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义诊列车开往郊区 服务零距离

慈济义诊积极拓展社区医疗,打从去年中医义诊从慈济园区走入市区,今年走到距离慈济会所近二十公里外的望万郊区,提供中西医义诊,为郊区民众提供更多元的医疗服务。
慈济人医会走入郊区,带来中西医义诊服务,提醒民众照顾自己的健康。【摄影:邓遂嵘】

基于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关爱,慈济义诊列车开到郊外小镇,提供一站式的爱心服务。 

2024年6月9日,共十四位中医、西医、牙医、儿科、复建师等,齐到望万社区(Bemban)的培侨华文小学,参与慈济举办的义诊活动。这是义诊,也是健检活动,更是首次中西医一起合作。

只见偌大礼堂和一间间教室,有中医现场把脉问诊,并提供推拿、针灸、刮痧、骨科、皮肤等专科治疗。西医方面,则有儿科、西医健康咨询及口腔检查。除此之外,现场还提供营养咨询,及血压、体脂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健检服务。来到这里的民众,可以选择接受中医把脉、西医咨询,或口腔检查,随着大人一同来的孩子们,还可接受儿科检查,及服食蛔虫药。 

“我们希望透过这次义诊,让医师们用爱走出去,把病人带进来,人人得到更好的抚慰,同时增强保健知识,人人的健康得到更完善的咨询与照顾,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所了解和警惕。”马六甲慈济中医召集人杨立前医师分享。 

◎ 针灸和捐血两回事  

早在义诊活动两星期前,社区志工制作不少传单,积极到人潮多的地方去宣导邀约。

马来友族亨(Hen bin Ali)一天早晨在茶餐室用餐,从志工手中接到传单。有华裔血统的亨说,他对中医治疗相当认同,多年前曾经到慈济义诊中心接受一次针灸治疗,只是路途遥远并没有复诊;在小镇也没刻意去寻找中医诊所,真的感觉不舒服了,才会到政府诊所或中央医院去。

他不曾服食三高药物,自信身体很健康,然而近期头部、肩膀等身体不同部位出现疼痛,因此听闻有义诊活动,当天一早便带着妻子来到只五分钟车程的学校挂号。年轻的郑欣泉医生为其把脉问诊,发现他血压偏高,他感奇怪,仔细回想可能是近期参加亲友喜宴,吃了比较多荤食所导致的后果。

年轻医师亲切问诊并进行针灸,为马来大叔亨活血化瘀,带给他特别的体验。【摄影:邓遂嵘】

郑医师为其针灸治疗后补充说,亨是肝郁气滞,导致身体不同地方会出现疼痛。虽然情况不太严重,但如果不处理,高血压无法下降,情绪无法抒发。长久累积会造成气血运行受阻。

亨的妻子则是第一次看中医,她心想,针灸,也许是和捐血一样的吧?与她沟通的是马来中医慕丝蒂卡医师(Mustika Fitri binti Ridwan Masution),诊断出因从事清洁女工,长久劳作、姿势不正确导致静脉曲张,用针灸为其减轻下肢疼痛的情况。夫妻俩都很感恩中医为他们缓解疼痛,并提到,他们所接触的社区健检,中医义诊还是第一回,医师志工们亲切的身段,也给夫妻俩带来特别及愉快的体验。 

◎ 今天医师来看我们

住在培侨华小附近,骑电单车少于五分钟就抵达学校的杨汉全,前些天送回收物去望万环保站,志工告诉他义诊的消息,他听闻有免费中医可看诊,赶快过来,来到现场得知还可以检查牙齿,他同时挂号两科。 

“我上一次看牙医是几年前装假牙的时候,而且常常到马六甲修德善堂去看中医,但是近几年跌摩托车受伤,右手无法举太高。现在因为三高问题,经常到政府医院去复诊……”

低收入的杨汉全久未做口腔检查,这回听闻有牙医来到,赶快挂号看医生。【摄影:邓遂嵘】

在廉价排屋的居家种植番薯叶,四处叫卖,一把换得马币三令吉的他,生活自给自足,简单需求三餐饱足就好。这次因为脚麻痹而来看中医,医师为其针灸,让他感觉舒畅许多。 

“今天中医来看我们,我们不必到老远的地方去寻找中医……”谈话良久,他缓缓地吐出这句话,有经验的中医、细心的牙医很仔细为他看诊,让他知道自己身体还健康,牙龈还坚固,于是很安心提着药回去,同时感谢志工在现场的关心和照顾。 

