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内陆村庄办义诊 传递健康与爱心

秉持着苦难人走不出来,有福之人就走进去的人医情怀,慈济人医会走入砂拉越内陆村庄办义诊,传递健康与爱心。 【摄影:陈佩莉】

 经历四年新冠病毒的捆锁,砂拉越偏乡义诊再次启动;团队无畏惧地穿越山川,踏过颠簸难行之路,传递健康、爱与关怀给鲁宋拉古( Lusong Laku )村庄,撒播爱的种子以温暖每一颗心灵。

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阳光普照,映照着地面上身着蓝衣白裤制服的慈济志工们忙碌的身影。众人把许多医疗器材、药物、炊具及厨房用具、饮用水、蔬菜、白米、干粮等物资分门别类地装满在不同的四轮驱动车上之后,便坐上已编排好的车辆,随着协调的调配,八十五辆四轮驱动车中,由第一批大约上午八点的先锋领队开路;第二批队伍则在上午十一时启程,出发往义诊目的地鲁宋拉古小学(Sekolah Kebangsaan Lusong Laku , Belaga)前进。

经历四年病毒的肆虐之后,如今一切如常。慈济古晋支会秉持着苦难人走不出来,有福之人就走进去的人医情怀,于2024年7月20日及21日,号召砂拉越古晋(Kuching)、民都鲁(Bintulu) 、诗巫(Sibu)、美里(Miri)、诗里阿曼(Sri Aman)、泗里街(Sarikei)、尼亚石山(Batu Niah)、布拉甲(Belaga)、沙巴亚庇(Kota Kinabalu)、槟城及雪隆等地人医会成员、志工和民都鲁四轮驱动车探险俱乐部(Kelab Cabaran Pacuan 4 Roda Bintulu)成员共两百七十四人,再度启动偏乡义诊,无畏惧地闯入砂拉越内陆村庄──鲁宋拉古(Lusong Laku),为居住在长屋的本南族举办义诊。此趟义诊,共惠及四百二十九名乡民。

◎颠簸旅程 有惊无险

 鲁宋拉古位于民都鲁郊外,距离民都鲁二百四十五公里,车程约十一小时 ;其中一百九十四公里属柏油路,但是路上许多坑坑洞洞,车辆行驶缓慢;而后半段的五十一公里是坚硬的砂石路加上某些路段因山水往下流而形成的泥泞路,导致车辆一路摇摇晃晃行驶之外,还得冲过深陷的泥泞。所幸四轮驱动车司机拥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克服颠簸崎岖、弯曲难行的山路,顺利把团队安全地送到义诊集合点——彼得何民宿(Peter Hoo Homestay)和温民宿(Voon ' s Homestay )(两间民宿皆无偿提供团队住宿)。抵达目的地时,已是夜晚十时许.有些较后的团员因为驱动车半路出现故障,至深夜一点半方抵达。

行程中有惊无险,车队行驶至夜间时,前路黑漆漆一片,弯弯曲曲看不清前方亦无法预测抵达时间,却有人无比兴奋得以经历这一段惊心动魄的旅程;虽然也有人表示一路颠簸的路途让他从座位“飞”起,声称全身骨头快断掉了,但深深赞叹司机们精湛的驾驶技术;亦有人感觉新奇,第一次见识车队特别准备的“流动厕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把原本宁静的民宿,活络起来。

颠簸、摇晃的行程结束之后,大伙儿也饿了、困了;感恩第一批抵达团员中的香积志工,为大家准备好晚餐,填饱众人肚子。随着夜幕渐渐低垂,大伙儿洗刷之后,各自到经已编排之处,把身体裹在自备的睡袋中,安单、休息,养精蓄力。万籁俱寂,沉寂的乡间不时传来唧唧的虫鸣声,期待隔天真正与时间赛跑的义诊活动。

砂拉越义诊团队经历四年新冠病毒的捆锁,再次启动。在蔚蓝的天空底下,四轮驱动车浩浩荡荡,有秩序地出发。【摄影:陈佩莉】
车队行驶在坚硬的砂石路,一路上许多坑坑洞洞,加上因山水往下流而形成泥泞路,导致车辆摇摇晃晃,行驶缓慢。【摄影:陈佩莉】】

