我还在念书,没有能力做工赚钱,但是我可以种菜,节省家里开销,希望能种更多,这样就不用再花钱买蔬果。”

不擅表达情感的林耀鸿(黄衣者),画自己时,不自觉将蓝色和红色画在自己身上,进而发现自己喜欢的颜色为蓝色和红色,各自代表开心与力量。【摄影:廖志勇】

另外,不擅表达情感的林耀鸿,画自己时,他不自觉将蓝色和红色画在自己身上。他表示,以前从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颜色,今日才知道自己喜欢蓝色和红色。“老师引导我们画出自己最舒服的姿势,然后在上面涂上代表自己身体的颜色,我觉得红色代表力量,所以我就画上半身红色,下半身蓝色,一个力量、一个开心。我愈画愈开心!”

透过艺术治疗,孩子们在颜色、线条、形状中自在地探索游玩,感受在创作中自我挥洒与掌控的能力,带来的自信感。一些孩子成长过程隐藏一些情绪,引导他们抒发这些负面的情绪放松身心,有些则透过它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故事,有些是透过它认识自我,有些则在创作过程中找寻生命意义或是一些答案。期望创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抒发和疗愈能延续在生活中。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