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砂劳越民都鲁地区经历了罕见的大规模水灾,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此次水灾发生在农历新年期间,持续暴雨导致河流水位急剧上升,多个住宅区被洪水淹没,许多家庭被迫紧急撤离。
自1月28日起,民都鲁地区连续数日的暴雨使得实比遥河的水位迅速上升,水灾逐步蔓延至周围的住宅区。许多低洼地带被淹没,水位高涨至接近二楼,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灾区的情况十分严峻,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images/Articles/CS/2025/20250207_155121.jpg)
◎一方有难 十方支援
民都鲁慈济志工迅速展开灾后援助计划,首先发放六百份热食,随后启动造册工作。由于水灾范围广泛,受灾户数以千计,而当地志工人力有限,庞大的灾区需要大量动员才能完成援助。经过与古晋及雪隆慈济团队会议讨论后,决定启动“造册计划”,统计受灾户的情况,以提供更直接的援助。令人欣喜的是,短短一天内,超过一百七十位慈济雪隆分会志工响应号召,远道而来支援。志工张瑛瑛(慈敦)感动得流下泪水,没想到在春节期间,仍有这么多人愿意投入救灾行列。
2月8日至9日,来自慈济古晋、诗巫、民都鲁及雪隆的两百二十七位志工,走入灾区展开造册工作,目标在两天内完成四千户受灾家庭的名单登记。
![](/images/Articles/CS/2025/20250208_jxy001.jpg)
![](/images/Articles/CS/2025/KL20250208_dyx01_035.jpg)
◎水患无情 众志成城
民都鲁志工杨志营;“过年嘛!原本是最轻松、最享受的时刻,大家都是回家乡当皇帝,尽情吃喝玩乐,然而今年的新年,就没有那份心情了。”回忆这次水灾的经历时,仍心有余悸。他在得知灾情严重,大年初二清晨匆忙从家乡赶回来民都鲁,原本计划多几天才回来,却因水灾的突然加剧,不得不提前返程。然而,回家的路途并不顺利,当日大雨滂沱,他在途中遇上了小山波土崩与泥石流。
当他驾车抵达受灾地段时,发现只有警察在场,尚未完全封锁道路。他便向警察询问能否通行,警察表示可以,但须自行负责安全。与几位同行的路人商议后,见前方几辆车已安全通过,他决定尝试前行。为了安全起见,他先让妻子与孩子下车徒步穿越危险路段,自己则在心中默念“阿弥陀佛”,鼓起勇气驾车穿过崩塌地带,最终成功抵达目的地。
回到民都鲁后,他没有丝毫停歇,立即换上志工服,与志工团队一同展开救援工作。由于适逢春节,志工人手短缺,他们只能先前往疏散中心与受灾住户交谈,了解灾情严重程度,再逐步规划救援行动。
在救援过程中,志营深受感动。他看到许多志工不计自身困难,全心投入救援工作,特别是张瑛瑛,他说:“当我看到师姐家一片狼藉时,我想如果发生在我身上,我会崩溃。” 瑛瑛的家园虽然受灾严重,却毫不犹豫地加入救援行列,将个人困难抛诸脑后,全力帮助他人。这种无私的大爱精神深深触动了志营,也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使命。
此外,他对慈济雪隆分会志工一天内报名前来援助的人数超过一百七十位时,深切感到震撼。他表示,仿佛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强大力量在背后支持着自己,让他更加坚定地投入这场救援行动。他相信,人在面对灾难时虽然渺小,但透过团结与互助,可以共同战胜困难。
志营表示,这场水灾让他更加珍惜当下,也深刻体会到无常的道理。他发愿要继续尽己所能,为社会奉献,并祈求上天赐予健康与力量,好让他能持续为灾民服务。他认为,身体的疲惫与辛劳都是小事,与灾民所承受的痛苦相比,自己只是尽一份微薄之力。因此,他无怨无悔地投入这场救援,并期待未来能够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付出更多。
这次水灾不仅是一次天灾,更是展现了志营与志工团队的无私与坚韧,正是人间大爱最真实的体现。
![](/images/Articles/CS/2025/KL20250207_jxy01_011.jpg)
◎灾难虽大 大爱更大
来自慈济雪隆分会的志工颜兴都(本泓)指出,在大队抵达民都鲁之前,先遣队需先行勘察,确认进入的灾区范围。由于受灾面积广泛,团队需进一步评估哪个区域最迫切需要支援与关怀。因此,先遣队提前两天抵达,进行勘察与规划,以确保主力队伍于周五抵达后,能够顺利开展周六与星期日的救援行动。
关于如何评估救灾优先顺序,兴都表示,这是一项涉及多重考量的工作。团队主要依据灾情严重程度、当地居民的经济状况(如贫困、中等或较为稳定)以及受损情况来做决定。然而,最重要的仍是秉持关怀与爱心,确保每个受灾区都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即使无法覆盖所有灾区,也要尽可能满足最迫切的需求。据悉,此次水灾受影响户数约为四千户,目前计画进行造册登记的约有三千两百户。
作为此次行动的策划志工,负责区域划分与造册的工作面临不小挑战。首先,勘灾队伍需确认哪些区域适合进入救援,接着再细分并分配给不同小组进行援助。此次行动共组建约七十个小组,然而覆盖范围庞大,因此必须确保讯息收集精准,以便志工能有效率地进行造册。
![](/images/Articles/CS/2025/KL20250207_jxy01_006.jpg)
![](/images/Articles/CS/2025/BT20250207_far01_127.jpg)
在这次救灾过程中,最令人动容的莫过于在地志工的大爱精神。许多志工自身亦为受灾户,家园遭洪水淹没,然而他们仍选择“舍小我,成就大我”,在大年初二便迅速投入救援行动。这份精神令人深感敬佩,也促使来自各地的志工更加全力以赴,尽己所能帮助灾民。
颜兴都深有感触,能够参与援助水灾灾黎,是一段值得珍惜的因缘。 “当机会摆在眼前,若不把握,它就会溜走。”虽然手上仍有其他职务与工作,但他深知必须及时行动,不能错过这份助人的机会。他认为,能够生活在平安的地区本是一种福气,而当有灾难发生时,若自己有能力伸出援手,便应当勇敢踏出这一步。
有人或许认为,新年期间应该待在家中与家人团聚,享受假期,这固然是一种福气。但兴都强调:“要有舍才有得。”当我们只是在消耗自身的福报,却未曾累积善行时,福气终将减少。因此,当有机会行善时,应该积极把握,透过行动传递爱与温暖,让慈济精神得以扩展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正是每位慈济弟子所应承担的使命。
谈及此次在民都鲁的救灾行动与过往在雪隆地区的经验相比,最大差异在于志工动员的便利性。雪隆地区能够迅速集结大量志工参与救援,相较之下,东马的救灾行动需调派志工从西马、诗巫及古晋等地支援,过程更为复杂。因此,援助规划需根据当地志工人数与资源调配,量力而行,在可行的范围内发挥最大效益。
![](/images/Articles/CS/2025/20250207_160629.jpg)
![](/images/Articles/CS/2025/20250207_154558.jpg)
●
一方有难,十方支援,无论身处何地,慈济人的救灾理念始终如一 —— 只要有需要的地方,便会义无反顾地前往,尽己所能帮助受灾民众。灾难无法避免,但爱与善行能成为最坚实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