◎年长队员 慷慨护持

晨曦徐徐拉开了帷幕,鲁宋拉古村庄空气清新,又是一个绚丽多彩的早晨。彼得何民宿的厨房里传出叮叮铿铿的炒菜声,七位香积组员,当中亦包刮四名车队成员的加入,他们精神抖擞地为团队准备早餐,看到他们努力的洗、切、煎、炸、炒后,一盆盆香喷喷的食物出炉,无不让人动容。

用过早餐,志工们各司其职,准备迎接鲁宋拉古长屋居民的到来。

鲁宋拉古虽然设有地方卫生诊所(Klinik Kesihatan),所提供的服务只局限于一般病症。政府按月派遣直升机医疗团队(又称“飞行医生” )为村民看诊,但时间的匆促导致“飞行医生”也只能照顾少数病患。付不起昂贵交通费的村民,从小病拖延就医而成大疾的情况令人无奈,有者还在波折重重的送医途中不幸往生,情况堪忧。

七十二岁的彼得何(Peter Hoo)原是一名教师,多年前为了经营自己的生意而结束教学生涯。近几年,他在鲁宋拉古开了一间民宿;他亦是四轮驱动车成员之一,曾随着车队参与慈济砂拉越多次的偏乡义诊,因此他清楚慈济举办义诊的意义。获知这次义诊团队是为鲁宋拉古的村民而来,他欢喜地为义诊团队们提供免费的住宿以表谢意。

为了迎接庞大的义诊团队,彼得何动用不少资金将民宿的走廊扩大,并把大厅复新,还修缮厨房。彼得何坦然地说:“义诊是一件帮助他人的好事,我们应该互相帮助。我不会亏损,倒是会让更多人知道这个地方,我实际上是赚的。 ”

彼得何的“战车”贴满许多跟随车队外出助人的贴纸,他深感自豪地分享:“善事是互相循环的,当我们帮助他人,上苍会知道且祝福,当某天自己碰到困难时必有人前来协助。”

义诊结束后,民都鲁四轮驱动车探险俱乐部感念彼得何的无私奉献,由主席池信运代表献上一个“红包”以表谢意。接到“红包”时,彼得何即刻拿起麦克风,诚意十足地表示将善款转捐给慈济,此举让现场的与会者深深感动,掌声不断。

彼得何曾跟随四轮驱动车车队参与慈济砂拉越多次偏乡义诊,因而清楚慈济举办义诊的意义。获知这次义诊团队是为了服务鲁宋拉古的村民而来,他欢喜地提供免费住宿以表谢意。【摄影:何维美】

◎长期合作 举办义诊

砂拉越州前卫生局局长,亦是古晋人医会成员之一,钱仁兴医生告知鲁宋拉古是民都鲁省的一个偏乡,村民的医疗常识普遍偏低,当地的地方卫生诊所只局限于一般医疗、妇科及幼儿施打疫苗服务。政府每年也有牙科流动诊所为住宿学生保健牙齿。倘若村内有紧急病患,即转送到距离最近的布拉甲诊所或民都鲁医院就医,然而昂贵的车费总是让村民却步不前;即使有“飞行医生”安排送医,直升机接送偶尔会因天气恶劣或夜晚无法飞行,导致病患延误医治。

第一次参与慈济义诊,钱仁兴医生亦是实地勘察组员之一。他表示此义诊的牙科和中医需求较高,原因是从外型观看,村民们的身体似乎还健康。义诊团队亦会着重于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教育,同时协助修缮长屋厕所、电工以及改善水源输送等。钱仁兴医生补充:“虽然这一趟行程只能完成电工,或许团队可以再安排后续的修缮工作。”

在活动中,钱仁兴医生看到各科医生与志工都很忙碌,而车队组员主动加入工作团队,让他感受到义诊真正带给村民帮助。他分享:“透过义诊可以检验及过滤村民的健康情况,同时免除村民长途跋涉寻医的开销。”

钱仁兴医生深深感恩四轮驱动车车队、彼得何及温民宿的全力护持和民都鲁卫生局提供医疗废弃物收集桶,让慈济得以顺利圆满鲁宋拉古义诊。由于车队时常深入砂拉越各内陆村庄,他期许车队建议更需要医疗援助的村庄让慈济前往义诊,同时慈济亦可透过卫生局以获悉医疗匮乏的村庄。他期许慈济能够与四轮驱动车长期合作,共同举办更多的偏乡义诊,照护人群。