◎ 我是第一次看中医

“你的身体BMI指数高,建议多摄取蔬菜水果的营养,水果方面建议多吃番石榴、火龙果,少吃香蕉……”礼堂外一隅,饮食咨询志工与马来妇女扎琳巴(Zalinbah binti Rebuyab)在谈话中,关心其健康。 

“是吗?我最喜欢吃香蕉了!我因为想减重,所以经常不吃晚餐,改吃水果如香蕉代替,没想到其升糖指数反而会加剧我的血糖问题。”四十九岁的扎琳巴,曾经遭遇意外,身体多处出状况,中医为其针灸了好一阵子,让她身体感觉比较轻松,取药途中,热心的药剂志工看见她的BMI偏高,鼓励她到营养咨询处去了解。

学校书记扎琳巴在校长鼓励下来到义诊现场,接受慕丝蒂卡中医师检查。【摄影:罗秀莲】

扎琳巴是学校书记,对慈济志工并不陌生,校长看她做事辛苦,也容易疲累,因此在她鼓励下,来义诊现场“第一次看中医”,原本忐忑不安,经过针灸终于放松,展开爽朗笑颜,说像被蚊子叮咬一样,一下子就过去,换来身体舒畅,很欢喜。

她说,自己常常在身体有状况时才会去看医生,哪个部位疼痛就去治疗,换来对身体片段式的了解,今借由中医治疗和饮食咨询,她可以更全面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而且和她一起来的九岁女儿还可以去看牙医和儿科检查,一场义诊,设想周到,照顾了她和女儿,让她欢喜及感恩。 

“我有三高,尝试改变饮食,血糖曾经一度下降,后来却没有成效。这次对方建议我从改变饮食和运动开始,说中了我的难处,因为工作和载送孩子关系,我大概一星期只能运动一次,但再耽搁下去,我的健康会亮红灯,因此虽然很不容易,但我还是要尝试。”她说。 

◎ 挺有意义的一件事

今天的义诊活动,儿科林慧玲医师带来夫婿、母亲、孩子等一行六人,在不同岗位,而她也免费提供奶粉、维他命、蛔虫药等等,和当地居民结好缘。

年轻的刘蒈欣医师也认为,中西医可以互补,而且现今社会许多疾病年轻化,人人一定要对自己的健康提高警惕,因此她也常常鼓励病人,到了特定年龄,不只是靠中医调理,也要定期接受西医的健康检查,透过先进仪器,作出更精准检验和判断。

马来女中医慕丝蒂卡医师首次在本土贡献良能,很开心能够用医术回馈大众。她现场接触多是肩膀疼痛或是落枕的病人,其中两位患有轻微的湿疹和皮肤过敏,让她可以发挥专业所长,提供针灸治疗,在听见有病人经过治疗后觉得疼痛减轻许多,这是她感到最开心及有成就感。 

“透过义诊,可以减轻人民的负担,也可以让没有接触过中医的人来体验,知道中医也可以调理很多疾病,这是我觉得最有意义的事。”

这是郑欣泉第二次参加中医义诊活动,不同的是这次活动地点在郊外。他佩服医疗团队的冲劲,不曾担心义诊设立在郊区没有人知晓,反而很认真在每一过程,和志工一起细心照顾每一位来到的民众,让他觉得这是挺有意义的一件事。

当天他遇到的病人,有两大类型,其一是需要透过推拿和正骨调理的颈椎问题,另一种是肝郁气滞的病人。他说,此类病患平时会比较急躁,爱钻牛角尖,情绪比较多问题、精神比较内耗。因此他除了提供针灸和中药内调,同时也做心理疏导,因此他会给病人比较多的时间,让对方透过分享,梳理自己及发掘纠结所在。

小朋友开开心心来到儿科区接受林慧玲医师检查。【摄影:罗秀莲】

一场义诊,逾两百人一起来“看健康”。【摄影:邓遂嵘】

第一次中西医义诊列车开往郊外小镇,共两百一十八人挂号一起来“看健康”,医疗团队与当地居民“零距离”。

放眼望去,望万小镇百分之四十是马来友族,另外百分之四十是华族,其余是印裔友族。协调志工黄雪芳(虑雪)透露,今天看见走进来义诊现场的友族人数比过去多,他们亲身体验后,增加对中医的信心及对慈济了解,带回慈济小扑满响应小钱行善,令志工欢喜这也是播善种子的机会。当天校方代表也来现场与会,赞叹活动办得整齐有序,对慈济和医疗团队留下好印象,让“助人为快乐之本”的善行更具意义。

Pin It
Tags: ,