钱仁兴医生感念四轮驱动车车队、民宿业主以及政府卫生局的鼎力支持,他期许长期合作,举办更多的偏乡义诊,照护人群。 【摄影:黄贤贤】

◎政府补贴安心待产

鲁送拉古义诊的现场亦迎来布拉甲卫生部(Klinik Kesihatan Belaga)的三位医护人员前来支援。其中,林和颂医生谦卑地表示:“我深感荣幸受邀参与这次义诊。慈济人医会很妥善且完整地设立各检验科系,我们只好配合性的著重于村民的心理与精神状况的健康检查。 ”

林和颂医生告知村里的地方卫生诊所供给的医疗服务有限,布拉甲卫生部会以直升机或陆路交通支援。在特别状况时,透过飞行的方式将病患送到最靠近的医院治疗。虽然政府每个月都会派遣医护人员进入偏乡看诊,但基于时间的匆促,往往所供应的服务有限。

提到村庄孕妇在妊娠期间的照护,林和颂医生表示,怀孕第一胎的村民介于十四岁至二十岁之间,她们对于孕妇须知的常识所知极少。由于考量到孕妇的安全,地方卫生诊所的护士会召集所有怀孕前三十六个星期的孕妇,并把她们送往双溪阿刹医院(Klinik Sungai Asap)待产。政府会补给孕妇们津贴;若遇到紧急状况,即可马上送去医院。然而,却有不少村民因不了解怀孕期间的风险而拒绝前往待产。林和颂医生无奈地说:“在待产处,孕妇可以安心安胎、待产,同时减低不幸的憾事发生。”

第一次参与慈济义诊,林和颂医生赞扬地说:“透过今天的义诊,能够仔细观察和了解村民的健康状况,冀望居民能够警惕自身的健康。”他亦鼓励非营利团体多和政府的医疗体系交流,携手举办义诊及健康讲座,甚至可以邀请当地医护人员充当翻译员,让村民听得懂自己的语言而感觉亲切。 “这不但能够提升村民的卫教意识,同时也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帮助。”

最后,他期待不久的将来再度和慈济见面,一起举办义诊,让更多的偏乡民众受益。

林和颂医生(左)鼓励非营利团体多和政府的医疗体系交流,一起举办义诊及健康讲座,甚至可以邀请当地医护人员充当翻译员,让村民听得懂自己的语言而感觉亲切。【摄影:黄贤贤】

◎了解病情 拨开愁云

义诊现场,一位现年三十六岁,名叫约瑟夫(Joseph Luat)的男子列队等待看诊。他脸上忧心忡忡,双眼含泪,诉说着胸口时常疼痛;在地的卫生诊所给他服食了不少止痛药仍未停止胸口的疼痛,这两、三年来饱受病痛苦楚。

札查理医生(Dr Zazali M. Yatim)问诊后,了解到他因胃酸倒流而引起胸痛,叮嘱要注意饮食,并提供一些卫教常识以协助他改善身体状况。再看他的手掌,札查理医生观察到他的双手泛黄,明显缺血,是营养不足的征兆;叮咛他尽量补充蛋白质,建议少吃多餐。虽然了解当地居民外出不易,札查理医生依然提议约瑟夫去医院验血才能更清楚身体多方面的状况。

活动结束之后,约瑟夫突然再次出现在学校;原来他是回来看看自己是否能够给予帮助。他主动询问志工有哪些箱子或货物需要搬上四轮驱动车。问他身体状况如何,他笑着说:“医生要我注意饮食,莫吃酸辣食物、戒烟、不要喝酒、多做运动等,我会照医生的吩咐去做。”

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医生来到村庄看诊,约瑟夫衷心感谢,期待志工能够多来村庄办义诊。临别之际,他和志工挥手道别,相较与之前忧愁的面孔,约瑟夫脸上展露出腼腆的笑容,令人感到欣慰。

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医生来到村庄看诊,约瑟夫(右)衷心感谢,期待志工能够多来村庄办义诊。【摄影:何维美】

义诊活动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参与者的努力和奉献。然而颠簸崎岖的山路阻挡不住团队的前进;诚如证严法师静思语:“不管路有多远、自己的能力有多少,都能随分随力尽量去达成目标,此即'毅力' 。”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